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4)
2023(9526)
2022(7721)
2021(7266)
2020(6118)
2019(13787)
2018(13127)
2017(24801)
2016(13322)
2015(14835)
2014(14139)
2013(14119)
2012(12941)
2011(11860)
2010(11447)
2009(10678)
2008(10501)
2007(8905)
2006(7687)
2005(6996)
作者
(38872)
(32545)
(32350)
(30435)
(20423)
(15600)
(14472)
(12866)
(12474)
(11319)
(11097)
(10619)
(10258)
(10173)
(10171)
(10060)
(9681)
(9504)
(9326)
(9214)
(8009)
(7896)
(7637)
(7405)
(7292)
(7265)
(6986)
(6752)
(6424)
(6392)
学科
(56141)
经济(56079)
(36000)
管理(35159)
方法(27868)
数学(25965)
数学方法(25851)
(25486)
企业(25486)
中国(19400)
(16035)
(15304)
贸易(15296)
(15066)
(13924)
(11777)
银行(11745)
(11669)
(11219)
(10917)
保险(10826)
业经(10489)
(10302)
金融(10302)
(9857)
农业(9706)
(8254)
财务(8250)
财务管理(8234)
环境(8176)
机构
大学(192455)
学院(188592)
(90786)
经济(89601)
管理(72703)
研究(69558)
理学(63421)
理学院(62746)
管理学(61905)
管理学院(61578)
中国(58708)
科学(40711)
(40159)
(39786)
(38490)
(35048)
财经(32729)
研究所(32405)
中心(31551)
农业(30894)
业大(30647)
(30436)
经济学(30093)
经济学院(27427)
北京(25565)
财经大学(25078)
(24761)
(24416)
科学院(22088)
经济管理(21030)
基金
项目(131900)
科学(104765)
基金(101811)
(91918)
国家(91247)
研究(89554)
科学基金(77131)
社会(62681)
社会科(59645)
社会科学(59630)
基金项目(53524)
自然(50414)
自然科(49341)
自然科学(49318)
自然科学基金(48535)
(46262)
资助(41957)
(41060)
教育(39517)
编号(31676)
(31174)
重点(29863)
国家社会(28299)
(27404)
中国(27155)
(27139)
教育部(26699)
科研(26217)
创新(25945)
人文(25136)
期刊
(87514)
经济(87514)
研究(57142)
学报(34215)
中国(34036)
(33368)
科学(31023)
(28055)
大学(25593)
学学(24788)
管理(24317)
农业(23005)
(22443)
金融(22443)
经济研究(16658)
财经(16455)
(14110)
(13809)
(12827)
问题(12204)
业经(12166)
世界(11975)
国际(11737)
技术(11626)
理论(10758)
实践(9527)
(9527)
教育(9460)
技术经济(9316)
(9315)
共检索到275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茹  石自忠  胡向东  
基于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主要粮食价格及中国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借助带有随机波动性的TVP-VAR模型,实证研究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粮食价格的时变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价格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较大。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价格的冲击持续存在,大豆价格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最大,其次为玉米和小麦价格,粳稻价格受冲击较小;不同粮食价格在不同时期对冲击的反应存在差异;地缘政治风险冲击在2005年和2015年前后更多表现为正影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较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价格冲击影响更为剧烈。(2)"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和中美贸易争端所处3个时期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市场具有不同程度冲击。"9·11事件"和中美贸易争端2个时期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玉米价格产生较大负向冲击,伊拉克战争时期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玉米和大豆价格具有正影响;地缘政治风险冲击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1年之后才趋于平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茹  石自忠  胡向东  
基于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主要粮食价格及中国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借助带有随机波动性的TVP-VAR模型,实证研究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粮食价格的时变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价格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较大。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价格的冲击持续存在,大豆价格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最大,其次为玉米和小麦价格,粳稻价格受冲击较小;不同粮食价格在不同时期对冲击的反应存在差异;地缘政治风险冲击在2005年和2015年前后更多表现为正影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较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价格冲击影响更为剧烈。(2)"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和中美贸易争端所处3个时期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市场具有不同程度冲击。"9·11事件"和中美贸易争端2个时期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玉米价格产生较大负向冲击,伊拉克战争时期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玉米和大豆价格具有正影响;地缘政治风险冲击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1年之后才趋于平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帆  龚芳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内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的关联性在不断增强。本文以1997年4月至2012年3月国际国内粮食价格数据为样本,借助协整分析和VEC模型得知国际国内粮价存在长期稳定的同向波动关系,相对于国际整体粮价、大米、大豆、玉米和小麦波动1%,国内对应品种的粮价分别波动0.614%、0.413%、0.849%、0.576%和0.362%。整体上国际国内粮价存在1~5个月的传导时滞。贸易传导和信息诱发是国际粮价影响国内粮价的两种基本方式,当前国际价格首先借助贸易或汇率渠道的直接传导影响国内大豆价格,其后国内大豆价格借助替代效应等信息诱发渠道影响其他品种和整体粮价波动。从上述结论出发可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蒙红  
根据FAO的数据,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研究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据此分析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国内粮食产量、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等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佳颖  谢锐  赖明勇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粮食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关联性日益增强,然而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本文基于时变概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MSTVTP)模型,实证分析在粮食市场的不同运行阶段下,中国的合成粮食价格以及小麦、大米、大豆、玉米四类粮食价格受到国际价格的非对称性影响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国际粮食价格通过贸易途径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效应,国内粮食价格倾向于对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时的波动产生过度反应,而对国际粮食价格下跌时的波动反应不足。大豆受到国际价格影响最为显著,其正向影响作用在国内大豆价格上涨阶段大于下跌阶段;小麦、大米、玉米受到的非...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许经勇  
