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05)
- 2023(6094)
- 2022(5237)
- 2021(5127)
- 2020(4324)
- 2019(10076)
- 2018(9997)
- 2017(18431)
- 2016(10099)
- 2015(11869)
- 2014(11985)
- 2013(11914)
- 2012(11210)
- 2011(10467)
- 2010(10427)
- 2009(9538)
- 2008(9555)
- 2007(8522)
- 2006(7484)
- 2005(6920)
- 学科
- 济(46142)
- 经济(46091)
- 管理(26179)
- 业(23938)
- 方法(20002)
- 企(19056)
- 企业(19056)
- 数学(17525)
- 数学方法(17430)
- 中国(15950)
- 贸(12354)
- 贸易(12346)
- 易(12104)
- 农(10971)
- 财(10137)
- 制(9181)
- 业经(8400)
- 学(8186)
- 银(7989)
- 银行(7977)
- 关系(7927)
- 行(7709)
- 融(7581)
- 金融(7580)
- 农业(6916)
- 地方(6907)
- 和(6703)
- 理论(6648)
- 出(6386)
- 环境(6346)
- 机构
- 大学(147620)
- 学院(145759)
- 济(68711)
- 经济(67529)
- 研究(57161)
- 管理(50724)
- 中国(45638)
- 理学(42731)
- 理学院(42160)
- 管理学(41531)
- 管理学院(41266)
- 京(32656)
- 科学(31197)
- 财(30545)
- 所(29461)
- 研究所(26390)
- 中心(24773)
- 财经(24284)
- 经济学(22674)
- 经(22323)
- 北京(21872)
- 江(21244)
- 农(20969)
- 院(20481)
- 经济学院(20398)
- 范(20057)
- 师范(19916)
- 财经大学(18108)
- 业大(17333)
- 科学院(17287)
- 基金
- 项目(89000)
- 科学(70215)
- 研究(67732)
- 基金(65860)
- 家(57447)
- 国家(56995)
- 科学基金(47676)
- 社会(44125)
- 社会科(41812)
- 社会科学(41804)
- 基金项目(33692)
- 教育(32004)
- 省(30887)
- 自然(28728)
- 资助(28178)
- 自然科(28080)
- 自然科学(28072)
- 自然科学基金(27630)
- 划(27259)
- 编号(26590)
- 成果(23086)
- 部(21783)
- 中国(20933)
- 重点(20517)
- 课题(19339)
- 发(19290)
- 国家社会(19197)
- 教育部(19045)
- 创(18155)
- 性(17995)
共检索到235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惠文 葛岳静 马腾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国家实力的强制性趋于无形化,焦点转向国家权力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如何转化为实际影响力等问题。关注实体空间扩张和权力争夺的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对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现实及国际问题的解释力逐步削弱。文章采用新的地缘政治视角——地缘位势及其评价方法——来定量分析国家间的地缘关系,借鉴物理学"位势"概念和国际关系学"地缘重心论"等理论构建地缘位势模型,以中国—中亚为例探讨地缘关系的变化并尝试解释其规律性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以事件数据分析法表达的中国—中亚五国地缘关系来检验地缘位势模型分析的结果,结果一致性良好,地缘位势模型对地缘关系的衡量具有较高拟合度;(2)中国在中亚各国的地缘位势总量都呈逐年上升态势,五国位次几乎没有变动,由大到小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从地缘位势变化率来看分为起步(1999—2005年)和快速发展(2005年以后)两个时期;(3)影响中国在中亚地缘位势的因素中,地缘区位是其他地缘要素的基础,地缘利益是发展国家间关系的目的和出发点,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在发展中互相促进、相互制约,这五方面也是我国在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亟待处理的战略重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亚博 葛岳静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更是中国西向出口的第一站,研究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关系对于促进双方合作与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均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事件数据分析法,尝试运用定量手段衡量1992—2015年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关系的发展与演变,并探讨影响双方地缘关系演变的因素。发现:①地区尺度上,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关系的演变可划为低速平稳发展、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和波动调整四个阶段,双方累计互动147次、月均0.51次,且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安全、能源、文化等领域;②国家尺度上,中国与5个国家互动频繁,但国家间差异显著,其中中乌互动事件最多,而中塔最少;③将双方地缘关系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三个方面,其中,地缘政治是先导性要素、地缘经济是重要因素、地缘文化是重要补充。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海英 王靖
基于FAO的食物生产和贸易数据、Google的GDELT事件数据,通过测算中国食物对外依赖率、地缘关系强度、食物对外依赖风险指数,从地缘关系视角考察中国食物进口的对外依赖风险。研究表明:中国的食物进口主要源自世界五大洲,其中大豆进口依赖美洲、牛肉进口依赖南美洲和大洋洲、婴儿食品进口依赖欧洲、棕榈油进口依赖亚洲、大麦进口依赖欧洲和大洋洲;在进口依赖率提高与地缘关系强度减弱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对巴西、新西兰、印度尼西亚、乌克兰等国的食物进口依赖风险逐渐扩大,而对澳大利亚、乌拉圭、加拿大的食物进口依赖风险剧烈波动。因此,我国在增强食物自给能力的同时,应不断拓宽食物进口渠道,降低贸易风险,并积极参与世界粮农治理,把握食物安全的主动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同昇 龙冬平
