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9)
- 2023(5081)
- 2022(4443)
- 2021(4171)
- 2020(3502)
- 2019(8202)
- 2018(8183)
- 2017(15267)
- 2016(8550)
- 2015(9704)
- 2014(9589)
- 2013(9698)
- 2012(9037)
- 2011(8182)
- 2010(8016)
- 2009(7430)
- 2008(7128)
- 2007(6041)
- 2006(5377)
- 2005(4542)
- 学科
- 济(34339)
- 经济(34316)
- 管理(23727)
- 业(18843)
- 企(13835)
- 企业(13835)
- 地方(13813)
- 方法(12727)
- 农(11701)
- 数学(11356)
- 数学方法(11184)
- 农业(8402)
- 环境(8300)
- 资源(8232)
- 学(7819)
- 中国(7674)
- 业经(7428)
- 和(6690)
- 地方经济(6432)
- 财(5521)
- 发(5290)
- 技术(5217)
- 划(5078)
- 土地(5000)
- 制(4905)
- 生态(4587)
- 理论(4568)
- 贸(4492)
- 贸易(4489)
- 易(4241)
- 机构
- 学院(116020)
- 大学(114848)
- 管理(45375)
- 研究(41106)
- 济(40633)
- 经济(39391)
- 理学(38780)
- 理学院(38284)
- 管理学(37571)
- 管理学院(37371)
- 中国(30613)
- 科学(29292)
- 京(25739)
- 农(24739)
- 所(21748)
- 业大(21160)
- 研究所(20099)
- 中心(19820)
- 江(19486)
- 农业(19390)
- 范(17842)
- 师范(17702)
- 财(16824)
- 省(16644)
- 北京(15707)
- 州(15541)
- 院(15472)
- 师范大学(14346)
- 科学院(13609)
- 财经(13219)
- 基金
- 项目(85272)
- 科学(65527)
- 研究(61325)
- 基金(58360)
- 家(51505)
- 国家(51046)
- 科学基金(43082)
- 省(38083)
- 社会(36653)
- 社会科(34565)
- 社会科学(34547)
- 基金项目(32102)
- 划(30024)
- 自然(28957)
- 自然科(27973)
- 自然科学(27959)
- 自然科学基金(27371)
- 教育(26805)
- 编号(26145)
- 资助(23070)
- 成果(20056)
- 发(19795)
- 重点(19162)
- 课题(18344)
- 部(17418)
- 创(17132)
- 计划(16827)
- 创新(16151)
- 科研(16004)
- 科技(15745)
共检索到174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永祥 吴成基
地质遗迹及地质公园旅游近年来得到了很大重视,但随之凸现出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应用专家评价法对陕西省25处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得到其所属的五种保护与利用协调性类型。结果表明,保护不好必然带来利用不好。评价将其划分为保护利用偏差型、保护偏好利用偏差型、保护利用一般型、保护偏好利用一般型、保护利用偏好型5种类型,各种类型遗迹点的评价特征值分布显示出各自的聚居范围,建立的几何图法则有助于精确解析问题。在评价因子的选取时兼顾了资源对象、环境对象与组织对象3个方面。结合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实际,保护评价选出7个因子,利用评价选取了6个因子,这些因子基本涵盖了协调地质遗迹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永祥 吴成基
地质遗迹是具有科学、旅游、科普及环境教育等多种价值的独特自然资源。现实中,在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上还存在着许多顾此失彼的不协调现象,这种不协调体现在3方面:一是保护与利用的程度之间;二是各种利用方式之间;三是保护利用程度与资源品位之间。据此对区域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协调性分类,可与常用的成因分类相互补充。陕西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协调性类型有单一保护型、单一开发型、保护利用双差型与正在协调型等,基本反映出目前主要的协调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协调策略:应尽快制定地质遗迹保护法,统一宏观管理体系,建立起权威的国家级和省级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体系;根据实地情况选择相应规范的微观管理模式,完...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书文 邓亚东 覃星铭 史文强
根据地质遗迹功能属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对地质遗迹功能属性(即旅游价值、科普教育价值)的函数关系式。以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设计地质遗迹定性调查表,借助评价指标体系表将定性调查进行定量化,运用函数关系式求出其分值作为功能属性的评价依据。同样,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其保护状况评价函数关系式,借助评价指标体系表将定性调查定量化带入函数关系式求出其分值来评价遗迹点的保护状况。将此评价方法对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凤山园区的地质遗迹进行评价,结果基本符合事实,所以认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易平 方世明 马春艳
地质遗迹评价与保护是地质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规定的旅游资源评价细则,建立了适合地质遗迹评价的体系和标准,结合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且等级优,地质遗迹要素价值高,区位优势显著,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价值和市场远景。根据地质遗迹的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空间分布、地域组合、易破坏性、保护现状和管理需要构建了地质遗迹保护框架,包括分区保护、工程保护和动态监测保护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新利
土地整治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要手段。生态保护是土地整治的目标之一,土地整治活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其实施过程中,若违反自然规律,或采用不合理的整治措施,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影响生产和生活。因此,须把握好土地整治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推进土地整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爽 银元 李忠权 赖芳
四川民族地区因其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四川乃至全国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地区之一。当前,在加强生态建设、加快生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四川民族地区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既面临着保护不全面、发展不平衡、利用不充分和效益不匹配等突出问题,同时又面临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从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出发,在分析总结四川民族地区地质遗迹分布概况、保护与利用现状等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推进理念与技术创新、研发特色生态产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地质遗迹 四川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建玲 王青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采用2008年陕西省10市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陕西省十市区2008年资源、环境和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并通过隶属函数测算资源、环境和经济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值,分析了陕西省各市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宝鸡、咸阳的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最高;西安、延安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好,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度最低;榆林经济发展水平较好,资源、环境和经济也在向协调方向发展;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储皓 武法东 韩晋芳
