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31)
- 2023(13627)
- 2022(11475)
- 2021(10323)
- 2020(8431)
- 2019(18883)
- 2018(18293)
- 2017(35110)
- 2016(18913)
- 2015(20807)
- 2014(20445)
- 2013(20363)
- 2012(19573)
- 2011(18045)
- 2010(18234)
- 2009(16896)
- 2008(16365)
- 2007(14388)
- 2006(13078)
- 2005(12042)
- 学科
- 济(104553)
- 经济(104465)
- 管理(53376)
- 业(50943)
- 方法(38539)
- 企(38462)
- 企业(38462)
- 数学(34501)
- 数学方法(34333)
- 地方(27158)
- 中国(26972)
- 农(24743)
- 业经(20327)
- 财(20139)
- 学(19485)
- 环境(18159)
- 农业(17502)
- 贸(17144)
- 贸易(17131)
- 易(16491)
- 地方经济(16380)
- 制(15438)
- 融(15308)
- 金融(15308)
- 银(14464)
- 银行(14416)
- 行(13945)
- 发(13802)
- 技术(12954)
- 划(12141)
- 机构
- 学院(279989)
- 大学(279219)
- 济(129608)
- 经济(127421)
- 研究(104606)
- 管理(103529)
- 理学(89178)
- 理学院(88103)
- 管理学(86879)
- 管理学院(86370)
- 中国(78972)
- 科学(62731)
- 京(59106)
- 财(56443)
- 所(54256)
- 农(52097)
- 研究所(49159)
- 中心(46114)
- 财经(44911)
- 业大(42394)
- 江(41689)
- 经济学(41603)
- 经(40949)
- 农业(40819)
- 北京(37622)
- 经济学院(37479)
- 院(37344)
- 范(36174)
- 师范(35716)
- 财经大学(33365)
- 基金
- 项目(186069)
- 科学(146921)
- 基金(136909)
- 研究(131405)
- 家(121277)
- 国家(120285)
- 科学基金(102180)
- 社会(88021)
- 社会科(83710)
- 社会科学(83691)
- 基金项目(72340)
- 省(72033)
- 自然(65357)
- 自然科(63813)
- 自然科学(63797)
- 自然科学基金(62702)
- 划(60866)
- 教育(58655)
- 资助(55747)
- 编号(49625)
- 发(45910)
- 重点(42833)
- 部(41460)
- 成果(39337)
- 创(38630)
- 国家社会(37561)
- 发展(36673)
- 创新(36273)
- 展(36128)
- 科研(35663)
- 期刊
- 济(148697)
- 经济(148697)
- 研究(86100)
- 中国(56645)
- 农(47459)
- 学报(46967)
- 科学(42757)
- 财(41733)
- 管理(38606)
- 大学(34955)
- 学学(33486)
- 农业(32108)
- 融(29676)
- 金融(29676)
- 经济研究(25748)
- 财经(23637)
- 教育(23410)
- 业经(23154)
- 技术(22181)
- 经(20470)
- 问题(19430)
- 业(17365)
- 贸(15910)
- 技术经济(15221)
- 世界(14932)
- 国际(14134)
- 商业(14076)
- 资源(13728)
- 统计(13032)
- 科技(12491)
共检索到429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代欣 叶子荣 江晓莉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宏观经济态势骤变,加之"5.12"特大地震的持续影响,四川省经济发展出现了诸多新的情况和变化。研究发现,四川省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巨大落差,形成消费拉动型的经济结构存在很大潜力;近期四川省的投资、产出和消费环节存在脱节现象,市场中微观经济主体亟待保护和扶持;四川居民消费存在"理性迷茫"现象,且拉动内需和保障民生需要进一步结合。在应对地震后续影响及外部经济冲击时,四川省需要更加灵活务实地采取应对措施,实现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的双向增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卢庆芳 赵海程 曹瑛
波动、回稳并逐年提升,是"5·12"汶川地震之后四川灾区经济发展十年历程的外在特征。内在的深层次的区域发展差异态势演变是探究和认识灾区经济发展最终趋向的良好切入点。本文在对灾区十年发展差异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增长理论的趋同趋异概念和分析方法,探索灾区十年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差异内在走向。研究发现,"5·12"汶川地震之后,四川省县(市、区)经济发展差异呈现逐年缩小的总体趋向,在符合σ趋同的同时,也存在β收敛趋向,灾区的经济趋同尤其是极重灾区的β收敛尤为显著。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席涛 范军 崔浩 胡林
汶川地震,天地肆虐,生民之痛,实为国殇。地震发生之后,作者随国务院有关领导和部委两次赴汶川,实地考察和调研地震对四川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这次地震,既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中国社会的一次考验。本文的主要目的,一是建立一个系统评估灾害的基本框架,分析地震对四川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分析由地震引发的几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三是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基本框架下,针对灾后恢复重建提出几点建议。地震已过,但留给我们如何识别、防范、预警和应对灾害的建设性课题,是需要长期研究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培鑫 吕长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进,已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使用2003—2015年中国地级市经济数据,检验创新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二者之间关系,即创新对于环境污染强度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创新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强度。其中,高质量创新和绿色创新对于降低环境污染强度的作用更大。进一步,鉴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创新对降低环境污染强度的效果亦不相同,当地区的人均GDP水平达到约三万元时,创新才能发挥降低环境污染强度的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创新可以通过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降低能源强度来降低环境污染强度。本文论证了创新对于环境污染强度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丰富了创新的经济后果以及如何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的研究,对于以市场化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全润 祝坤福 杨翠红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技术、计量经济模型等数量经济分析方法,从增加值的角度就汶川地震对四川灾区及全国2008年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灾区经济遭受重大损失;由于地震影响具有局部性,且灾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较小,再考虑到救灾及灾后重建活动对经济的拉动,此次地震基本上不会改变全国经济的增长幅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小平 尹林辉 梁利辉 李立成
用1978~2010年相关数据对四川金融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四川金融发展对以K值为代表的四川产业升级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2)四川金融发展对以M值的反余弦值为代表的产业升级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3)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发现DEPTH对K值为代表的产业升级存在正相关关系;(4)残差项对K值代表的产业升级变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5)通过控制重大事件年份数据发现四川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并不受诸如汶川地震等事件的过多干扰。
[期刊] 改革
[作者]
贺唯唯 侯俊军
