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7)
2023(10363)
2022(8546)
2021(7889)
2020(6515)
2019(14280)
2018(14187)
2017(26740)
2016(14698)
2015(16121)
2014(15645)
2013(15836)
2012(14681)
2011(13559)
2010(13481)
2009(12421)
2008(12239)
2007(11148)
2006(10117)
2005(8849)
作者
(48270)
(40967)
(40409)
(37920)
(25479)
(19923)
(18014)
(16169)
(15525)
(14270)
(14115)
(13621)
(13173)
(12952)
(12862)
(12633)
(12312)
(11956)
(11814)
(11609)
(10567)
(10228)
(9928)
(9415)
(9348)
(9125)
(8959)
(8877)
(8479)
(8440)
学科
(61149)
经济(61083)
(50538)
(45840)
管理(40197)
农业(30489)
(29131)
企业(29131)
方法(23188)
数学(20743)
数学方法(20565)
业经(17950)
技术(15781)
中国(15343)
(14739)
(12718)
(12124)
(12101)
贸易(12098)
(11866)
地方(11828)
(11480)
环境(10405)
农业经济(10145)
(9247)
(9041)
农村(9028)
(9009)
土地(8985)
及其(8663)
机构
学院(218654)
大学(214872)
(89127)
经济(87443)
管理(81884)
研究(81050)
理学(71656)
(71240)
理学院(70866)
管理学(69556)
管理学院(69219)
中国(60811)
科学(56095)
农业(55827)
业大(48473)
(46326)
(44746)
研究所(41401)
中心(37295)
农业大学(35072)
(34383)
(33702)
(30190)
(28874)
北京(28291)
科学院(28071)
(27986)
财经(27758)
(26759)
师范(26285)
基金
项目(157311)
科学(121618)
基金(113866)
研究(105810)
(105038)
国家(104111)
科学基金(86149)
社会(67524)
社会科(63708)
社会科学(63686)
(63410)
基金项目(61264)
自然(58597)
自然科(57062)
自然科学(57041)
自然科学基金(56023)
(53035)
教育(45320)
资助(44828)
编号(41815)
(37918)
重点(35758)
(35406)
(34062)
(33333)
计划(32657)
(31901)
创新(31342)
成果(30922)
科研(30569)
期刊
(100832)
经济(100832)
(73497)
研究(54185)
农业(50226)
学报(49014)
中国(47601)
科学(42543)
大学(35007)
学学(33767)
管理(25300)
(24723)
业经(23371)
(23207)
(18924)
金融(18924)
技术(18085)
业大(15775)
教育(15181)
问题(14805)
资源(14657)
(14210)
经济研究(13962)
农业大学(13661)
农村(13563)
(13563)
农业经济(13536)
科技(13405)
财经(12903)
世界(12334)
共检索到321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灿  江丽  陈鑫  汪芳甜  安萍莉  
以河北曲周为例,利用AquaCrop模型和指标评价法,建立了粮食作物生长环境要素(气象、土壤等)与产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评价了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下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对水热资源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AquaCrop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作物(冬小麦、夏玉米)的冠层覆盖度、生物量和产量,并能分析作物种植技术对水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2)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显著影响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在播种-拔节时期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3)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67和0.50,产量分别增加326和972kg/hm2。说明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可以影响作物在关键生育期内对水热资源的利用以及提高作物的产量。本研究旨在为其他作物效率和理论潜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可作为冬小麦和夏玉米因干旱、冻害以及播种不及时等原因受灾的一种补救技术,为曲周地区的作物种植技术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大辛  郭平毅  原向阳  董淑琦  王东明  李永虎  
为研究不同地膜覆盖材料对旱区谷子的增产效果和机理,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膜覆盖(白色聚乙烯地膜(WP)、白色可降解地膜(WD)和黑色可降解地膜(BD))对土壤水温、谷子叶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CK,露地)相比,各覆膜处理均使020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有所增加。其中WP处理的地温日较差最大,增温效应最明显,WD、BD处理依次减弱。WP处理的020cm土层保水效果最好。各覆膜处理均使谷子生育前期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旭坤  刘宝龙  高大鹏  刘月月  关政闻  张兴方  郭丽颖  邵玺文  耿艳秋  
为探究地膜覆盖与肥料种类对寒地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形成产生的效应,以‘吉农大738’和‘吉粳525’为试材,在每个品种下均设置2种栽培模式:地膜覆盖(M)和露地(NM);2种肥料处理:有机肥(F_0)和化肥(F_1),于2020年在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进行大田试验,测定水稻的产量、收获指数和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1)在有机肥条件下,2个品种覆膜处理较露地处理增产1.39%~7.40%;化肥条件下增产2.98%~3.30%。在露地条件下,化肥处理较有机肥处理增产23.19%~26.44%;在覆膜条件下,增产21.62%~25.13%。2)地膜覆盖和化肥的施用均提高了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地膜覆盖处理的收获指数较露地处理提高2.45%~8.17%;有机肥处理的收获指数较化肥处理提高3.06%~6.66%。3)地膜覆盖处理的糙米率、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较露地处理分别提高1.07%~2.84%、1.11%~1.74%和9.34%~20.81%,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地膜覆盖处理的热浆黏度和消减值较露地处理分别降低0.20%~5.62%和2.27%~12.54%,改善了RVA谱特征值。有机肥处理的蛋白质含量、食味值、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化肥处理分别提高9.34%~26.38%、1.27%~4.70%、1.73%~14.74%和1.96%~32.02%,改善了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RVA谱特征值;有机肥处理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化肥处理分别降低5.85%~58.94%和7.04%~71.65%,改善了外观品质。综上,地膜覆盖(M)配合施用化肥(F1)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较其他处理增产2.98%~30.62%,且糙米率和精米率最高;地膜覆盖(M)配合施有机肥(F0)处理的食味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值较其他处理改善效果最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伟  张俊花  陈建新  张立峰  
