- 年份
- 2024(7651)
- 2023(10688)
- 2022(8471)
- 2021(7559)
- 2020(6270)
- 2019(14352)
- 2018(14228)
- 2017(27220)
- 2016(14955)
- 2015(17052)
- 2014(17365)
- 2013(17194)
- 2012(16130)
- 2011(14681)
- 2010(15026)
- 2009(14249)
- 2008(14390)
- 2007(13341)
- 2006(11771)
- 2005(10470)
- 学科
- 济(69030)
- 经济(68967)
- 业(40791)
- 管理(37344)
- 农(32263)
- 方法(27876)
- 企(27664)
- 企业(27664)
- 数学(24674)
- 数学方法(24468)
- 农业(21342)
- 中国(20209)
- 业经(18244)
- 财(16049)
- 地方(15384)
- 学(13754)
- 制(13689)
- 贸(11622)
- 贸易(11619)
- 发(11352)
- 易(11264)
- 银(10832)
- 银行(10799)
- 融(10345)
- 金融(10343)
- 行(10325)
- 发展(9616)
- 展(9513)
- 理论(9293)
- 体(9150)
- 机构
- 学院(225423)
- 大学(223285)
- 济(92830)
- 经济(90716)
- 管理(81425)
- 研究(78244)
- 理学(69678)
- 理学院(68846)
- 管理学(67515)
- 管理学院(67087)
- 中国(58847)
- 科学(48265)
- 京(47102)
- 农(46681)
- 财(41880)
- 所(40196)
- 中心(36744)
- 研究所(36481)
- 业大(35744)
- 江(35744)
- 农业(35647)
- 财经(33042)
- 范(31686)
- 师范(31389)
- 经(29875)
- 北京(29444)
- 经济学(29291)
- 州(28102)
- 院(27380)
- 经济学院(26638)
- 基金
- 项目(146499)
- 科学(114159)
- 研究(108854)
- 基金(104307)
- 家(90561)
- 国家(89727)
- 科学基金(75692)
- 社会(69272)
- 社会科(65174)
- 社会科学(65155)
- 省(58783)
- 基金项目(55151)
- 教育(49965)
- 划(48648)
- 自然(46548)
- 编号(46000)
- 自然科(45414)
- 自然科学(45401)
- 自然科学基金(44574)
- 资助(41685)
- 成果(38051)
- 重点(33381)
- 发(33292)
- 部(32212)
- 课题(31872)
- 创(29520)
- 国家社会(28577)
- 科研(27802)
- 性(27789)
- 创新(27597)
- 期刊
- 济(109820)
- 经济(109820)
- 研究(65790)
- 农(49206)
- 中国(45217)
- 学报(37525)
- 科学(34077)
- 农业(32185)
- 财(32168)
- 大学(28596)
- 学学(26956)
- 管理(26495)
- 教育(25071)
- 融(22801)
- 金融(22801)
- 业经(21484)
- 技术(18795)
- 经济研究(17031)
- 财经(16332)
- 问题(15415)
- 业(14675)
- 经(14058)
- 版(13278)
- 技术经济(11156)
- 农村(11013)
- 村(11013)
- 商业(10683)
- 农业经济(10627)
- 贸(10598)
- 统计(10426)
共检索到337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悦溢 张帆 丁彦芬
针对乡村景观实践中的同质化现象,依次从现象、根源与本质3个层面进行讨论。在分析文本中乡村景观特色表述与现实之间差异性的基础上,从操作层面上解析了乡村景观同质化的根源问题,认为特异性的文本表述以均质化的图像制造“落地”必然导致同质化问题,而其本质是因乡村空间实践主体的转移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建议“正视三对关系”,即乡村景观实践中主体均衡的关系、乡村景观实践与村民现实需求的关系及乡村原生性景观与新建景观的关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杨小舟
人文地域风情是乡村文化的特色,是乡村长时间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属性。其不仅体现于乡村的建筑中,还体现于景观或景观的空间之中,例如景观空间可以利用一些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地域精神象征性的构筑物进行装饰、点缀,甚至成为空间的标志物,再如利用院落空间的营造去突显出人文地域风情的乡村景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振 杨芳
降低林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经营及林地生态功能发挥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GIS技术提取典型县域非农用地与林业用地的面积及斑块资料,在乡村尺度上研究非农景观对林地破碎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的破碎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有林地最大,其他林地次之,灌木林地最小;村域非农景观广泛镶嵌于林地景观中,其面积和斑块数量存在较大差异;非农景观对有林地的破碎化存在显著正相影响,对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的破碎化影响为负且不显著。文章认为,深化实施新农村建设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有效减少非农景观面积并优化其空间布局,是降低乡村林地破碎化的重要举措。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邵景安 李阳兵
西南岩溶山地乡村景观格局石漠化过程的生态认识落后于生态治理措施。面对国家需求,优化乡村景观格局对石漠化发生过程的调控,未来优先研究领域:⑴识别岩溶山地乡村景观格局的转换、渐变和基本不变的层次性,测算不同尺度下乡村景观类型及其空间组合的贡献;⑵认识不同类型乡村景观空间分布的生态学意义及其对区域石漠化整体程度的影响,找出不同乡村景观演化格局下的石漠化效应;⑶厘定岩溶山地高强度人类活动及其所诱导的乡村景观格局演化对石漠化的作用效应,构建乡村景观石漠化的成因框架;⑷探讨乡村景观格局制约下有利于石漠化土地恢复的格局优化模拟,丰富人们对岩溶山地乡村石漠化发生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键剑
目前乡村景观存在诸如规划、建筑缺乏地方特色、乡村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村落邻里活动空间缺失等问题.提出要维持完整的乡村自然景观特色,应根据当地地形分布合理布局,传承乡土文化特色,合理开发乡村资源,保护乡村的聚落空间,以加强对乡村景观特色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
乡村景观 规划设计 乡土文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再知 蔡满堂
依据土壤养分、降水量和主要经济作物的平均经济产量对研究区域土壤资源的适宜性和作物土地适宜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运且具有 S-型特征函数的 B- 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 ,以及 3个时期 6种主要斑块类型的面积及其斑块数作为标准训练样本的输入特征 ,建立了面向乡村景观规划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 ,从 9个随机方案中筛选出 3个优化、可行的景观规划方案。在优化方案的实施过程中 ,提出必须考虑或遵循的几点原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史久西 邓劲松 王小明 骆成方 裘鑫灿
