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1)
- 2023(13025)
- 2022(11318)
- 2021(10510)
- 2020(8909)
- 2019(20275)
- 2018(19877)
- 2017(38897)
- 2016(21148)
- 2015(23435)
- 2014(23111)
- 2013(22999)
- 2012(20883)
- 2011(18859)
- 2010(18293)
- 2009(16563)
- 2008(16060)
- 2007(13822)
- 2006(11833)
- 2005(9889)
- 学科
- 济(87142)
- 经济(87045)
- 管理(61845)
- 业(58050)
- 企(47755)
- 企业(47755)
- 方法(43815)
- 数学(38985)
- 数学方法(38661)
- 农(21627)
- 财(21492)
- 中国(20037)
- 学(18245)
- 业经(17694)
- 贸(16151)
- 贸易(16147)
- 地方(15910)
- 易(15636)
- 农业(14766)
- 务(14155)
- 财务(14096)
- 财务管理(14073)
- 技术(13570)
- 企业财务(13401)
- 环境(13172)
- 制(13118)
- 理论(12509)
- 和(12408)
- 融(11299)
- 金融(11298)
- 机构
- 大学(300748)
- 学院(297742)
- 管理(121685)
- 济(117360)
- 经济(115016)
- 理学(107497)
- 理学院(106351)
- 管理学(104540)
- 管理学院(104036)
- 研究(96690)
- 中国(69319)
- 科学(62795)
- 京(62628)
- 农(53667)
- 财(51796)
- 业大(50303)
- 所(48274)
- 研究所(44733)
- 中心(43912)
- 财经(43367)
- 农业(42758)
- 江(40435)
- 经(39762)
- 北京(38829)
- 范(37027)
- 师范(36547)
- 经济学(35473)
- 院(35030)
- 州(33053)
- 财经大学(32717)
- 基金
- 项目(217040)
- 科学(169820)
- 基金(159084)
- 研究(151854)
- 家(140863)
- 国家(139747)
- 科学基金(119734)
- 社会(96308)
- 社会科(91436)
- 社会科学(91413)
- 基金项目(85849)
- 省(84219)
- 自然(80904)
- 自然科(79039)
- 自然科学(79017)
- 自然科学基金(77637)
- 划(71598)
- 教育(69130)
- 资助(65357)
- 编号(60076)
- 重点(48228)
- 部(47541)
- 成果(46591)
- 创(45334)
- 发(45106)
- 科研(42430)
- 创新(42273)
- 计划(40841)
- 课题(40521)
- 教育部(40496)
- 期刊
- 济(116539)
- 经济(116539)
- 研究(81568)
- 学报(54475)
- 中国(47595)
- 农(46926)
- 科学(46790)
- 管理(40860)
- 大学(40163)
- 学学(38318)
- 财(37352)
- 农业(32461)
- 教育(26927)
- 技术(22838)
- 融(22591)
- 金融(22591)
- 财经(20682)
- 业经(19600)
- 经济研究(19577)
- 经(17483)
- 业(16429)
- 科技(15747)
- 问题(15659)
- 理论(14891)
- 版(14515)
- 业大(14506)
- 图书(14235)
- 技术经济(13981)
- 实践(13765)
- 践(13765)
共检索到405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岳龙
本文利用2004-2011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采用Maddala(1983)提出的处理效应模型,对地铁开通对城市平均房价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政策评估,同时对始于2004年的这股"地铁热",从房价宏观调控角度展开了深刻反思。实证研究发现:地铁开通对城市商品房价上涨的贡献率约为5.06%,其中更主要是对二三线城市和商业楼盘产生影响。按照2020年我国轨道交通规模6 000公里的规划,将会因为仅仅开通地铁导致房价上涨10.23%,情景模拟结果表明,这会使得开通地铁的33个大中城市居民家庭在2020年需要多工作1.37年才能买得起房,住房负担提高了近四分之一。本文从稳定房价的角度出发,主张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洪亮 常哲仁
本文基于2006—2016年我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高铁开通对房价的影响,并根据城市和高铁站特征差异进行了异质性分析,最后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作用机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高铁开通对房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高铁开通对房价的影响往往受限于高铁站数量和高铁站等级,如果一个城市仅有一个高铁站,其对房价并无显著影响;城市拥有高铁站数量越多、高铁站等级越高,高铁开通对房价的影响越大。第三,高铁开通对房价的影响具有区位效应,其对中西部地区房价的边际影响高于东部地区。第四,高铁开通对房价的传导渠道主要包括人口流动和公共服务。因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城市管理者要关注高铁开通对房价的影响,科学评估、提前布局,以规避房价过度上涨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高铁经济引擎的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慧捷
太原市新开盘的项目,大多以"地铁楼盘"、"地铁房"为宣传噱头,尤其是小店区太原新南站周边项目,几乎无一例外地充斥着"地铁概念",其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在现阶段国家严控房地产市场的大背景下,"地铁概念"的引入给房价的升值带来多大的空间",唯地铁是瞻"是否是一个误区,怎样看待"地铁概念"楼盘置业投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房地产 地铁房 理性投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邦彦 刘明
本文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1998-2005年间的“普通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和“普通住宅用地交易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房价上涨拉动地价提升的结论。
关键词:
房价 地价 实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曾向阳 张安录
关于地价与房价的关系,理论界观点分歧甚大,为进一步探讨地价与房价的内在关联,本文基于武汉市2000年第一季度至2005年第二季度的房价、地价数据,笔者对地价与房价的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武汉市房价与地价互为因果,其中地价是房价的Granger原因的程度更大;在长期,房价与地价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结合宏观政策状况,本文对该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政策含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亚军
