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1)
2023(5525)
2022(4467)
2021(4065)
2020(2936)
2019(6765)
2018(6086)
2017(10961)
2016(6354)
2015(6818)
2014(6769)
2013(6221)
2012(5526)
2011(4901)
2010(4928)
2009(4156)
2008(3861)
2007(3299)
2006(2950)
2005(2372)
作者
(16523)
(13834)
(13620)
(13306)
(8820)
(6535)
(6141)
(5323)
(5307)
(4692)
(4689)
(4622)
(4528)
(4291)
(4258)
(4121)
(4036)
(4013)
(3966)
(3960)
(3342)
(3342)
(3317)
(3197)
(3086)
(3076)
(3043)
(2914)
(2737)
(2719)
学科
(24128)
经济(24114)
管理(13315)
中国(11599)
地方(8912)
(8804)
方法(7095)
数学(6572)
城市(6410)
数学方法(6407)
(6120)
(5845)
企业(5845)
业经(5098)
环境(4953)
(4666)
城市经济(4625)
理论(4477)
(4395)
农业(4304)
地方经济(3855)
教学(3434)
产业(3352)
(3331)
教育(3312)
发展(3154)
(3146)
(3115)
(3106)
资源(2983)
机构
学院(83584)
大学(77309)
研究(29434)
(28725)
经济(27736)
管理(26600)
理学(22941)
理学院(22518)
管理学(21866)
管理学院(21722)
科学(19451)
中国(19335)
(17065)
(13906)
(13894)
师范(13815)
中心(12838)
研究所(12780)
(12476)
(12373)
技术(12188)
(11864)
业大(11408)
职业(11313)
(11261)
师范大学(11090)
(10630)
北京(10387)
财经(10149)
研究院(9412)
基金
项目(61111)
科学(49111)
研究(45599)
基金(42630)
(37396)
国家(37091)
科学基金(32362)
社会(28682)
社会科(27257)
社会科学(27248)
(25810)
基金项目(23105)
教育(22648)
(21896)
自然(20676)
自然科(20213)
自然科学(20212)
自然科学基金(19794)
编号(19196)
资助(16043)
课题(15170)
(14610)
重点(14521)
成果(14387)
(12977)
(12731)
(12316)
规划(12241)
创新(11848)
发展(11843)
期刊
(32630)
经济(32630)
研究(24974)
中国(16599)
教育(14746)
科学(11368)
学报(11283)
(10328)
技术(9129)
大学(8762)
管理(8631)
学学(8287)
(7843)
城市(7595)
职业(7308)
农业(7281)
(6299)
问题(5899)
业经(5494)
经济研究(5223)
资源(5186)
(4710)
金融(4710)
技术教育(4537)
职业技术(4537)
职业技术教育(4537)
地理(4455)
现代(4375)
财经(4316)
发展(4075)
共检索到117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耀宗  严凌燕  
地级城市本科院校空间布局失衡,是过去20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毛入学率提升的伴生现象。从地级城市人口规模、地方生产总值两个维度考察了299个地级城市本科院校设置现状。以地级城市每百万人口本科院校数高低、每百亿地方生产总值本科院校数高低为指标,对地级城市进行二维分类。研究发现,地级城市本科院校空间布局存在双高区、低高区、双低区、高低区四种类型,城市之间院校布局失衡严重。建议从以下路径予以优化:低高区40个城市和双低区47个城市作为未来设置新增本科院校的重点区域,高低区29个城市和双高区经济水平较高城市探索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肖金成  李博雅  邢干  
空间布局是京津冀功能定位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京津冀三地在人口、产业、交通与城镇格局等方面存在着创新型人才差距悬殊、产业链融合布局有难度、交通空间格局综合体系街接不够、城市体系存在断层等问题。未来京津冀空间布局优化路径应重视提升京津双城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三大发展轴,促进三大都市圈耦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战略性功能区,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形成优势突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波  黄嘉颖  邱锦安  
针对流动人口密集和商业集中的城市商圈应急疏散的特殊性,建立了城市商圈应急疏散研究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应急疏散需求预测、应急疏散空间适宜性评价、应急疏散路径优化3个层面。通过3σ法、灰色关联法和熵权法、GIS、OD模型等技术,将研究框架应用于广州上下九商圈。结果发现:上下九商圈疏散人口和疏散场地需求较大,目前应急避难场所不能满足区域内疏散需求;适宜性强的紧急避难场所多为学校内操场用地,但有效避难空间极易受到建筑物倒塌影响,导致场地内避难空间不足;人口密集区大部分在选定紧急避难场所500 m服务范围和疏散用时在10 min内,但城市商圈路况复杂增加了疏散成本,同时降低了疏散效率。提出了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和疏散路径优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亚峰  王世斌  潘海生  
高职院校空间布局结构合理与否,事关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也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与发展水平的题中之义。通过对我国现有高职院校的布局形态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高职院校的布局呈现区域覆盖面广、"扎堆"现象突出、区域内部差距明显的特征;在微观层面,高职院校的布局呈现地市覆盖率高、省会城市一家独大、东西部城市冷热不均的特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所有可能影响高职院校布局的因素分析发现,15岁以上人口数和企业数是影响高职院校布局形态最显著的两个动因。为进一步优化我国高职院校的布局,应全面统筹,兼顾短板;政策引导,自我优化;区域合作,打破壁垒;内涵为先,特色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社会要素在城市内部高度向心集聚;另一方面,城市的空间规模也在快速扩张,由此带来了诸多城市发展问题。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及优化,能缓解城市矛盾,提升城市发展潜力,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空间的布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本期主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知识创新型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在地理空间的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震  张建国  沈梦涵  
[目的]为了解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以期为制定其发展策略及优化空间发展格局提供一定借鉴。[方法]以杭州市28处重要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根据收集到的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相关资料,运用旅游地理学及Arc GIS、Google Earth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通达度指数、紧密度指数对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最邻近指数R=0.65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震  张建国  沈梦涵  
[目的]为了解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以期为制定其发展策略及优化空间发展格局提供一定借鉴。[方法]以杭州市28处重要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根据收集到的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相关资料,运用旅游地理学及Arc GIS、Google Earth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通达度指数、紧密度指数对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最邻近指数R=0.65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明  顾康康  李咏  
