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29)
2023(16700)
2022(14263)
2021(13118)
2020(10764)
2019(24617)
2018(24500)
2017(46257)
2016(25425)
2015(28690)
2014(28932)
2013(28699)
2012(27018)
2011(24708)
2010(25008)
2009(23064)
2008(22567)
2007(20437)
2006(18325)
2005(16360)
作者
(78001)
(64335)
(64100)
(60752)
(41011)
(31195)
(29050)
(25295)
(24785)
(23295)
(22092)
(21958)
(20791)
(20667)
(20060)
(19883)
(19035)
(19024)
(18509)
(18482)
(16207)
(16194)
(15698)
(15010)
(14550)
(14427)
(14321)
(14305)
(13124)
(12967)
学科
(109546)
经济(109427)
(67880)
管理(67717)
(52822)
企业(52822)
方法(43423)
(37804)
数学(35818)
数学方法(35291)
中国(32498)
地方(29380)
业经(27257)
(26151)
农业(25204)
(23769)
(20290)
理论(19067)
(18040)
(17757)
贸易(17739)
(17385)
银行(17324)
(17198)
金融(17194)
(17058)
环境(16901)
(16759)
(16713)
教育(16467)
机构
大学(373638)
学院(371846)
(142801)
管理(140330)
经济(139340)
研究(132937)
理学(119910)
理学院(118403)
管理学(116118)
管理学院(115440)
中国(98808)
科学(85177)
(82222)
(68923)
(68689)
(65519)
研究所(62619)
中心(59505)
业大(57782)
(57696)
(54066)
师范(53527)
农业(52887)
北京(52469)
财经(51355)
(48041)
(47021)
(46402)
师范大学(43123)
(42404)
基金
项目(248558)
科学(193989)
研究(181566)
基金(177279)
(155880)
国家(154437)
科学基金(130480)
社会(112834)
社会科(106469)
社会科学(106441)
(98745)
基金项目(93342)
自然(84340)
(83401)
教育(82525)
自然科(82291)
自然科学(82272)
自然科学基金(80764)
编号(74863)
资助(72979)
成果(62500)
(57087)
重点(56437)
(53537)
课题(53006)
(50799)
创新(47294)
科研(47027)
国家社会(45589)
发展(45090)
期刊
(171076)
经济(171076)
研究(114626)
中国(79724)
(67288)
学报(65155)
科学(59196)
管理(52384)
大学(48951)
教育(48382)
(47670)
学学(45732)
农业(45701)
(34515)
金融(34515)
技术(31973)
业经(29962)
财经(25498)
经济研究(25229)
图书(22684)
问题(22312)
(21827)
(21742)
(19689)
科技(18579)
技术经济(17954)
理论(17495)
业大(17105)
资源(16970)
现代(16757)
共检索到570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亚玲  
以"嵌入性"和"场域性"为理论分析框架,考察乡村传统文化振兴,需要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及内在聚合能力、外在联通作用,紧密结合乡村社会文化结构的场域性特征,挖掘、整合、扬弃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实现乡村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与制度空间的结合,是构建乡村文化场域的基本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景元  王慧玲  雷巍  
旅游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增加当地的旅游人文资源,形成西藏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实现对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扬,还能推动西藏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但目前主要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资源比较分散、缺乏高素质服务人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西藏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本文结合传统体育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提出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民族传统旅游品牌、培养旅游人才和优化服务质量等建议,从而促进西藏旅游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祝平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保障民生的出发点,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乡村文化和民生问题,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系统回顾了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参与群体、文化活动和建设投资三个方面,从文化民生的角度提出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战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管培俊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政策涵义,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教师政策的基点和教师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工作,就是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中国政府教育政策的优先议程,在教育发展战略上统筹人力与物力投入,在运行机制上统筹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在目标模式上统筹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在宏观布局上统筹城市和农村,在调节机制上统筹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在教师培养体制上统筹体系开放与相对稳定的关系,在技术路径上统筹人与技术的关系,在队伍建设上统筹师资配置与管理开发,在实施举措上统筹当前要务与队伍的长远建设,在总体规划上统筹战略目标与推进策略,确保非均衡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振天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指依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经济社会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特点等基础上科学定位,并在办学体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是单纯的制度变迁与技术革新,更涉及深层次的观念革命,即涉及对高等教育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新诉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建明  张理剑  
随着国家城乡融合和农村三产联动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已不仅是涉农职业院校的任务,也成为所有职业院校的使命。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联系虽日益加强,但职业教育难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度较低,其根源在于共生环境营造不足、共生模式演化不强、共生单元联动割裂。因此,需贯通国家战略与产业结构,营造共生环境;互通校地比较优势,优化共生模式;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联动共生单元,使双方充分共享协同共生的溢出效应,满足乡村振兴全面需要和自身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敏  
