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80)
2023(11044)
2022(9827)
2021(9342)
2020(7827)
2019(18079)
2018(18236)
2017(35101)
2016(19538)
2015(22063)
2014(22481)
2013(21928)
2012(20129)
2011(18219)
2010(18231)
2009(16324)
2008(15781)
2007(13323)
2006(11663)
2005(10067)
作者
(57500)
(47546)
(47014)
(44846)
(30217)
(22791)
(21413)
(18849)
(18199)
(16958)
(16433)
(15981)
(15137)
(15124)
(14657)
(14599)
(14292)
(14068)
(13539)
(13472)
(11949)
(11685)
(11457)
(10839)
(10602)
(10566)
(10555)
(10331)
(9597)
(9486)
学科
(72122)
经济(72033)
管理(54578)
(49169)
(40955)
企业(40955)
方法(32567)
数学(27941)
数学方法(27574)
(20226)
(19631)
中国(18929)
(18335)
业经(15388)
地方(15054)
(14353)
理论(13426)
农业(12835)
(12345)
(11533)
贸易(11528)
(11490)
环境(11423)
财务(11411)
财务管理(11392)
技术(11197)
教育(11189)
(11140)
(10822)
企业财务(10787)
机构
大学(271048)
学院(268848)
管理(107188)
(98072)
经济(95557)
理学(92635)
研究(92215)
理学院(91511)
管理学(89832)
管理学院(89339)
中国(67259)
科学(60479)
(59635)
(48206)
(47275)
(44853)
业大(44233)
研究所(43372)
中心(41406)
(39635)
农业(38072)
北京(37571)
(36733)
师范(36331)
财经(36013)
(34472)
(32741)
(32143)
技术(30529)
师范大学(29335)
基金
项目(189449)
科学(146982)
研究(137043)
基金(135210)
(119175)
国家(118185)
科学基金(100102)
社会(82521)
社会科(77922)
社会科学(77898)
(74702)
基金项目(72466)
自然(67237)
自然科(65571)
自然科学(65551)
自然科学基金(64316)
(63929)
教育(62764)
编号(57101)
资助(55710)
成果(46544)
重点(42157)
(40989)
(39708)
课题(39656)
(38871)
科研(36400)
创新(36219)
计划(35462)
项目编号(34832)
期刊
(107863)
经济(107863)
研究(77592)
中国(55353)
学报(47458)
(43707)
科学(42890)
管理(38306)
大学(34595)
教育(33482)
(33324)
学学(32360)
农业(30501)
技术(23004)
(19661)
金融(19661)
业经(18112)
图书(16546)
财经(16466)
经济研究(16069)
(15297)
问题(14197)
科技(14049)
(13888)
理论(13523)
(13267)
资源(13130)
实践(12668)
(12668)
业大(12629)
共检索到392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爱新  吴萍  吴克宁  
通过对国土资源管理与应急体系建设在土地规划领域的体系架构进行探讨,丰富了土地规划理论,为国土部门参与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及恢复重建提供决策依据和规划技术支持。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在阐述开展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该规划的特点,归纳提炼出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的概念,构建了综合防震减灾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框架,并明确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在该体系中的定位及其主要任务。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萍  帅佳良  吴克宁  
地震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防灾减灾应当纳入土地利用安全的重要考虑,成为土地资源管理目标之一。在公共管理学基础上,研究尝试将公共危机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相结合,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在应急管理、应急规划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在土地学科领域开展应急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研究对象的遴选,命题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研究,旨在构建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体系,探讨灾害发生后如何集中有限资源,最大程度减少震害损失,快速优化配置恢复重建用地、评估建设用地抗震适宜性及安排防灾需求用地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伟元  
研究目的:分析汶川县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特点、基本做法,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研究结论: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规划有以人为本、应急性、科学性、超前性、协调性等特点,在做法上突出前期调查分析和土地利用安全性评价,提出重建用地安排和布局意见、落实有关用地政策,规划要科学理性等思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力  吴晟  
分析几次地震灾害爆发后应急物流管理实践,指出地震灾害下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构建基于地震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包括资源保障体系、组织体系、信息支撑平台体系、运作机制体系以及预案体系等。最后提出推进体系构建的建议,即完善震后的逆向物流管理;积极开展和物流企业的合作;加强物资储备能力;健全法律保障措施;积极改进运载工具及交通网络建设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秦明周  张鹏岩  卢红岩  
首先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后暴露的缺少灾害评估、避难场所设施用地、基础设施维护用地、交通设施薄弱等土地利用规划缺陷。其次,借鉴国内外防灾经验,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指出规划管理理念中不重视灾害管理、资源紧缺的约束、灾害防御的高成本、缺少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最后提出了震灾后的新规划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贾克敬  徐小黎  何春阳  赵媛媛  