[目的]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乡生态空间布局,对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宣城市为例,基于Arc GIS的空间叠加技术,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识别主要生态源地,并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AC)选取生态战略点及生态廊道分布,构建出生态安全格局,进而对宣城市城乡生态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结果](1)生态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域面积为918. 78km~2,占全区面积的35.53%;(2)生态源地的总面积为978.83km~2,占全区面积的37.85%;(3)选取的生态廊道多呈现出南北向的连接走向分布,但两点之间相互连接的空间网络化程度较低,且构建出生态高与较高安全区面积为921.70km~2,占宣城市区面积比重为35.65%;(4)优化并形成"绿核+水廊+绿廊"多层次、网络化的宣城市城乡生态空间结构,并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结论]可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优化城乡生态空间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伟轩  
本文研究了北京、上海、南京等五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特征,指出大城市保障性住房普遍存在空间选址偏僻、大规模集中建设、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在分析以上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大城市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在偏远郊区可能导致社会隔离与排斥加剧、出现城市贫民区与贫困文化、贫困的代际延续与社会风险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建议政府出台相应法律法规,重置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分配格局,维护城市空间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建议推行保障性住房配建模式与不同阶层混合居住模式,降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与转型成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姚常成  宋冬林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其能否在重塑产业空间布局的过程中促进公平效率更加统一,目前尚缺乏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本文使用融入了中间投入品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并基于由数字技术变革所引致的城际产业关联水平、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以及区际交易成本的参数变化,来识别数字经济重塑产业空间布局的微观机理。利用2011—2019年我国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及“宽带中国”的准自然实验等方法,本文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促进区域产业均衡发展的微观机理。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城际产业关联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又在两者的交互作用下促进了区域产业的均衡发展;第二,数字经济的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特征不利于大城市的产业扩散,进一步加剧了产业空间布局的极化风险;第三,数字经济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引导产业扩散,重塑均衡的产业分布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毅  曾文  
文章论述了城市区域化是目前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发展出现的特有现象,它有别于传统的城市—区域生成关系,也有别于传统的城市郊区化现象,是中国特定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应对资源短缺压力而产生的城市功能、人口、空间扩散方式,其经济、社会、空间特征决定了城市区域化是中国“大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现象。运用城市区域化相关理念,指导新时期武汉市城市区域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创新,提出了城市发展区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中心城区———城市廊道———组群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模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丹娅  苏墨  罗罡辉  
深圳市基本农田管理范围外存在大量零星破碎的耕地,管护十分困难,且易被违法侵占。通过耕地空间布局优化,确保规划期末行政区内耕地数量不少于耕地保有量,将保护与利用紧密结合,探索并建立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保护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善槐  王爽  
在生育政策调整、人口迁移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我国学龄人口时空格局不断变化:总体分布密度逐渐减小,空间聚集程度持续加强,重心迁移轨迹趋于平稳。规模波动使教育资源配置面临当下紧缺与未来过剩的矛盾,密疏分化使资源配置难以保障不同地区的学生享有均等的教育服务,跨区迁移使属地化教育资源管理体制困境凸显。应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统筹规划义务教育资源布局,构建差异化的教育资源保障机制,建立强弱联动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完善跨级跨区的教育资源调配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金飞  卞新民  彭长青  朱利群  
作物空间布局是耕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种具有自然、社会、耕作制度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及空间特征的组合优化问题。传统的优化算法解决具有空间特征的组合优化问题的效率很低,或者难以解决。遗传算法是一种新的智能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利用简单的编码技术和遗传操作来高效的解决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遗传算法为空间布局优化模型的作物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若祥  刘毅  
电力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能源 ,对于维持经济快速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从世界其它国家发展看 ,发电用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 ,在新世纪 ,我国发电用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也将不断上升。我国电力生产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并形成了以火电为主的发电结构 ,电网互联初具规模。但是 ,与发电资源禀赋结构特点相比 ,我国电力资源在结构和空间布局上还面临一系列问题 :如电源结构不合理、水电发展滞后、水能资源空间分布和开发力度不匹配以及电网互联进展缓慢等 ,特别是水电资源丰富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电力资源结构和空间布局亟待调整优化。针对上述问题 ,该文提出了电力资源结构和空间布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