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06)
2023(5487)
2022(4801)
2021(4547)
2020(3800)
2019(8813)
2018(8476)
2017(17086)
2016(9347)
2015(10531)
2014(10597)
2013(10285)
2012(9725)
2011(8831)
2010(9155)
2009(8604)
2008(8686)
2007(8167)
2006(7540)
2005(7094)
作者
(26181)
(21620)
(21465)
(20660)
(13904)
(10397)
(9960)
(8377)
(8353)
(8164)
(7398)
(7203)
(7139)
(7084)
(6921)
(6650)
(6432)
(6290)
(6285)
(6229)
(5595)
(5415)
(5120)
(5028)
(5014)
(4969)
(4915)
(4909)
(4448)
(4276)
学科
(35400)
经济(35366)
(27540)
管理(27352)
(24060)
企业(24060)
(16699)
银行(16554)
(15348)
(14797)
方法(13700)
数学(11774)
数学方法(11550)
(10499)
(10305)
中国(10209)
(10020)
制度(10018)
(9999)
业务(9557)
(9529)
金融(9529)
地方(8475)
银行制(8284)
业经(8161)
(6849)
贸易(6838)
(6681)
农业(6606)
及其(6220)
机构
学院(129112)
大学(127350)
(55260)
经济(53878)
管理(51609)
研究(45345)
理学(42706)
理学院(42260)
中国(42203)
管理学(41713)
管理学院(41438)
(28537)
(27360)
科学(24842)
(22416)
(22271)
中心(21882)
(21798)
银行(21412)
财经(21343)
(19960)
研究所(19923)
(19672)
(19249)
北京(17649)
(17537)
(16624)
(16533)
师范(16440)
经济学(15913)
基金
项目(77587)
科学(61108)
研究(60010)
基金(54951)
(46155)
国家(45731)
科学基金(39479)
社会(37262)
社会科(35344)
社会科学(35331)
(30501)
基金项目(27729)
教育(27714)
(25498)
编号(25234)
自然(24472)
自然科(23878)
自然科学(23870)
资助(23829)
自然科学基金(23438)
成果(21788)
课题(18293)
(17593)
重点(17331)
(17149)
(16089)
(15737)
项目编号(15385)
教育部(15191)
(14923)
期刊
(65724)
经济(65724)
研究(44921)
(29913)
金融(29913)
中国(28174)
(21757)
管理(20327)
(17881)
科学(15569)
教育(15376)
学报(14173)
技术(11638)
大学(11426)
财经(10677)
学学(10648)
农业(10639)
业经(10133)
经济研究(9807)
(9058)
国际(8014)
问题(7883)
(7682)
(7200)
论坛(7200)
理论(7169)
技术经济(6891)
现代(6711)
实践(6528)
(6528)
共检索到216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程实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地缘政治动荡评价体系,从政治冲击、经济冲击和金融冲击三个维度衡量地缘政治动荡的风险等级。其中,政治冲击的等级取决于政治脆弱性、地缘政治动荡所属长期冲突的级别、地缘政治动荡的危险性和重要性;经济冲击的等级取决于经济脆弱度、经济影响力、资源影响力和经济冲击传染性;金融冲击的等级取决于金融脆弱度、市场影响力、金融冲击传染性以及动荡带来的市场恐慌度。本文还以2013年泰国政治动荡为例,介绍研究框架的实际应用,并从集团、境外机构和相关业务部门三个层面提出中资银行应对不同风险等级地缘政治动荡的框架性策略。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韩瑞祥  
虽然受到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澳大利亚家庭、企业、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基本良好,每年数十万新移民可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需求,资源出口具有成本优势,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将推进房地产行业及公共设施领域发展。澳大利亚银行业盈利相对稳定、资产质量指标良好,政府对银行融资提供担保,故银行业整体风险较小。在澳大利亚的中资银行应在风险可控以及风险可承受的前提下,把握市场机遇,明确发展重点,优先发展贸易融资和资源性银行业务等,提升和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密切关注危机的后续影响,力争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乃武  张海峰  
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的加速,外资银行加快了在中国的布局。面对对手竞争态势,中资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强化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意识,突出了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目标,在客户结构调整上也相应贯彻"二八定律",淘汰劣质客户,加大对优良客户的倾斜力度,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国内的优势企业,自然受到了各家银行的青睐。与此同时,进入中国市场不久的外资银行凭借文化背景、经营理念、操作惯例等方面的相似性,也把外资企业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客户。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导致多少外资企业客户流向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又该如何应对?本文借助美联储的一项研究成果对此作了一个粗略的估计,并相应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几条应对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敬新  吴光伟  
介绍国际商业银行近年来在全球借助资本市场扩张的理论背景与现状,分析国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与并购原因,就中资银行今后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宋玮  
近年来,合规与反洗钱问题是美国金融监管关注的重点,本文分析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新趋势,并对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提出建议。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新进展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提出放松金融管制、缩减或废除《多德-弗兰克法案》等观点,可能导致奥巴马和民主党主导的监管改革被弱化或中止。从目前情况看,未来美国金融监管可能呈现以下最新趋势:其一,特朗普上任后其金融监管政策最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隋洋  白雨石  