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对地膜覆盖小南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提高小南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小南瓜叶片的蒸腾速率。也能使茎秆粗壮,有效地促进单位叶面积内干物质的积累,明显提高小南瓜的产量。在本试验范围内,小南瓜的田间适宜施钾量(K2O)为121.5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可欣   米俊珍   刘景辉   赵宝平   王莹   张兰英   崔雪梅  
为探明黄土高原旱作丘陵区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和谷子产量的影响,于2021—2022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渗水地膜(T1)、普通地膜(T2)、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T3)3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以不覆膜(CK)为对照,测定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处理的谷子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等指标,并对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降解情况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T3)30 d后开始出现降解,到150d地膜出现网状裂纹,大部分地膜破碎成小块,单位面积降解率平均为54.3%。覆膜处理下谷子全生育时期的土壤温度日变化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16:00时土温达到最高,10 cm土层处3种地膜处理较不覆盖处理升高0.5~8.0℃,20 cm土层处升高0.3~6.5℃,在气温较高时,T3处理的土壤温度较T2处理降低0.5~3.5℃。与不覆膜(CK)相比,各覆膜处理均可使耕层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升高7.8%~38.1%。地膜覆盖能显著提升谷子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T1、T2和T3处理相对于CK平均增幅分别为37.7%~91.2%、37.2%~92.1%和15.4%~56.6%。在产量方面,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处理(T3)2年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分别较CK增加35.4%~37.5%、30.8%~44.1%,净收入平均增加9 861.71元/hm2。从谷子生长、产量和水热动态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可替代普通地膜应用到黄土高原旱作谷子生产中,且能有效缓解普通地膜造成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国璋  郑玮  孙敏  高志强  张锦朝  
为改善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条件,实现旱地小麦高产高效,于2013~2014年度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休闲期垄覆盖、平覆盖和不覆盖3种覆盖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平覆盖和垄覆盖较不覆盖相比,播种-孕穗期0~100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播种期各土层土壤蓄水量提高,且60~100cm土层差异显著,播种至成熟期作物耗水量分别增加12.07mm和41.91mm。覆盖后,各生育时期根系活力提高,越冬期、返青期和孕穗期群体分蘖数增加,成熟期穗数增加,成穗率显著提高,且以垄覆盖显著最高;孕穗-成熟期干物质量提高,全生育期干物质量以垄覆盖显著最高。休闲期平覆盖、垄覆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魏虹  李凤民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 ,对旱地春小麦进行短期地膜覆盖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可明显提高春小麦生长前期的土壤温度 ,有效防止春季低温对作物的伤害 ,促进分蘖成穗 ,并显著提高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 ,从而达到增产目的。播种后 1— 30 d左右为旱地春小麦最佳覆膜时间。覆膜时间增长 ,增温效果减弱 ,产量有下降的趋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顺国  付时丰  汪景宽  王洪禄  于树  
棕壤长期定位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地膜覆盖对土壤剖面内0~60 cm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有较大影响。从播种前期(4月20日)至大喇叭口期(6月30日)以及长粒期(8月15日)至作物收获后的结冰期(11月10日),在0~20 cm和20~40 cm这两个层次覆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基本上均高于裸地,而在40~60 cm这个层次整个生长季覆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基本上均接近甚至低于裸地,同时长期的地膜覆盖保护了60~100 cm的土壤水分。从整个生长季来看,0~40 cm和40~100 cm这两个层次土壤水储量均是覆膜高于裸地。因此地膜覆盖是干旱地区一种重要的保水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艳松  李晓燕  戴兴武  李圣元  钟权  
研究了稻草不同覆盖量以及地膜覆盖对烟株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均能有效的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叶产量,改善烤烟的经济性状;稻草覆盖栽培对烟株生长的促进作用虽不及地膜覆盖处理明显,但对提高烟叶均价及品质方面效果显著;在稻草覆盖量3000~7500 kg.hm-2范围内,其产量、品质和产值与其用量呈正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振生  景军胜  张宇文  张和平  常光平  奚雷  