研究目的:评估玉树地震对震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建议。研究方法:卫星遥感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和社会调查。研究结果:灾区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生态功能价值高、结构封闭和不易恢复3个基本特征;此次地震明显影响了区域高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其中,草地生态系统损失最为严重。研究结论:灾后玉树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应坚持"生态先行",在充分考虑灾区生态承载力基础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并注意与生态移民、特色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机结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广京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灾害。据中国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公布,截至5月21日12时地震已直接造成41353人遇难、274683人受伤、累积失踪32666人、(截至20日24时)累计解救和转移被困人员396811人、公路受损里程28829公里、桥梁损毁3053座共计135162延米、9个县市形成33处堰塞湖的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四川特大地震已造成41353人遇难。人民日报,2008年5月22日第2版)。而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中央企业初步估算就在300亿元人民币以上(央企损失估算300多亿元受灾企业已开始重建工作。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志强  
"地震发生后,我们就在思考,能为灾区做点什么?抗震救灾不是我们的长项,但灾后重建我们肯定会有所作为。如果说抗震救灾更多地是带着感情色彩,那么灾后规划则更强调理性和科学。"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完成后,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朱留华对记者说,这是一个超常规的规划,它既要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问题,又要考虑灾区的长远发展;它不仅是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依据,更要让灾后的重建比以前提高一个档次,要让灾区群众看到美好的未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劲松  邓云峰  
"5·12"汶川地震和"4·14"玉树地震的发生,使我国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的建设方面开始形成了"统一指挥,属地管理为主"的指挥模式"、四位一体"的联合指挥模式、多级政府指挥部模式、分区指挥模式,但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组织结构、职能分工、管理幅度、扩展与缩减方式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经验,建议我国制定专门的"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指挥条例",指导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设立与运转。在一元化指挥原则下,明确区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中现场应急指挥部与协调保障机构;统一规范各类应急组织指挥机构的组织结构,规定合理的管理幅度;完善应急指挥协调程序,规范多级政府应急指挥部之间的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安萍莉  张凤荣  
从哲学观、条件论、过程论 3个方面构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理论体系。其中哲学观是理论的灵魂 ,是条件论和过程论围绕的核心 ;条件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时代要求 ;而过程论是人类控制土地利用的具体理论 ,是哲学观与条件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玉福  冯玲正  
依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编制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整治规划,为灾后土地整治活动提供规划依据,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土地整治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奠定基础。本研究对灾区土地受损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土地整治目标,对因地震灾害损毁的耕地、废弃建制镇和村庄用地、抢险救灾应急用地、过渡性安置用地等统筹做出了整理复垦安排,估算了土地整治投资,明确了土地整治重点,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荀  
认为地震灾害对图书馆有特殊的破坏作用,为降低图书馆内在的安全隐患,更好地进行危机管理,图书馆应建立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建立预案的目的,一是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直接灾害;二是预防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应急预案制定的第一原则是生命高于一切,重要任务是保护本馆馆藏文献,并要制定长期的图书馆地震灾害预防预报预警机制。最后以哈佛大学图书馆应急反应手册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剑锋  展慧  陈良超  窦站  
该文以城市内某大学校园为例,研究了考虑地震灾害的城市人员密集区域应急疏散路线规划问题.首先,根据文献与现场调研确定了校园内可利用的避难场所;其次,根据不同地震加速度条件下建筑物外围墙体坠落对疏散路线通行宽度的影响,提出了“疏散虚拟墙体”概念;然后,利用Pathfinder软件(试用版)进行不同地震加速度、不同人群分布等条件下的人员逃生疏散仿真模拟,并结合人员应对行为及人群疏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出口成拱现象,对人员疏散方案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人员逃生疏散仿真结果对比,确定了人员疏散方案,为改善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支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9月2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全文,指出中国将用3年左右时间,耗资1万亿元,完成四川、甘肃、陕西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广大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规划》全文约25000字,15章,涉及重建基础、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政策措施、重建资金、规划实施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倪锋  
汶川地震灾后,为解决临时过渡性居住问题,政府组织建造了大量的板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规划布局、面积指标、社会心理和经济成本等方面,将汶川地震板房与国外临时过渡安置房相关案例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板房居住区的容积率在0.4左右,配套用房约占总套数的20%,户均建筑面积约25m2左右,占地60m2左右,人均规划建筑面积约7m2,远高于国际推荐最低标准3.5m2,如将居住、学校和医院等板房区用地统一核算,人均规划占地面积也大于国际推荐最低标准30m2。认为我国已具备了较强的板房物质空间规划建设能力,但整体理念和系统性安排水平还需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