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7)
- 2023(12289)
- 2022(10363)
- 2021(9546)
- 2020(7725)
- 2019(17167)
- 2018(16632)
- 2017(32374)
- 2016(16998)
- 2015(18559)
- 2014(18158)
- 2013(17481)
- 2012(15938)
- 2011(14532)
- 2010(14971)
- 2009(14149)
- 2008(13439)
- 2007(12104)
- 2006(11024)
- 2005(10241)
- 学科
- 济(70920)
- 经济(70857)
- 管理(49591)
- 业(48896)
- 企(41754)
- 企业(41754)
- 融(26871)
- 金融(26870)
- 中国(25957)
- 银(25179)
- 银行(25168)
- 方法(24891)
- 行(24415)
- 地方(20811)
- 数学(20792)
- 财(20535)
- 数学方法(20472)
- 农(20196)
- 制(18081)
- 业经(17653)
- 农业(13544)
- 贸(13202)
- 贸易(13189)
- 学(13142)
- 策(13034)
- 理论(12970)
- 务(12969)
- 财务(12936)
- 财务管理(12916)
- 易(12790)
- 机构
- 学院(237083)
- 大学(231956)
- 济(101489)
- 经济(99236)
- 管理(89476)
- 研究(80569)
- 理学(76174)
- 理学院(75327)
- 管理学(74111)
- 管理学院(73645)
- 中国(68127)
- 财(50208)
- 京(47731)
- 科学(46065)
- 所(39280)
- 财经(38803)
- 中心(38530)
- 江(36508)
- 研究所(35286)
- 经(35055)
- 农(33111)
- 经济学(31844)
- 范(31556)
- 师范(31269)
- 北京(30021)
- 州(29874)
- 院(29590)
- 业大(29039)
- 财经大学(28736)
- 经济学院(28592)
- 基金
- 项目(152091)
- 科学(121411)
- 研究(116571)
- 基金(109770)
- 家(93787)
- 国家(92955)
- 科学基金(80774)
- 社会(75258)
- 社会科(71572)
- 社会科学(71559)
- 省(60675)
- 基金项目(56716)
- 教育(53047)
- 划(50218)
- 自然(49290)
- 编号(48350)
- 自然科(48141)
- 自然科学(48132)
- 自然科学基金(47256)
- 资助(44723)
- 成果(39879)
- 发(35451)
- 重点(35073)
- 课题(34208)
- 部(33332)
- 创(32492)
- 国家社会(30982)
- 创新(30349)
- 性(30177)
- 项目编号(29647)
- 期刊
- 济(117644)
- 经济(117644)
- 研究(75049)
- 中国(46714)
- 融(38825)
- 金融(38825)
- 财(38062)
- 管理(34915)
- 农(30903)
- 科学(30271)
- 学报(29624)
- 教育(26677)
- 大学(23299)
- 学学(22050)
- 农业(20223)
- 技术(20150)
- 业经(19822)
- 经济研究(19575)
- 财经(19344)
- 经(16711)
- 问题(14562)
- 贸(12539)
- 商业(11561)
- 现代(11556)
- 国际(11280)
- 理论(11148)
- 技术经济(11146)
- 坛(10458)
- 论坛(10458)
- 统计(10437)
共检索到367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易招娣 衡孝庆
在场域理论视域中,产教融合主要包括政治场域、经济场域和文化场域等三种场域,它们由不同的主体所主导,对应着三种不同的实践场域,形成三种不同的权力结构,遵循三种不同的制度规则而产生的角色定位与意向表达的差异。本文通过探究产教融合场域内多元主体互动运行逻辑,明晰了场域内多元主体的权力边界,即既要避免各主体权力的“缺位”,也要防止各主体权力的“越位”;深化产教融合就是要进一步使产教融合场域中的行动者在保有自身特有的场域性前提下,积极构建与对应场域相契合的组织结构体系。作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政府、企业和学校等三方权力主体,尤其需要中间性组织作为媒介以寻求产教融合三方主体的共同价值、目标和诉求,以此来统一价值取向、统一行动意向、统一目标诉求,达成行动的一致性,最终实现共同利益,进而从政府、企业、学校和中间性组织等四方主体视角完善运行策略以达成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实现提升产教融合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场域理论 教育教学 生产活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永坤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两层递进含义,第一层为制度上的合作,第二层为文化上的融合。专业文化是"产教融合"的深层次表现形式。高职院校在加强产教制度合作的同时,不可忽略专业文化的建设。专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形成专业特色,提升专业软实力;形成文化资本,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要通过更新专业理念、引入行业文化、开设专业文化课、提升课程和教学文化内涵、精心设计专业文化实践,以"专业文化"建设为抓手,实现产教深层次融合,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产教融合 专业文化 特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岩 李新纲 朱秋莲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当前,应用型高校存在对"课程思政"建设不够重视、专业教师的认识和课程实施能力不足、学生进取精神不足等问题。因此,要优化顶层设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体化实施;结合自身特点,突出"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注重多方联动、知行合一,强化"课程思政"的实践育人效果。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应用型高校 课程思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云贵 邵建东
随着职业教育逐步转向社会多元办学的发展格局,作为产教之间枢纽的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得到重视。行业协会举办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是产业与教育高质量同频共振发展的枢纽,但是现实中还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组织结构不健全、办学功能不充分等制约因素,直接影响行业协会举办职业教育的作用发挥。因此,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同向发力,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保障行业协会办学权利;健全治理体系,激发行业协会办学活力;创新举办形式,构建多元共商决策机制,使行业协会成为职业教育多元办学的生力军之一。
关键词:
行业协会 职业教育 混合所有制 多元办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厚望
高职院校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属性要求高职院校对接产业办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文章从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着手,探寻了高职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结构调整为个案,提出了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永明 何晓颖 高欢
协同学视域下技工教育产教融合具备开放性、线性和平衡性三大特点。针对政府、企业和学校三维主体相互闭合、发展非线性和衔接失衡的问题,现代技工教育创新路径在于:以协同理论促进产教融合的开放性;以伺服原理促进产教融合的线性;以自组织原理促进产教融合的平衡性。
关键词:
协同学 技工教育 产教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森英
