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
- 2023(149)
- 2022(124)
- 2021(116)
- 2020(87)
- 2019(196)
- 2018(187)
- 2017(240)
- 2016(165)
- 2015(164)
- 2014(162)
- 2013(165)
- 2012(165)
- 2011(153)
- 2010(148)
- 2009(136)
- 2008(125)
- 2007(106)
- 2006(88)
- 2005(78)
- 学科
- 土地(501)
- 学(493)
- 济(306)
- 经济(306)
- 问题(261)
- 农(222)
- 物(218)
- 植(214)
- 植物(214)
- 棉(211)
- 地(188)
- 资源(187)
- 草(180)
- 生态(178)
- 农业(160)
- 生态学(138)
- 业(137)
- 耕(133)
- 耕地(130)
- 原(123)
- 草原(123)
- 土壤(122)
- 壤(122)
- 环境(116)
- 理学(106)
- 和(101)
- 管理(101)
- 经济学(93)
- 地理(90)
- 生物(89)
- 机构
- 学院(2621)
- 大学(2508)
- 农(1580)
- 研究(1352)
- 科学(1290)
- 农业(1285)
- 业大(1137)
- 农业大学(890)
- 所(860)
- 中国(844)
- 研究所(843)
- 京(700)
- 室(697)
- 实验(686)
- 实验室(672)
- 科学院(641)
- 省(640)
- 重点(638)
- 业(631)
- 管理(583)
- 中心(525)
- 资源(521)
- 院(468)
- 林业(466)
- 理学(455)
- 济(453)
- 理学院(449)
- 环境(445)
- 管理学(439)
- 江(438)
共检索到3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洪波 仝征 李邱华 马超 KASUGA Mie YAMAGUCHI-SHINOZA KIKaziko 高俊平
【目的】培育耐寒性强的地被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Ramat.)Kitamura]新材料。【方法】以FallColor品种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探讨胚状体诱导所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诱导培养时间等条件。【结果】叶片外植体在添加0.75mg·L-12,4-D的诱导培养基上诱导15d,再进行分生培养,不仅能够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还能够诱导胚状体发生,并进一步诱导芽再生,最终93%的供试外植体通过胚状体途径获得芽的再生。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35S启动子驱动的逆境诱导转录因子DREB1A基因导入该品种。转化株在低温下的种子发芽率、扦插苗生长以及植株露地越冬生长状况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常青 洪波 李建科 高俊平
选用地被菊品种White Snow 10 叶龄扦插生根幼苗进行自然失水胁迫和PEG 胁迫处理。划分了不同处理萎蔫指数,测定了鲜样质量保持率、叶片水势、叶片溶质渗透势、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萎蔫指数划分的主要形态特征因胁迫方法而异。自然失水胁迫8 h 为幼苗恢复极限;在恢复极限内复水,幼苗鲜样质量保持率、叶片水势、MDA 含量和SOD 以及CAT 活性的变化规律显著。20%PEG 胁迫4 h 为恢复极限;复水期间的鲜样质量保持率、叶片溶质渗透势、MDA 含量和SOD 活性的变化规律显著。综合上述,这2 种方法都可以用于地被菊花幼苗耐旱...