本文简要研究以流动性覆盖率为代表的巴塞尔Ⅲ流动性监管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及银行的对策。以流动现金流匹配模型为工具,本文将流动性覆盖率等监管指标的各项假设参数纳入模型中,测算出各项资产负债业务的流动性和利率风险中性价格,以及各业务的流动性风险溢价或成本,从而推断出监管新规对银行业务盈亏和经营导向的影响。主要结论:流动性覆盖率等巴塞尔Ⅲ流动性指标将促使银行争揽个人和小企业存款,降低对同业存款的依赖;引导银行更重视活期结算类存款,降低吸收定期存款的积极性;提高对国债、央票、政策金融债的市场需求,相对减少金融机构债(包括CD)的需求;给予存放和拆放同业更多的风险成本优势,抑制银行的放贷冲动。同时,中资银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关志玲  
自我国金融体制开放以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中资银行的高端客户已出现向外资银行转移的趋势,而且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外资银行的资源争夺战将愈演愈烈。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中国银行业于2006年12月1日全面开放,这意味着这场争夺战将进入白热化阶段。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优质客户,能否赢得更多的高端客户资源,是制胜的关键。在这种形势下,中资银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扬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长,企业境外投资与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需要"走出去"的商业银行提供相应的配套金融服务。同时,我国银行业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中也迫切需要推进国际化经营。以国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詹向阳  邹新  马素红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客户营销、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经营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本文结合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即通过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及股权合作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现经营战略的转型,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市场应变力,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升人力资源价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刁莉  赵伊凡  宋思琪  
我国中资银行海外并购与改革开放40年多年来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为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国许多非金融企业开始涉足境外,这就带来了大量的跨国金融服务需求。从1984年中国银行作为中国的外汇代办银行,现金收购澳门大丰银行的股权开始,中资银行海外并购之旅就此开启。整体上,中资银行海外并购呈现控股为主参股为辅的特点。其中并购方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并购对象地域逐步扩大,并购领域逐渐拓宽。现阶段,跟随客户寻求海外一体化发展、配置过剩资金、实现业务多元化、更好更快地完善全球化战略布局、分散金融风险成为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主要动因,"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资银行的海外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但在并购过程中仍然存在海外投资经验不足和具备能够参与海外并购事件的人才匮乏等问题。关于中资银行并购的战略选择,提出制定更加清晰的国际化战略,选择合适的并购方式,设置好对赌条款和退出机制,合理选择并购对象,选择合适的并购时机,重视并购后的整合,组建专业国际化团队。最后,提出了对银行海外业务政策支持的政策考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跃  闵亮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我国将大幅放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市场准入。次日,中国人民银行易纲行长表示年内将推动11项金融开放措施落地。随后,"一行两会"相继发布多项金融领域开放政策的具体落地措施,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已经正式拉开帷幕。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及金融业深化改革总体要求背景下,金融业新一轮对外开放意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明坤  
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显著加快。目前人民币已具备了贸易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等功能,但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仍存在进出口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不平衡、境外对人民币的实体需求尚不高、人民币投资和回流途径尚缺乏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方面需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期的有利时间窗口,增强人民币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则包括扩大、加强现有业务;渐进性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创新、开发多元化的人民币产品以及争取能够成为人民币产品交易的做市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静  
开放与竞争促使我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加快,在新的形势下,银行应采取何种经营策略?本文通过分析外资银行的优势,在华发展策略,中资银行的优势、差距与冲击,提出我国银行必需实现四个调整:即调整服务对象,调整业务重点,调整盈利模式,调整分支机构功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祥功  张丽丽  
银行国际化是我国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际化经营,构建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任务之一。文章通过分析中资银行面临的经济金融政策形势以及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不利因素,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方式、业务、人力资源以及文化建设等策略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