创业教育包含了产教融合中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等融合的属性。面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背景下中职学校创业教育"专产衔接""校企合作"及"教产融合"的新时代机遇,分析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目标、课程、师资、治理的新时代境遇,提出夯实就创一体的创业教育目标、开发理实一体的创业课程体系、建立专兼一体的创业师资队伍、共建校企一体的创业实训平台、完善学创一体的创业治理格局等新时代方略。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中职学校 创业教育 创业 就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雷群泌 梁称福 李欢玉
阐述了产教融合视域下的专业群建设现状,对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和专业群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基于产教融合提出了以“四个创新”为纽带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对策,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实“双元”育人机制;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校企联合培养“教练型”教师;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做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真正培养一流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专业群建设 现状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波 肖霞
文章阐述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分析了产教融合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有利条件,进而提出了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具体策略:高职院校要发挥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主导作用;企业要承担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阵地功能;高职学生要把握自身工匠精神培养的主体地位;社会其他力量要给予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职学生 工匠精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志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尽快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当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问题。由贺星岳等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高职的产教融合范式》,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学园城"一体化实践的全面剖析,探索了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长效机制与教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晓棠
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有助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当前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面临各资源要素相对缺乏、多主体利益不易协调、实体化运行效率低下、学生主体性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基于现代组织理论,从环境、规模、战略、技术和结构四个方面讨论了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路径:营造积极有利的组织环境;形成合理适度的组织规模;制定特色鲜明的组织战略;强化技术支撑,构建有机式组织结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新生
产教融合的起源与本质是产教融合的基本理论问题,从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出发,通过跨学科文本分析,对社会分工、产业融合与产教融合之间关系进行逻辑梳理,探寻产教融合的逻辑起源与内涵本质。依据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社会分工无限深化的特征,指出社会分工是产教融合的逻辑起源,社会分工理论是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产业融合发展是产教融合的实践基础,产教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延伸与拓展。从社会生产大系统的角度来探究产教融合,彰显出职业教育参与社会再分工的学科本质,思想、政策和制度是产教融合内涵本质的具体表现,以此形成产教融合的思想体系、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从而构建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瑾瑜 张元宝
企业是职业教育重要的办学主体之一,其参与产教融合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对江苏省249家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意愿与行为调查发现: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受感知需求、感知收益、感知成本、指令性规范、内部效能和外部条件显著影响;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行为受意愿和外部条件显著影响;基于政策支持的情景因素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与行为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强化调解作用。基于此,提出建立明确契约关系下的弹性利益补偿机制,优化合作主体的利益分配模式;建立市场化模式下的分层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建立以行业协会组织为网络节点的中介机制,促进校企信息对称;建立内外配套的政策引导机制,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姜运隆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技术迭代更新加速,创新驱动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就需要主动适应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将产教深度融合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平台载体和灵魂支柱,探索开放式、一体化与差异化发展战略,精准对接产业链高端技术技能,激发多元主体内生动力,聚焦协同育人与模式创新,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代洪娅
省域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政策是落实国家产教融合政策的关键。从“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角度,对29省(区、市)“十四五”规划产教融合内容进行文本分析。从政策文本内容来看,省域职业教育主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和1+X制度试点等措施深化产教融合,但在政策落实、创新和供给方面缺乏“实”“新”“硬”招。鉴于此,提出以区域合作为导向、构建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以政策创新为核心、建立产教融合研发机制,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完善产教融合保障机制等提升策略。
关键词:
“十四五”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政策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