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4)
- 2023(10108)
- 2022(8655)
- 2021(7848)
- 2020(6184)
- 2019(14178)
- 2018(13962)
- 2017(26024)
- 2016(14129)
- 2015(15902)
- 2014(15970)
- 2013(15759)
- 2012(15245)
- 2011(13984)
- 2010(14779)
- 2009(13714)
- 2008(13818)
- 2007(12733)
- 2006(11967)
- 2005(11459)
- 学科
- 济(64145)
- 经济(64075)
- 管理(42590)
- 业(42503)
- 企(33415)
- 企业(33415)
- 中国(23117)
- 地方(20967)
- 农(20955)
- 方法(17089)
- 业经(16354)
- 财(15680)
- 制(14249)
- 农业(14021)
- 数学(13865)
- 策(13623)
- 数学方法(13563)
- 银(13485)
- 银行(13474)
- 行(13120)
- 贸(12807)
- 贸易(12793)
- 融(12672)
- 金融(12672)
- 易(12354)
- 发(11787)
- 地方经济(11472)
- 学(10988)
- 技术(10247)
- 环境(10206)
- 机构
- 学院(207164)
- 大学(203382)
- 济(88846)
- 经济(86749)
- 研究(77590)
- 管理(76788)
- 理学(63098)
- 理学院(62340)
- 中国(62327)
- 管理学(61408)
- 管理学院(60960)
- 京(45005)
- 财(44447)
- 科学(43533)
- 所(39738)
- 江(35122)
- 中心(34949)
- 研究所(34819)
- 财经(32489)
- 农(31566)
- 范(30214)
- 师范(30011)
- 北京(29940)
- 经(29143)
- 州(28413)
- 院(27921)
- 经济学(25773)
- 业大(25049)
- 省(25033)
- 农业(23806)
- 基金
- 项目(121337)
- 科学(95935)
- 研究(95850)
- 基金(84816)
- 家(71872)
- 国家(71152)
- 科学基金(60798)
- 社会(60288)
- 社会科(57111)
- 社会科学(57101)
- 省(48828)
- 教育(43706)
- 基金项目(42763)
- 划(40592)
- 编号(40519)
- 自然(35910)
- 成果(35604)
- 资助(35400)
- 自然科(35030)
- 自然科学(35025)
- 自然科学基金(34373)
- 发(32527)
- 课题(30113)
- 重点(27778)
- 发展(27057)
- 展(26560)
- 部(26519)
- 创(25327)
- 性(25066)
- 年(24839)
- 期刊
- 济(116639)
- 经济(116639)
- 研究(73367)
- 中国(51696)
- 财(33184)
- 管理(32966)
- 农(31911)
- 教育(30129)
- 融(28674)
- 金融(28674)
- 科学(25815)
- 学报(24689)
- 农业(21395)
- 业经(20573)
- 大学(19604)
- 技术(19149)
- 经济研究(18114)
- 学学(17873)
- 财经(16084)
- 问题(15074)
- 经(13941)
- 贸(13229)
- 国际(12468)
- 图书(11060)
- 坛(11019)
- 论坛(11019)
- 世界(10955)
- 业(10759)
- 现代(10445)
- 技术经济(10422)
共检索到355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志彪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一直采取的是追赶西方发达国家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注文1】这个赶超战略在党的十九大之前后,具体在时间安排和内容上有了一些变化。按照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在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三步走的追赶战略运行到党的十八大,基本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靳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浩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一个由非均衡发展逐步走向均衡发展的过程,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是山东省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以建设蓝色经济区为契机,提升和明晰山东半岛经济发展战略,对山东省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推动山东省区域经济在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实现错位发展,应根据市场经济需要,根据各区域的自然特点和发展情况,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强化山东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强化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的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半岛城市群的衔接与发展;发挥蓝色经济区对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山东经济协调发展;重视蓝色经济区...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蓝色经济 非均衡 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强
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城市内部空间这种孤立和中观的空间尺度。在区域层面,城市间与城际交通的协调发展未引起过多关注,这一问题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体系结构中表现更为明显。目前我国城际交通主要特征是公路交通方式为主,同时公路交通与城市发展也存在相当大的冲突。促进区域和城际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以客运交通系统优先的城际多模式综合交通系统的构建,而不只是单一的公路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城际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的有机分离,鼓励城际客运交通与区域内部各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整合,同时尽量减少货运交通对城市的干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英明,牟莉,姚士谋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高度货币化和信用化基础上的金融经济。区域经济结构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与区域金融结构的变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区域金融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我国 2 1世纪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推动区域金融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金融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金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耀彬 郑维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贯穿了"注重公平—注重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以注重公平为重心、兼顾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辩证逻辑主线。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必须遵循区域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稳健、开放、活力、公平"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为此,要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行环、带状区域发展新模式,打造东西双向互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聚焦生态文明,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树超 王琴 唐林伟
我国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职业学校发展的均衡性,它伴随经济体制的转型而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当前正处于从非均衡阶段向协调发展阶段的转型时期。本文提出采取区域推进策略,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实施资源倾斜、质量提升、分类指导、合作发展等战略,提升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
区域职业教育 均衡发展 发展战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华 曹志梅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图书馆长期的条块分割状态使图书馆行业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消除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图书馆均衡协调发展,既符合全新的发展观和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也是图书馆众所期望的美好前景。缩小区域差异,提高区域图书馆均衡协调发展的程度,是全社会尤其是图书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旨在探讨区域图书馆均衡协调发展的内涵、意义及其采取的策略,以求为区域图书馆均衡协调发展研究抛砖引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竹莘
结合中国现实对区域差异发展理论作出比较与评述,分析这些理论产生渊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存在的局限,认为非均衡发展的差异理论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从极端的非均衡到均衡,从发散到收敛,从差异到趋同的必然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代敬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非常丰富的。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 ,不仅有其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理论和政策 ,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邓小平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既是对毛泽东区域综合发展思想的积极扬弃 ,又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铁
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的大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由来已久。建国前,我国现代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如何缩小各地区的发展差距,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学良 林永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我国区域政策的精准度不断提高,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然而当前的区域协调发展仍然面临着行政壁垒束缚、协调机制不完善、规划尺度过大等现实挑战。小尺度、跨区域、精准化的都市圈建设是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新时代为更好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应当及时推进跨区域层面的都市圈建设。促进都市圈建设应当以促进要素流动、明确区域分工、加强城市治理和协调机制建设,形成都市圈"功能—产业—人口—空间—公共服务"相协调的发展格局。
关键词:
都市圈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引领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区域布局奠定区域协调发展基础。八大城市群、11个自贸试验区和18个国家级新区构成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点,服务于"三大战略"和"四个板块"区域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难题,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耀
党的十九大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化,把"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方略,为我国区域发展和区域政策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稳步增长,尤其是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速,全国区域总体差异呈现收敛态势,但各大区域内部分化值得关注。未来我国区域经济要按照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新增长动能,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协同性。要统筹推进"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发展,以雄安新区建设为样板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发展新模式,以大城市群、特色小(城)镇和乡村振兴为重点构建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新动能 新机制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月起
新时代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城市群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载体,必须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成渝城市群(经济区)快速发展并日趋成熟,成为我国重点培育的城市群之一,但其一体化发展程度还有待提升,城市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在响应新发展理念、落实发展规划等方面仍大有作为。因此,成渝城市群应通过共立决心、共建机制、共筑内涵、共赢合作实现共生发展,以有效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和发展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