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117)
2022(1896)
2021(1770)
2020(1630)
2019(3573)
2018(3474)
2017(6190)
2016(3859)
2015(4542)
2014(4731)
2013(4631)
2012(4638)
2011(4393)
2010(4822)
2009(4275)
2008(4264)
2007(3867)
2006(3814)
2005(3773)
2004(3281)
作者
(12496)
(10286)
(10171)
(10053)
(6667)
(5137)
(4655)
(4015)
(3968)
(3963)
(3634)
(3607)
(3588)
(3506)
(3358)
(3311)
(3178)
(3011)
(2971)
(2943)
(2783)
(2635)
(2522)
(2480)
(2456)
(2365)
(2343)
(2332)
(2231)
(2151)
学科
(13836)
经济(13811)
管理(10005)
(8353)
(6354)
企业(6354)
地方(6079)
中国(5088)
(5061)
(4690)
(4662)
(3800)
教育(3735)
(3393)
银行(3388)
农业(3332)
方法(3274)
(3244)
业经(2992)
(2932)
贸易(2924)
地方经济(2865)
(2823)
金融(2822)
(2784)
(2685)
(2637)
制度(2636)
理论(2593)
(2550)
机构
大学(55795)
学院(53856)
研究(23086)
(18795)
经济(18151)
中国(17948)
管理(17153)
科学(14571)
(13482)
理学(13168)
理学院(12883)
(12560)
管理学(12541)
管理学院(12391)
(11586)
(11422)
中心(11130)
研究所(11072)
(11019)
(10331)
(10316)
师范(10267)
北京(9179)
(8990)
农业(8625)
师范大学(8413)
(8362)
业大(8276)
教育(8102)
财经(7593)
基金
项目(31276)
科学(23901)
研究(22977)
基金(21435)
(19366)
国家(19169)
科学基金(15283)
社会(13075)
社会科(12248)
社会科学(12244)
(12063)
(11257)
教育(11216)
基金项目(10783)
自然(10383)
自然科(10007)
自然科学(10001)
自然科学基金(9784)
编号(9495)
成果(9307)
资助(9159)
课题(7970)
重点(7606)
(7076)
(6823)
(6316)
(6059)
计划(5950)
科研(5837)
规划(5761)
期刊
(27339)
经济(27339)
研究(21928)
中国(16859)
教育(12765)
(10625)
学报(10207)
(9072)
科学(8973)
(8266)
金融(8266)
大学(7480)
管理(7067)
学学(6488)
农业(6378)
技术(4890)
图书(4687)
业经(3966)
书馆(3945)
图书馆(3945)
财经(3874)
问题(3779)
(3718)
资源(3554)
(3443)
(3373)
经济研究(3247)
(3239)
(3177)
(3144)
共检索到103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松林  燕学敏  
地震后灾区学校重建不是简单的修补与复原,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优化与升级,在反思基础上的破旧与创新。灾区学校重建需要针对现实的困难与挑战,在深刻反思学校与社区、学校与政府和市场、多元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灾区学校重建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允许市场有限介入;重构学校与社区关系,统筹学校重建与社区重建;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种社会力量;融合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迅  卢华翔  黄继军  殷会良  贺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级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全国哀悼。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城乡建设遭受严重破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和复杂。地震灾后城乡恢复重建规划选址既是重建工作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更是影响重建工作成败的关键。本文是对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几点浅思,在对国内外地震灾害(包括汶川"5.12"特大地震)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对于灾后重建规划选址的技术原则与相关政策建议,对未来地震灾后城乡重建规划选址等提供有益经验和技术指导。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农村震后重建课题组  张晓山  党国英  肖金成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所在的龙门山地区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给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全国人民奋起救援,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震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恢复重建。调研组于8月10日抵达地震灾区,调研了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受灾严重的县乡村根据调研的情况和获得的有关资料,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形成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荫凯  彭娟  
5·12大地震与以往地震相比,具有震级高、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救灾难度高等特点。当前,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在此,有必要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赛英  何中敏  
2005年11月26日,江西瑞昌市发生了浅表性里氏5.7级地震,全市受灾共77197户,其中一类房14260户,二类房19996户,三类房42941户。对一类、二类房重建及维修,除国家分别拨给每户11000元、1500元外,该市农村信用社还根据该市政府的要求,出台了住房重建贷款优惠政策,共发放地震灾后住房重建贷款3678户、金额2176.6万元。截止2007年6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宋绍锋  
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乃至周边地区的小城镇造成了重创。因此,重建与改造地震灾区小城镇无疑是灾区重建的重头戏。对此,我们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灾区小城镇重建与改造规划之中,合理重构灾区城镇体系与产业布局,正确处理灾区小城镇重建与改造中的若干关系,努力重建与改造特色鲜明的新型小城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振国  
一、要在水利设施和水土保持工作中引进市场机制。目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利和水保长期主要由政府承担,弊端难排,重建中要引进市场机制。既然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都能实行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其他的水利工程更应该做到这一点。现在一些工程,一包再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真怀  
汶川大地震灾后的重建,要运用战略性思维、国际化视野,对灾区重建实施综合配套的政策措施,须在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理念指导下进行,把灾区重建成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为此,需要用科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斌志  
通过阅读来实现地震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重建,不仅具有治疗理念、介入方式、服务内容以及工作方法上的优势,在服务的对象、时间、场地和人员方面也具有可行性。因此,需要充分发挥阅读疗法的涉入、认同、投射、净化、洞察和运用等心理机制,通过准备、预估、计划、实施、评估和追踪六个阶段的工作,协助灾后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最终实现心理重建的目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先金  夏泽明  杨璠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民生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09年7月,四川省统计局围绕就业、收入消费、住房等几方面对4个极重灾县(市)绵竹、江油、青川、汶川的692位灾区群众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自地震以来,在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干部群众振奋精神、积极自救,基本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灾区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蒋尉  
本文从紧迫性、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面论证了低碳重建是地震灾区追求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寻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致性的最优选择。本文以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广元市为例,对于低碳重建的制度设计和路径选择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增加碳汇、能源结构低碳化和产业结构低碳化是符合灾区现实的节能减排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级之高、破坏性之强令全世界震惊。地震和地震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对灾区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通过全国军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有效地控制灾情之后,灾区正逐步进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新阶段。土地整理作为灾后重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得到相当的重视。灾区农村土地整理和城镇土地整理的具体实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灾后土地整理为契机,化困难为希望,变挑战为机遇,促进灾区在新的平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家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岳晓燕  吴殿廷  赵西君  张佳蕾  
复杂和艰巨的灾后重建绝不仅仅是灾区面临的难题,社会各方都应该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文章在总结国外灾后重建案例的基础上,依据国情提出了我国灾后重建的原则、战略、评估体系和重建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