本文在战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助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分析框架,探讨了企业文化难以改变的刚性特征产生的根源,希望能够为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管理和战略调整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海兵  张元婧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资源,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需要优秀内部控制文化的指引,而优秀的内部控制文化必须与本国国情和意识形态相得益彰。以儒、法、道、墨等学派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管理智慧,文章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去芜存菁,从人本文化、风险文化和绩效文化三个维度考察传统文化嵌入内部控制的机制。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入手,探讨儒、道、法、墨家等多个学派的思想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启示,提出传统文化嵌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期在推动内部控制建设有效发展的同时,让传统文化在古为今用中做到日久弥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钟祥财  
"和而不同"是"文化自觉"的精义所在。"文化自觉"的目的是维护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承认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是多样性的,有差异的多种文化共存不仅不是全球化的阻碍,反而是人类文明的演进动力和安全装置。因此,构建一个"超越常规的理念",即各种文化之间互相理解、合作兼容的人类认知和制度架构十分必要。对费孝通学术历程和方法论的文献梳理表明,中国古代的"和而不同"智慧和西方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等都可以对此发挥有益的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娅  
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问题本质上是农村治理形态与功能的重构。传统乡村以民间组织为基石,通过建构乡里制度、政治儒学和科举制度,达至乡村秩序、民间资源、道德信仰和人才教育等的动员与治理。今天,传统治理模式早已成为历史,然其依托民间组织实现多维治理的理念,仍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理论基础问题关系着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未来,对教学实践具有全局性影响。在相当长时间内,国内教育界比较广泛的共识,是把教学认识论作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理论基础。但是,对于是否应继续坚持这一理论基础,当前人们有明显的意见分歧。不管是反对还是坚持,问题都值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秀  曹冰玉  
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融合发展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均取得了共识。但对韶山市典型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红色文化事实上具有公益性、市场化和境域性并存的特征,无法与乡村旅游完全融合,只能发挥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开放机制的综合作用,通过三种模式嵌入乡村旅游:公益性红色文化联动式嵌入、市场化红色文化融合式嵌入、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共享式嵌入。公益性红色文化联动式嵌入,发挥公益性红色文化的引导作用,鼓励多主体参与文旅市场,丰富联动产品的价值创造路径;市场化红色文化融合性嵌入,促进文旅产业资源的要素重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丰富融合产品的价值创造路径;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性嵌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的区域辐射作用,完善共享政策支持体系,丰富城乡全域旅游的价值创造路径。这三种嵌入模式可以实现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结构性耦合,避免二者笼统融合和简单捆绑的弊端,有利于快速形成全域旅游新业态,助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秀  曹冰玉  
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融合发展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均取得了共识。但对韶山市典型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红色文化事实上具有公益性、市场化和境域性并存的特征,无法与乡村旅游完全融合,只能发挥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开放机制的综合作用,通过三种模式嵌入乡村旅游:公益性红色文化联动式嵌入、市场化红色文化融合式嵌入、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共享式嵌入。公益性红色文化联动式嵌入,发挥公益性红色文化的引导作用,鼓励多主体参与文旅市场,丰富联动产品的价值创造路径;市场化红色文化融合性嵌入,促进文旅产业资源的要素重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丰富融合产品的价值创造路径;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性嵌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的区域辐射作用,完善共享政策支持体系,丰富城乡全域旅游的价值创造路径。这三种嵌入模式可以实现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结构性耦合,避免二者笼统融合和简单捆绑的弊端,有利于快速形成全域旅游新业态,助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志强   陆益龙  
新时代为改变城乡失衡局面,需要推动乡村现代化,确立在地化发展思路,吸纳并整合有效制度和创新政策,提升区域空间城乡均衡发展水平。借鉴先行经验完成在地化转化,以此为基础建构适宜自身禀赋的制度功能再设计框架,成为我国乡村现代化特色发展的普遍路径。本文从特色乡村现代化演进逻辑视角,依据模因理论的文化复制性和制度传播原理,结合G县国际慢城的实际经验,提出特色乡村发展路径具有可模仿和借鉴属性的论点,认为后发地区学习先进乡村现代化理论,要强化根植性本土基因的发展性改造思路引领;推进输入式制度基因功能性嵌入的路径再造以及保持新规则基因建构的框架性稳定使能效落地等举措。研究对地方乡村现代化路径选择和策略实施提供了有益参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以邗  
防控金融风险是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的重要课题。首先我们对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当前金融风险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以及央行对于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性等方面要有深刻认识,正确的认识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同时,我们应该从加强顶层设计、摸清风险底数、分类处置风险、加强调研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以合适的方法来应对金融风险,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坚决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