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7)
2023(12666)
2022(10545)
2021(9910)
2020(8114)
2019(17879)
2018(17320)
2017(32252)
2016(17256)
2015(18885)
2014(17811)
2013(17299)
2012(15658)
2011(14309)
2010(13914)
2009(13139)
2008(12598)
2007(10762)
2006(9385)
2005(8235)
作者
(48135)
(40481)
(39900)
(37898)
(25346)
(19320)
(17783)
(15573)
(15468)
(13907)
(13883)
(13163)
(12677)
(12492)
(12370)
(12250)
(11869)
(11846)
(11552)
(11427)
(9919)
(9723)
(9562)
(9182)
(9012)
(8828)
(8759)
(8446)
(7966)
(7880)
学科
(67463)
经济(67385)
管理(48301)
(44705)
(35505)
企业(35505)
方法(28881)
数学(25115)
数学方法(24938)
中国(21847)
(19414)
(17827)
贸易(17817)
(17473)
(17465)
业经(15278)
(14372)
(13225)
农业(12870)
(11588)
银行(11554)
(11277)
金融(11275)
(11115)
环境(11055)
(10245)
财务(10227)
财务管理(10211)
技术(10017)
关系(9909)
机构
大学(245747)
学院(243101)
(107023)
经济(105477)
管理(89573)
研究(86785)
理学(78110)
理学院(77219)
管理学(76059)
管理学院(75615)
中国(65410)
科学(51516)
(50562)
(47100)
(43244)
(42679)
研究所(39794)
财经(38831)
中心(38157)
业大(36254)
(35733)
经济学(35027)
农业(33952)
(32573)
(32133)
师范(31763)
经济学院(31675)
北京(31631)
(30492)
财经大学(29237)
基金
项目(167047)
科学(132513)
基金(124975)
研究(119665)
(111322)
国家(110432)
科学基金(93586)
社会(81091)
社会科(77011)
社会科学(76996)
基金项目(65472)
(61547)
自然(59256)
自然科(57968)
自然科学(57946)
自然科学基金(56978)
教育(55062)
(53729)
资助(49810)
编号(45547)
(38482)
重点(38227)
成果(36533)
(35741)
(35499)
国家社会(35323)
教育部(33340)
创新(33257)
科研(32295)
中国(32208)
期刊
(112606)
经济(112606)
研究(72730)
中国(43066)
学报(42765)
(38963)
科学(38319)
(35485)
管理(32200)
大学(32079)
学学(30432)
农业(26878)
教育(24122)
财经(20596)
经济研究(20508)
(20323)
金融(20323)
(17874)
业经(17863)
技术(16837)
(15602)
问题(15339)
(15189)
国际(14239)
世界(14060)
(12470)
科技(11003)
技术经济(10942)
商业(10610)
(9997)
共检索到350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科  
随着国际能源供给的日趋紧张和能源价格的飙升,世界大国对能源的依赖也日显突出。能源资源储有量十分丰富的中亚地区,其地位和重要性也在世界能源供给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得到确认,大国对该地区的争夺渐呈白热化。美俄之间在中亚地区的争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控制权之争;二是石油与天然气运输线之争;三是对该地区军事主导权的争夺。俄美之间的争夺与斗争,不仅威胁中亚地区政治稳定,也给中亚相邻地区和国家、特别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带来安全隐患。中亚地区国家只有积极开展经济一体化合作,增加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才能使大国无机可乘,才能使该地区经济在安全轨道上健康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立凡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原各加盟共和国的纷纷独立,中亚在全球地缘政治和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本文在详细分析中、俄、美三国与中亚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三国对中亚所持的政治态度及其地缘政治战略,特别是在“9·11”事件后大三角关系在中亚的演变,阐明了“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力,并大胆预测在一定时期内,三国将在中亚地区,以反恐合作为契机,共创“三赢”的局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家彬  于鸿君  
文章利用基尼系数对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西北边疆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尤其是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已经接近警戒线水平,并成为引发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因素。文章还利用计量回归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教育、城镇化、社会保障覆盖率、市场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尼瓦尔·阿木提  孙文娟  
能源正在引致世界的每个组成部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纵连横,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的交流,并逐步推动了四大"能源生产利益共同体"的形成,这四大板块奠定了当今世界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如何在这种格局中拓展能源利益,维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中亚五国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和潜在的资源优势。中国与中亚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又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密切了合作关系,该地区有条件成为中国未来油气资源进口的重要战略后备来源,应该成为我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本文着眼于国际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结合我国中亚能源合作目标,提出我国参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红强  王礼茂  
近些年来,中亚因其丰富油气资源和独特地缘战略地位引发了激烈的大国博弈,揭示和探究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对于理解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各国对中亚战略调整和制定中国利用中亚能源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释中亚油气资源及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地位的基础上,以中国在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力量变化为主线,并结合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刻画了各演进阶段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征和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局势,阐释了中国对中亚能源的利用状况以及中国力量在格局演变中的变化。最后,从中亚能源出口国、进口国和输送过境国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蒋新卫  
