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76)
- 2023(10426)
- 2022(8871)
- 2021(8513)
- 2020(6945)
- 2019(15658)
- 2018(15094)
- 2017(28652)
- 2016(14914)
- 2015(16761)
- 2014(15937)
- 2013(15325)
- 2012(13888)
- 2011(12753)
- 2010(12634)
- 2009(11727)
- 2008(11275)
- 2007(9678)
- 2006(8564)
- 2005(7619)
- 学科
- 济(62292)
- 经济(62213)
- 管理(41887)
- 业(41794)
- 企(35258)
- 企业(35258)
- 方法(25781)
- 数学(22300)
- 数学方法(22136)
- 中国(20824)
- 农(16479)
- 贸(15776)
- 贸易(15765)
- 易(15460)
- 财(14641)
- 业经(13754)
- 制(12001)
- 农业(10577)
- 学(10483)
- 银(10407)
- 银行(10397)
- 地方(10128)
- 行(10082)
- 融(10053)
- 金融(10051)
- 关系(9819)
- 策(9731)
- 划(9414)
- 和(9116)
- 技术(9068)
- 机构
- 大学(207154)
- 学院(205937)
- 济(94304)
- 经济(92845)
- 管理(78196)
- 研究(74371)
- 理学(67826)
- 理学院(67035)
- 管理学(66098)
- 管理学院(65690)
- 中国(57072)
- 京(42876)
- 财(41473)
- 科学(40636)
- 所(35765)
- 财经(33907)
- 研究所(32587)
- 中心(32311)
- 经(31292)
- 经济学(30629)
- 范(27882)
- 师范(27709)
- 经济学院(27563)
- 江(27526)
- 北京(27412)
- 农(27276)
- 院(26742)
- 财经大学(25597)
- 业大(24760)
- 商学(22651)
- 基金
- 项目(137646)
- 科学(111178)
- 研究(104483)
- 基金(103663)
- 家(90422)
- 国家(89347)
- 科学基金(76747)
- 社会(70634)
- 社会科(67063)
- 社会科学(67050)
- 基金项目(53375)
- 省(49482)
- 教育(48621)
- 自然(46681)
- 自然科(45688)
- 自然科学(45674)
- 自然科学基金(44910)
- 划(43180)
- 资助(41857)
- 编号(41177)
- 成果(33802)
- 部(32575)
- 重点(31164)
- 国家社会(30502)
- 发(30137)
- 创(29440)
- 教育部(29015)
- 课题(28444)
- 中国(28431)
- 人文(27820)
共检索到308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淑云
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地缘政治争夺为国家安全服务,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自近代以来,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每一次转变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道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关键词:
东北亚 地缘政治 中国 国家安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鲁慧
从地缘政治角度研究国家安全环境问题是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民族国家永恒的主题,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问题。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是否有利,首先取决于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地缘安全环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家安全利益紧密相关,东北亚地区的中国崛起是不可遏止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是极为艰难复杂的过程,大国崛起必然也面临着“崛起困境”。哪些地缘政治关系和安全环境构成了“崛起的困境”,就成为东北亚安全环境中中国崛起的战略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同昇 龙冬平
中亚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缘位置而受到美、俄、中及欧盟等大国的高度重视。中亚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也是中国周边合作的重点地区,更是中国提升安全与能源保障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基于人文—经济地理学视角,从中亚国家的特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地缘关系,以及地缘合作战略等方面,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及其与中国的地缘战略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主要结论为:①中亚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的一致性,区域内部发展的差异性,对外部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大国角逐的长期性,以及对中国地缘利益的重要性,是地理学关注和研究中亚地缘问题的主要切入点;②在全球尺度上,运用柯恩的当代世界地缘政治区划模型,分析中亚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亚大陆辖区"、以美国为代表的"海洋辖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辖区"的地缘关系;在区域尺度上,建立一个"同心圆和扇形分布"相结合的模型,分析中亚与相邻国家或地区的地缘关系;③中国在中亚地区有着良好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中亚国家对中国也有巨大的地缘需求,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相互合作的基础;④中国未来应逐步成为中亚地缘政治与文化的"参与者"、地缘经济的"引领者"。
关键词:
中亚国家 地缘位置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雪莲 郭鸿炜
"印太"概念下的地理范围指向及其区域建构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成熟和塑造。但是,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印太战略"选择已然对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印太"概念下,更凸显了美国的主导性,以及中美竞争下的多国博弈态势,原有的东亚地缘政治结构的独立性减弱,而突出了大国竞争中的海洋元素。在这种转变下,中国面临着新的地缘政治挑战,中国周边的战略压力将增大,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将给地区带来新的安全对抗格局并影响中国的战略选择,同时将增加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难度。在这些挑战面前,中国仍然要致力于中美关系的对话与缓和,致力于建设稳定的周边关系,致力于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在新的"印太"区域,中国仍然要发挥出大国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塑造和平与发展的地区新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秀成 皮光林
随着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分析了世界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演变历程,分别从中东、中亚—俄罗斯、亚太、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区阐述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战略对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地缘政治 能源战略 能源安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旭 董秀成 董立
