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2)
2023(15163)
2022(13326)
2021(12635)
2020(10597)
2019(24574)
2018(24083)
2017(47377)
2016(25272)
2015(28455)
2014(28414)
2013(28047)
2012(25535)
2011(22592)
2010(22520)
2009(20648)
2008(20042)
2007(17549)
2006(15255)
2005(13404)
作者
(71471)
(59308)
(58795)
(56050)
(38010)
(28468)
(26997)
(23366)
(22740)
(21146)
(20385)
(19881)
(18699)
(18499)
(18367)
(18055)
(17685)
(17654)
(17017)
(16945)
(14460)
(14380)
(14328)
(13625)
(13174)
(13130)
(13009)
(12970)
(11962)
(11601)
学科
(100464)
经济(100346)
管理(78512)
(75730)
(64783)
企业(64783)
方法(49391)
数学(43262)
数学方法(42648)
(28658)
(26426)
中国(24821)
业经(22283)
(20270)
(19923)
(19784)
财务(19709)
财务管理(19670)
(19177)
贸易(19167)
企业财务(18665)
(18591)
地方(18128)
农业(17182)
理论(16924)
技术(16137)
(15734)
环境(15585)
(15471)
银行(15433)
机构
大学(359007)
学院(357257)
管理(147195)
(143629)
经济(140377)
理学(127442)
理学院(126152)
管理学(123911)
管理学院(123264)
研究(113106)
中国(86351)
(75169)
科学(68004)
(66970)
(55264)
财经(54373)
中心(53093)
(52614)
业大(51553)
(51259)
研究所(49814)
(49474)
北京(47410)
(45917)
师范(45532)
经济学(42873)
(42039)
(41392)
农业(40814)
财经大学(40670)
基金
项目(245057)
科学(193617)
研究(180296)
基金(179170)
(154584)
国家(153294)
科学基金(133543)
社会(113406)
社会科(107519)
社会科学(107488)
基金项目(95520)
(94675)
自然(88017)
自然科(85989)
自然科学(85966)
自然科学基金(84390)
教育(83609)
(79510)
资助(74341)
编号(74082)
成果(59088)
(54687)
重点(53938)
(50870)
(50800)
课题(49794)
教育部(47635)
创新(47389)
科研(47093)
人文(46753)
期刊
(156467)
经济(156467)
研究(105034)
中国(64228)
管理(53863)
学报(52677)
(52536)
科学(49355)
(46663)
大学(40984)
学学(38564)
教育(38052)
(33175)
金融(33175)
农业(32239)
技术(31451)
财经(26770)
业经(26411)
经济研究(24350)
(22820)
问题(20387)
理论(18305)
图书(17785)
技术经济(17465)
商业(16799)
实践(16681)
(16681)
科技(16156)
(16085)
(15952)
共检索到516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晨阳  
在场外交易中,零售外汇交易拥有众多中小个人投资者。本文介绍了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于零售外汇业务中投资者的保护措施,指出监管当局需要给予场外衍生品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更多关注,在保证投资者适当性、规范经纪商经营行为和解决客户争端方面出台更多保护政策,并探索将有中小投资者参与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引入场内交易。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于凤芹  邢天才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有效控制样本选择偏误的前提下,验证了衍生工具的使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衍生工具的使用显著提升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其中,场外衍生品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比较明显,而场内衍生品的使用则降低了企业价值。因此,有针对性地发展我国的衍生品市场,为企业提供"量体裁衣"式的风险管理工具显得非常必要。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东海证券课题组  王一军  丁竞渊  应晓明  
因其非标准化合约和非集中交易特征,场外衍生品市场存在交易效率低下,透明度低,交易对手方信用风险管理与监管困难等诸多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传统思路是标准化、中心化,但这又牺牲了场外衍生品个性化、定制化特征。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在缺乏中心化可信权威的条件下建立信任机制并实现交易,可有效解决制约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基于区块链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包括:权威认证共识机制、智能衍生品合约、统一信用评价体系、系统风险监测模型等。经论证,应用区块链技术可有效改善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运行组织,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改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加强监管穿透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斯文  
金融危机用事实说明,场外衍生品的高杠杆性、低透明度、主体集中化和风险多元化等特征容易诱发并扩大系统性风险,产生严重的外部负效应;同时,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活动涉及全球各经济体,迫切要求各国加强监管合作,共同规范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运行。理论分析证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国际监管合作要显著优于监管竞争。加强场外衍生品市场国际监管合作是解决"市场全球化"与"监管地区化"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玉红  霍天翔  冯宗宪  
