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1)
2023(7646)
2022(6327)
2021(5962)
2020(4699)
2019(10496)
2018(10501)
2017(20427)
2016(10744)
2015(11729)
2014(10813)
2013(10233)
2012(9208)
2011(8135)
2010(7829)
2009(7218)
2008(6370)
2007(5270)
2006(4331)
2005(3515)
作者
(25318)
(21333)
(21186)
(19975)
(13345)
(10303)
(9729)
(8168)
(7995)
(7281)
(7186)
(7011)
(6563)
(6459)
(6459)
(6447)
(6177)
(6167)
(6166)
(6065)
(5104)
(5090)
(4906)
(4872)
(4821)
(4646)
(4595)
(4519)
(4279)
(4142)
学科
(36887)
经济(36850)
管理(29776)
(26801)
(22057)
企业(22057)
(12451)
方法(12375)
数学(10482)
数学方法(10348)
(9807)
业经(9505)
地方(9209)
中国(8952)
农业(8435)
(7529)
(7293)
贸易(7286)
(7012)
(6805)
财务(6794)
财务管理(6786)
环境(6645)
(6520)
企业财务(6369)
技术(5982)
(5970)
理论(5862)
(5444)
关系(5238)
机构
学院(133228)
大学(129359)
(51688)
管理(51239)
经济(50552)
理学(44651)
理学院(44149)
管理学(43465)
管理学院(43206)
研究(42140)
中国(31216)
(25993)
科学(24630)
(23008)
中心(20283)
(19366)
(19150)
(19068)
(18994)
师范(18878)
财经(18719)
业大(18217)
研究所(17529)
(17008)
(16080)
(15923)
北京(15411)
经济学(15133)
师范大学(15068)
农业(14882)
基金
项目(94525)
科学(75358)
研究(74159)
基金(67607)
(57691)
国家(57172)
科学基金(50017)
社会(47119)
社会科(44543)
社会科学(44534)
(38284)
基金项目(36572)
教育(33989)
编号(32159)
(31732)
自然(31231)
自然科(30486)
自然科学(30477)
自然科学基金(29897)
资助(25492)
成果(24829)
(21235)
课题(21215)
重点(21018)
(20822)
(20441)
(19473)
创新(19285)
项目编号(19102)
国家社会(18979)
期刊
(59489)
经济(59489)
研究(35792)
中国(23439)
(18969)
(18378)
管理(17242)
教育(16539)
科学(16532)
学报(15935)
农业(13279)
大学(12518)
业经(12236)
学学(11599)
(11020)
金融(11020)
技术(10845)
经济研究(8894)
财经(8071)
问题(7631)
现代(7207)
(7076)
(6707)
论坛(6707)
资源(6686)
(6685)
图书(6644)
财会(6479)
(6326)
(6088)
共检索到189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一晨  白如纯  
非洲拥有丰富的战略资源储量,也亟需发展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已成为国际能源合作的重点区域。日本作为全球能源进口大国,高度重视通过能源外交保障自身经济安全。在此背景下,能源逐渐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日本一方面加紧完善国内能源经济政策机制基础,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对非能源外交,逐渐形成了在官民协作平台统筹下,以传统能源供给和清洁能源技术为重点的能源合作格局。但是,由于体量规模、竞争压力、企业意愿等现实因素制约,日非能源合作整体进展有限。随着2022年第八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成功举办,日本加强对非能源外交的趋势将愈发显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尼瓦尔·阿木提  孙文娟  
能源正在引致世界的每个组成部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纵连横,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的交流,并逐步推动了四大"能源生产利益共同体"的形成,这四大板块奠定了当今世界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如何在这种格局中拓展能源利益,维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中亚五国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和潜在的资源优势。中国与中亚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又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密切了合作关系,该地区有条件成为中国未来油气资源进口的重要战略后备来源,应该成为我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本文着眼于国际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结合我国中亚能源合作目标,提出我国参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原...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孔祥永  
石油具有的特殊战略价值使得它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政治中权力分配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国际政治研究中,自由主义者主张从相互依赖的视角审视石油安全;而在现实主义者看来,石油消费国的石油安全系数与该国对国际事务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力成正比,现实主义者强调加强军事投放能力,以确保石油供应安全。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更多的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强调对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地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控制。本文从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石油安全观入手,简要分析了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说和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说",从而指出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地处欧亚大陆的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其本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任娜  孙暖  
能源的战略性特征,使得大国围绕能源产地的争夺成为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的重要内容。能源出产地是地缘政治的结点地区,通过考察全球石油分布、供应和需求版图可以看出,主要石油产地如中东、中亚、非洲地区,成为大国进行地缘政治争夺的主要目标。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国,通过影响和控制这些地区,不仅可以确保本国的石油供应,而且具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在未来地缘战略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苏杭  
