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07)
2023(8215)
2022(6755)
2021(6125)
2020(5098)
2019(11408)
2018(10743)
2017(20711)
2016(10929)
2015(12165)
2014(12058)
2013(11791)
2012(10768)
2011(9632)
2010(10108)
2009(10096)
2008(9072)
2007(8231)
2006(7391)
2005(7085)
作者
(30360)
(25337)
(24879)
(23796)
(15898)
(11971)
(11403)
(9759)
(9603)
(8864)
(8636)
(8416)
(8108)
(8073)
(7960)
(7894)
(7360)
(7331)
(7198)
(7151)
(6394)
(6042)
(6032)
(5744)
(5688)
(5635)
(5571)
(5519)
(5072)
(5070)
学科
(38818)
经济(38741)
管理(37892)
(34873)
(31144)
企业(31144)
(26464)
金融(26462)
(23770)
银行(23757)
(23042)
中国(18757)
(18605)
(17410)
方法(14408)
数学(12327)
数学方法(12191)
(11858)
财务(11829)
财务管理(11806)
企业财务(11336)
业经(11126)
中国金融(11045)
(10975)
(10299)
体制(9631)
(9335)
制度(9304)
地方(8796)
理论(7495)
机构
大学(153798)
学院(151542)
(65581)
经济(63947)
管理(56833)
研究(51871)
理学(48028)
理学院(47537)
管理学(46853)
管理学院(46563)
中国(46341)
(36505)
(31820)
财经(27862)
科学(26607)
中心(25934)
(25204)
(24364)
(23892)
经济学(21752)
研究所(21362)
(21016)
财经大学(20898)
北京(20007)
(19815)
(19606)
经济学院(19533)
(19313)
金融(19245)
(19202)
基金
项目(97948)
科学(77963)
研究(74989)
基金(72320)
(61598)
国家(61079)
科学基金(53223)
社会(49362)
社会科(47012)
社会科学(47003)
(37997)
基金项目(37682)
教育(34808)
自然(32185)
(31454)
自然科(31433)
自然科学(31425)
自然科学基金(30904)
编号(30094)
资助(28932)
成果(25649)
(25243)
重点(22450)
(22431)
课题(21534)
(21490)
国家社会(21075)
(20910)
(20352)
创新(20221)
期刊
(73938)
经济(73938)
研究(51787)
中国(36576)
(33242)
金融(33242)
(30578)
管理(22263)
学报(20163)
(19602)
科学(19114)
教育(18020)
大学(16598)
学学(15660)
财经(14774)
(12561)
技术(11772)
农业(11727)
经济研究(11338)
业经(10519)
问题(8958)
(8405)
理论(8276)
财会(7998)
(7379)
实践(7359)
(7359)
会计(7305)
国际(7070)
现代(6624)
共检索到245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陶修明  
国际掉期和衍生工具协会(ISDA)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积极组织全球范围内市场相关机构,编制了一整套交易文本架构,并持续修订,给交易活动提供了巨大方便。另外,由于衍生品的杠杆交易特性及场外交易的一对一特点,使得市场主体特别关注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风险的控制,由此产生了两项特色交易制度,即终止净额结算和信用支持安排制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课题组  陈小云  
从整体来看,场外金融衍生品合同的内容相当一部分是通用的,一些国际性行业组织,如国际互换与衍生工具协会(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ISDA)应运而生,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化协议范本,以降低场外衍生产品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其中ISDA发布的一系列标准文件范本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熊玉莲  
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商是市场交易和风险控制的重要主体。我国应将目前针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转变为对交易商的监管,在统一市场分层,突出交易过程监管的同时,构建以交易商为基础的场外金融衍生品风险防控机制。在制度建设上,重点要完善核心交易商的风险揭示制度和适当性判断规则,使最终用户在了解风险的基础上进行交易决策,并使特定风险产品与特定参与者的认知水平和风险承受力相适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姿昂  
场外交易本身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双重特性,主要优势体现在资本容量的扩充及资本流动的加速,对金融风险和金融收益能够进行有效的管控。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场外交易规范的法律位阶过低,具体规定又相互冲突,因而场外交易给交易主体带来相当程度的交易风险,甚至因而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而交易担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此类风险,为场外交易提供了制度缓冲的空间。鉴于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态势,创设与完善场外交易担保制度正当其时,而通行的ISDA主协议框架下的信用支持安排将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燕明  
论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制度周燕明金融衍生品市场既是投机的场所,又是风险规避的港湾,因其财务杠杆性和虚拟性,如果管理不善就会掀起惊涛骇浪,造成巨大损失,原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家喻户晓的“327”事件中倾覆就是因风险控制不严而引起的。有效的监管制度(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鲍晓晔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场外衍生品市场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客观上要求加强对交易商的审慎监管。美国《华尔街透明度和问责法案》等法律文件确立了多层次审慎监管框架,并提出了控制系统性风险的一系列措施。而我国场外衍生品交易商监管存在着立法缺乏统一规则且立法层次较低、市场参与主体分类监管不清晰、偏重于事先市场准入和事中数量管控而限制市场创新等问题。