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79)
2023(4939)
2022(4326)
2021(4000)
2020(3601)
2019(6943)
2018(6917)
2017(12899)
2016(7266)
2015(8031)
2014(7981)
2013(7705)
2012(7086)
2011(6473)
2010(6655)
2009(6473)
2008(6496)
2007(5919)
2006(5252)
2005(5041)
作者
(22391)
(18819)
(18713)
(17756)
(12125)
(9092)
(8486)
(7208)
(7134)
(6830)
(6508)
(6297)
(6241)
(6164)
(6104)
(5739)
(5702)
(5580)
(5530)
(5474)
(4816)
(4805)
(4650)
(4345)
(4287)
(4230)
(4203)
(4189)
(3911)
(3699)
学科
管理(28396)
(24260)
经济(24192)
(23767)
(21343)
企业(21343)
(11426)
(11205)
方法(8448)
(8044)
中国(7074)
业经(7022)
体制(7007)
(6864)
数学(6856)
财务(6846)
财务管理(6828)
数学方法(6787)
(6690)
企业财务(6510)
(6135)
(5911)
银行(5897)
(5618)
(5513)
金融(5511)
(5144)
环境(4980)
技术(4927)
(4725)
机构
大学(107582)
学院(106582)
(42398)
经济(41437)
管理(38224)
研究(37329)
理学(32806)
理学院(32362)
管理学(31831)
管理学院(31635)
中国(28189)
(24065)
科学(23059)
(22213)
(21443)
(19541)
财经(17983)
研究所(17438)
业大(17269)
(17175)
农业(16974)
中心(16523)
(16210)
(13500)
北京(13431)
经济学(13344)
财经大学(13307)
(13303)
(13039)
(11905)
基金
项目(70829)
科学(55786)
基金(52450)
研究(49642)
(46237)
国家(45858)
科学基金(39236)
社会(32575)
社会科(30811)
社会科学(30805)
(28216)
基金项目(27513)
自然(25757)
自然科(25165)
自然科学(25149)
自然科学基金(24733)
(23348)
教育(23173)
资助(20847)
(19096)
编号(18689)
重点(16402)
成果(16173)
(16004)
(15475)
创新(14633)
(14553)
课题(13960)
国家社会(13794)
(13775)
期刊
(50163)
经济(50163)
研究(32350)
中国(25084)
学报(21117)
(20846)
(20766)
科学(17335)
管理(16285)
大学(16019)
学学(15391)
农业(13718)
(11203)
金融(11203)
教育(10253)
财经(9823)
(8352)
技术(8022)
业经(7639)
经济研究(7577)
(6428)
(6385)
问题(6327)
业大(6216)
农业大学(5641)
科技(5607)
财会(5181)
(4971)
会计(4932)
理论(4679)
共检索到165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笑宇  胡俊  李玉峰  席先梅  姜晓环  
为了明确地衣芽孢杆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萌发、孢子囊萌发产生芽管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游动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抑菌带平均宽度达到5.58 mm,在稀释度为10-1时地衣芽孢杆菌对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高达86.11%,对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也达到了78.1%。但地衣芽孢杆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孢子囊萌发产生芽管抑制作用较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振  廖学文  屈汶辉  黄克和  缪德年  张克春  
[目的]本文旨在分离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菌株作为抗生素替代品材料。[方法]通过热处理和抑菌板双重筛选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菌株。体外测定分离菌株发酵上清液对4株耐药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到6株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其中分离菌株BB11的抑菌活性最强,对沙门氏菌C782和大肠杆菌K_(12)D_(31)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15.34和6.26 mm。染色镜检BB11菌为带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理化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文丽  马忠明  李娟  赵旭  
【目的】明确K4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和增产机制,为该菌剂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备K4菌液、无菌滤液,应用四线法、抑制率测定法和盆栽试验,研究K4菌株发酵液的产酸过程,以及K4菌液和无菌滤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孢子囊萌发产生芽管的抑制作用及在马铃薯上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K4菌株在发酵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使发酵液的pH不断降低,到达生长稳定期时发酵液的pH在5.45~5.49。K4菌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孢子囊萌发产生芽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1.17%,93.01%,71.28%,而K4无菌滤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游动孢子释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增福  陈彪  郭婧  徐华东  任建峰  张庆华  董迎辉  
为了检测具有群体感应抑制作用的地衣芽孢杆菌T-1对动物的安全性及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实验采用异育银鲫、斑马鱼及小鼠为安全评价的测试动物;采用小球藻、大型及萼花臂尾轮虫为水体生态评价的测试对象,参照国标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对地衣芽孢杆菌T-1进行动物安全性及生态环境评价。结果显示:异育银鲫腹腔注射浓度为11 200 mg/L(2.6×1011CFU/m L)菌株T-1菌液后,连续观察96 h,异育银鲫均健康生长,未出现不良症状或死亡;将斑马鱼浸泡在浓度为2 240 mg/L(5.2×1010CFU/m L)的菌液中,连续观察96 h,斑马鱼健康生长,未出现不良症状或死亡;SPF级小鼠(ICR品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潇涵  常瑞雪  慕康国  陈清  