随着粮食购销与价格改革的深化,国家定购任务以外的粮食常年放开经营,粮食价格的风险性问题,便会逐渐地突出,而粮食购销与价格改革能否深入进行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粮食价格风险的控制能力。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不是当事者预先所能完全把握的,因而其所带来的效应往往会偏离当事者的期望值,这就叫粮食价格风险。粮食价格风险性的存在,是和市场信号(即价格)的滞后性联系在一起的。市场价格信号的滞后性表现在,它是市场供求态势的产物,即市场供求态势变化在先,市场价格变化在后。显而易见,这种市场价格信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姚靖  
目前世界范围内粮食供求基本面相对脆弱,诸多粮食种类产需紧张,区域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粮食价格一直相对偏高。此外,由于供需错配、区域性冲突、货币价格波动、能源价格变化等,致使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较大。近些年来,中国粮食供给稳定、库存丰盈,国际粮食价格变动对国内粮食安全影响程度相对较低,但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对外依存度较高且市场化程度高的粮食往往会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供应安全等易受影响。针对国际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中国应从国内供应入手,着力提高粮食保供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同时防止国外的输入性风险,提升粮食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扩大粮食领域的国际合作面,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自忠  胡向东  
为测定随机冲击对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利用Beveridge-NelsoN分解技术对主要粮食价格进行趋势周期分解,并运用CoChraNe方差比统计量测定随机冲击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籼稻、粳稻、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价格存在着平稳增长的确定性趋势和负的随机趋势,外部随机冲击对粮食价格具有负作用,并在1998-2003年间表现最严重;粮食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并受随机冲击影响;从短期看,随机冲击对籼稻、粳稻和大豆价格的影响在20期左右达到最大值,对玉米价格冲击在10期左右达到最大值,是价格短期波动的重要诱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肖小勇  李崇光  李剑  
基于2002~2012年玉米、大豆、小麦和大米四类粮食代表品种的月度价格数据,本文运用VEC-BEKK-GARCH(1,1)模型考察了国际粮食价格对中国粮食价格的溢出效应。研究发观,国际粮食价格对中国粮食价格存在显著的均值溢出效应,大豆国内外价格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而大米、小麦和玉米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本文认为,中国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大米、小麦和玉米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的主要原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汤红美  
自2004年起,中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11年连续增长,但粮食安全及粮食价格稳定仍然是国家战略安全工作的重要内涵。在阐述粮食价格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背景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历程,研究了其粮食价格波动的特点和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予新  
随着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影响粮食安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笔者在对粮食价格运行状态的类型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粮食价格预警的控制论模型,分析了粮食价格调控系统的构成。这一系统包括模型系统和专家系统两部分。模型系统又包括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分析与推断系统、风险识别系统、信息输出与警报系统、预控对策系统等。笔者还设计了三种粮食价格定量调控模型,并对构建粮食价格风险防范机制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超  孟军  
本文剖析了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模型进行粮食价格的预测研究。用1990-2008年中国粮食价格数据组成样本集,建立影响因素与粮食价格之间的SVM模型。利用SVM对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训练学习,逼近历史数据所隐含的函数关系,完成对新数据序列的映射关系,从而完成对未来年份粮食价格的预测,并与其它几种方法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VM预测模型预测粮食价格的精度优于其他预测方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崔海莹  卢新海  柯善淦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给全球粮食的供给和需求造成巨大冲击。采用DCC-MGARCH模型研究后发现:第一,三大主粮的国内日价格在疫情冲击下较为稳定。第二,三大主粮的国内日价格会受到国际粮价的传导作用,并通过"国际疫情恶化-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国内粮食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产生影响。第三,不同种类的粮食应对疫情冲击时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聪  曲春红  王永春  赵伟  
[目的]随着中国粮食进口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对国内粮食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分析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粮食供应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分析了2019年以来小麦、大米、玉米、大豆4种粮食产品的国内外价格走势,从供需状况、贸易政策、气候变化等因素分析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并探讨了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结果]当前全球主要粮食品种供应充足,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此轮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疫情后全球消费逐步回暖的影响;但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总体有限,国内小麦、大米、玉米价格上涨的主因是国内消费回暖和生猪产能恢复带动的饲用需求快速增长,油用大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结论]为稳定国内粮食市场,避免国际市场的冲击,中国要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并引导居民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丽  孙炜琳  王国刚  
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的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更多挑战和压力。自2020年6月以来国际粮食价格持续攀升,2022年3月跃升至历史最高值,高水平开放下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愈加明显。本文首先基于2010—2021年国内外大豆、玉米和小麦的月度现货价格,运用协整分析和VECM模型分析国内外粮食价格的联动关系,然后根据联动系数,应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模拟分析国际粮价波动对国内粮食及畜产品市场的影响。结果显示:(1)国内外粮食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大豆最显著,玉米次之,小麦最弱;(2)国际粮价大幅波动会加剧我国玉米和小麦进口量的波动,冲击国内大豆和玉米生产,影响消费者福利;(3)通过饲料粮国际粮价的波动,进一步冲击我国畜产品市场,且多种粮食价格同时波动会加剧冲击幅度。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下,亟需提高国内粮食供应,减少食物浪费,推行饲料减量替代,加强多边合作,构建国际粮价风险预警体系,防范国际粮价波动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