文章通过分析亚太地区油权均势特征和油气地缘格局,权衡大国之间的抗衡与制约态势,全方位分析了博弈矛盾基内的中、日、美核心博弈以及与之相关的多极博弈态势。根据均势原则认为亚太地区地缘格局会在较长时期出现大国互相制约,小国在平衡中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平静时期。而面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多层次地缘政治封锁,中国应该"避风就势,联合抗衡",保障油气安全及供应多元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飞 成升魁 于会录 秦奇 刘晓洁 徐增让 吴良 张丹 李欣 初冬梅
当今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正处于剧烈变动中,并对缅甸地缘环境的复杂性及地缘脆弱性产生深刻影响。缅甸所在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日益成为世界重要地缘政治力量博弈前沿和焦点。系统研究缅甸国家地缘脆弱性,对于中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及周边地缘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基于地缘政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等学科理论,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构建了国家地缘脆弱性研究框架,系统探索了缅甸典型的国家地缘脆弱性特征。资源环境禀赋、内部地域结构等引致的经济政治体系、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是缅甸脆弱性的本底特征,而缅甸与中国的地缘关系及决策则从根本上影响其地缘战略位态。缅甸地缘政治脆弱性及其与中国的相互依赖使之成为西方"U型封堵大陆战略"的薄弱点和今后角逐的着力点,也是中国解围破局重要的地缘战略出口。近期中国应通过"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大力加强中缅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友好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志恒 崔健 廉晓梅 胡仁霞 姜梅华 吴昊
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和开展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亚地区对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同时也是我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和开展区域开发合作的重点地区。然而,受各种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矛盾的制约,东北亚区域合作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一段时期,东北亚区域合作既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原有的制约东北亚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一些因素也在不断强化。为此,非常有必要对东北亚国家区域合作战略走向展开前瞻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战略和路径。2014年4月5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召开"东北亚区域合作新形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专题研讨会,部分长期从事东北亚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并且近期承担相关国家、教育部以及吉林省相关研究项目的课题负责人,报告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刊对与会专家发表的观点进行梳理和整理,并经各位专家的修改和确认,在此辑要发表,以期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问题的学术研究,并为国家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张楚楚 肖超伟
马格里布地区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意义,是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汇之地,历史上曾多次受到外族入侵。本文认为,马格里布地区的地缘政治演变对现代国家构建产生了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方面,各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历史编纂差异使马格里布地区诸国民族文化认同与定位呈现多元性与模糊性特征,妨碍了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及其对国家的认同。另一方面,多次异族入侵与伊斯兰体制历史遗产等地缘政治因素导致了前现代关系与政教合一思维的根深蒂固,不利于在该地区推行民主政治。
关键词:
马格里布 地缘政治 现代国家构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晗斌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北极航道通航,北极地区的潜在价值日益凸显。东北亚区域围绕北极事务展开合作不仅能使各国共同受益,而且有利于北极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当前,东北亚地区的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已明确提出或正在酝酿北极政策,并积极开展对外北极事务合作。东北亚国家北极事务合作即存在一定基础又面临多种挑战,应将北极事务合作纳入东北亚区域合作议程之内,加快推动北极事务合作机制建设,并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性地推动合作取得进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马荣升
运用地理关系谋划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的本来使命。以扩张、对抗和谋霸为核心的传统地缘政治存在逻辑缺陷,不能合理解释当代国际政治现实,也无法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为此,需要创新并超越传统地缘政治思维,以新地缘政治观来重新审视和谋划国家安全。中国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新安全观与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与实践,表明新地缘政治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和现实应用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侯典芹
东北亚处在亚太地区的核心位置,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奥巴马政府提出"再平衡"战略,加大实施战略东移,应对亚太地区力量格局的剧烈变动。美国这次战略东移是全方位的,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展开。美国尤其会通过与韩、日的同盟关系以及在两国的驻军实施战略转移,但同时积极参与东亚、东北亚的经济贸易活动,以实现经济复苏,并进而主导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由于东北亚各国普遍存在历史积怨、领土领海争端,再加上冷战遗留问题仍未消除,以及地区主导权之争、朝核危机、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使该地区一直处于亚稳定状态。因此,美国重返亚太势必给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关键词:
美国战略东移 东北亚 地缘政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