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4)
- 2023(11860)
- 2022(9643)
- 2021(9059)
- 2020(7609)
- 2019(17236)
- 2018(16442)
- 2017(30619)
- 2016(16718)
- 2015(18761)
- 2014(17864)
- 2013(17483)
- 2012(16099)
- 2011(14735)
- 2010(14309)
- 2009(13141)
- 2008(12726)
- 2007(11082)
- 2006(9459)
- 2005(8334)
- 学科
- 济(71779)
- 经济(71698)
- 管理(47495)
- 业(43965)
- 方法(37097)
- 企(34500)
- 企业(34500)
- 数学(34096)
- 数学方法(33946)
- 中国(21739)
- 财(19835)
- 贸(19627)
- 贸易(19620)
- 易(19267)
- 农(17521)
- 业经(13562)
- 出(13275)
- 学(12397)
- 农业(12041)
- 制(11897)
- 技术(11679)
- 融(10813)
- 金融(10813)
- 务(10717)
- 财务(10713)
- 财务管理(10694)
- 银(10464)
- 银行(10431)
- 企业财务(10268)
- 地方(10224)
- 机构
- 大学(243761)
- 学院(234597)
- 济(109210)
- 经济(107710)
- 管理(91072)
- 研究(81957)
- 理学(80253)
- 理学院(79419)
- 管理学(78320)
- 管理学院(77916)
- 中国(62419)
- 京(49870)
- 财(47987)
- 科学(47131)
- 农(40677)
- 所(40059)
- 财经(39506)
- 研究所(36884)
- 经(36676)
- 中心(36669)
- 经济学(36619)
- 业大(35823)
- 经济学院(33565)
- 农业(32461)
- 江(31241)
- 北京(31052)
- 财经大学(30132)
- 范(29543)
- 师范(29178)
- 院(29093)
- 基金
- 项目(165636)
- 科学(132427)
- 基金(126030)
- 研究(118131)
- 家(111582)
- 国家(110744)
- 科学基金(95141)
- 社会(80754)
- 社会科(77081)
- 社会科学(77066)
- 基金项目(66396)
- 自然(60455)
- 省(59999)
- 自然科(59230)
- 自然科学(59210)
- 自然科学基金(58303)
- 教育(54457)
- 划(51836)
- 资助(51105)
- 编号(43732)
- 部(38974)
- 重点(37099)
- 国家社会(36081)
- 成果(35947)
- 创(35543)
- 发(34485)
- 教育部(34199)
- 创新(33300)
- 人文(32553)
- 大学(32453)
- 期刊
- 济(103466)
- 经济(103466)
- 研究(69463)
- 中国(43690)
- 学报(40392)
- 财(35811)
- 科学(35558)
- 农(34624)
- 管理(31522)
- 大学(31162)
- 学学(28736)
- 农业(23827)
- 教育(23120)
- 财经(20762)
- 融(20624)
- 金融(20624)
- 经济研究(19726)
- 经(17912)
- 贸(17003)
- 技术(15549)
- 问题(14646)
- 业(14613)
- 国际(14468)
- 业经(14112)
- 世界(13494)
- 图书(12689)
- 技术经济(11497)
- 统计(11091)
- 科技(10922)
- 版(10723)
共检索到338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易巍 龙小宁 林志帆
本文通过匹配中国专利引用数据库、城市高铁开通数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数据,构造2000—2015年12922个地级市配对面板数据,考察中国高校知识在城市间流动的特征。研究发现:(1)高校专利的被引可能性与被引次数随地理距离的增大而减小。"985"高校和"211"高校专利技术传播范围相对较广,化学、机械和电子类专利技术的传播受地理距离的影响较大。与"高校对高校"的知识溢出相比,"高校对企业"的知识溢出呈现更强的本地化特征。(2)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可使本地引用两小时车程内的外地高校专利的可能性增加4%,引用数提升17%。从全国范围看,高校知识越来越集中于东部地区,导致西部地区高校知识的"流失"。(3)高铁开通通过促进学术会议举办、科技服务以及技术转让等渠道促进了高校技术知识的传播。本文为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以及平衡高校资源的地区间差异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关键词:
地理距离 高铁 高校知识溢出 专利引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新飞 李莹 张伟俊
文章首先将中国专利引用数据库与298个城市间高铁连通数据进行匹配,构建了2001~2019年88506个城市配对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高铁网络对于国内城市间知识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没有直通高铁的城市相比,高铁直通之后,城市主动引用另一个城市专利的次数将提升22.7%。其次,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于城市吸收国外知识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铁开通使得城市引用国外专利的次数增加了16.6%。机制研究发现,高铁不仅通过人才流动、举办学术会议和科技服务等渠道促进国内知识传播,还通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外知识向国内溢出。最后,通过整理城市层面的发明专利和产学研结合专利数据,发现高铁开通的知识溢出效应带动了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向希尧 蔡虹
本文分析整理了国外目前采用专利引用替代法分析距离因素对知识溢出的影响的相关研究。通过与以往的研究范式进行分析对比,本文阐述了专利引用研究视角的产生背景和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回顾和分析了运用专利引用数据对地理距离、社会距离以及两者交互影响知识溢出的机制进行的大规模实证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最后总结了专利引用研究视角的基本分析模式及其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专利引用 知识溢出 地理距离 社会距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岑聪 姜巍
