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3)
- 2023(10850)
- 2022(8846)
- 2021(8448)
- 2020(6844)
- 2019(15270)
- 2018(15175)
- 2017(28489)
- 2016(15872)
- 2015(17711)
- 2014(17963)
- 2013(17354)
- 2012(16519)
- 2011(15152)
- 2010(15501)
- 2009(14275)
- 2008(13986)
- 2007(12965)
- 2006(11818)
- 2005(10634)
- 学科
- 济(61460)
- 经济(61388)
- 农(50418)
- 业(46737)
- 管理(38463)
- 农业(33572)
- 企(24736)
- 企业(24736)
- 地方(19396)
- 中国(19369)
- 业经(19298)
- 方法(16753)
- 制(15903)
- 财(15063)
- 数学(14478)
- 数学方法(14259)
- 策(13102)
- 农业经济(12668)
- 学(12480)
- 发(12125)
- 及其(11684)
- 体(11578)
- 银(11490)
- 银行(11470)
- 贸(11323)
- 贸易(11315)
- 行(11119)
- 易(10959)
- 融(10455)
- 金融(10447)
- 机构
- 学院(219894)
- 大学(211742)
- 济(87788)
- 经济(85568)
- 研究(80929)
- 管理(80446)
- 理学(67509)
- 理学院(66740)
- 管理学(65544)
- 管理学院(65118)
- 中国(64566)
- 农(59672)
- 科学(49062)
- 京(45556)
- 农业(45232)
- 财(41696)
- 所(41100)
- 中心(39682)
- 业大(39530)
- 江(38462)
- 研究所(36885)
- 州(31823)
- 范(31014)
- 省(30921)
- 师范(30724)
- 财经(30699)
- 院(29246)
- 北京(28453)
- 经(27741)
- 农业大学(27608)
- 基金
- 项目(143866)
- 科学(111873)
- 研究(111331)
- 基金(100017)
- 家(87388)
- 国家(86429)
- 科学基金(72523)
- 社会(68093)
- 社会科(63789)
- 社会科学(63776)
- 省(59369)
- 基金项目(52217)
- 教育(50015)
- 编号(48740)
- 划(48661)
- 自然(44877)
- 自然科(43680)
- 自然科学(43666)
- 自然科学基金(42874)
- 成果(40772)
- 资助(40277)
- 课题(34916)
- 发(33533)
- 农(33184)
- 重点(32391)
- 部(31487)
- 创(29171)
- 性(29038)
- 年(28378)
- 制(27403)
- 期刊
- 济(113146)
- 经济(113146)
- 研究(67542)
- 农(64851)
- 中国(56823)
- 农业(43573)
- 学报(36134)
- 科学(32908)
- 教育(30573)
- 财(29723)
- 融(28909)
- 金融(28909)
- 大学(28151)
- 学学(26512)
- 管理(25768)
- 业经(24979)
- 业(20348)
- 技术(19681)
- 农村(15678)
- 村(15678)
- 问题(15657)
- 农业经济(15319)
- 经济研究(14454)
- 财经(14322)
- 版(13788)
- 世界(12414)
- 经(12300)
- 资源(11578)
- 图书(11313)
- 经济问题(11257)
共检索到359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洪君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区农村信用环境的基础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以阿坝州为例,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着资金短缺、收入减少、农村信用社流动性压力较大、后期政策跟进与落实难等问题和困难。针对灾区实际,应坚持先易后难、科学合理、稳步推进的原则,发挥农村信用社主力军作用,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激励惩戒机制,充实和完善征信数据库内容等,以推进灾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关键词:
地震灾区 农村金融 农村信用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洲 杨明洪 敬珊珊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以前,阿坝州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给阿坝州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农村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选择。
关键词:
阿坝农村产业结构 资源优势 灾后恢复重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袁惊柱
基于课题组实地调查数据,本文从农户经营主体的微观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区农户在赈灾政策支持下的家庭资源配置行为,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和LINGO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赈灾政策支持下,农户资源配置行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在灾害发生初期,赈灾政策对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小,作用期短,农户资源的非农产业配置效率高于农业产业配置效率,在农业生产中,耕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过剩,资金资源不足;在恢复发展期,赈灾政策对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大,作用期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芙蓉 周小洪 谭静
以四川省地震重灾区4个市(县)、18个村的231户农民的调研数据为依据,本文采用log istic模型分析灾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是否拥有技能、土地主要耕种者类型、处理土地方式等个人和家庭特征变量都是影响灾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决策的重要变量。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升 孟庆国
文章利用2008年8月、2009年2月两个时点在四川省5个地震重灾区收集的近2000个受灾家庭样本的问卷数据,研究受灾群众的地震影响差异及不同时期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地震对受灾群众的各种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存在不同变化,不同受灾县市及不同"安置点或居住地"的受灾群众地震影响随时间推移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受教育程度"及不同"债务"受灾群众之间的地震影响差异由显著变为不显著;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及"民族"的受灾家庭之间地震影响差异从不显著转变为显著。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受灾居民 地震影响 纵向实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杜漪
汶川地震重灾区重建为新农村社区重建带来了新机遇,针对农房重建资金普遍短缺,产业恢复重建任务艰巨的现实,可将重灾区新农村社区重建的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即城郊型、集镇型和村落型。各地应采用适合于本地实际情况的模式加快新农村社区重建。
关键词:
汶川地震重灾区 新农村社区 重建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区 农村恢复重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贾建民 李华强 范春梅 郝辽钢 王顺洪 解洪