保护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宗旨之一,地质遗迹评价是地质公园规划和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基础。在全面调查沂蒙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地质遗迹的重要特征,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为6大类、11类、12亚类。对地质遗迹定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创新,增加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评价因子,并充分考虑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准确。结果显示沂蒙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资源丰富,且均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自然完整性等特征,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5处。泰山岩群、新太古代的多期侵入岩体、金伯利岩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定量评价 沂蒙山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鄢志武 王红梅 惠振阳
湖北竹溪长峡是我国中东部地区深切切割最深的峡谷,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通过对竹溪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地貌状况的分析,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10〕89号),将竹溪长峡地质遗迹分为5大类,9类和11亚类,并对该区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地质遗迹资源的典型性和稀有性、自然和完整性特征突出,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学价值高。定量评价结果则表明,该地质公园区地质遗迹资源本身条件优越,有突出的区域或省级意义,但开发条件相对较弱,这正是政府各部门和规划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竹溪长峡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资源评价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储皓 武法东 韩晋芳
保护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宗旨之一,地质遗迹评价是地质公园规划和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基础。在全面调查沂蒙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地质遗迹的重要特征,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为6大类、11类、12亚类。对地质遗迹定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创新,增加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评价因子,并充分考虑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准确。结果显示沂蒙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资源丰富,且均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自然完整性等特征,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5处。泰山岩群、新太古代的多期侵入岩体、金伯利岩型原生金刚石矿和岱崮地貌是沂蒙山地质公园内最重要的地质遗迹,其中大部分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国内和国际意义。研究结果对于沂蒙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的保护以及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申报和创建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定量评价 沂蒙山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画眠 王涛 曹希强
为了向市县级自然遗产与地质遗迹详细调查和具体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在国土资源系统与旅游部门现行分类基础之上,基于部门地貌学、岩石地貌学等传统理论与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将地貌景观地质遗迹的划分改进为大类、类、亚类、小类、景观型与景点型共6个分类级别。按照新的6级分类方法,将河南省地貌景观地质遗迹大类划分为6类、19个亚类;并将岩性地貌类划分为7个亚类、15个小类、33种景观型、约100种景点型。调查与初步实践表明,该种新的地貌景观类地质遗迹类型划分方法,可以适应大比例尺自然遗产与地质遗迹调查评
关键词:
地貌 地质遗迹 岩性 分类 河南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蒋芩 殷继成
虽然四川安县国家地质公园以拥有世界罕见的晚三叠世硅质海绵礁而扬名海内外,但在旅游开发初期,却面临着核心资源科学价值高、市场吸引力小、旅游效益低的困惑。在全面分析园区各类地质遗迹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的基础上,创新理念,提出了包含3个层次、9项因子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价值深度开发模式,并从深挖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价值、整合区域资源、加速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3个方面,对安县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综合开发进行了具体探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伟 鄢志武 刘保丽
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遗迹进行评价可以弥补层次分析法的弊端,使评价方案中各因子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等更加科学、客观。利用两种方法建立了地质遗迹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反映了资源的自然赋存情况主导了资源开发的价值,"价值属性"反映了地质遗迹资源的科普功能和开发效益,"开发条件"也是资源质量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同时以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地质公园为例,对研究区岩溶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评价的结果与实际相符,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地质遗迹资源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世明 伍世良 李江风
香港素以金融、商业贸易中心闻名于世界,但香港境内所发育的曲折有致的岩石海岸、幽远宁静的海滩、巍峨多姿的群山、造型奇异的岛礁,弥足珍贵的自然生态和地质遗迹资源却鲜为人知。本文在对香港地质概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香港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和对比分析,指出西贡万宜水库至果洲群岛方圆近150 km2范围内发育的十分典型、极具规模的六方柱状节理构造景观是世界上同类岩石中罕见的地质现象,其分布面积大,露头完整,具有稀缺性、独特性和典型性,最后对香港国家地质公园"一个公园,两个园区,八个景区"的空间结构及每个园区的主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很好的起到了保育地质多样性的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袁荃 曾克峰
为了对地质遗迹景观进行准确评价,从定量评价方向出发,以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地质公园景观评价因子的权重,结合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地质遗迹景观综合评分,并由该评分结果划分地质遗迹保护区,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开发建设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