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9)
2023(11445)
2022(9644)
2021(8972)
2020(7288)
2019(16987)
2018(16426)
2017(30751)
2016(16488)
2015(18881)
2014(18874)
2013(18712)
2012(17849)
2011(16617)
2010(16548)
2009(15374)
2008(15153)
2007(13446)
2006(12271)
2005(11634)
作者
(48746)
(40699)
(40520)
(38368)
(25779)
(19623)
(18424)
(15874)
(15713)
(14511)
(14079)
(13530)
(13260)
(13153)
(12746)
(12543)
(12009)
(11818)
(11657)
(11608)
(10539)
(9954)
(9750)
(9358)
(9239)
(9158)
(8959)
(8905)
(8343)
(8121)
学科
(79770)
经济(79667)
管理(43357)
(40058)
(30240)
企业(30240)
方法(27905)
中国(27386)
数学(24608)
数学方法(24363)
地方(22624)
(21383)
业经(17324)
(17251)
贸易(17232)
(16753)
(15720)
(14471)
农业(14250)
(14151)
(13710)
银行(13699)
(13558)
金融(13556)
(13435)
(13056)
环境(12844)
地方经济(12346)
(11414)
技术(11086)
机构
大学(242873)
学院(240687)
(108129)
经济(106109)
研究(94044)
管理(89213)
理学(74993)
理学院(74027)
管理学(72988)
中国(72767)
管理学院(72498)
科学(54983)
(54129)
(48307)
(47818)
研究所(43180)
中心(41579)
(39088)
财经(37294)
(36269)
北京(35670)
(34239)
(34204)
师范(33976)
(33955)
经济学(33819)
业大(32491)
经济学院(30245)
农业(30095)
(29111)
基金
项目(157210)
科学(124700)
研究(116568)
基金(114518)
(100333)
国家(99576)
科学基金(84291)
社会(76771)
社会科(72814)
社会科学(72799)
基金项目(59349)
(59168)
教育(51868)
自然(51463)
(51054)
自然科(50217)
自然科学(50201)
自然科学基金(49275)
资助(47150)
编号(45541)
(39665)
成果(37878)
重点(36182)
(35622)
课题(33146)
国家社会(32807)
(32307)
发展(32174)
(31649)
中国(30643)
期刊
(127402)
经济(127402)
研究(79365)
中国(57676)
(36929)
学报(35418)
科学(35396)
(34495)
管理(34261)
教育(27749)
大学(27183)
农业(25643)
(25622)
金融(25622)
学学(25245)
经济研究(21230)
技术(20575)
业经(20141)
财经(18862)
问题(16853)
(16453)
(15377)
(14759)
国际(14488)
世界(14340)
资源(12503)
技术经济(12370)
图书(12139)
统计(11551)
科技(11313)
共检索到387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东  金凤君  
对不同尺度区域的交通发展研究是交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中国不同区域间公路网络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仅在31个省级行政区尺度上考察这种差异存在较大局限性;在地级行政区尺度上的研究能够更加精确地考察公路网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公路网络相关的9个指标,运用加权平均法构建区域公路网络综合评价模型,对地级行政区尺度公路网络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划分为三级区域,空间上具有东、中、西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其次,选取7个区域经济相关指标,构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模型以及区域公路网络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模型,证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后,通过计算协调指数,对333个地级行政区公路网络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并划分为"超前"、"协调"和"滞后"三类区域。其中滞后区域与第三级区域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公路网络发展水平较低且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地级行政区有92个,是未来中国公路网络优化升级的重点区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小节  傅正红  汪秀琼  黄山  
根据两型社会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般原则的基础上,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个方面,构建了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两型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1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两型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两型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五类,即规模主导型、规模偏优型、结构偏优型、结构偏弱型、规模偏弱型;在空间分布上,两型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两型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省份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恩菊  孙虎  李广文  鲍锋  
本文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区内旅游公路网络的平均通达度和相对连通性的分析发现: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旅游公路交通的平均通达度和相对连通性地区差异较大;旅游公路网络存在支线公路建设滞后、通达深度不够、知名景点的通达度差、各景点间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该区旅游公路交通网络建设的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红  张平宇  
高等级公路是城市群城际联系的快速通道,对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2个入网城市的最短路径矩阵为基础,选取通达指数、伸展指数、趋中指数等指标,对辽中城市群高等级公路网络的发育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辽中城市群高等级公路网络的发育程度在空间格局上呈现明显的"核心-外围"模式,通达指数最高的城市集中在中部地区(沈阳周围),较低的城市分布在外围地区;趋中指数排序与通达指数排序相吻合;作为城市群重要门户城市———营口的通达性丞待提高,城市群南北向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军飞,王慧敏,唐慧荣  
本文对南京市经济、资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性进行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综合发展水平,建立了系统协调性评价模型。基于南京市经济、资源系统的1985-2004年的数据资料,对南京市经济、资源系统进行了评价分析,这对南京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金辉  