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选取2007—2016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分析高铁开通对广东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对广东地区经济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与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高铁开通不仅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同时对广东各城市经济的融合与协同发展、优化经济增长的空间布局具有积极作用。广东地区间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本形成、工业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与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反映出虽然广东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地区间具有较好的经济、产业协作与联动,有助于广东整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空间溢出 区域经济 广东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万相昱 唐亮 张琦
基于2006—2016年中国高速铁路开通数据,以高铁开通为准自然实验场景,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促进了市辖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剧了产业结构不合理,推动了县级市的第二产业比重向第三产业转移,并且这种影响并非从建设期开始;通过进一步研究,本文发现开通高铁的市辖区通过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引致产业结构高级化,市辖区位于城市集群中增强了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影响效果,而县级市位于城市集群中则推动了开通高铁的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
关键词:
高铁开通 产业结构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伽伦 朱玉杰 盛大林
创新是长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人力资本是创新增长的来源。本文从地理空间距离的角度出发,研究精英大学对公司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与大学的地理距离越远,创新能力越弱。进一步研究表明,大学主要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和精英人才溢出效应,来影响公司创新。高铁开通提升了交通便捷性,降低沟通成本,方便了人才就业流动,促进了校企人员信息流通,弥补了地理距离对公司创新的影响。安慰剂检验支持了高铁开通促进公司创新的结论。
关键词:
公司创新 大学 距离 高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洪辉 平帆 章琳一
利用手工收集的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地理距离数据,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地理距离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距离上市公司越远,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越低;独立董事距离上市公司越远,导致独立董事参会次数越少,进而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这是地理距离影响独立董事履职,发挥监督作用的直接证据。其次,通过手工收集高铁、机场开通数据,发现高铁、机场的开通提供交通便利性,能够削弱独立董事地理距离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同时考虑了独立董事独立性问题,采用多个变量度量财务报告质量、考虑自选择问题等,结果仍然支持假设。该研究发现,丰富了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研究文献,也有助于从经济地理角度理解独立董事监督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地理距离 财务报告质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金刚 沈坤荣 胡汉辉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31个省域统计数据,基于地理距离视角实证研究了中国省际外显、内隐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边界。本文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外显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大于内隐知识空间溢出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外显、内隐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外显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在1 000千米范围外快速下降,而内隐知识在1 100千米范围外已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简单增加研发人员和资本相比,促进研发人员交流互动及优化资本结构更能促进地区知识增长。
关键词:
外显知识 内隐知识 空间溢出 地理距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勇超 朱延福
运用中国1995~2010年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及技术差距在该效应中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FDI溢出效应在不同省份是有差异的,且内外资技术差距在FDI溢出中存在着显著的门限效应。在技术差距较小的省份,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存在促进作用;中等技术差距的省份,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影响不显著;技术差距较大的省份,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存在抑制作用。
关键词:
FDI 技术差距 溢出效应 门限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凌云 陶东杰
