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0)
- 2023(13330)
- 2022(11703)
- 2021(11148)
- 2020(9235)
- 2019(21139)
- 2018(21173)
- 2017(41044)
- 2016(22190)
- 2015(24824)
- 2014(24354)
- 2013(24082)
- 2012(21743)
- 2011(19311)
- 2010(19181)
- 2009(17707)
- 2008(16799)
- 2007(14381)
- 2006(12315)
- 2005(10403)
- 学科
- 济(83244)
- 经济(83154)
- 管理(63831)
- 业(61138)
- 企(49011)
- 企业(49011)
- 方法(39237)
- 数学(33997)
- 数学方法(33573)
- 农(22980)
- 财(22712)
- 中国(22121)
- 业经(18837)
- 地方(18744)
- 学(18235)
- 贸(15977)
- 贸易(15968)
- 易(15486)
- 农业(15421)
- 制(14827)
- 理论(14416)
- 务(14317)
- 财务(14249)
- 财务管理(14222)
- 和(13452)
- 企业财务(13217)
- 环境(13131)
- 技术(12887)
- 银(11865)
- 银行(11828)
- 机构
- 大学(301143)
- 学院(300314)
- 管理(122555)
- 济(115689)
- 经济(112983)
- 理学(107077)
- 理学院(105904)
- 管理学(103965)
- 管理学院(103432)
- 研究(96375)
- 中国(70403)
- 京(63483)
- 科学(60910)
- 财(52800)
- 所(47154)
- 农(45094)
- 中心(44457)
- 业大(44389)
- 研究所(43172)
- 财经(42778)
- 江(42257)
- 范(40859)
- 师范(40525)
- 北京(39701)
- 经(38930)
- 院(35554)
- 农业(35321)
- 州(35270)
- 经济学(34117)
- 师范大学(32773)
- 基金
- 项目(213907)
- 科学(168332)
- 研究(158656)
- 基金(154785)
- 家(134331)
- 国家(133237)
- 科学基金(114879)
- 社会(99186)
- 社会科(93835)
- 社会科学(93811)
- 省(83124)
- 基金项目(82608)
- 自然(74711)
- 自然科(72973)
- 自然科学(72960)
- 教育(72628)
- 自然科学基金(71613)
- 划(70151)
- 编号(66364)
- 资助(63238)
- 成果(53346)
- 重点(47550)
- 部(46826)
- 发(45571)
- 创(44455)
- 课题(44327)
- 创新(41329)
- 项目编号(41307)
- 科研(40955)
- 教育部(40454)
- 期刊
- 济(122559)
- 经济(122559)
- 研究(85541)
- 中国(52903)
- 学报(46122)
- 科学(42425)
- 管理(42129)
- 农(40310)
- 财(39853)
- 大学(34701)
- 教育(34655)
- 学学(32231)
- 农业(28468)
- 技术(25190)
- 融(21972)
- 金融(21972)
- 图书(21693)
- 业经(21402)
- 经济研究(19942)
- 财经(19587)
- 经(16714)
- 问题(15662)
- 书馆(14985)
- 图书馆(14985)
- 理论(14727)
- 科技(14406)
- 业(14139)
- 技术经济(13766)
- 实践(13756)
- 践(13756)
共检索到424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元子
基于公共服务提供成本差异主要源于客观环境差异的假设,将评估思路集中于对地区间环境差异水平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因子分析,以考察影响地区间公共服务提供成本差异的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阐明各地区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的成本优势及劣势。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按现行的需求成本指标所产生的评价结果与按环境因素评价的吻合程度仅为33.4%。这种成本差异评估方式反映了当前均衡性转移支付主要考虑的是部门支出需求,而非公共支出需求;并且某一类转移支付过度承担其他政策性功能。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胡德仁
当前小学教育在区域之间处于不均衡发展状态。究其原因,制度供给失衡是根本,现行的教育财政制度供给忽视了地区间生均教育成本的差异。地区间教育均等化的制度设计既要从供给角度考虑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差异,又要从需求角度考虑不同地区的生均教育成本的差异,二者相结合确定均等化补贴办法。以有效的制度供给推动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制度供给 地区 教育均等化 生均教育成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华彦玲 王江飞
运用泰尔指数对江苏省主要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现状进行了测度,得出导致地区间公共服务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财政状况不平衡和政府部门的政策偏好的结论。据此,提出了加快对政府部门政绩考核制度改革,把公共服务项目引入考核体系,建立地区间交流平台,优化落后地区公共服务结构,把政府的决策偏好和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小舟 陈战波 金洋
本文基于成本差异的角度,将影响公共服务成本的自然因素、经济状况、社会条件以及相关的二级指标作为研究变量,建立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得到了影响武汉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成本差异系数。研究表明,武汉市13个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成本差异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各个区的城镇化比例、人口密度、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土地面积、湖泊数量是导致服务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梅 青鑫 郑冰鑫
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承载力测度指标,并对70个大中城市进行测度,科学认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面临的空间治理情境,指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双重目标共同实现的治理策略。研究发现:我国大中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人口承载力差异较大,极化特征明显,空间分异显著,影响着以城市为核心和动力的区域协调发展。因此,建议建立一体化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推进城市群内部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协调,探索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主要承载的空间发展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安印 张大玮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质上是改变个体发展的约束条件,为培育人的发展能力及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创造均等的发展机会,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会制约区域协调发展。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且供给不均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因子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最大并且区域差距显著。应加快公共财政体系改革、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市民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发展机会 均等化 能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何义珠 李露芳