中亚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缘位置而受到美、俄、中及欧盟等大国的高度重视。中亚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也是中国周边合作的重点地区,更是中国提升安全与能源保障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基于人文—经济地理学视角,从中亚国家的特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地缘关系,以及地缘合作战略等方面,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及其与中国的地缘战略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主要结论为:①中亚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的一致性,区域内部发展的差异性,对外部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大国角逐的长期性,以及对中国地缘利益的重要性,是地理学关注和研究中亚地缘问题的主要切入点;②在全球尺度上,运用柯恩的当代世界地缘政治区划模型,分析中亚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亚大陆辖区"、以美国为代表的"海洋辖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辖区"的地缘关系;在区域尺度上,建立一个"同心圆和扇形分布"相结合的模型,分析中亚与相邻国家或地区的地缘关系;③中国在中亚地区有着良好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中亚国家对中国也有巨大的地缘需求,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相互合作的基础;④中国未来应逐步成为中亚地缘政治与文化的"参与者"、地缘经济的"引领者"。
关键词:
中亚国家 地缘位置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璟 周金佩 卢新海
21世纪以来,海外耕地投资逐渐成为跨国农业投资领域研究的焦点话题。探讨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分布及地缘关系因素的影响规律,有利于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基于Land Matrix数据库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案例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空间分析法和数学建模法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处于低水平,且离散性明显;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已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分布模式;中国海外耕地投资规模受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因素影响深刻,其中声明宣言公报总数、首都距离、政府驻外机构总数、年均入境游客人数和年均出口总值均对海外耕地投资活动的发展影响显著,且具有空间异质性影响效应。提出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重视对优质耕地资源的投资,应针对不同地区实际发展情况科学调整投资策略及规划投资重点国家。同时,中国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加强与重点东道国的互动交流,提高中国海外耕地整体投资水平,化解企业投资风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璟 周金佩 卢新海
21世纪以来,海外耕地投资逐渐成为跨国农业投资领域研究的焦点话题。探讨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分布及地缘关系因素的影响规律,有利于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基于Land Matrix数据库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案例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空间分析法和数学建模法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处于低水平,且离散性明显;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已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分布模式;中国海外耕地投资规模受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因素影响深刻,其中声明宣言公报总数、首都距离、政府驻外机构总数、年均入境游客人数和年均出口总值均对海外耕地投资活动的发展影响显著,且具有空间异质性影响效应。提出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重视对优质耕地资源的投资,应针对不同地区实际发展情况科学调整投资策略及规划投资重点国家。同时,中国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加强与重点东道国的互动交流,提高中国海外耕地整体投资水平,化解企业投资风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尼瓦尔·阿木提 孙文娟
能源正在引致世界的每个组成部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纵连横,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的交流,并逐步推动了四大"能源生产利益共同体"的形成,这四大板块奠定了当今世界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如何在这种格局中拓展能源利益,维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中亚五国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和潜在的资源优势。中国与中亚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又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密切了合作关系,该地区有条件成为中国未来油气资源进口的重要战略后备来源,应该成为我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本文着眼于国际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结合我国中亚能源合作目标,提出我国参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原...