文章利用1998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4季度的商品住房价格指数和住宅用地价格指数分别代表房价和地价进行实证检验,结论一致表明房价和地价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房价拉动了地价,而地价推动房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关键词:
房价 地价 因果关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中兵 李松华 李智军
采用协整、向量误差纠正模型和基于VAR的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房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中房价推动了通货膨胀的上涨,且脉冲响应分析表明房价对通胀的动态影响是逐步增加的;VECM估计表明通货膨胀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存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志芳 刘小二
文章将房价波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细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从房价收入比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两个角度研究了房价波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对消费支出的直接影响非常微弱,但是具有非常明显的间接影响,这与已有研究的结论有所不同。具体而言,房价上涨对消费支出具有明显的双阈值效应。以房价收入比为例,当其在5.92和8.65之间时,会对消费产生0.0027个单位的挤出效应,高于8.65时会进一步产生0.0037个单位的挤出效应。这对于我国内需不足的经济形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范新英 张所地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减速换挡、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呈现新常态,城市房价分化特征愈加明显,与此同时通过测算发现城市之间创新产出的不均衡程度比创新投入不均衡程度更强。基于此,本文在探讨城市创新效率对房价影响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借助FP指数测度中国35个大中城市历年创新效率,将城市创新效率引入房价均衡模型,并使用面板门限回归方法分析了城市创新效率对房价的非线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城市创新效率对房价具有溢出效应,并且是引起中国城市房价分化的重要原因。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创新环境构建、产业优化布局、房地
关键词:
房价 创新效率 FP指数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所地 程小燕
楼市"去库存",任重而道远,房地产市场荣衰分化严重,根本之源为何,值得深究。本文从城市创新性特质的内涵出发,分析城市创新性的特征体系,构建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商品住宅价格和土地价格的非线性实证模型,利用数据驱动的思想,由实例数据出发建立半参数模型及广义矩估计(GMM)的方法建立线性和非线性结构中参数的相合估计,合理诠释城市创新性特质对房地产价的非线性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城市的创新性特征对于房地产市场具有更为突出的正相关作用,溢出效应显著,是引致中国房价分化的内爆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松华
研究发现,长期内贷款是推动我国房价上涨的一个因素,但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表明贷款对房价的推动作用有限;向量误差纠正估计表明短期中存在着调整房价向其长期均衡水平回归的动态机制,房价存在着惯性。
关键词:
房价 贷款 向量误差纠正估计 脉冲响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军
利率变动对房价具有负向的影响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但国内一些学者在研究我国利率变动对房价影响的过程中,由于对土地供给和利率这两个重要的非市场化因素研究不足,得出的实证检验结果有很大的差异。文章将土地价格这一非市场化因素引入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利率的提高将有效地刺激地方政府通过紧缩地根来稳定乃至推高地价,从而导致国家利率上调政策对房价的抑制作用十分有限。
关键词:
利率 房价 非市场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星
本文基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60个月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对房价增长率的影响。分布滞后模型表明:长期上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房价的变化有正向影响,但是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房价增长率的影响由于时滞的原因常常10个月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一般持续一个月,并且在第10个月的时候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变化对房价增长率的解释度最强。自回归模型说明房价增长率前一个月的变化对当月即产生影响,呈正相关,关联度较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新英 张所地
创新集聚决定着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影响着房地产市场荣衰周期。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创新集聚过程和创新集聚效果两个层面衡量城市创新集聚度,分别构建了反映创新集聚强度、人才集聚度、资金集聚度、技术集聚度的指标体系。然后建立空间Durbin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创新集聚对城市房价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创新集聚对城市房价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影响,是引起房价上涨和房地产市场分化的重要原因。根据实证结果从创新环境、房地产因城施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集聚 房价 SDPDM模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旭 赵新泉
为抑制投机性房产需求,限购限贷政策已经成为近年来政府抑制房价快速上涨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构建了限购政策指数和限贷政策指数,基于70个大中城市的月度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对限购限贷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限购限贷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果明显,限购政策指数和限贷政策指数都与房价增长率显著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限购解除政策对房价具有显著刺激作用。与未限购城市相比,限购城市在解除限购之后,房价增长的速度更快。
关键词:
限购政策 房地产调控 抵贷比 双重差分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