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41)
- 2023(18166)
- 2022(15440)
- 2021(14207)
- 2020(12251)
- 2019(27440)
- 2018(27158)
- 2017(52002)
- 2016(28562)
- 2015(31469)
- 2014(30800)
- 2013(30703)
- 2012(28151)
- 2011(25081)
- 2010(24968)
- 2009(23032)
- 2008(22889)
- 2007(20537)
- 2006(18077)
- 2005(16069)
- 学科
- 济(116418)
- 经济(116287)
- 业(103112)
- 管理(96605)
- 企(91901)
- 企业(91901)
- 方法(53345)
- 数学(42912)
- 数学方法(42507)
- 财(37570)
- 业经(34925)
- 农(34369)
- 中国(28548)
- 务(25049)
- 财务(24974)
- 财务管理(24936)
- 农业(24359)
- 技术(24144)
- 制(24122)
- 学(24053)
- 企业财务(23698)
- 理论(21285)
- 贸(20882)
- 贸易(20873)
- 地方(20629)
- 易(20276)
- 和(20190)
- 划(19566)
- 环境(18703)
- 银(18329)
- 机构
- 学院(410224)
- 大学(409635)
- 济(164071)
- 管理(163722)
- 经济(160743)
- 理学(141401)
- 理学院(139863)
- 管理学(137590)
- 管理学院(136838)
- 研究(133508)
- 中国(101334)
- 京(87103)
- 科学(85115)
- 财(77886)
- 农(74257)
- 所(68125)
- 业大(64891)
- 财经(62250)
- 研究所(62094)
- 江(60912)
- 中心(60562)
- 农业(58673)
- 经(56781)
- 北京(54202)
- 范(50922)
- 师范(50334)
- 经济学(49450)
- 州(48829)
- 院(47834)
- 财经大学(46264)
- 基金
- 项目(279273)
- 科学(219279)
- 基金(203854)
- 研究(199726)
- 家(179571)
- 国家(178030)
- 科学基金(152805)
- 社会(127003)
- 社会科(120486)
- 社会科学(120452)
- 省(109438)
- 基金项目(108498)
- 自然(100864)
- 自然科(98577)
- 自然科学(98549)
- 自然科学基金(96814)
- 划(91681)
- 教育(90333)
- 资助(83107)
- 编号(79641)
- 成果(63112)
- 重点(62512)
- 部(60878)
- 创(59947)
- 发(58909)
- 创新(55518)
- 课题(54207)
- 科研(53651)
- 业(52892)
- 国家社会(52708)
- 期刊
- 济(180048)
- 经济(180048)
- 研究(118002)
- 中国(74820)
- 学报(70983)
- 农(67458)
- 财(63132)
- 科学(62904)
- 管理(62631)
- 大学(53008)
- 学学(50444)
- 农业(46442)
- 教育(39144)
- 技术(35964)
- 融(34671)
- 金融(34671)
- 财经(31882)
- 业经(30617)
- 经济研究(28227)
- 经(27348)
- 业(26454)
- 问题(23772)
- 技术经济(22249)
- 科技(21168)
- 版(20316)
- 图书(19608)
- 现代(19270)
- 理论(18928)
- 商业(18451)
- 业大(17952)
共检索到597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金浩 陈诗一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地理距离具有双重“衰减效应”:企业距离政府越远,一方面不利于政府监管,使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增加;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企业寻租,导致企业污染排放减少。“十一五”规划首次对全国污染物减排总量提出了硬约束指标。基于这一政策,本文结合企业污染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地理距离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我们发现,政策发生后与区县政府的距离越远,企业的污染排放会更多,从而支持了政府监管而非企业寻租的“距离衰减效应”占据着主导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这一数字化监管手段能够降低政府实地监管成本,克服政府监管的“距离衰减效应”。本文在理论上为理解企业污染排放行为识别出新的动因,且丰富了地理经济学的“距离衰减效应”假说;在现实上为新时期政府推行数字化监管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伟 周根贵 曹柬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矛盾不断加剧,政府对环境进行监管已经迫在眉睫。基于我国现实国情,针对政府不同监管模式,采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企业与政府间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得到不同情形下企业和政府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分析了监管成功率、第三方举报概率等现实参数对策略的影响。结论表明:企业违规行为主要受违规惩罚力度、第三方监管力度以及政府监管成功率的影响;政府部门若能在演化博弈过渡时期审时度势、分阶段实施不同措施,就可以有效遏制企业的违规行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对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学刚 钟茂初
企业不考虑环境成本追求利润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利用市场机制很难解决此类外部性问题,政府规制介入成为必然。政府环境管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实际上是相关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可以用博弈方法来研究政府环境管制政策的效果。现有博弈分析中存在忽视环境污染给政府和企业分别带来政治成本与声誉成本的重大缺陷,造成理论不能解释现实世界。本文在引入上述成本的基础上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对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污染治理的互动决策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减少政府因企业污染带来的收益、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加大对企业污染的处罚等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而且,建立以增加企业污染的声誉成本以及提高地方政府纵容污染的政治成本等非物质成本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环境监管 博弈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思佳
本文以2010—2017年在沪深A股上市的企业为样本研究高管学术经历、监管距离与企业盈余管理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监管距离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高管学术经历能够削弱监管距离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高管学术经历 监管距离 企业盈余管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江会 卢海燕 黄国妍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之一便是发挥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作用。本文以2015—2019年上市的创业板、中小板企业为样本,探究主导风险投资与被投资企业间地理距离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与被投资企业间地理距离对被投资企业IPO当年的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地理距离和城市类型细分后结论依然稳健。而良好的监督激励,如联合风险投资、董事会参与及分阶段投资可以弱化由于地理距离增加对创新产出的“攫取效应”。本文不仅揭示了风险投资与被投资企业间地理距离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还探究了如何改善这一影响,为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发挥风险投资作用、推进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风险投资 监督激励 地理距离 创新产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正林 卞晨 初钊鹏 王晗