5.12汶川地震及所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给灾区民众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感知,导致人们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文章通过实际调研数据,对比分析重灾区和非重灾区民众的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对地震的熟悉性、可控性程度,以及伴随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应对行为反应。文章最后总结了对比分析结果,并提出地震风险感知与应急沟通方面可资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风险感知 心理健康 应对行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蒋尉
本文从紧迫性、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面论证了低碳重建是地震灾区追求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寻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致性的最优选择。本文以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广元市为例,对于低碳重建的制度设计和路径选择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增加碳汇、能源结构低碳化和产业结构低碳化是符合灾区现实的节能减排途径。
关键词:
低碳重建 地震重灾区 战略选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钟贤 刘邵权 苏春江
选取在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30个区县,用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水平和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对其在地震之前的交通通达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重灾区在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从计算结果看,通达性最高的是绵阳市的涪城区,最低的为阿坝州的松潘县,只有涪城区的1/5,通达性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分析结果表明重灾区的通达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由中心城市向周围、由平原向高原呈递减趋势,在交通主干线经过的地方其通达性一般都比较高,表现出一定的带状空间结构特征。通过对通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通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存一定的相关性,即交通通达性高的...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重灾区 交通 通达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瑛 刘文婷 张志 毛伟 彭丹
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区位于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四川省龙门山地区,此次地震是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造成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分析和掌握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活动特征,可为灾区工程整治方案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为灾后重建选址提供参考,为其它地区灾害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项目综合利用不同时相、不同传感器的光学影像和雷达影像以及其它地质地理资料,在相关遥感和地理信息软件的支持下,进行遥感图像专题信息解译和分析,获取了地震中四川省的10个极重灾县市的次生地质灾害解译数据,以此为基础探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发育特点与相关地质地理因...
关键词:
汶川 遥感 次生灾害分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聂小清 郭熙
汶川地震后,灾区农村居民点受到严重损毁,灾后重建工作刻不容缓,土地整治工作势在必行。以四川省什邡市为例,从整理自然条件、整理迫切程度、整理意愿等3个方面10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指标体系,利用"结构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评价法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结果表明,整理成熟区分布在洛水镇、师古镇等乡镇,整理总面积为751.10 hm2;较成熟区分布在湔氐镇、马祖镇等乡镇,整理总面积为1 074.22 hm2;欠成熟区分布在冰川镇、蓥华镇等乡镇,整理总面积为665.54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可以使整治项目避免错过最佳的整治时期,为灾后重建工作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同时也为土...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整理时序 重灾区 什邡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先金 夏泽明 杨璠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民生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09年7月,四川省统计局围绕就业、收入消费、住房等几方面对4个极重灾县(市)绵竹、江油、青川、汶川的692位灾区群众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自地震以来,在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干部群众振奋精神、积极自救,基本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灾区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关键词:
地震灾区 重建 民生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彭政
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过程中,四川审计战线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今年"三八"妇女节前夕,记者走访了其中五位披挂上阵的"穆桂英"。她们临危不惧,迎难而上,奋战在救灾一线,充分展示了四川审计人的公仆意识和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就像开在地震灾区的"五朵金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渺 谢强 方自力 刘孝富 廖蔚宇 王萍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威胁。为了解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恢复总体状况,以期为灾区中长期生态恢复跟踪监测、生态恢复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决策支持,分别以2007年、2009年、2013年代表地震前、地震后以及恢复期3个时期,采用土壤侵蚀敏感性、林冠截留量、生境适宜性等指标,分别评估了汶川地震极重灾区10个县市水土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状况及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水土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在震后遭到了严重破坏。总体来说5a后,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未达到震前水平。在极重灾区10个县市中,地理上位于中南部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