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40)
2023(3035)
2022(2434)
2021(2212)
2020(1689)
2019(3727)
2018(3586)
2017(6368)
2016(3536)
2015(3846)
2014(3940)
2013(4083)
2012(3931)
2011(3792)
2010(4085)
2009(3713)
2008(3649)
2007(3224)
2006(3007)
2005(2247)
作者
(11106)
(9553)
(9333)
(9028)
(5857)
(4750)
(4289)
(3721)
(3637)
(3368)
(3335)
(3173)
(3125)
(2919)
(2912)
(2823)
(2822)
(2664)
(2542)
(2462)
(2349)
(2344)
(2238)
(2229)
(2200)
(2117)
(2116)
(2050)
(1985)
(1963)
学科
(20064)
(16707)
经济(16693)
农业(13517)
(12645)
业经(7423)
农业经济(6311)
管理(5653)
地方(5198)
方法(5130)
(5070)
企业(5070)
(4817)
数学(4713)
数学方法(4670)
中国(4662)
(4605)
发展(4464)
(4460)
(4307)
农村(4290)
收入(3834)
建设(3696)
及其(3613)
土地(3445)
分配(3392)
(3327)
(3293)
经济建设(3151)
(3086)
机构
学院(54839)
大学(52028)
(21970)
经济(21412)
管理(19688)
研究(19666)
(17292)
理学(16938)
理学院(16717)
管理学(16384)
管理学院(16261)
中国(15551)
科学(12289)
农业(12218)
业大(10650)
(10223)
(10143)
中心(9758)
(9475)
研究所(9167)
(8532)
(8420)
农业大学(7975)
(7894)
师范(7834)
财经(7327)
(6913)
经济学(6700)
(6682)
(6674)
基金
项目(37524)
科学(29186)
研究(27781)
基金(26986)
(23575)
国家(23301)
科学基金(19510)
社会(18527)
社会科(17242)
社会科学(17236)
(16011)
基金项目(14397)
(12408)
自然(11762)
教育(11557)
编号(11480)
自然科(11424)
自然科学(11423)
自然科学基金(11181)
(11071)
资助(10544)
成果(9316)
(8981)
(8974)
重点(8349)
课题(8032)
(7956)
国家社会(7646)
(7350)
(7346)
期刊
(30705)
经济(30705)
(23431)
农业(14854)
研究(14276)
中国(12698)
学报(10737)
科学(10463)
业经(8633)
大学(8517)
学学(8295)
(8126)
金融(8126)
农业经济(6751)
农村(6726)
(6726)
(6180)
管理(5080)
(4923)
(4894)
农村经济(4573)
社会(4118)
问题(4040)
业大(3990)
社会科(3778)
社会科学(3778)
教育(3618)
农业大学(3553)
资源(3411)
财经(3282)
共检索到84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建漂  杨孔  李平  杨创明  
为了调查灾后北川村庄小兽种群动态变化,掌握小兽种群数量及变化规律,防止灾后兽害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爆发。从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每季度采用夹夜法对北川村庄进行小兽种群动态调查。整个调查期间捕获小兽176只,分属2目2科3属4种,捕获率为10.88%,其中四川短尾鼩为优势种,占捕获数的94.89%。调查期间,小兽种群数量在2010年10月为最高峰,每年4、7月为其繁殖高峰期,雌体怀孕率为41.56%,平均胎仔数为4.16个,雄体睾丸下降率为69.89%。不同季节、不同年度间小兽种群数量存在差异,可能受栖息环境改变及季节、气候、食物等因素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创明  杨孔  张建漂  李平  杨艾琳  
【目的】掌握青川县林地和农房区2种生境中鼠类群落结构及其动态,为防治灾后青川县鼠类暴发、农业鼠害发生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09年10月(秋)至2011年10月(秋),采用夹夜法对青川县林地和农房区2种生境中鼠类群落结构及其动态进行调查。【结果】在农房区和林地捕获的鼠类包括啮齿目(Rodentia)和鼩鼱目(Soricomorpha),共11个物种,分别为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大足鼠(Rattus nitidus)、黄胸鼠(Rattus tanezumi)、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燕  
村镇空间布局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它可以实现灾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基本思路是村镇合并与易地重建相结合,集约居住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生活、生产、生态、安全空间均衡发展,依托大中型城市、交通要道实施"点线布局"。具体措施:一是积极引导移民自发地融入新的环境;二是重视重建过程中利益补偿的问题;三是以市场化手段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四是适当保持农村血缘、亲缘、地缘格局;五是找寻农民参与平台,创新村镇重建规划的编制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芙蓉  周小洪  谭静  
以四川省地震重灾区4个市(县)、18个村的231户农民的调研数据为依据,本文采用log istic模型分析灾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是否拥有技能、土地主要耕种者类型、处理土地方式等个人和家庭特征变量都是影响灾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决策的重要变量。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伟  
汶川"5·12"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尽快重建家园,恢复和提升发展能力,是今后几年四川省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灾后重建工作浩繁、持久、面广,为了使灾后重建免走弯路,减少甚至避免未来可能的类似灾难,在承受巨大创痛的同时更需要对灾后重建规划进行理性思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荫凯  彭娟  
5·12大地震与以往地震相比,具有震级高、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救灾难度高等特点。当前,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在此,有必要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级之高、破坏性之强令全世界震惊。地震和地震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对灾区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通过全国军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有效地控制灾情之后,灾区正逐步进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新阶段。土地整理作为灾后重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得到相当的重视。灾区农村土地整理和城镇土地整理的具体实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灾后土地整理为契机,化困难为希望,变挑战为机遇,促进灾区在新的平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家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铮  程君凤  顾新  
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灾后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灾后重建经验,提出了灾后重建的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9月2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全文,指出中国将用3年左右时间,耗资1万亿元,完成四川、甘肃、陕西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广大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规划》全文约25000字,15章,涉及重建基础、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政策措施、重建资金、规划实施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蓓蓓  李华燊  吴瑶  
收录在"中国知网"上的、探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文章显示,目前灾后重建理论有如下特点: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建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建原则;2、将灾后重建视为灾区发展的契机,表达了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3、灾后重建理论视野广阔,对灾后产业集群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对不同区域空间的重建做出了积极思考;4、灾后重建理论关注重建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客观指出了重建过程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评估了重建可能存在的风险。灾后重建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对重建的关注集中在重建规划和重建实施工程上,对重建评估尤其是对重建社会影响评估的重视不够。灾后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界的注意力应该持续介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洲  杨明洪  敬珊珊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以前,阿坝州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给阿坝州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农村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选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先金  夏泽明  杨璠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民生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09年7月,四川省统计局围绕就业、收入消费、住房等几方面对4个极重灾县(市)绵竹、江油、青川、汶川的692位灾区群众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自地震以来,在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干部群众振奋精神、积极自救,基本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灾区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费志荣  刘伟  严进  
汶川地震灾区,是我国西部重点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优势产业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产业恢复重建关系到灾区的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覃志敏  陆汉文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本任务结束后,灾区贫困村发展步入后重建时期。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理论视角,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灾区贫困村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等作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灾后恢复重建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他们的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水平;而住房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重了农户债务负担,使其金融资本恶化,脆弱性增加;迫于还债等压力,农户生计策略倾向于打工等投入少、回报周期短的生计方式,但贫困程度深的农户因缺乏知识、技能、市场信息等,工资性收入比例低,生计方式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增收困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