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30)
2023(3963)
2022(3151)
2021(3075)
2020(2205)
2019(4680)
2018(4144)
2017(7404)
2016(3728)
2015(3664)
2014(3263)
2013(2914)
2012(2686)
2011(2355)
2010(2327)
2009(2063)
2008(1811)
2007(1464)
2006(1249)
2005(1072)
作者
(9283)
(8064)
(8059)
(7566)
(4872)
(3852)
(3510)
(3001)
(2946)
(2743)
(2712)
(2592)
(2587)
(2505)
(2421)
(2326)
(2292)
(2281)
(2266)
(2193)
(1881)
(1811)
(1791)
(1790)
(1768)
(1752)
(1731)
(1623)
(1609)
(1562)
学科
(13912)
经济(13905)
管理(7363)
(6261)
(4748)
企业(4748)
中国(4685)
(4432)
地方(3997)
业经(3850)
(3664)
方法(3554)
农业(3000)
教育(2920)
数学(2781)
数学方法(2730)
政治(2611)
(2610)
环境(2573)
理论(2569)
(2331)
贸易(2328)
(2219)
(2199)
(2085)
发展(2040)
(2038)
产业(1992)
(1991)
地方经济(1988)
机构
学院(49010)
大学(48170)
研究(18714)
(17928)
经济(17448)
管理(16116)
理学(14257)
理学院(13977)
管理学(13640)
管理学院(13551)
中国(12915)
科学(11648)
(10199)
(8963)
师范(8921)
(8550)
中心(8217)
研究所(7928)
(7718)
(7631)
师范大学(7506)
(6819)
财经(6432)
业大(6316)
(6229)
北京(6210)
研究院(5933)
(5927)
经济学(5642)
(5533)
基金
项目(37099)
科学(30272)
研究(27667)
基金(27564)
(24376)
国家(24179)
科学基金(21123)
社会(18850)
社会科(17870)
社会科学(17868)
基金项目(15000)
(14015)
自然(13162)
自然科(12868)
自然科学(12864)
教育(12835)
自然科学基金(12628)
(12065)
编号(11135)
资助(9168)
重点(8565)
成果(8313)
国家社会(8268)
(8218)
(7959)
(7767)
课题(7751)
创新(7376)
(6997)
规划(6847)
期刊
(21883)
经济(21883)
研究(14559)
中国(8344)
科学(7564)
学报(7112)
教育(6820)
(6268)
管理(5896)
大学(5644)
学学(5284)
(4880)
农业(4705)
业经(3699)
经济研究(3638)
技术(3164)
(3133)
资源(3096)
地理(2986)
(2810)
金融(2810)
城市(2717)
财经(2685)
(2683)
问题(2621)
现代(2614)
职业(2430)
科技(2405)
(2384)
社会(2357)
共检索到68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微微  
传统地缘政治学在空间话语上形成了一脉相承的逻辑体系,差异性导致空间排斥,空间排斥诱发空间争夺,无休止的争夺使空间逐渐变得封闭,竞争者们都试图单独控制封闭空间,封闭空间的控制权成为有效的保障国家安全和权力增长的途径。该逻辑在理论上僵化、实践上失败,被后现代主义批判为帝国主义政策的工具。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地缘政治研究需要以开放空间的共享与保护为基点,重新思考“空间”的含义,构造新的“空间”话语体系,进而分析空间开放与共享的地缘政治路径,围绕空间地理/政治属性的重新阐释“一带一路”及区域化的新实践、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推动空间话语向空间开放、共享及保护转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雪莲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地缘政治学似乎已经过时了。但是,从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立论来看,“人与自然环境”的联系链条作为其立论的依据是始终存在的,地理环境对国家政治行为的影响是客观的事实。在现时代,分析冷战结束以后的国际政治现实以及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说明了地缘政治研究的重要意义。因此,现时代的地缘政治研究性质抛弃了原有的旧观念,是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观念来考察新的国际政治现实,其意义更为重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屠启宇  
地缘政治学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把外交——战略关系与对资源作出的地理——经济分析,以及由于生活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Nina Dey Gupta  阎保华  
2001年9月11日以来,出现了全球范围内改变战略和战略演习的趋势。从那以后,全球化、自由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概念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作者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口的地缘政治学将在未来扮演日益重要的领导角色。很多国家需要联合起来,以迎接地缘一地理经济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重新审视比较教育学者的角色。作者认为比较教育学者需要意识到在全球化推进过程中,信息、经济和技术等的高速增长,并在此视角下重新考察地区偏见对全球化所持有的不同态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史增震  张青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骏  
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交易费用经济学开始被运用来研究政治领域的许多问题。虽然这一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文献 ,但即使在英语文献里 ,仍然还没有研究者全面地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进行评估。本文先评述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然后 ,分析为什么交易费用经济学可以用来分析政治问题 ,并总结了交易费用政治学的贡献。最后 ,分析了交易费用政治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领域。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卓承芳  文佚敏  
