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46)
2023(17871)
2022(15453)
2021(14621)
2020(12021)
2019(27345)
2018(27424)
2017(50793)
2016(28411)
2015(32019)
2014(31782)
2013(30592)
2012(28009)
2011(25222)
2010(25503)
2009(23131)
2008(22385)
2007(19748)
2006(17321)
2005(15083)
作者
(77778)
(64251)
(63955)
(60955)
(41034)
(31158)
(29261)
(25149)
(24579)
(23280)
(22072)
(21554)
(20605)
(20190)
(19752)
(19494)
(19464)
(19063)
(18501)
(18426)
(16063)
(15896)
(15438)
(14793)
(14695)
(14400)
(14382)
(14172)
(12986)
(12773)
学科
(102627)
经济(102509)
管理(81679)
(74958)
(64047)
企业(64047)
方法(43064)
数学(35565)
数学方法(35053)
中国(30083)
(29128)
(25657)
业经(25343)
地方(25242)
(23366)
理论(23209)
技术(21720)
(20212)
农业(19413)
教育(19317)
(17926)
(17743)
贸易(17726)
(17096)
环境(16600)
(16304)
银行(16251)
(16127)
财务(16046)
财务管理(16009)
机构
大学(381591)
学院(380783)
管理(147107)
(140195)
经济(136506)
理学(126375)
理学院(124847)
研究(124301)
管理学(122472)
管理学院(121768)
中国(92075)
(82096)
科学(78585)
(65527)
(61612)
(59085)
(57140)
中心(57032)
(56541)
师范(56063)
研究所(55832)
业大(54766)
北京(52042)
财经(51692)
(48480)
(46667)
(46053)
师范大学(44788)
技术(44665)
农业(44158)
基金
项目(257502)
科学(201964)
研究(195296)
基金(181222)
(156219)
国家(154756)
科学基金(133278)
社会(119306)
社会科(112601)
社会科学(112573)
(104324)
基金项目(96449)
教育(92722)
(86889)
自然(85215)
编号(83322)
自然科(83155)
自然科学(83137)
自然科学基金(81590)
资助(73016)
成果(69015)
课题(58936)
重点(58040)
(56335)
(55710)
(55543)
创新(51838)
项目编号(51005)
大学(49400)
(48601)
期刊
(160514)
经济(160514)
研究(114455)
中国(85692)
教育(65020)
学报(58305)
管理(54904)
科学(53323)
(52057)
(51165)
大学(44932)
学学(40387)
技术(36906)
农业(36199)
(30387)
金融(30387)
业经(27760)
图书(25586)
经济研究(24322)
财经(24062)
(20654)
问题(19959)
科技(19821)
(19305)
职业(18258)
(17960)
书馆(17820)
图书馆(17820)
理论(17747)
技术经济(17637)
共检索到572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日安  戴吾蛟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以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为基础,聚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场域中资本属性、主体互动、惯习培养与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系。以中南大学“五场协同”创新实践为例,从课程场域、项目场域、平台场域、竞赛场域、交叉创新场域出发,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路径,介绍了取得的实践成效,试图为研究生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个分析和诠释的新视角,并为新时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带来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德忠  方祯云  张素荷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时代赋予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使命,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在研究生教育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必须树立质量意识,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重庆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为例,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嵇炜  赵会军  王华  黄治东  
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与软件统计分析417名高校研究生的心理资本与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研究生心理资本与创新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研究生心理资本与创新能力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生心理资本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由此得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启示。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宇  赵贞  陈刚  裴健  孙净雪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国家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一环。以高等物理化学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为例,以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以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和创新培养机制,构建了集散式教学、三段式指导、分类式培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研究生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以探索一条符合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和选拔的新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玉德  罗志文  许龙  
地方高校是协同创新活动的主体之一,研究生的培养关乎于协同创新发展的顺利进行,文章针对协同创新视域下地方高校研究生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从培养机制、导师管理、跨学科平台共建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卫东  李西亚  
在信息经济时代,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具体实际,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应以加强专任教师、辅导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密切合作为手段,以第一课堂为基础,以第二、三课堂为依托,以科研带动教学为方向,以学科竞赛为契机,以校企合作为路径,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根本,分别创建和搭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平台、提升平台和社会平台,形成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协同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汉能  秦小明  林宇  关志强  
介绍了广东海洋大学与中共湛江市委组织部合作开展以"科技兴市、实践育人、活力党建"为主题的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形成了"二元驱动、四方参与"协同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模式。指出该模式是我国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开展"协同育人""实践育人"和"校地合作"的有益探索,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飞   刘心报   吴红斌   解光军   王磊   季斌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办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合肥工业大学以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探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两融合、三并用、六协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明全  田懿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俭川  
基于系统工程思想,探讨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结合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指出大学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支持,构建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推进学科内部环境建设,从而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洪峰  
高校承载着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提高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实践作为社会培养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培养体系,把握好社会实践的关键环节,是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叶中  夏义堃  宋朝阳  
以武汉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实践为基础,通过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特区建设,大胆探索并客观分析跨学科导师团队合作指导方式改革、跨学科招生方式改革、跨学科培养方法改革、跨学科课程共享平台建设以及跨学科奖助体系、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学位授予等改革的具体路径与实施效果,进而形成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闵富红  吕晏旻  田恩刚  
从国内外已有的校企联合培养经验出发,整合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及南瑞集团公司的优质资源,针对南瑞学院电气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提出落实"双师型"培养模式、丰富专业培养方案、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及优化奖惩体系等4项具体举措。构建"培养学生、助力企业、解决就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培养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积累经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耿光连  王先山  
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起着关键作用。但在现阶段,研究生导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通过对山东省高校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的调查,分析了研究生导师队伍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春起  聂庆华  谭会泽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创新性国家建设,并积极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的有效衔接。在新时代和争创“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报考人数急剧增加,社会对高层次畜牧人才需求不断提高。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诸多高校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缺乏区分,背离国家需求导向,无法满足国家对专业人才需求。华南农业大学畜牧学学科与温氏集团精诚合作30年,创建了鲜明特色的动物生产类研究生分类培养新模式,已成为国内同类学科产学研合作的典范。本文对华南农业大学创建的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