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2)
- 2023(10056)
- 2022(9065)
- 2021(8596)
- 2020(7201)
- 2019(16845)
- 2018(16886)
- 2017(32839)
- 2016(17936)
- 2015(20423)
- 2014(20583)
- 2013(20472)
- 2012(18788)
- 2011(16679)
- 2010(16671)
- 2009(15112)
- 2008(14853)
- 2007(12895)
- 2006(11308)
- 2005(10050)
- 学科
- 济(69661)
- 经济(69576)
- 管理(52968)
- 业(49082)
- 企(41543)
- 企业(41543)
- 方法(32781)
- 数学(28079)
- 数学方法(27692)
- 农(18647)
- 财(18111)
- 中国(17923)
- 学(15869)
- 业经(15490)
- 地方(14944)
- 制(14066)
- 贸(12882)
- 贸易(12876)
- 理论(12552)
- 易(12486)
- 农业(12190)
- 务(11821)
- 财务(11754)
- 财务管理(11725)
- 和(11718)
- 环境(11529)
- 技术(11109)
- 企业财务(11084)
- 银(10620)
- 教育(10584)
- 机构
- 大学(254008)
- 学院(251967)
- 管理(103382)
- 济(95775)
- 经济(93303)
- 理学(89382)
- 理学院(88415)
- 管理学(86872)
- 管理学院(86426)
- 研究(82166)
- 中国(61367)
- 京(54818)
- 科学(52005)
- 财(44302)
- 所(41481)
- 农(38565)
- 业大(37646)
- 中心(37620)
- 研究所(37408)
- 江(36896)
- 财经(35426)
- 北京(35169)
- 范(34067)
- 师范(33799)
- 经(32102)
- 州(30495)
- 院(29996)
- 农业(29837)
- 师范大学(27291)
- 经济学(27188)
- 基金
- 项目(173067)
- 科学(135440)
- 研究(128287)
- 基金(124297)
- 家(107367)
- 国家(106446)
- 科学基金(91642)
- 社会(78296)
- 社会科(74065)
- 社会科学(74044)
- 省(68059)
- 基金项目(66859)
- 自然(60463)
- 自然科(59014)
- 自然科学(59001)
- 教育(58846)
- 自然科学基金(57913)
- 划(57194)
- 编号(53513)
- 资助(51424)
- 成果(43904)
- 重点(38201)
- 部(37701)
- 课题(36703)
- 发(36462)
- 创(35859)
- 创新(33336)
- 项目编号(33172)
- 科研(32995)
- 大学(32381)
- 期刊
- 济(107532)
- 经济(107532)
- 研究(75761)
- 中国(49185)
- 学报(38915)
- 管理(37206)
- 科学(35824)
- 农(35032)
- 财(33121)
- 教育(31121)
- 大学(29306)
- 学学(27199)
- 农业(24506)
- 技术(21962)
- 融(21410)
- 金融(21410)
- 业经(17614)
- 财经(16575)
- 经济研究(15548)
- 图书(15502)
- 问题(14052)
- 经(13930)
- 理论(13918)
- 实践(12934)
- 践(12934)
- 科技(12612)
- 技术经济(12101)
- 业(11801)
- 现代(11358)
- 情报(11128)
共检索到369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勤智
本文以ISDA主协议中的提前终止金额计算条款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2008年发生的雷曼系公司破产事件及其他典型案例,论证了1992年版ISDA协议项下市场报价法(国内银行所签ISDA协议基本都约定以该方法计算提前终止金额)和损失法存在的重大缺陷,以及向2002年版ISDA协议项下终止款项法过渡的必然性,并对国内银行今后应如何处理ISDA协议和NAFMII协议项下的提前终止金额计算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ISDA 市场报价法 损失法 终止款项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夏冠男 吴丹波 章亮明
由于场外金融衍生交易的高风险性、庞大的规模交易量等特征,为防止交易一方在发生破产事件时的损失和风险通过交易对手扩散至整个金融市场而引起系统性风险,ISDA组织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化协议,通过终止净额结算、单一协议和抵销制度赋予了合约中的非破产方拥有其特别权利。本文以ISDA主协议的协议安排制度为切入要素,通过合同对金融衍生产交易提供特别保护的协议安排,详细论述ISDA主协议中终止净额结算与抵销制度及其他与破产法上的冲突问题,通过单一协议、终止净额结算和抵销制度,对场外金融衍生交易的非破产一方当事人提供特别保护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课题组 陈小云
从整体来看,场外金融衍生品合同的内容相当一部分是通用的,一些国际性行业组织,如国际互换与衍生工具协会(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ISDA)应运而生,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化协议范本,以降低场外衍生产品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其中ISDA发布的一系列标准文件范本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晨阳
在场外交易中,零售外汇交易拥有众多中小个人投资者。本文介绍了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于零售外汇业务中投资者的保护措施,指出监管当局需要给予场外衍生品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更多关注,在保证投资者适当性、规范经纪商经营行为和解决客户争端方面出台更多保护政策,并探索将有中小投资者参与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引入场内交易。
[期刊] 征信
[作者]
闫海 佟爽
金融衍生交易终止净额结算是一种重要的信用风险缓释技术,有助于提高金融资金效率、避免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被国际上ISDA主协议和我国NAFMII主协议所承认。终止净额结算的法理基础是抵销,与我国《合同法》相协调,但发生破产类违约事件时,则与我国《企业破产法》及司法解释相冲突。我国应当制定《金融衍生交易法》,明确金融衍生交易的概念、合格交易、合格主体,以确定终止净额结算的范围,确认单一协议和提前终止权的效力,具体规定终止净额结算的规则,同时防止金融衍生交易终止净额结算被滥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都红雯