利用Quickbird和ETM影像对浙江省绍兴县北部平原220 km2区域内50个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环境亮温与建筑、水体、草地、林地、绿地(草地+林地)5种地类斑块共45个景观指数间的数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各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众多景观指数可分为密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形状指数、核心区规模指数、100 m缓冲区相关指数、其它指数6类,其中优势斑块和景观总体的密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是环境亮温的主要作用因子;有关建筑斑块及核心区景观总体规模的指数(建筑的覆盖率、块均面积、聚合度,核心区的总面积、总周长、总块均面积)与环境亮温为正相关关系,其它多为负相关,因...
关键词:
乡村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热效应 村庄绿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花林,刘黎明,徐为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加开放的乡村发展环境,乡村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根据乡村景观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分层次的乡村景观美感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村景观美感评价,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凌霄 刘黎明
中国的乡村景观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极具保护价值,但目前的保护行动却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基于米歇尔的利益相关者评分法,对乡村景观保护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和分类,分析乡村景观保护的过程,探讨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其利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政府、当地居民、投资开发商、研究机构和专家、媒体、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及消费者、规划设计机构、当地农林企业、文化遗产传承人、宗教团体和生态环境是乡村景观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并分为确定型、预期型和潜在型3个类别。乡村景观保护过程可分为调查与录入、决策和实施3个阶段,各阶段的目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业辉 韩磊 谢双玉 乔花芳
同质化问题是制约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良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文献梳理理清乡村旅游同质化问题的症结,将乡村旅游中的"乡村"解构为空间性、意象性与产品性三重特性,并从这三重特性中蕴含的同质化表现解构乡村旅游同质化的内涵,即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是逐步走向空间资本化、产品符号化和意象均质化的过程;揭示并阐明了乡村旅游同质化的本质是在消费主义背景下向城市的不断趋近和统一的过程,其中,空间的资本化归因于旅游场所的景区化和空间意义的流动化,产品的符号化产生于规划设计的符号化和旅游活动的展演化,意象的均质化来源于旅游宣传的均质化和游客预期的刻板化。依据对乡村旅游同质化内涵的解构和解读,构建了乡村旅游同质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判定和比较某些地区乡村旅游案例的同质化水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业辉 韩磊 谢双玉 乔花芳
同质化问题是制约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良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文献梳理理清乡村旅游同质化问题的症结,将乡村旅游中的"乡村"解构为空间性、意象性与产品性三重特性,并从这三重特性中蕴含的同质化表现解构乡村旅游同质化的内涵,即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是逐步走向空间资本化、产品符号化和意象均质化的过程;揭示并阐明了乡村旅游同质化的本质是在消费主义背景下向城市的不断趋近和统一的过程,其中,空间的资本化归因于旅游场所的景区化和空间意义的流动化,产品的符号化产生于规划设计的符号化和旅游活动的展演化,意象的均质化来源于旅游宣传的均质化和游客预期的刻板化。依据对乡村旅游同质化内涵的解构和解读,构建了乡村旅游同质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判定和比较某些地区乡村旅游案例的同质化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韫智
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景观,对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探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发展、尊重地域文化特色等景观设计的3个原则,其次分析不同类型的乡村景观"乡村聚落性景观、乡村生态性景观及乡村生产性景观"等,最后提出尊重传统乡村肌理、构建聚落温馨格局,构造尺度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发扬乡村地域特色,景观设计应做到商民分离等乡村景观规划建议,为乡村景观实际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少军
[目的]乡村景观建设是一项诸多要素交融的系统性建设工程,涵盖多学科、涉及多领域。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加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将乡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景观的建设之中,对于建设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运用案例法,以安吉县为例,结合永嘉模式、高淳模式、江宁模式,分析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建筑物、构筑物和铺装等景观要素的乡土文化元素与景观设计价值。[结果]总结阐述不同区域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要因地制宜,从完善基础设施、挖掘农耕文化、整治人居环境等方面,将当地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相结合,突出特色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功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结论]传统乡土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美丽乡村建设与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更加协调。
关键词:
乡村特色 景观设计 文化传承 重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