为探明生防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VT9-3r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VT4-1x对马铃薯致病菌Rhizoctonia solani、Fusarium oxysporum、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作用,采用对峙培养确定生防菌株抑菌作用,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生防菌株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采用盆栽试验分析其对由R.solani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结果表明:T.harzianum VT9-3r和B.subtilis VT4-1x能有效抑制3株病原菌的生长;B.subtilis的菌体和代谢物质都具有抑制作用,拮抗抑菌率由大到小依次为A.solani(55.4%)>R.solani(51.3%)>F.oxysporum(48.1%),无菌代谢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扫描电镜观察发现T.harzianum通过竞争和重寄生作用抑制病原菌,拮抗抑菌率F.oxysporum(64.0%)>R.solani(63.6%)>A.solani(60.2%),其无菌代谢液抑菌效果则较差;盆栽试验表明2种生防菌剂处理后,均能显著防治R.solani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且使用两菌剂以1∶1体积比复合处理后,防效高达81.5%。综上,哈茨木霉主要通过重寄生、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拮抗机制抑制马铃薯致病菌,2种不同抑菌机制的菌剂复配施用能更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君辉  杨艳丽  朱菲莹  王若仲  萧浪涛  
将紫茎泽兰的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萃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100%.进一步采用不同梯度的混合有机溶剂对石油醚萃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8:1)、石油醚:乙酸乙酯(4:1)和甲醇试剂洗脱得到的有效物质,其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1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向亚萍  周华飞  刘永锋  陈志谊  
【目的】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生防菌株B1619发酵液上清中分离脂肽类抗生素,分析其抑菌活性相关成分,为应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菌株防控番茄枯萎病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对B1619中3种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sfp、itua和fenB进行检测;通过盐酸沉淀、甲醇抽提法等方法提取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用supelclean~(tm) lc~(-1)8柱及pHase Hf-nH2柱对3种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进行分离;通过malDi-tof-ms和Hplc分析、鉴定3种脂肽类抗生素;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分别测定3种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对番茄枯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秋菊  唐雪  谭晓  肖星月  童丽颖  邵欢欢  陶向  雍彬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光能变价离子钛(Titanium ion of variable valence with light energy,TIVL)对马铃薯的病原菌[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i)]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含有不同浓度TIVL的培养基培养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i)3种马铃薯致病菌,观察TIVL对病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马铃薯致病菌的显微结构。【结果】TIVL对3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致病疫霉菌圈直径随着固体培养基中TIVL浓度的增加呈明显缩小趋势,当培养基中TIVL浓度提高到16 mg/L时,培养5~7 d仍无菌圈产生,抑菌效果与马铃薯田间生产中常用的晚疫病防控农药福帅得的抑菌效果相当。随着培养基中TIVL浓度提高,固体平板上长出的疮痂链霉菌和茄科雷尔氏菌菌落数显著减少,TIVL浓度达到16 mg/L时,疮痂链霉菌培养60 h仍未见单菌落长出,茄科雷尔氏菌培养108 h仍未见单菌落长出。以透射电镜观察含8 mg/L TIVL培养基培养的致病疫霉,发现TIVL处理后菌体显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结论】16 mg/L的TIVL对3种供试菌株均有较好抑菌效果。本研究可为TIVL抑菌机理的解析及马铃薯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国家“双减”目标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少华  
以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植物病原菌,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和活体盆栽试验法评价了细辛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探索了细辛的杀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细辛氯仿粗提取物在96和48 h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69和0.41 mg/mL。细辛氯仿粗提取物经萃取分离得到的石油醚、氯仿和甲醇组分中,石油醚组分对供试菌孢子萌发具有强抑制作用,处理48 h后抑制率达到100%;但处理96 h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仅有40%。氯仿组分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分别为72.27%和83.42%。对氯仿组分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扬凡  邵美琪  刘畅  郭庆港  王培培  陈秀叶  苏振贺  马平  
【目的】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3)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是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利用微生物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是环境友好、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本研究旨在获得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并明确其防病作用方式,为生防细菌发酵工艺的优化、微生物杀菌剂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峙培养法和温室盆栽试验筛选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通过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16S rDNA序列以及gyrA、gyrB、rpoB和rpoC多基因序列分析对生防细菌进行分类鉴定。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生防细菌菌株发酵液、无菌体上清液和菌体悬浮液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脂肽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抑菌活性测定结合质谱(UPLC-Triple TOF-MS/MS)技术鉴定生防细菌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结果】通过对2 106株细菌进行筛选,获得3株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其中HMB33604菌株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较高,达到52.9%。