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8)
2023(12882)
2022(11433)
2021(10819)
2020(8921)
2019(20667)
2018(20858)
2017(39801)
2016(21985)
2015(24875)
2014(25329)
2013(24780)
2012(22519)
2011(20285)
2010(20347)
2009(18631)
2008(18292)
2007(16204)
2006(14228)
2005(12767)
作者
(62578)
(51581)
(51391)
(48956)
(32882)
(24879)
(23388)
(20231)
(19668)
(18794)
(17757)
(17328)
(16480)
(16298)
(15890)
(15769)
(15598)
(15261)
(14817)
(14750)
(12795)
(12754)
(12393)
(11852)
(11735)
(11545)
(11465)
(11429)
(10414)
(10150)
学科
(81052)
经济(80925)
管理(68445)
(61677)
(53132)
企业(53132)
方法(36270)
数学(30513)
数学方法(30120)
(24809)
(22082)
中国(21436)
(20171)
业经(19662)
(18230)
理论(16214)
地方(16061)
(15836)
财务(15760)
财务管理(15716)
企业财务(14863)
农业(14348)
(14237)
贸易(14228)
(14125)
(13813)
(13710)
(13675)
银行(13633)
环境(13626)
机构
大学(309018)
学院(308763)
管理(121733)
(116573)
经济(113682)
理学(104747)
理学院(103577)
管理学(101806)
管理学院(101242)
研究(98449)
中国(73549)
(66008)
科学(61005)
(57978)
(49220)
(46470)
(45758)
财经(45492)
中心(44800)
业大(44406)
研究所(44234)
北京(41833)
(41467)
师范(41117)
(41038)
(37908)
(35780)
农业(35578)
经济学(34372)
财经大学(33616)
基金
项目(205966)
科学(160816)
研究(155116)
基金(146926)
(126394)
国家(125287)
科学基金(107734)
社会(94917)
社会科(89692)
社会科学(89670)
(81399)
基金项目(78307)
教育(72012)
自然(69558)
自然科(67839)
(67836)
自然科学(67826)
自然科学基金(66582)
编号(65544)
资助(60356)
成果(54470)
重点(45672)
课题(45311)
(45124)
(43105)
(42893)
(40726)
项目编号(40616)
创新(39920)
大学(39327)
期刊
(133269)
经济(133269)
研究(93888)
中国(61059)
学报(46767)
(46386)
管理(45648)
科学(42626)
(42166)
教育(40518)
大学(35765)
学学(33195)
农业(29013)
技术(27743)
(26047)
金融(26047)
业经(22175)
财经(22101)
经济研究(19900)
(18733)
图书(18399)
问题(16912)
理论(16153)
科技(14989)
实践(14943)
(14943)
现代(14403)
(14277)
(14208)
技术经济(14174)
共检索到456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均田制是我国中古史上的重要土地制度,自北魏太和九年(485)开始实行,历经北齐、北周、隋、唐,直到安史乱后废弛,维系时间近300年之久,对当时及后世产生过深远影响。正因为如此,老一辈学者唐长孺、王仲荦、金宝祥、杨志玖、赵俪生诸先生,及日本学者日野开三郎、宫崎市定、池田温氏孜孜不倦地对其进行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以说,均田制是一个常新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除单篇论文十分可观外,一批专著亦相继问世,如韩国磐先生《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宋家钰先生《唐代的户籍法与均田制研究》、杨际平先生《均田制新探》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另有日本学者铃木俊氏《均田、租庸调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汉东  
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是经济史上一个重大问题,又是许多专家学者作了大量研究的“老”问题。读了杨际平先生的《均田制新探》(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版,以下简称杨书)一书之后,觉得这一“老”问题仍然有许多值得思索的地方。现在想谈谈杨书的价值、贡献和杨书引发的某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杨书应该说篇幅所费不菲,但对历史上如此重要的一个土地制度来说,却又似乎不足。如果想全面清理均田制,并将研究成果总结一番,大概不是一本书两本书所可以完成的。作为一个已经有相当多研究成果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绍顺  
唐代各时期均田令规定的平民受田标准,散见于《唐会要》、《通典》、《唐六典》、《旧唐书》、《新唐书》等文献,日本学者仁井田升先生在《唐令拾遗》一书中,将其复原分别归入武德七年令、开元七年令和开元二十五年令。其复原有关今文如下: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云旗  
隋开皇二年颁布均田令,规定:“自诸王巳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亩。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遵北齐之制。”这一新令是否在全国实行了?实行的情况如何?史学界不少同志就此持有异议,认为并没有认真实行过,隋代所谓均天下之田,“无非统治阶级在玩弄手段。”而笔者却认为隋代确有其令,在全国范围内是认真实行了的。不过,由于记载之简略,史料之稀少,全面而准确地揭示出隋代均田制实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守军  
北魏均田制颁布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第二年又颁布了三长制.这两项制度,是孝文帝拓跋宏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 公元280年西晋政权的建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西晋的统一只维持了几十年的时间,北部中国就重新陷入分裂,经过一百三四十年的“五胡十六国”战乱,于公元439年,由北魏最后统一了北方.北魏统一政权维持了近100年,使北方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一个相当长的恢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美银  