关键词:
地被菊花 耐旱性 指标 评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叶 阳淑金 杜新平 董彬 任丽萍 房伟民 陈发棣 蒋甲福
[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瞬时转化解决菊花转基因中存在的两大难题:转化效率低和表达水平低。[方法]通过农杆菌注射渗透法将含有GUS基因(编码β-葡糖苷酸酶)的表达载体pORE R1-2×35S∷GUS转入菊花‘优香’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并组织培养转化后的叶片,利用GUS化学染色法和RT-PCR进行转化植株鉴定。[结果]菊花‘优香’瞬时表达的转化效率高达76.7%,外源基因(GUS)的表达水平也较理想,尤以第4和第5片完全展开叶(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数)表现最佳。经过34个月的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瞬时
关键词:
菊花 农杆菌侵染 瞬时表达 GUS 再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仁海 刘红彦 尹新明 王飞 鲁传涛
以单株虫瘿量作为指标就我国常见的14种药用菊花对菊花瘿蚊的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祁菊为高感品种;怀小白菊、小亳菊为感虫品种;温茶菊、杭菊、大亳菊、贡黄菊为抗虫品种;贡白菊及3种野菊花等为高抗品种。抗性机制研究表明,菊花瘿蚊对不同菊花资源的产卵存在选择性差异。各菊花品种瘿蚊蛹重差异不大,但死亡率差异较大,存在抗生性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 陈素梅 房伟民 蒋甲福 管志勇 陈发棣
将菊花品种‘神马’的叶盘和茎段分别接种含有0、5、7.5、10、15和20 mg·L-1卡那霉素(Kan)的再生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上,以建立简单有效的转基因菊花Kan抗性株系的筛选方法。结果表明:菊花叶盘不定芽分化筛选和生根筛选的Kan临界耐受质量浓度分别为10和7.5 mg·L-1。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2 400个叶盘,经Kan筛选后得到358个抗性不定芽,经Kan生根筛选后得到65个生根株系。为了有效剔除假阳性植株,用500 mg·L-1的Kan溶液浸泡菊花转基因再生株系的叶片,通过性状观察筛选出6个Kan抗性株系,且6个抗性株系都通过PCR手段得到验证。表明成功建立了简单有效的筛选转基因...
关键词:
转基因菊花 卡那霉素 抗性再生 筛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细旺 包满珠
从菊花遗传转化受体的建立和菊花转基因体系的建立两方面综述了建立菊花的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情况,后者包括抗生素的选用、转化再生植株的筛选、共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株的选择。同时对近10年来在菊花遗传转化方面所作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包括转NPTⅡ基因和GUS基因,转改变花色、花型、花期基因,转抗病、抗虫、抗病毒基因和提高耐寒性基因。提出了转基因菊花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菊花 遗传转化 转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俊兰 张寒霜 王海波 高鹏 贾景日 黄国存 郝企信 魏建昆
通过对棉花体细胞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发现,其发育的四个时期即球形期,心形期,鱼雷期和子叶期均有白化现象。成熟期的白色子叶胚比绿色子叶胚在成苗培养基上生长快,且形成再生植株的频率高。
关键词:
陆地棉,体细胞胚,白化,植株再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毕蒙蒙 祝朋芳 李雪莹 毛洪玉
为探究CmDREBa-2基因的抗性功能,了解CmDREBa-2调控菊花参与高、低温防御反应及响应白色锈病的分子机制,构建了过表达载体pBI121-CmDREBa-2,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菊花’C029’。对转基因植株进行45℃高温、-4℃低温及接菌处理后,观察表型并分析下游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PCR检测共获得2个阳性植株,半定量与qRT-PCR表明CmDREBa-2成功高表达。在45℃的高温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株系存活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并显著提高了热胁迫基因CmHsp90、CmHsfA2、活性氧清除基因SOD的表达。低温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株系OE-5,OE-8的存活率分别为90%和85%,而野生型仅为10%,同时,抗寒相关基因COR413、COR6.6和抗逆基因rd29a的表达较处理前升高,且高于野生型。接种白色锈病病原菌32h时,转基因株系中CmDREBa-2的表达量激增,同时CmDREBa-2的过表达也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病程相关基因PR1和PDF1.2的表达。其中,PR1基因的表达更为明显。综上,CmDREBa-2可能直接或间接调控胁迫相关基因增强菊花对高温胁迫和低温胁迫的耐受性。CmDREBa-2通过SA介导的抗病信号途径,参与菊花抵抗白色锈病反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蒋细旺 张启翔