生命政治学是法国哲学家福柯提出的一种现代性批判新视角,该视角旨在从权力(政治)与身体的关系阐明现代社会的统治特点及其后果,即基于合理性和效率对以身体为中心的人的生活的全面规训。这种趋势的最终后果便是边沁设计的全景监狱为原型的监视和规训牢笼。随着加速技术的发展及其负面后果的增强,法国哲学家维希留提出了对现代性规训的另一种批判视角,即速度政治学。在这种视角中,加速度决定了现代环境以及人的生存,诸如实时、微型化等速度技术的全面运用,人类生存空间的地点性被侵蚀,人类的身体和灵魂被“内殖民”,最终速度虚无主义将世界夷平为存在的荒漠。针对这一事态,维希留基于速度经济学提出了加速现代性语境下以速度控制为中心的新型解放议程。尽管维希留的这一技术批判并没有真正打开当代语境中的社会与人的解放真正道路,但他指认了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变化:从环境角度来说,我们面对的不再是法兰克福学派所称的“工厂铁幕”,而是实时通讯所建构的“速度牢笼”;从主体的角度来,我们面对的不再是福柯假设的工业时代的人口,而是光速通讯时代的人口。因为这一点,现代性批判在关注生命之际,必须建立自己的速度座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炜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所经历的坎坷,为我们系统研究和总结"中国式转轨"的内在特性与演进逻辑,提供了丰富而又真切的素材。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时点,瞻前顾后的考虑中国经济转轨的内在规律以及未来改革中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冲击以及最终实现经济转轨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基于此种考虑,本文基于中国式转轨的主观、客观两个层面,分别探讨了中国式转轨的客观特性以及主观政策驾驭转轨进程的内在逻辑,最后对中国式转轨进程的未来之路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董键铭  
以福柯、阿甘本为代表的控制性的生命政治话语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权力机制对人的控制,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资本逻辑对人类社会的统治。以哈特、奈格里为代表的反抗性生命政治话语揭示了生产反抗性主体的可能性,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则是生产逻辑与打破异化、生产新主体的可能性。事实上,无论是控制性的生命政治话语,还是反抗性的生命政治话语,都只是片面地强调了资本或生产一个方面,因而它们都退回了黑格尔的思维方式,构成了一种仅仅强调决定论作用的消极性的生命政治话语。只有真正立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建构一种能动论与决定论相统一的积极性的生命政治话语,才能真正超越资本主义社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雍君  
强化受托责任、把地方民众带入发展进程和推动基层民主的现实需求,是参与式预算发展的逻辑基础。中国部分基层地方政府参与式预算的实践已经使民众受惠,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完善了中国的基层民主化进程。展望未来,地方政府预算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地方财政实力的逐步增强,将为参与式预算在中国地方层次的发展提供极好的机遇。当务之急是要确定以较低成本惠及更多预算参与者的实践方式,文章认为,形成支持性的财务和政治环境极为重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欧阳峣   袁礼   汤凌霄  
市场规模优势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并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基础。市场规模优势研究源于斯密提出的“市场范围假说”,20世纪中期以来经济学家按照“市场规模优势的绩效—培育市场规模优势—发挥市场规模优势”的线索进行了长期探索: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为基础,国内外研究从内循环和外循环双视角探析市场规模优势的绩效,采用理论模型和经验数据论证技术进步、出口贸易和生产率中市场规模效应的存在性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国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事实,中国学者开辟了研究市场规模优势的新道路,即探索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机制,培育中国经济增长新优势和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论拓展,在此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边际贡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双双  卢锋  
2018年上半年,中美经贸摩擦迅速升级。尽管特朗普竞选之时即表示对华经贸强硬立场,并在上任初年对中国多有指责,然而2017年中美经贸关系总体而言虽有波折,但也大体平稳。中美双方在2018年春季经贸摩擦迅速升级,超出众人预期。然而这一超预期现象却是美国全面调整对华经贸政策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杜晓君   唐晨曦   祁乔   冯飞  
受特殊地缘位置和地缘政治形势的影响,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海外投资项目面临愈加复杂的地缘政治风险挑战。文章基于地缘政治理论,以美国为例,考察域外大国干预导致的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及受经济逻辑和政治逻辑权变性的影响,东道国对中国市场出口依赖和东道国与域外大国联盟关系的双层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地缘政治风险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特定国家的投资倾向;东道国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依赖能显著弱化地缘政治风险的负向影响;在域外大国的盟国体系内,地缘政治风险的负向影响更加明显,并且东道国对中国市场出口依赖的调节作用不再显著,说明面对域外大国强大的关系性权力,经济依赖的“压舱石效应”是脆弱的;拓展性分析发现,国家层面的发展潜力和企业层面的竞争潜力是引发域外大国对中国威胁认知和权力消长认知发生剧变的关键变量,因为在中国对外投资存量较多的东道国,以及中国企业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和大规模投资上,地缘政治风险的负向影响更加明显。研究结论拓展了对外投资区位决策的研究视角,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区位的战略布局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桑百川  张子航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进而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后,美国政府与垄断资本紧密结合,利用财政政策缓解社会经济矛盾,帮助垄断资本开拓国际市场,攫取高额利润,由此导致联邦政府债务和赤字大幅攀升,美元面临贬值压力。为了维持美元霸权,维护垄断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利益,美国通过挑动国际地缘冲突,促使寻求避险的国际短期资本回流美国,助推美元升值,并使美国垄断资本和金融寡头大发战争财。以美国1971—2020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基于VAR模型构建的4变量系统证实了这一逻辑。实证结果表明,美元汇率与美国挑动国际地缘冲突之间同时存在长期和短期均衡关系。当美元贬值时,美国挑动国际地缘冲突的频次增加。这一发现为我们认识美国对外政策和战略的经济逻辑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