2013年6月1日至3日,第五届东京非洲开发国际会议(TICADⅤ)在日本横滨举行。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日本对非洲经济外交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安倍政权提升对非经济外交的地位与非洲对日本经济再生的重要性上升有着直接的关系,非洲的人口红利、发展潜力及能源优势对日本经济发展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五届东京非洲开发国际会议召开之后,日本政府的对非政策理念、援助非洲的方式和角色等都发生了变化,日本对非洲的经济外交也呈现出诸多新动向。毫无疑问,为借力非洲拉动日本经济复苏,安倍政府会加大对非经济外交的政策投入,但日本对非经济外交的成效还有待观察。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朴英爱  胡曦月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以低碳减排为目的的能源转型,特别是以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为重要节点,在核能遭受重创和减排任务更加严峻的背景下,调整了转型目标并进一步加快了转型步伐。为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日本计划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并推动节能,尽快提升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在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占比,同时以确保安全为前提重振核能。为此,日本积极调整相关政策,分别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入手优化能源供需,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综合运用市场机制及各类政策工具提供支持保障。目前来看,日本的能源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减少传统化石能源占比的同时实现了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的减少,但未来在碳中和目标下继续推进能源转型,可能面临着可再生能源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核事故遗留问题、政府支持补贴带来的财政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梅学惠  卢光盛  
本文在疏理地缘经济学概念及观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安全的重要启示,进而选择中国与东盟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这一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其内在地缘经济学的解读以及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霞  
中亚这一能源热点地区的多边能源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中亚地区的能源地缘国家相互的地缘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亚的能源地缘格局,具体表现在中亚-里海地区油气管线走向的博弈。能源地缘国家相互之间在地缘上的认知分歧成为这一地区实现多边能源合作的最大挑战。中亚多边能源合作的前景取决于各参与国为改变相互地缘认知所作出的外交努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强  杜德斌  胡森林  李希雅  曹宛鹏  夏启繁  
国家在全球“能源权力金字塔”中的地缘位势,影响该国的能源安全和战略决策。基于2001—2020年多源异构数据,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定性比较分析法等方法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地缘能权的时空演化格局及其驱动路径进行了全面探析。研究发现:(1)2001—2020年期间,“一带一路”地区的能源权力集中在少数国家,排名前10国家拥有沿线国家约1/3的权力,整体上呈现出“两极分化严重、动荡不稳定”的统计特征。(2)“一带一路”国家地缘能权由俄罗斯和荷兰主次双核心,逐步演变为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主导的“三足鼎立”格局特征,各时期均显现极少数的能源大国周边散布着大规模破碎地带的空间分布规律。(3)不同地缘要素相互依赖和联动,构成高水平地缘能权的差异性驱动路径。识别出3条驱动路径包括“军事力量型”,“军事—稳定型”和“稳定—融洽型”。据此,文章为中国能源权力的巩固和“一带一路”能源利益共同体的建立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尚琳  
作者着重介绍日本能源政策的演进与构成,并通过对日本能源政策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试图展现战后日本能源政策的全景,进而揭示出日本能源政策的发展轨迹,解析其能源政策中科学的、有利于能源中长期有效使用的举措,以及对中国能源政策制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郑雪飞  
中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决定了西线地缘政策的重要性。在中国的西线地缘中 ,西北的中亚三国与西南地区国家形势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因此需要制定不同的外交对策 ,以争取西线安全环境不断改善 ,为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宇  葛岳静  马腾  刘晓凤  
高铁的空间运送能力极强,但建设耗资巨大,并因此对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产生着迅速而深远的影响,也使得高铁的贸易格局兼具国际政治和外交属性。中、日、德、法是目前主要的高铁出口国,在国际高铁市场上竞争激烈。本文从地缘政治的"空间—权力"视角出发,基于对国家发展的安全利益、发展利益和影响利益逻辑,综合考量高铁修建的基础条件、高铁出口竞争国的空间利益格局、中国的竞争优势等方面,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尝试得出中国"高铁外交"的地缘空间及合作方式。主要结论为:(1)中国"高铁外交"的优先发展空间主要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郎一环  王礼茂  
罗斯石油天然气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能源出口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复兴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源泉,也是俄罗斯作为重振大国地位、"复兴国家"的重要武器和工具。从近年来俄罗斯能源地缘战略走势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①从政治关系出发,调整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政策;②"重回欧洲"大国目标出发,以"能源杠杆"制衡欧盟;③从国家经济利益出发,与欧佩克国家竞争多于合作;④从油气出口多元化出发,调整能源出口结构,向亚太国家倾斜;⑤以能源合作调剂与美国的关系。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俄双方都很重要。为此中方应做到:①加强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和研究;②认真研究俄罗斯国情,充分认...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泰德·盖伦·卡彭特  李想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抵达华盛顿,他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会晤并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合会议上作一次演讲。美日联盟关系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美国政府对中国在东亚日渐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备加关心,期望日本在维护东亚安全问题扮演更为活跃和积极的角色,这是美国态度的重大转变之一。二十余年之前,美国驻日冲绳海军将军亨利·斯泰克波尔(Henry Stackpole)认为,美国就像瓶中的软木塞,防止日本军事主义复苏以及由此引起的在东亚范围的扩张。斯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爱耿   胡志丁  
文章将地缘科技视角引入创新网络研究,基于新冠疫苗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采购产业链环节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全球新冠疫苗研发合作与采购网络特征,并揭示其映射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及全球地缘关系。研究发现:(1)全球新冠疫苗研发合作与采购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不同的产业链环节呈现出一定差异,具体为“一超多强”的临床前研究合作网络、“南北分割”的临床试验合作网络,“多极化”的采购网络。(2)全球新冠疫苗研发合作与采购网络表现出差异化的社团结构特征,临床前研究合作网络体现了高技术领域科技大国间均存在激烈的竞争,合作关系的建立主要基于创新需求;临床试验合作网络体现了低技术领域科技大国间竞争减弱,历史合作关系的作用显现,形成中国与传统科技大国竞争的态势;采购网络体现了高技术产品市场端竞争较为激烈,传统科技大国美、英、德合作紧密,与新兴科技大国形成竞争关系。(3)全球新冠疫苗采购来源高度集中,分配极度不均衡,反映了世界各国激烈争夺新冠疫苗这一战略资源的客观现实和实力悬殊的全球政治经济权力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