采用不同覆膜方式 ,对渭北旱塬的油菜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覆膜栽培增产效果明显 ,尤以膜上穴播栽培增产显著 ,比露地栽培增产 71.2 8%;膜侧栽培增产效果次之 ,比露地增产 33.36 %。 1999~ 2 0 0 1年3年大面积覆膜栽培的实践证明 ,膜上穴播不便于机械化操作 ,且费工费时 ;膜侧栽培利于机械化种植 ,群众乐意接受 ,3年累计在渭北旱原推广 2 .85万 hm2 ,增产油菜籽 1.85万 t,新增产值 332 6 .2万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殷文  陈桂平  柴强  赵财  冯福学  于爱忠  胡发龙  郭瑶  
【目的】农田土壤水热特性是决定作物生长发育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前茬处理方式对后茬农田土壤水热特性的影响,为试区高效麦玉轮作模式耕作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前茬小麦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和耕作措施(25 cm高茬收割立茬免耕—NTSS,25 cm高茬等量秸秆覆盖免耕—NTS,25 cm高茬等量秸秆翻压—TIS和传统低茬收割翻耕—cT)对后茬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性的影响。【结果】与cT相比,NTSS、NTS可提高后茬地膜覆盖玉米农田0—110 cm土层播种至苗期、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吐丝至开花期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高5.0%—7.8%、4.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红锋  王伟  魏素珍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对西藏土壤性质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效应,为提高玉米栽培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林芝为研究区,选择"正红211"为供试玉米品种,以未覆盖地膜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性质和玉米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与未覆盖地膜相比,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细菌、放线菌、固氮菌和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28.0%,29.17%,118.68%和50.95%。地膜覆盖可有效促进土壤N、P、K的转化,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但有机质含量略有降低。地膜覆盖玉米生育进程提早,整个生育期缩短15d,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振光  韦剑锋  蔡昭艳  韦方志  李纪潮  孙祖东  陈超君  梁和  韦承坤  
以桂春豆103为材料,设单作、甘蔗/大豆间作、间作+地膜覆盖3个处理,研究甘蔗/大豆间作及地膜覆盖对大豆生长、生理、营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的出苗速度最快;间作+覆膜处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在鼓粒期(20.99 g/株)和成熟期(28.16 g/株)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间作+覆膜处理豆荚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时期均表现最大;间作+地膜覆盖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鼓粒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单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但与甘蔗/大豆间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作+地膜覆盖处理的根系活力在开花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均显著强于其他2个处理的根系活动;间作+地膜覆盖处理植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鸿  樊红柱  
本文研究了川西平原雨养条件下地膜覆盖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增加水稻的穗长、一次枝梗数、单穴穗数、穗着粒数和穗实粒数,但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在雨养条件下,所有覆膜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单茎干物重均比对照高,覆膜处理对经济系数影响较小;除移栽密度较低的半覆膜处理6外,所有覆膜处理的综合经济效益均比对照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殷文  郭瑶  范虹  樊志龙  胡发龙  于爱忠  赵财  柴强  
【目的】资源型缺水严重制约干旱灌区的农业生产,传统玉米生产模式地膜投入量大。在极端高温和生态环境污染的挑战日益加剧的情境下,探讨通过免耕地膜重复利用维持较高水分利用的可行性,以期为构建试区地膜减量玉米高效生产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17—2018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设置免耕地膜重复利用(免耕覆膜,NM)、秋免耕春覆膜(少耕覆膜,RM)与传统耕作每年覆盖新膜(传统覆膜,对照,CM)3种地膜覆盖利用方式,研究其对玉米田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NM与RM处理较CM处理提高玉米播种时0—120 cm土层平均土壤重量含水量,分别为7.8%与5.1%,这为玉米播种创造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玉米播种—拔节期及吐丝—灌浆初期,NM处理较CM处理提高0—120 cm土层平均土壤重量含水量,分别为5.0%与4.7%,弥补了灌浆期玉米植株旺盛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大量需求。与CM处理相比,NM处理增加了玉米播种—大喇叭口期的耗水量,降低了玉米吐丝—灌浆初期的耗水量,增大了玉米灌浆初期—收获期的耗水量,有效协调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关系。虽然NM处理较RM与CM处理提高了玉米吐丝期之前的棵间蒸发量,分别为11.7%与26.0%,提高棵间蒸发量占耗水量的比例(E/ET),分别为13.4%与19.9%,但是NM处理较RM与CM处理降低了玉米吐丝期之后的棵间蒸发量,分别为9.2%与19.4%,降低E/ET,分别为9.7%与20.7%,说明NM处理有利于增强玉米吐丝期之后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因而,在地膜减投与免耕措施下,NM处理获得与RM及CM处理相当的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在西北干旱灌区,应用免耕地膜重复利用并没有导致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低,具有稳定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是玉米生产中地膜减投的可行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