为此,应从统一明确交易商分层监管标准、强化过程监管等方面着手,加强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引导商业银行审慎发展交叉性综合经营业务,避免从事高风险、高杠杆的复杂衍生品交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熊明良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衍生金融工具发展迅猛,但也因此而引发了许多交易风险事件和世界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以重创,这些事件的发生因会计监管制度安排不当而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会计监管实质是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一项制度安排,具体由正式规则、实施机制、非正式约束三者组成,共同决定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整体效率和效果。因此,笔者基于制度安排的视角,提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要控制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风险必须建立和谐均衡的会计监管制度,通过创新正式规则、完善实施机制和培植非正式约束等措施,使欲违规者不能为、不敢为和不愿为,最终达到有效控制和减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风险事件的目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倩  
金融危机后,强化场外衍生品监管制度成为各发达国家金融改革的重点,推进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无疑是改革的基石。构建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监管制度,必须首先解决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问题,确定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制度、集中清算的主体范围以及程序来执行适格清算标准。本文总结了危机后美国、欧盟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监管制度发展及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立法实施现状,对完善中国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和制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夏冠男  吴丹波  章亮明  
由于场外金融衍生交易的高风险性、庞大的规模交易量等特征,为防止交易一方在发生破产事件时的损失和风险通过交易对手扩散至整个金融市场而引起系统性风险,ISDA组织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化协议,通过终止净额结算、单一协议和抵销制度赋予了合约中的非破产方拥有其特别权利。本文以ISDA主协议的协议安排制度为切入要素,通过合同对金融衍生产交易提供特别保护的协议安排,详细论述ISDA主协议中终止净额结算与抵销制度及其他与破产法上的冲突问题,通过单一协议、终止净额结算和抵销制度,对场外金融衍生交易的非破产一方当事人提供特别保护机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娇莺  
国际上,以ISDA主协议附件为表现形式的CSA协议构成场外金融衍生交易重要的信用支持文件。其通过构建合同关系,为当事人提供了管理交易风险敞口的可行途径。CSA履约保障法律机制实质上是一种基于"物"的交付、占有建立起来的动态保障机制,根基于民法基本原理,但又紧密结合金融实践的现实需求,实现了规则创新。中国虽已引入双边履约保障法律机制,但其与中国法的冲突与协调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应以更具包容性的态度,认识双边履约保障法律机制的创新价值,并采取适当方式进一步明确其在中国法下的效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玉红  霍天翔  冯宗宪  
文章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进行追溯,论证了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金融创新发展的必然,是风险管理的必然。而中国的商业银行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新生力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波  袁莉  
本文介绍了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的担保机制,分析了作为担保机制的信用支持协议在传统破产及担保制度下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现代立法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担保安排的特殊法律效力的规定,并建议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通过《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法》,赋予国际公认的为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所设定担保安排的特殊法律效力,无论担保安排采用担保权益式抑或所有权转移式,均不受破产或重整程序的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泽荣  谢韬  
金融衍生交易市场是一个风险不断增大的市场。这一点往往被理论工作者,新闻媒介关于其高盈利的研究和宣传所掩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人们应该冷静地思考金融衍生交易市场上的风险向题。也就是说,在这一市场上各种金融衍生交易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时,是否潜藏着某些特殊的风险?如果有,风险的种类又有哪些?风险程度有多大?金融衍生交易既然有不同于基本资产交易(例如外汇买卖交易等)的特殊结构,因此,对这一市场的交易风险管理就应有其特殊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方士华  
在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今天,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市场(或称金融期权期货市场)正打破金融市场的传统分类方法,成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及黄金市场平行的市场,然而又须臾不离于这些市场的交易中,与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丽  樊学礼  
金融衍生交易及我国的现实选择西南财经大学田丽西北政法学院樊学礼70年代以来,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世界金融领域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而又影响深远的金融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各种创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金融衍生交易,近年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