研究目标: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基于知识生产"面对面交流"理论,构建实证模型,利用2003~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显著地提高了高铁沿线非节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动态效应分析和工具变量估计仍然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高铁沿线非节点城市,与节点城市的距离越近、对应的节点城市创新水平越高,高铁开通对其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越大,且主要发生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表明高铁开通具有知识溢出效应。进一步排除竞争性假说,证实了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创新:从知识溢出效应角度考察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并利用工具变量方法缓解了已有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研究价值:有助于全面评价大规模高铁建设的经济效应,同时为高铁时代地区间如何创新协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高铁 创新 知识溢出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岳龙 袁旺平
地铁开通能有效促进人们的交流,本文使用2001—2016年28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地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地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能解释同时期城市创新水平变化的24.13%,且结果高度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地铁开通后导致的校企联系增加、诱使的人力资本和FDI流入,是解释其提高城市创新水平的重要机制,这种机制可能有助于缓解当前中国“西低东高”的区域创新格局。本文研究结论为政府如何利用地铁网络引导区域创新要素合理流动提供了经验层面的证据,同时为缓解当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铁 区域创新 要素流动 发展不平衡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聪 孔闪闪 魏宝祥
"一带一路"倡议将西北五省定位为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往来通道,基于此,研究如何优化西北五省入境旅游客源国结构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使用2003-2013年西北五省来自各国的入境旅游人数数据,运用亲景度-竞争态分析、最优投资组合理论、引力模型分析西北五省入境旅游客源国构成及其最优组合,并分析客源国经济距离对西北五省入境旅游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西北五省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国以及各省最优入境旅游客源国组合中均缺少来自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国家,西北五省目前的客源国结构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关于西北五省的定位并不完全吻合;入境旅游客源国的经济距离,即客源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联系的困难程度,对西北五省的入境旅游规模具有显著降低作用。为优化西北五省入境旅游客源国结构,应加强西北五省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谭政勋
利用国外较新的PMG估计法,探讨影响珠江三角洲商品房均衡价值的因素及房价偏离,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房价偏离在不同城市间的溢出效应。随着收入和人口的增加,房价加速上涨;经济越发达的城市,房价收入比越大,房价的增长速度更快、波动更为剧烈。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推动房价上涨最重要的长期因素,通货膨胀次之,贷款最小;但贷款、通货膨胀是主要的短期推动力。虽然珠江三角洲地区房价总体上没有明显的泡沫,但波动很剧烈,一旦发生调整,其幅度将很大。除江门外,其他城市只对深圳房价偏离的冲击做出响应,而深圳对其他城市房价偏离的冲击没
关键词:
房价 房价偏离 溢出效应 珠江三角洲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亚飞 廖甍 王亚菲
本研究将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倍差法并借助匹配倍差法和安慰剂测试等稳健性检验工具,对高铁开通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在短期和长期都对沿线城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高铁开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主要表征为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动而非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高铁开通有助于强化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产业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反哺作用。在我国高铁建设纵深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应将高铁建设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政策工具,借助高铁开通的杠杆效应进一步发挥好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曦
本文基于2004-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高铁开通对消费强度的影响。为了解决高铁开通所带来的空间相关性问题,更好体现其溢出效应,本文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高铁开通显著影响了消费强度,这种效应是由高铁的局部效应和空间效应所导致。其次,高铁传递了消费需求和资源竞争的信号,加剧了城市间消费市场的竞争。此外,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际关系不同,高铁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消费强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为此,本文提出城市的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调整消费引导策略,从而促进本地消费。
关键词:
高铁 居民消费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