高等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同时科技发展也会促进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建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两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05—2013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度量两个子系统的动态协调度及协调发展指数。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两个子系统的协调性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金辉  
高等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同时科技发展也会促进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建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两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05—2013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度量两个子系统的动态协调度及协调发展指数。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两个子系统的协调性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兵  金凤君  于良  
利用可达性评价模型,计算1984—2004年公路网络演变过程中带来的可达性变化,并对2025年湖南高速公路网络可达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湖南公路网络变化过程中,可达性显示以中南部为主的“中心—边缘”同心圈层结构,呈现明显“东北—西南”轴线特征,网络变化使湘西、湘南等边远地区受益巨大,但滞后的特征仍然显著。公路网络演变过程中,城市之间的可达性变异先减小后增大,到2025年,湖南高速公路网络完成,城市间可达性将逐步实现优化均衡,14个地级市4h通勤圈基本形成,长沙等核心城市2h交流圈的扩展将推动区域一体化的纵深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方顺  
为合理评估高速公路网的时间价值效益,文章基于单个高速公路项目与路网的差异性比较,利用"前后对比分析"法,通过分析节点筛选、路网构建,建立路径选择、流量时间延误和单位时间价值模型等综合分析手段,提出了路网出行时间价值效益的测算方法,并以广东省新一轮高速公路网规划为实例,验证了该测算方法的有效性。文章提出的基于网络视角的时间价值效益测算方法,充分考虑了路网内路网之间的相互影响,更符合实际中公路网建设成网情况下的运营状况,该方法可为各类公路网营运后评价提供支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薛红木  冯长春  张剑锋  
通过大数据技术抓取百度地图中288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之间的最短旅行时间,修正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公式,研究我国城市可达性空间格局及高速公路网路对我国城市可达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高速公路网络下,可达性格局为以湖北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中心—外围"模式;高速公路网络下,转变为以湖北—河南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中心—外围"模式,向北方向拉伸显著;高速公路时空压缩效应显著,城市之间总通行时间距离压缩效应达46.76%;高速公路对城市可达性影响显著,可达性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多中心(西南省份、新疆、华北、河南)向外围递减的阶梯式格局;高速公路网络下我国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均衡度下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丽  李建新  
首先界定了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然后从行政区经济联系、经济增长及经济差异等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分析了我国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趋势。结论表明:①我国多数省份仍然处于协调发展度较低的水平,仅有少数沿海发达省份的协调发展度较高。而且,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其所辖各地市之间协调发展程度较高,而经济较不发达的省份其所辖各地市之间协调发展程度也较低。②四大区域协调发展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其中,东部的协调发展度平均值保持在0.6左右,中部的协调发展度处于0.3左右,西部的协调发展度为0.2左右,而东北的协调发展度为0.1左右。③从空间格局的演化来看,向上转移的多为沿海省份,只有少数属于西部,而向下转移的多为西部省份,只有少数属于东部;保持不变的省份占全国总数的60%以上。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睿  张军涛  
本文基于熵值法对2008-2017年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环境治理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运用协调度模型着重探讨了二者的协调性。结果显示:(1)十年间,城市环境治理水平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江苏省城市环境治理水平最高;(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状态,区域内部出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形成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率先迈向高质量发展格局;(3)城市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总体上实现了稳步上升,但绝对数值偏小,地区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发展差距,呈现东部地区领先的空间格局;(4)目前,大多数地区处于轻度失调与勉强协调阶段,只有江苏达到比较协调阶段,西藏仍处于严重失调阶段。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长春  张剑锋  周华庆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支撑的实证研究方法,采用百度地图大数据技术建立了精确的"高速公路"现状组和"非高速公路"对照组,定量分析了中国高速公路网络对区域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网络为区域收入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同地区受到的影响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长春  张剑锋  周华庆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支撑的实证研究方法,采用百度地图大数据技术建立了精确的"高速公路"现状组和"非高速公路"对照组,定量分析了中国高速公路网络对区域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网络为区域收入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同地区受到的影响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长春  张剑锋  周华庆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支撑的实证研究方法,采用百度地图大数据技术建立了精确的"高速公路"现状组和"非高速公路"对照组,定量分析了中国高速公路网络对区域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网络为区域收入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同地区受到的影响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