采用三步培养法建立了地被菊花品种‘玉人面’间接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的转基因受体体系。试验以地被菊花品种‘玉人面’茎段(节间)为外植体,研究了生长调节剂、光照强度等因子对其间接体细胞胚诱导和分化的影响,同时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KT2.0 mg.L-1+2,4-D 2.0 mg.L-1+NAA0.5 mg.L-1,诱导15 d后,将获得的黄绿色致密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转入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MS+KT2.0 mg.L-1+2,4-D 1.0 mg.L-1+NAA0.5 mg.L-1中,诱导15 d后再转入MS+KT2.0 mg.L-1+NAA0.5 mg.L...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飞 房伟民 陈发棣 赵宏波 贾文珂
通过了解目标性状在基因型中的遗传变异特性,可以对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a目标性状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调查了52个切花菊品种花器性状的遗传变异度、广义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等相关遗传特性。结果表明,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28.66%(花径)至82.63%(舌瓣数)。遗传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28.20%(花径)至82.10%(舌瓣数)。就单个性状而言,表型变异系数略大于遗传变异系数。5个花器性状遗传力均较高(>96%),其中舌瓣数和管瓣数的遗传力最大(分别为99.36%和99.07%),而且具有较高的遗传进度(分别为168.59%和149.42%),表明舌瓣数和管瓣数为加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家明 刘金兰 孙济中
陆地棉品种柯字201悬浮细胞团接种在成热培养基上,两周后形成大量1—3mm长的胚状体,20天就有胚状体萌发,51—55天为萌发高峰,以后迅速减少,但直到70天仍有少数胚状体萌发。46—55天之间萌发的胚状体数占总数的54.9%。胚状体萌发前7—10天逐渐失绿白化,萌发后2—3天又恢复绿色。萌发胚在成苗培养基上培养2个月长成具5—10片真叶的再生植株,通过水培技术已移栽成活50多株。再生植株在子叶期就表现出形态变异,以子叶变异最丰富,子叶数有1片、2片以至3—4片;子叶形状有正常的、杯状的及不规则的等多种类型。还观察到大量连体胚。在27株成熟植株中,发现6株不育株。不育株花粉粒体积小,壁无刺、形...
关键词:
陆地棉 胚状体萌发 植株再生 变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阳 陈晓丽 毕玲 马男 赵梁军
以切花菊‘神马’(Dendranthema grandiflora‘Jinba’)为材料,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法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侧枝相关重要基因BRANCHED1类似基因,命名为DgBRC1b。该基因开放阅读框有1 008bp,可编码335个氨基酸。蛋白对比发现,DgBRC1b所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包含TCP家族转录因子的2个基本结构域。通过系统遗传进化树分析进一步表明DgBRC1b属于TB1亚家族。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定位于细胞核,进一步证明该基因可能为转录因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文辉 高海卿 陈华进
以菊花 1 4个品种配成多种组合及 2个品种的自交组合 ,观察了花、茎、叶的若干性状在F1的表现。在实验中 ,发现花色遗传并不都是偏母性遗传 ,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花期表现父母性遗传 ;花型和株高则表现一定的偏母性遗传。由于F1性状的广泛分离性和超亲特殊个体的存在 ,从而可以选育新的菊花切花品种。表 4参 5
关键词:
菊花 杂交 遗传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飞 陈发棣 房伟民 陈素梅 张鲜艳 尹冬梅
【目的】发掘控制菊花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的主效QTL,为菊花花器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42株菊花‘雨花落英’ב奥运含笑’F1代群体为材料,调查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两个性状在2008—2009两个年度的分离情况,并基于菊花SRAP遗传图对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在两年间均表现为连续分布,具有数量性状的典型特征,且两者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37,P<0.01)。基于菊花SRAP遗传图谱的QTL定位研究共检测到2个QTL与菊花管状花数量显著相关,7个QTL与花心直径显著相关。这9个QTL主要分布在亲本‘雨花落英’遗传图的Y1、Y2和Y21以及‘奥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越 韩笑 杨煊 陈发棣 房伟民 蒋甲福
[目的]研究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花蕾再生不定芽的机制,构建菊花脑再生体系。[方法]以菊花脑花蕾为试材,研究花蕾大小、生长调节剂浓度和花器官类型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同时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不定芽再生过程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直径为0.4 cm的花蕾最适于诱导不定芽再生;花蕾外植体的最适再生培养基为MS+2.0mg·L-16-BA+0.25 mg·L-1NAA,再生率达66.5%,平均不定芽数为4.9。花托的再生率为42.6%,舌状花、管状花再生率分别为16.7%和13.1%,子房仅分化出少量芽体。组织学观察表明,花蕾中再生不定芽的部位为花托。不定芽的最...
关键词:
菊花脑 花蕾 再生体系 组织细胞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