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9)
2023(14698)
2022(12791)
2021(12127)
2020(9963)
2019(23192)
2018(23215)
2017(44301)
2016(24163)
2015(27167)
2014(27090)
2013(26884)
2012(25221)
2011(22696)
2010(22837)
2009(20773)
2008(20263)
2007(17748)
2006(15987)
2005(14424)
作者
(70546)
(58330)
(57841)
(54748)
(37251)
(28126)
(26366)
(22786)
(22347)
(21056)
(20004)
(19704)
(18657)
(18469)
(17898)
(17862)
(17265)
(17227)
(16700)
(16570)
(14557)
(14496)
(14036)
(13402)
(13004)
(12994)
(12977)
(12975)
(11778)
(11525)
学科
(100247)
经济(100136)
管理(64410)
(62470)
(49048)
企业(49048)
方法(38166)
数学(32413)
数学方法(31971)
中国(30705)
(29421)
地方(28850)
业经(23071)
(21935)
(21747)
农业(20152)
(17937)
(17526)
贸易(17508)
(16828)
环境(16218)
(15853)
(15814)
银行(15812)
理论(15806)
技术(15316)
地方经济(15272)
(15270)
金融(15266)
(15161)
机构
大学(336480)
学院(335941)
(130765)
管理(130130)
经济(127609)
研究(119558)
理学(111123)
理学院(109720)
管理学(107758)
管理学院(107149)
中国(89978)
科学(75243)
(74657)
(61533)
(59913)
(56638)
研究所(55546)
中心(53928)
(51361)
业大(50360)
(48534)
北京(48297)
师范(48114)
财经(46746)
农业(43819)
(43637)
(42478)
(42229)
师范大学(38892)
经济学(37581)
基金
项目(225958)
科学(176230)
研究(167506)
基金(160353)
(139697)
国家(138448)
科学基金(117879)
社会(102784)
社会科(97085)
社会科学(97060)
(89440)
基金项目(86103)
自然(76308)
教育(76096)
(75309)
自然科(74443)
自然科学(74428)
自然科学基金(73026)
编号(70058)
资助(65448)
成果(57588)
(52273)
重点(50686)
课题(48859)
(48588)
(46393)
创新(43191)
科研(42600)
项目编号(42103)
发展(41710)
期刊
(154073)
经济(154073)
研究(104999)
中国(71365)
(52887)
学报(52761)
科学(50131)
管理(48477)
(44092)
教育(43309)
大学(39439)
农业(36667)
学学(36582)
(31622)
金融(31622)
技术(29800)
业经(26611)
经济研究(23071)
财经(21767)
图书(21048)
问题(20480)
(18878)
(18582)
资源(16820)
理论(16672)
科技(16601)
技术经济(15900)
现代(15517)
实践(15275)
(15275)
共检索到517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兴月  闫东东  张俊良  
本文从多维禀赋视角出发,选取四川省龙门山断裂带42个县市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究该特殊区域人口集聚与地震灾害发生及灾害危险度上升的联系机制和原理,通过探索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区域人口的合理分布以及如何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找寻地震灾害频发区域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兰恒星  周成虎  高星  程维明  王治华  杨志华  李郎平  伍宇明  
2013年4月20日08点0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了7.0级强震。此次地震发生的区域地形条件复杂,地震烈度大,使得震区地质条件进一步恶化,在强降雨等叠加等条件下,次生地质灾害风险显著加剧。本文收集了震区地形、地质、构造断层分布、地震烈度分布、历史灾害、降雨以及卫星影像等资料,对震区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评估:①地震力触发下震区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②不同降雨触发下震区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趋势分析;③地震与降雨共同作用下震区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圈定了震区次生地质灾害高危和需要重点监测防范区域,为灾害救援与重建过程中次生地质灾害的防范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广京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灾害。据中国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公布,截至5月21日12时地震已直接造成41353人遇难、274683人受伤、累积失踪32666人、(截至20日24时)累计解救和转移被困人员396811人、公路受损里程28829公里、桥梁损毁3053座共计135162延米、9个县市形成33处堰塞湖的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四川特大地震已造成41353人遇难。人民日报,2008年5月22日第2版)。而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中央企业初步估算就在300亿元人民币以上(央企损失估算300多亿元受灾企业已开始重建工作。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卓  黄钰  
5.12汶川特大地震所带来的贫困是深远而复杂的。社会组织大规模参与灾后社区扶贫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并已经初步构建起灾后社区扶贫模式。该模式在确定权利边界、回应社区扶贫需求、推进社区自治和自身队伍建设上还存在明显不足,文章从制度环境、扶贫方法、社区合作和队伍能力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洲  杨明洪  敬珊珊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以前,阿坝州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给阿坝州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农村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选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峰  徐玖平  
汶川特大地震使灾区民营企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民营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殊性,其灾后重建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对此,在宏观上应注意:改善国有银行的服务,发挥其对灾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功能;积极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特别是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灾区民营经济发展;建立灾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灾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机制;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积极为灾区民营企业服务;建立政府专项扶持基金,支持和引导灾区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融资,扩大灾区民营企业资金来源;加强政府的指导和服务,为灾区民营企业融资创造宽松的环境。在微观上应做到:明确产权关系,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潘兆宇  王玉峰  