关键词:
中亚 能源合作 地缘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淑芳 阳婷慧 葛岳静 李灿松
缅甸是中国西南邻邦,地处亚洲的"十字路口",是中国从陆上连接印度洋的重要战略通道。中缅关系发展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促进中国西南大开发、冲破美国的亚太包围圈及实施新的周边地缘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地理学、国际关系学和地缘政治学等多学科研究视角,采用事件数据分析法,探讨21世纪以来中缅地缘关系的演变过程及演变机理。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中缅关系发展大体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平稳发展、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和波动调整。2中缅地缘关系发展每隔五六年出现一次峰值。中缅关系的波峰往往与美缅关系的波谷相继出现,两者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3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是中缅地缘关系演变的驱动力和内在机理。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权生 罗美洁
秦汉和隋唐时期,地处秦陇关中的长安为华夏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而长安所在秦陇关中和与其毗邻的巴蜀文化所在的三峡地区关系紧密,三峡地区因而留下了大量与长安帝王将相相关的文化地名。整个包含峡江的巴蜀相对于秦陇关中是一个肘腋军事地利的关系。秦汉和隋唐历史时期之所以在长安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明,与得到巴蜀和峡江的肘腋地利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关系。关中为黄河上源,巴蜀和峡江为长江上源,各曾为"天府",分别控制着黄河和长江的军事制高点和军事咽喉之地,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延续和发展。历史上,长安之所以为帝都所在,和巴蜀(含峡江)的军事、经济的庇佑有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
关中 长安 巴蜀 峡江 地缘 肘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叶滨鸿 程杨 王利 杨林生
论文检索了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中北极地区地缘关系的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功能,系统综述了2000年以来国内外关于北极地区地缘关系的研究重点。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研究主要关注主权政治、航道利用、资源管理和原住民权益等主体性议题,而国内则着重关注地缘政治、航道交通、资源经济和地区治理等参与性议题。就研究方法上看,国内外研究中定性与定量方法兼具,但仍以定性方法和描述性方法为主。随着北极地区的发展,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有待丰富,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亟需进一步拓展和加强。北极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应结合现代技术,借鉴国际上的地区发展理论,开展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中国参与研究,并构建新时代北极地区地缘环境理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俞俊利 金鑫 雷光勇
利用2003-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地缘关系紧密程度与投资效率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间地缘关系较非国有企业更紧密,以地方国有企业更甚;当企业与董事长出生(或成长)地处于同省时,董事长与总经理地缘关系更紧密。董事长与总经理地缘关系越紧密,企业投资效率越低。相比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高管地缘关系对投资效率影响更明显;相比地方国有企业而言,中央国有企业高管地缘关系对投资效率影响更明显;董事长不在同省的企业高管地缘关系对投资效率影响更明显。
关键词:
管理层地缘 投资效率 产权性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红强 王礼茂
近些年来,中亚因其丰富油气资源和独特地缘战略地位引发了激烈的大国博弈,揭示和探究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对于理解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各国对中亚战略调整和制定中国利用中亚能源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释中亚油气资源及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地位的基础上,以中国在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力量变化为主线,并结合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刻画了各演进阶段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征和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局势,阐释了中国对中亚能源的利用状况以及中国力量在格局演变中的变化。最后,从中亚能源出口国、进口国和输送过境国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