文章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进行追溯,论证了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金融创新发展的必然,是风险管理的必然。而中国的商业银行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新生力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智勇  刘任重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杠杆效应等因素的存在,蕴含着大量的风险。我国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刚刚起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机制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总结国内文献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国际通行做法,随后分析了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完善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跃文  李冬新  
我国场外证券衍生品市场相较于场内市场更具灵活性和专业性,可以满足深层次和多元化的财富管理与风险对冲需求,是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市场具有产品非标化、交易透明度不足和自律监管相对宽松等特征,也可能导致证券公司及其客户承担过多风险,为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活动提供便利,因此需要尽快提高市场运行的规范性和监管有效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斯文  
利用美国1998—2011年季度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基础资产、场内衍生品、经济增长、货币政策、政府监管等因素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美国,利用场外衍生品对冲风险的动机明显,场外衍生品与场内衍生品的互补效应比替代效应更强,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脱离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对场外衍生品交易存在负效应,而政府加强监管会产生正效应。因此,在我国,衍生品市场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加强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并推进衍生品市场参与者的内控建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小川  
清算机制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次贷危机后,国际组织和美欧都在致力推广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集中清算制度。基于不同的原因,美欧关于场外衍生品交易清算的立法和监管制度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这些制度的发展变化首先是基于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的考虑,也是美欧各国增强本国金融机构和市场吸引力的需要,更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基于长期利益的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结果。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莹  荣艺华  
本轮金融危机充分证明: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和滥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为避免危机重演,重振市场信心,美国、泛欧及主要国际组织纷纷就变革金融监管体系出台具体改革方案和监管建议。该文就当前国际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的新动向进行了整理,并针对我国场外衍生产品监管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祁东  
伴随着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完善对其监管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基于对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及监管现状的分析,针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雪静  
次贷危机后,为避免对手方风险,各国及地区加快了场外衍生品市场引入中央对手方进行中央清算的步伐。目前,国际上对中央清算机制的保证金模式主要有基准模式、实体隔离模式、完全法律隔离模式、有追索权的法律隔离模式、可选择模式五种。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中央清算应以上海清算所为主要载体和平台,在结合各品种的具体功能、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场内期货交易所的成熟经验,并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出以实体隔离模式为主的可供选择的保证金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翔  
场外金融衍生品主要受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综合影响,其风险的识别和度量具有复杂性,这为投资者风险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文章以产品期限、利率水平和信用级别为风险因素,构建随机动态测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场外衍生品风险主要来源于市场利率和金融机构的信用级别,并呈现非线性变化;市场利率对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影响不同,期限越长,收益利差越小;信用等级对长期收益影响大,对短期收益影响小,期限越长,收益利差越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倩  
金融危机后,强化场外衍生品监管制度成为各发达国家金融改革的重点,推进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无疑是改革的基石。构建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监管制度,必须首先解决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问题,确定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制度、集中清算的主体范围以及程序来执行适格清算标准。本文总结了危机后美国、欧盟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监管制度发展及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立法实施现状,对完善中国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和制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  张志勇  
本文详细分析了场外金融衍生市场的特点,以及场外衍生品走向场内清算的两个原因:金融危机后政府监管部门意识到对场外衍生品监管的必要性;由于场内清算具有的优点使得场外衍生品也有走向场内清算的自身需求。交易所应当关注国际金融体系的这个重要变革,充分认识到场外衍生品进入场内清算的规模和速度;意识到变革将使得场内和场外交易的界限更加模糊化;积极适应这种变革以减少场外衍生品交易中面临的风险;意识到变革对于国内企业从事衍生品交易具有的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