通过生理生化及多基因序列比对,将HMB33604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发酵液和上清液对马铃薯黑痣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2.2%和66.4%,而菌体悬浮液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仅为16.9%,证明该菌株主要通过产生抑菌活性物质而起到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作用。HMB33604菌株可以产生泛革素(fengycin)、伊枯草菌素A(iturin A)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抑菌试验证明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是HMB33604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这两种脂肽类抗生素能够显著抑制黑痣病菌的生长,并且造成菌丝畸形。菌株发酵液和无菌体上清液均显著降低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60.3%和64.0%;而菌体悬浮液处理后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仅降低10.3%。【结论】获得一株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MB33604,该菌株主要通过产生抑菌活性物质而发挥生防作用。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是HMB33604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不仅造成黑痣病菌菌丝畸形,还可显著降低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数量,从而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缪云琴  孟然然  唐唯  杨仙  李灿辉  
晚疫病是云南省马铃薯第一大病害,近年在云南省种植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从1998年发现晚疫病菌的2种交配型以来,有性生殖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文章以2010年来自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的86个晚疫病菌菌株为材料,以对峙培养检测法检测结果为准,比较分析了CAPs标记和A2特异性DNA片段扩增方法的准确性。研究证实了2种分子标记检测方法均可以准确检测出晚疫病菌A1和A2交配型,但不能区分A2和A1A2交配型。A2交配型占总菌株的82.56%,在云南省所有马铃薯主产区都存在,已成为云南省晚疫病菌群体中的优势交配类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红雪   邓登超   杨明王   霍超   曹继芬   谢勇   赵志坚  
【目的】监测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新型高效杀菌剂氰霜唑的抗药性水平,探究氰霜唑的抑菌作用,为晚疫病的绿色防控和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2015—2020年分离自中国四大马铃薯优势区域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氰霜唑的敏感性,计算EC_(50)、抗性倍数和抗性指数,评估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氰霜唑的抗药性水平。离体法测定氰霜唑对晚疫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表型及其对病原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中国4个马铃薯优势区域160株晚疫病菌对氰霜唑敏感性的频率分布表现为连续单峰曲线,近似正态分布;EC_(50)值处于0.0666~3.8498μg/mL,平均EC_(50)值为(0.5286±0.5394)μg/mL;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氰霜唑较敏感,且敏感菌株在群体中的比例为89.0%,为优势群体,同时检测到低抗菌株,未检测到中抗和高抗菌株。抗药性水平表明,4个优势区域晚疫病菌对氰霜唑的平均EC_(50)值和平均抗性倍数无显著性差异,北方一作区和西南混作区的低抗菌株频率超过10%。氰霜唑对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产生、孢子囊萌发、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等生长发育阶段有显著抑制,严重削弱了其致病性。【结论】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氰霜唑较为敏感,4个优势区域的晚疫病菌对氰霜唑的抗性指数相近且极低,抗药性风险较低,仍是目前晚疫病绿色防控的理想药剂。氰霜唑抑制了晚疫病菌的生长发育,从而削弱了其对寄主的致病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仁义  陈家祥  蔡亚稻  杨贤芳妹  黄灿丽  王长康  
选用300只1日龄麻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200 mg.kg-1地衣芽孢杆菌制剂,Ⅴ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mg.kg-1杆菌肽锌和6 mg.kg-1硫酸抗敌素.结果表明:Ⅱ、Ⅲ、Ⅳ组肉鸡全期的平均体增重均比空白组高,差异显著(P0.05);Ⅱ组肉鸡全期的料肉比比空白组低2.56%,差异不显著(P>0.05),比抗生素组低了6.56%,差异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肉鸡全期的成活率均高于空白组,略低于抗生素组,但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生宏  佟建明  杨荣芳  萨仁娜  
【目的】研究耐制粒(制粒条件0.1 MPa,65℃)地衣芽孢杆菌对0~3周龄肉仔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粪便大肠杆菌数的影响。【方法】将自制地衣芽孢杆菌粉剂,按3 g/kg添加量与1~21日龄肉仔鸡无抗生素日粮混合,于0.1 MPa、65℃条件下制成试验颗粒料饲喂AA肉仔鸡,试验为期3周,探讨耐制粒地衣芽孢杆菌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粪便大肠杆菌数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地衣芽孢杆菌可极显著降低1周龄肉仔鸡的平均采食量(P<0.01),显著提高3周龄肉仔鸡的血糖(GLU)水平(P<0.05),显著降低肠道大肠杆菌数(P<0.01)。地衣芽孢菌对肉仔鸡其他生产和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波  刘文斌  王恬  
将375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5组,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在投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200、300和400 mg.kg-1的地衣芽孢杆菌,连续投喂92 d,测定了鱼的体重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0和300 mg.kg-1地衣芽孢杆菌均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和干物质、粗蛋白及磷表观消化率(P<0.05),并降低了饵料系数,还显著提高了食糜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