将居民消费问题纳入数字经济的分析框架,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理论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流动性约束等手段影响居民消费。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和手工查找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对2011—2019年我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居民消费带动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将增加本地人均消费支出,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城市层级等层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支付便利性、流动性约束以及家庭不确定性是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机制;基于城乡不平等视角的扩展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而且有利于带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居民消费 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晓茜 段龙龙
利用四川省59个试点县20052014年的经济社会数据,借助"准自然实验"倍差估计法和面板虚拟变量模型分析了"扩权强县"改革对不同类型县域经济绩效的影响,发现:按地理区位划分的丘陵县较山区县和平原县而言,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尺度上更易受到"扩权"试点的红利作用,而平原县和山区县则主要凭借经济管理权下放获取更强的本地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若按经济类型划分,选择百万人口大县进行扩权试点比选择农业大县会带来更加显著的政策带动效果。
关键词:
扩权强县 省以下分权 县域经济 经济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晓茜 段龙龙
利用四川省59个试点县2005~2014年的经济社会数据,借助"准自然实验"倍差估计法和面板虚拟变量模型分析了"扩权强县"改革对不同类型县域经济绩效的影响,发现:按地理区位划分的丘陵县较山区县和平原县而言,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尺度上更易受到"扩权"试点的红利作用,而平原县和山区县则主要凭借经济管理权下放获取更强的本地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若按经济类型划分,选择百万人口大县进行扩权试点比选择农业大县会带来更加显著的政策带动效果。
关键词:
扩权强县 省以下分权 县域经济 经济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澍
本文试图通过利用循环经济理论来研究四川地震灾区乡村旅游开发,以期能够对变革传统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各方农民利益的实现、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给予一些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四川 灾后重建 乡村旅游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鄢亚晨 黄阳华
以熊彼特经典经济发展理论为研究的出发点,本文首先提出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熊彼特经济发展假说,即一国的汇率波动以该国的金融发展程度为中介对企业家的创新基金产生冲击,使得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关系。在理论拓展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二期模型,通过二期均衡解的分析推导出实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内外金融制度安排的条件。此外,本文建立了非线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利用GMM方法估计了汇率制度灵活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支持本文提出的有关开放经济中熊彼特经济发展的基本假说。
关键词:
汇率制度 金融支持 创造性毁灭 经济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向国成 邝劲松 文泽宙
本文以新兴古典经济学为基本分析框架,从微观理论上建立了分工发展视角下研发投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基本理论模型,阐述了分工发展是研发投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利用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与非线性门槛模型对研发投入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1)分工发展是影响研发投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2)研发投入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作用具有显著的分工门槛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在选择不同分工发展门槛变量时呈现出异质性。据此提出优化经济发展质量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研发投入 经济发展质量 分工 门槛效应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立宇 莫龙炯 张方
基于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的中国城市创新区域指数和281个地级市2011—201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考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城市的区域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政府公共科技投入、市场金融信贷投资和社会人力资本提升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区域创新的主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的积极效应在教育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特征。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的机制效应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长林 马青山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高压工程有效解决了中国电力资源供需逆向分布的难题,为新时期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本文基于2005~2020年县区级面板数据和其他多种类型数据,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法探讨了特高压工程对县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特高压工程显著促进了县区经济发展。机制研究发现,特高压工程通过“资源优势转化效应”带动了电力输出区经济发展、通过“资源劣势弥补效应”带动了输入区经济发展、通过“扩大市场可及性”带动了落点地区经济发展、通过“促投资效应”和“纠错配效应”促进了整体县区经济发展。异质性研究发现,特高压工程对线路起点、终点以及落点地区经济发展均能产生积极作用,但对落点和终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强。清洁能源输送型和混合输送型特高压能够显著促进县区经济发展,但以输送火电为主的特高压并未促进县区经济发展。并且,交流和直流特高压均能促进县区经济发展。拓展性研究发现,特高压工程有利于打破市场分割,实现污染防治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其辐射范围大约为周边200公里。本研究为“新基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硕毅 张营营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具有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促进效应,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提高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创新协同程度,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从而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此外,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促进效应还受到企业特征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中,数字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