以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合法性来源为依据,在分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公民参与现状的基础上,从公民参与的视角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进行了研究。提出建立投资多元化、参与全民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以公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制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公民参与 公共文化服务 均等化 文化权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闽钢 王增文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已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已成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引进层次分析法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基于2010年江苏省各市的数据,尝试利用变异系数进行分析,从而分析了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推进区域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宏宝
本文首先回顾了Buchanan等中外学者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研究,并结合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由于公民偏好的差异性,公共服务的均等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涉及多指标体系的均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与政治问题。在完成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又结合我国教育服务均等化现状,以师生比率指标为例,通过功效系数法对我国教育公共服务的现状提出了尝试性评价,认为我国的教育服务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性。本文最后总结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公共服务均等化 评判标准 功效系数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熊斌 吴欣欣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从高质量就业视角出发构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测算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水平,同时采用基尼系数法测度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差异程度,揭示区域差异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2011—2020年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水平明显提高,10年间总体增长幅度约为38%;供给水平呈“东高西低”分布格局,不同区域的提升速度存在差距,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投入类指标供给呈“东多西少”的分布情况,西部地区的产出类指标供给水平最高,效果类指标的供给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总体基尼系数保持在0.23左右,供给水平的整体发展较为均等;具体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基尼系数高于我国平均值,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基尼系数保持较低水平;部分区域间差异显著且存在进一步分化趋势,其中东部与西部、东北、中部地区的区域间发展差距较大。因此,未来应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财政投入均衡,重点缩小东部和西部的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差距,建立多元化供给模式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在促进社会整体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芊 尹福禄
本文利用2016年统计数据,从定量角度构建省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各省(区、市)均等化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地区性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外部条件,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高低的内部因素;一般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好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就高。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路径来看,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进程,应该先缩小各地区基本公共就业服务间的差距,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提升基本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综合评估 指标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建国 廖藏宜
基于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和各地区自有财力苦乐不均的现实背景,本文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视角,在合理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测度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东中西部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有显著影响,扩大了东部地区内部的供给差异,但缩小了中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水平;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支付加剧了地区间的这种非均等化状态;财力性转移支付缩小了地区间的供给差异。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炜 王伟同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背景从《十一五规划纲要》到党的十七大报告均提出要加速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这表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炜 王伟同
如何顺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内涵,并以均等化标准、政府能力与公共需求作为切入点,研究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般分析框架。文章通过对我国2002~2006年的各省区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公共服务提供更多的是依据政府能力而非公共需求,并对这一现象的深层体制背景进行了剖析,最终提出通过体制改革建立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是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璇 王晓静
文章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测度2006—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对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地区差异、收敛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上升,空间分布呈现“东—西—中”的梯度递减格局;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总体差异呈现缩小态势,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各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均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趋势,地区间的绝对差异仍在不断扩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地方政府教育财政努力程度显著提高了西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未能有效推动地区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