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97)
- 2023(15383)
- 2022(13299)
- 2021(12390)
- 2020(10393)
- 2019(23678)
- 2018(23642)
- 2017(45543)
- 2016(25139)
- 2015(28244)
- 2014(28626)
- 2013(27824)
- 2012(26016)
- 2011(23634)
- 2010(24073)
- 2009(22189)
- 2008(21616)
- 2007(19176)
- 2006(17198)
- 2005(15352)
- 学科
- 济(112039)
- 经济(111921)
- 管理(74055)
- 业(66539)
- 企(55507)
- 企业(55507)
- 方法(43058)
- 数学(37004)
- 数学方法(36540)
- 中国(27601)
- 农(27355)
- 财(27110)
- 学(25890)
- 地方(25408)
- 业经(22853)
- 制(20552)
- 农业(18050)
- 理论(17604)
- 务(16843)
- 贸(16780)
- 贸易(16771)
- 财务(16763)
- 财务管理(16731)
- 和(16492)
- 银(16379)
- 银行(16332)
- 易(16187)
- 环境(16140)
- 策(15952)
- 企业财务(15869)
- 机构
- 大学(358601)
- 学院(358081)
- 济(146709)
- 经济(143374)
- 管理(139006)
- 研究(126157)
- 理学(119001)
- 理学院(117659)
- 管理学(115653)
- 管理学院(115020)
- 中国(93823)
- 科学(77391)
- 京(77256)
- 财(68369)
- 所(64314)
- 农(59236)
- 研究所(58332)
- 中心(56200)
- 江(54539)
- 财经(53606)
- 业大(53236)
- 北京(49107)
- 经(48521)
- 范(48045)
- 师范(47594)
- 农业(46320)
- 院(45931)
- 经济学(43718)
- 州(43464)
- 财经大学(39505)
- 基金
- 项目(238517)
- 科学(186429)
- 研究(175630)
- 基金(171202)
- 家(149298)
- 国家(148019)
- 科学基金(126003)
- 社会(109208)
- 社会科(103244)
- 社会科学(103218)
- 省(93270)
- 基金项目(90159)
- 自然(81807)
- 教育(80448)
- 自然科(79821)
- 自然科学(79801)
- 划(78505)
- 自然科学基金(78343)
- 编号(72479)
- 资助(71260)
- 成果(60348)
- 重点(53438)
- 部(52331)
- 发(51243)
- 课题(50604)
- 创(48674)
- 创新(45404)
- 科研(44906)
- 教育部(44676)
- 项目编号(44266)
- 期刊
- 济(171075)
- 经济(171075)
- 研究(110943)
- 中国(70913)
- 学报(57082)
- 农(53789)
- 管理(52566)
- 财(52294)
- 科学(52238)
- 大学(42910)
- 教育(41648)
- 学学(40398)
- 农业(36807)
- 融(32902)
- 金融(32902)
- 技术(31694)
- 经济研究(27432)
- 财经(26637)
- 业经(26466)
- 经(22818)
- 问题(21584)
- 图书(18508)
- 业(18375)
- 技术经济(18044)
- 理论(17261)
- 科技(16602)
- 版(16410)
- 现代(16381)
- 贸(15798)
- 实践(15543)
共检索到543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峻 涂宁静
文章认为,地籍成果能够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为各类国民经济事务的管理提供客观、准确、现势的土地信息;现有地籍调查成果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宗地基础信息缺乏外延、宗地信息的统计分析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文章从宗地基础数据指标、土地利用结构指标、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土地利用管理绩效指标等方面,构建了地籍成果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地籍成果 宏观经济调控 决策 指标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志强
本文探讨了研究宏观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与设计原则,并根据有关宏观经济理论、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及国家能力理论等原理,设计了一套宏观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丽宾 毛炳寰
中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中,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及全球化的进展,我国的就业形势仍将严峻,失业调控和促进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面临的重要任务。在现实中,世界各国采取的失业调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葛新权 张守一 赵树桓
党的十四大决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综合运用计划机制、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促进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地发展。在这个时期应用数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宏观调控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问陶 刘朝阳
本文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先行指标体系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并构建我国宏观经济先行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先行指标体系经济预测模型,同时进行了模拟预测检验,以期为我国前瞻性货币政策数量研究提供支持,为实现时间动态一致性的货币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先行指标 协整检验 宏观经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克辉
一、建立宏观经济动态监测指标体系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控制,逐步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到间接控制为主。宏观经济控制的中心内容,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及其结构之间的基本平衡。为了搞好对宏观经济的控制,需要建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指标体系,按年进行分析;也需要利用一系列敏感性指标,建立宏观经济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定期进行监测,使之能够在问题刚露端倪的时候及时“报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支道隆
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用多指标评比。对若干选定指标的完成情况打分,再按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加权平均,算出总分或指数。一类是用一个复合指标评比。子项多用国民收入,母项有的不考核C,有的把物耗和资金占用直接相加,多数以总成本代表V+C由于多指标评比不能避免权数的主观性,笔者倾向于使用一个复合指标“综合投入产出系数”。系数愈大,效益愈高,其公式是:综合投入产出系数=国民收入/C+V+资金占用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寒明
文章对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为主体,以国际收支统计(BOP)、货币与金融统计(MFS)和政府财政统计(GFS)为补充的四大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我国宏观济发展脉络,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文兴 林和平 郑钱田
林业宏观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许文兴,林和平,郑钱田林业宏观经济效益指标是在一定的地点和时间下,一定的林业生产和林业经营活动的投入同产出比较的数量概念(或具体数值)、它与林业宏观经济指标不同,林业宏观经济指标是指一定林业经济现象总体某些特征的数量概...
[期刊] 预测
[作者]
唐玲
宏观经济景气分析指标体系研究唐玲(国家计委综合司100045)经济周期波动的现实存在给宏观经济管理提出了要求,正确的形势判断和经济政策的制定有赖于对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把握,景气分析作为监测与预警的有效方法,几年来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鞠立新
在传统经济体制中,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集中反映在自上而下的单一指令性计划,党政领导机关对整个经济活动包括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上,政经不分、政企不分,各个经济活动主体(主要是指企业,下同。)都被当作行政附属物,因而窒息了其生机和活力、降低了经济效率,他阻碍甚至排斥了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并且导致了机构膨胀和官僚主义盛行等。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传统的经济体制包括传统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正在瓦解,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正在探索和建立过程之中,呈现出新旧两种调控体系并存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全 张龙
运用DSGE模型,实证分析了预期与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发现:不同评价指标下,预期与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存在差异,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更好;预期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更好,政策效果的稳定性更强;未考虑预期冲击时单指标与多指标评价结论存在背离,考虑预期冲击时单指标与多指标评价结论一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爱
消费在GDP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最为重要的增长支持因素。为了防止消费失控,为社会正常运转、国民经济均衡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必须加强宏观消费调控与监测。本文试图建立一些指标来反映宏观消费调控与监测的内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剑平
定观经济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宏观经济监测预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建立一套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及其发展变化整体状态的指标体系。宏观经济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不断变化的庞大系统,因此,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也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如何选择一套指标体系对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预警,这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较困难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宏观经济系统自身的复杂性,使得人们难于用一个有限的指标体系对该系统加以精致的刻画;二是当前人们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认识不尽一致,这些不一致的认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佟哲晖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党的战略目标的前提。为此,大力加强经济效益的统计考核和分析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统计工作中一项头等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是统计工作为实现我们党新时期总任务而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 要加强经济效益的统计考核和分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设置什么样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就宏观经济而言,应当建立怎样的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问题,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展开了热烈的研究、讨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其中有两种意见值得注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