巴塞尔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以下简称BCBS)对此颁布了诸多文件和协议,其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分别是被称作国际金融界“神圣公约”的1988年的《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协议》(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和在1999年6月公布的《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基础上几易其稿、并于2003年底完成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The New BasleCapital Accord)。前者通常被称为旧协议,后者则被称为新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爱国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和借鉴美国、法国和日本等衍生产品市场繁荣国家破产法律中对净额结算的规定,认为我国应修订《破产法》,确认破产时净额结算的法律效力,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
金融衍生产品 净额结算 破产 法律风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于凤芹 邢天才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有效控制样本选择偏误的前提下,验证了衍生工具的使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衍生工具的使用显著提升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其中,场外衍生品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比较明显,而场内衍生品的使用则降低了企业价值。因此,有针对性地发展我国的衍生品市场,为企业提供"量体裁衣"式的风险管理工具显得非常必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波 袁莉
本文介绍了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的担保机制,分析了作为担保机制的信用支持协议在传统破产及担保制度下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现代立法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担保安排的特殊法律效力的规定,并建议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通过《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法》,赋予国际公认的为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所设定担保安排的特殊法律效力,无论担保安排采用担保权益式抑或所有权转移式,均不受破产或重整程序的影响。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陶修明
国际掉期和衍生工具协会(ISDA)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积极组织全球范围内市场相关机构,编制了一整套交易文本架构,并持续修订,给交易活动提供了巨大方便。另外,由于衍生品的杠杆交易特性及场外交易的一对一特点,使得市场主体特别关注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风险的控制,由此产生了两项特色交易制度,即终止净额结算和信用支持安排制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岗
以转移信用风险为核心的信用衍生工具,可以有效地解决风险分散和业务扩张间的"信用悖论",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灵活性。对交易结构、衍生风险和定价方法进行科学设计,是信用衍生工具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本文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认可的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率互换和信用关联票据三种信用衍生工具的交易结构、衍生风险、定价模型和定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
关键词: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信用风险 信用衍生工具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东海证券课题组 王一军 丁竞渊 应晓明
因其非标准化合约和非集中交易特征,场外衍生品市场存在交易效率低下,透明度低,交易对手方信用风险管理与监管困难等诸多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传统思路是标准化、中心化,但这又牺牲了场外衍生品个性化、定制化特征。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在缺乏中心化可信权威的条件下建立信任机制并实现交易,可有效解决制约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基于区块链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包括:权威认证共识机制、智能衍生品合约、统一信用评价体系、系统风险监测模型等。经论证,应用区块链技术可有效改善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运行组织,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改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加强监管穿透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斯文
金融危机用事实说明,场外衍生品的高杠杆性、低透明度、主体集中化和风险多元化等特征容易诱发并扩大系统性风险,产生严重的外部负效应;同时,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活动涉及全球各经济体,迫切要求各国加强监管合作,共同规范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运行。理论分析证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国际监管合作要显著优于监管竞争。加强场外衍生品市场国际监管合作是解决"市场全球化"与"监管地区化"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凤元
随着全球金融衍生品OTC市场交易量日益增加,OTC交易的法律纠纷也呈增长态势。文章通过对全球知名金融衍生品OTC交易纠纷进行分析,并指出了交易全球化和快速化出现的新问题,希望能对"中国版ISDA协议"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衍生品 OTC交易 法律纠纷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 张志勇
本文详细分析了场外金融衍生市场的特点,以及场外衍生品走向场内清算的两个原因:金融危机后政府监管部门意识到对场外衍生品监管的必要性;由于场内清算具有的优点使得场外衍生品也有走向场内清算的自身需求。交易所应当关注国际金融体系的这个重要变革,充分认识到场外衍生品进入场内清算的规模和速度;意识到变革将使得场内和场外交易的界限更加模糊化;积极适应这种变革以减少场外衍生品交易中面临的风险;意识到变革对于国内企业从事衍生品交易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场外市场 金融衍生品 场内清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