4·20芦山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以重灾区宝兴县为例,重点调研、分析了该县在基础设施、住房建设、产业恢复重建三个方面的资金支持情况。研究发现,该县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存在总量不足且来源单一、投向结构不合理、银行支持力度不够、资金使用重点和效率有待优化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家灿  李蔚  
文章通过现实观察,发现在严重自然灾害发生后受损程度不同的旅游景区恢复均较迟缓的现象,进而对灾害地旅游景区进行了细分,界定了非灾害旅游景区和灾害旅游景区,阐明了灾后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存在负面的波及效应,致使其游客流失严重、恢复缓慢。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114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开放式/半结构化访谈,归纳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构建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严重自然灾害背景下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的波及效应有3种,分别是联结性波及效应、整体性波及效应和泛化性波及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裴玮  
汶川地震给四川的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地震引发的四川旅游灾害风险表现为市场风险、心理风险和安全风险三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方法进行定量研判可以看出,三类风险对于旅游业的影响不一,而各地区对于灾害的抗风险能力有所差异。因此,应该提升产业风险意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合理转移风险来减少地震对四川旅游产业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俊良  闫东东  
文章从自然地理环境禀赋条件、社会经济禀赋条件及地理空间溢出视角,对影响区域贫困的诸种因素进行分析,并使用龙门山断裂带30个县(市、区)2008~2013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空间耦合方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不同禀赋条件和地理空间溢出对区域贫困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自然灾害危险度越高、生态环境越脆弱的区域贫困发生率越高,两者呈现高度的空间耦合,在区域内部形成贫困集聚;同时,财政扶贫支出绩效弱化,城镇化减贫效果异常化,经济发展减贫作用分化,医疗卫生状况改善对扶贫的作用不明显,而公共服务供给和交通状况对扶贫和减贫的作用凸显。因此,针对这类特殊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域的精准扶贫,应加大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振之  马琳  胡海霞  
现有国家规划体系在定位、内容和行政监管等方面制约旅游资源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和产业竞争优势培育。以汶川5.12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了建设旅游功能区以引导旅游资源密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空间形态升级的可能性。通过战略层面的旅游功能区规划,协助统筹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协调城乡发展的空间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乡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式,达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温家洪  尹占娥  孟庆洁  叶欣梁  
从地震灾害的本质与灾害风险管理角度,结合国际灾害风险管理经验,评述汶川地震灾难中暴露出来的中国地震灾难风险管理的一些问题,指出过度强调或依赖地震预报,长于救灾而弱于防灾与减灾,使得中国难以降低地震灾难的严重程度。通过分析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内涵、国际主流风险管理框架(IRGC、ERM、TDRM、GTZ),指出综合灾难风险管理是全面减灾最为有效、积极的手段与途径,中国在自然灾难管理中迫切需要实施综合风险管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慧  
地震灾害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是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保险人对承保的财产因遇地震而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国际上通常将其分为企业财产地震保险和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前者一般采取商业运作模式,由保险公司自主开发地震保险产品并定价,被保险人自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勇  苟婷  秦宏瑶  何莉  
针对2017年8月8日发生的四川九寨沟地震,以国内受访者为调研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灾后目的地形象感知、灾害风险感知和灾害敏感度特征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结果表明:暴雨、滑坡和泥石流的预期发生率高于地震和山洪,灾害风险高于遭遇各种不便、身体受伤、财务损失等安全风险;风险感知对风险敏感度的直接效应大于其对于灾后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灾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负面化过程导致避险行为,但强烈的风险感知对风险敏感度提升更大;风险感知与灾害目的地负面形象叠加对风险敏感度的总体增强效应显著,既大于风险感知对风险敏感度的直接影响,又强于经由灾后目的地形象产生的间接效应。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荀  
认为地震灾害对图书馆有特殊的破坏作用,为降低图书馆内在的安全隐患,更好地进行危机管理,图书馆应建立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建立预案的目的,一是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直接灾害;二是预防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应急预案制定的第一原则是生命高于一切,重要任务是保护本馆馆藏文献,并要制定长期的图书馆地震灾害预防预报预警机制。最后以哈佛大学图书馆应急反应手册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