中亚地区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在中亚围绕着石油为主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加快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建立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已成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当务之急。新疆毗邻中亚的区位条件以及辐射扇面宽广的地域几何形态,确立了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的特殊地缘优势;中哈石油管道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时代的来临;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的能源合作为建设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惠文  葛岳静  马腾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国家实力的强制性趋于无形化,焦点转向国家权力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如何转化为实际影响力等问题。关注实体空间扩张和权力争夺的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对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现实及国际问题的解释力逐步削弱。文章采用新的地缘政治视角——地缘位势及其评价方法——来定量分析国家间的地缘关系,借鉴物理学"位势"概念和国际关系学"地缘重心论"等理论构建地缘位势模型,以中国—中亚为例探讨地缘关系的变化并尝试解释其规律性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以事件数据分析法表达的中国—中亚五国地缘关系来检验地缘位势模型分析的结果,结果一致性良好,地缘位势模型对地缘关系的衡量具有较高拟合度;(2)中国在中亚各国的地缘位势总量都呈逐年上升态势,五国位次几乎没有变动,由大到小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从地缘位势变化率来看分为起步(1999—2005年)和快速发展(2005年以后)两个时期;(3)影响中国在中亚地缘位势的因素中,地缘区位是其他地缘要素的基础,地缘利益是发展国家间关系的目的和出发点,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在发展中互相促进、相互制约,这五方面也是我国在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亟待处理的战略重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惠富平  
唐王朝针对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恩威并重,采取设置羁縻府州、绥纳内徙民族、移民屯田、和籴、互市、监牧养马等一系列经营措施,保持边疆的稳定和安宁,协调民族关系,西北地区的农牧业开发更为广阔和深入,形成继汉代以来的又一次农牧业开发高潮。唐朝西北边疆经略与农牧业开发的经验教训值得今天借鉴和利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淑云  
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地缘政治争夺为国家安全服务,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自近代以来,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每一次转变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道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鲁慧  
从地缘政治角度研究国家安全环境问题是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民族国家永恒的主题,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问题。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是否有利,首先取决于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地缘安全环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家安全利益紧密相关,东北亚地区的中国崛起是不可遏止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是极为艰难复杂的过程,大国崛起必然也面临着“崛起困境”。哪些地缘政治关系和安全环境构成了“崛起的困境”,就成为东北亚安全环境中中国崛起的战略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雪莲  郭鸿炜  
"印太"概念下的地理范围指向及其区域建构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成熟和塑造。但是,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印太战略"选择已然对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印太"概念下,更凸显了美国的主导性,以及中美竞争下的多国博弈态势,原有的东亚地缘政治结构的独立性减弱,而突出了大国竞争中的海洋元素。在这种转变下,中国面临着新的地缘政治挑战,中国周边的战略压力将增大,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将给地区带来新的安全对抗格局并影响中国的战略选择,同时将增加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难度。在这些挑战面前,中国仍然要致力于中美关系的对话与缓和,致力于建设稳定的周边关系,致力于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在新的"印太"区域,中国仍然要发挥出大国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塑造和平与发展的地区新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同昇  龙冬平  
中亚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缘位置而受到美、俄、中及欧盟等大国的高度重视。中亚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也是中国周边合作的重点地区,更是中国提升安全与能源保障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基于人文—经济地理学视角,从中亚国家的特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地缘关系,以及地缘合作战略等方面,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及其与中国的地缘战略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主要结论为:①中亚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的一致性,区域内部发展的差异性,对外部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大国角逐的长期性,以及对中国地缘利益的重要性,是地理学关注和研究中亚地缘问题的主要切入点;②在全球尺度上,运用柯恩的当代世界地缘政治区划模型,分析中亚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亚大陆辖区"、以美国为代表的"海洋辖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辖区"的地缘关系;在区域尺度上,建立一个"同心圆和扇形分布"相结合的模型,分析中亚与相邻国家或地区的地缘关系;③中国在中亚地区有着良好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中亚国家对中国也有巨大的地缘需求,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相互合作的基础;④中国未来应逐步成为中亚地缘政治与文化的"参与者"、地缘经济的"引领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任娜  孙暖  
能源的战略性特征,使得大国围绕能源产地的争夺成为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的重要内容。能源出产地是地缘政治的结点地区,通过考察全球石油分布、供应和需求版图可以看出,主要石油产地如中东、中亚、非洲地区,成为大国进行地缘政治争夺的主要目标。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国,通过影响和控制这些地区,不仅可以确保本国的石油供应,而且具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在未来地缘战略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历力  赵衍勇  王淑洁  
图书馆创新服务要紧紧围绕本地区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来开展,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阵地作用和社会教育功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作为为少年儿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并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场所,积极开展特殊群体服务、亲子教育、讲座、读书活动等创新服务,为各民族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值得积极推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