中国古代的均田制是对特殊时期人地比例关系失衡的一种反应,它主要解决人少地多的问题。现代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下的土地均分,也是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种积极响应,这种改革模式的选择主要是要减少政治阻力、减小经济交易成本,以求适合中国国情,但它的长期实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加剧了土地细碎化程度、削弱了农业持续发展能力、制约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均田制的未来改革应坚持产权改革的方向,按照制度演化规律,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遵循先试点后推广的改革程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志民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之一,它的兴起与发展,与中古时代社会变迁与农业发展的宏观背景相联系:均田制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移、大融合相关联,既是中原既有生产关系与少数民族新型社会形态相结合的产物,也与民族迁徙而引发的农牧结构大调整和农牧技术的大发展密切相关。从这一视角出发亦可见均田制实施与隋唐盛世之联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磊荣  
均田制在中国有深刻的历史渊源 ,历史上基本没有出现过较长时间的土地自由市场流转 ,土地市场化流转经常被形形色色的外力强制打断 ;现行农村土地分配制度及流转机制不健全 ,土地零碎分散规模普遍较小 ,制造了太多的不经济与人际磨擦。如果不试图走出“土地破碎”而寻求“土地整合”的话 ,中国农业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什么现代化、机械化、产业化的 ,而且还将遗留一个巨大的历史包袱给下一代 ,农村的土地会继续破碎下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自1987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复,苏南无锡、吴县、常熟三县(市)、山东平度市、北京顺义县、广东南海市、浙江温州市等试验区,分别就土地适度规模这一重大主题,制定了内容不同的试验方案,并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试验。经过七年的探索,这项工作在各试验区都已程度不同地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虽然各地试验的具体做法不同,但都在打破分散、均田的小规模土地经营方式,逐步走向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方面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玉峰  
唐代均田农户经济不是完全自然自发地形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唐王朝有目的地加以规划培植的结果,均田制、户籍制、邻保里乡制、租庸调制、徭役制、府兵制等制度,共同对它进行了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和制度强制,带有明显的政治、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属性,具有突出的超经济特征。广大均田农户被唐王朝编制操控在一个严密的制度网络中,遭受多重的超经济强制和压迫。对于唐代均田农身份及其生产生活的自由程度与独立程度,不宜估计过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晶晶  
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理论探讨正逐渐从强调实体要素投入转变到注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上来,但现有的制度分析往往局限在静态层面,忽视了不同使用者属性和物品属性下制度安排的动态性和适应性,对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下灌溉制度的演进与适应性关注较少。本文基于博弈均衡分析理论,通过对四个村级案例的考察和分析,试图说明农田水利中分散实验与人为设计的制度实践,分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制度演进的基本逻辑和内在机理;整合制度分散实验和人为设计模式的优点,重新设计了一种基于内生博弈的阶梯式制度演进模型,为我国农田水利制度建设提供新的方向和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欣  蔡银莺  张安录  余亮亮  
区域农田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农地保护矛盾的重要机制,而补偿区域的划分是进行跨区域农田生态补偿的前提。本文在对武汉城市圈48个县(市、区)进行农田生态足迹/承载力计算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进行农田生态补偿类型区划分,并提出生态补偿优先级指数作为武汉城市圈进行跨县域农田补偿先后顺序确立的依据。结果表明:2008年武汉城市圈的农田生态足迹为858.26×104hm2/cap,生态承载力为755.54×104hm2/cap,总体上呈现出农田生态赤字的状态,赤字面积为102.72×104hm2/cap,武汉城市圈农田生态足迹和农田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均非常不均衡。依据农田生态盈亏值,划分农田生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晓望  
闽国是福建历史上的重要阶段,作为五代时期南方的一个重要国家,它的田制在五代史研究方面也有其意义。然而,因材料稀少,迄今尚未有人对闽国田制作过全面解剖,笔者拾掇了一些材料,想对这个问题作些探索,不足之处,还请大家赐正。 一、官田和私田 唐代福建人少地荒,官府在福建一些地方设置屯田官,组织百姓开垦田地,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官田。《莆田县志》记载:“前志称吴兴为屯田员外郎祭之从弟,神龙中以家赀筑延寿陂,溉田万余顷。祭为屯田员外郎,其资历不详,必京朝之官来主屯田,而筑陂、填海、开渠诸事,兴代为之,以长官名义行之耳。则北洋之田固官田也。寄郑褒撰吴兴传,谓兴字长官,误也。元和间,斐次元为观察使,堤黄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克宁  郝士横  吕欣彤  
各地推行的"田长制"是实现耕地"三位一体"保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概括了当前各地"田长制"的主要特征,并结合调研情况,分析了该制度运行中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学平  
高位均衡是图书馆服务在数量均衡发展之后所要达成的质量均衡的高位发展态势与总体特征,其依据是生态位理论、均衡服务理论、高位均衡发展理论。图书馆均衡服务高位均衡的发展,是在深刻认识其生态位内涵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图书馆服务高位均衡发展的战略框架,提出其发展的生态位形式及生态位策略,目的在于实现图书馆均衡服务的高位均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