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是节能减排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但创新的外部性与高投入特征导致企业创新内在激励不足,需要政府制定碳排放规制以实现对企业低碳创新的外部激励。本文基于政府监管视角,构建了碳交易和碳税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开展了碳规制工具组合交互性的仿真模拟。研究发现,碳交易政策效果受到碳交易价格、企业创新带来的可交易碳量和企业不创新时碳超排量等市场因素的影响;当碳交易政策激励企业创新作用有限时,政府必须提高直接可控的碳税征收税率并配合以合适强度的监管才能保证政策协同促进企业创新的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当政府对创新企业实行减税政策时,碳交易政策效果可以得到强化,进而政策协同促进企业创新效果得以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立新 曲京山
地理临近性是地理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话题,文章将其嵌入公司财务研究领域,实证检验证券监管距离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地证监局与上市公司距离越远,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监管距离增加了股权融资的难度,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缓解融资约束,即股权资本成本是监管距离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公司内部治理水平不完善、外部监管程度不足的公司中,监管距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点圆 孙慧 秦颖
文章基于2012—2018年地级市层面环境规制、环境监管数据与企业层面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相结合,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从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角度探讨环境规制对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政府监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正式环境规制与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显著的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非正式环境规制与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显著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政府监管在其中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区分企业环境管理能力后发现,双重环境规制以及政府环境监管的有效实施也需要企业积极提升环境管理能力。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环境监管 全要素生产率 半参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肖红军 阳镇 凌鸿程
如何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以2010—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监管距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边界调节机制与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1)监管距离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了负向影响,监管机构与上市公司地理距离越远,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差,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总体上呈现监管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鞭长莫及"效应;(2)边界调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高管海外工作经历在监管距离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且企业社会责任在监管距离与企业创新之间产生了部分中介效应,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战略竞争价值;(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监管距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抑制效应在民营企业、非强制披露、外部治理环境较差以及轻污染行业中更为明显。本文基于经济地理学与高阶梯队理论的融合,能够为推进数字化时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提供全新的视角,为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提供经验启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沈洪涛 冯杰
本文基于政治学的合法性理论,并借助新闻学的议程设置概念,在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背景下研究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本文以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舆论监督和政府监管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作用,以及政府监管对舆论监督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1)媒体有关企业环境表现的报道能显著促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2)地方政府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并增强舆论监督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认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合法性动机、以及舆论监督和政府监管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同时也为信息披露的非经济性动机研究做出了文献上的贡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东明 张文军
以我国2011~2019年120个主要城市的上市A股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国家减轻企业税负和实施严格环境监管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减轻重污染企业税负能够促进企业环保投资的增加,对企业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可进一步强化税负减轻对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较于东部地区,环境监管的这种强化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这说明,针对我国中西部地区长期存在的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不足问题,具有激励功能的减轻税负政策和具有监督功能的环境监管机制能够从宏观层面发挥联合缓解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于鹏 申慧慧
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以地理距离为视角,研究监管机构对距离不同上市公司监管效果的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证券监管具有明显的距离效应,上市公司距离证监会越近,盈余质量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是证券监管的有效补充机制,相对其他所,国内大所强化了对远距离公司的监督;证券监管的距离效应影响审计师的执业行为,审计师对于监管距离远的上市公司收取了更低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国内大所强化监督是出于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国内大所监督的距离效应主要存在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负债率高和盈利能力较差的上市公司。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监管、审计师选择以及投资者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监管距离 事务所规模 盈余质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加入WTO对中央银行的监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但处在金融监管第一线的基层人民银行在实践中却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难以适应重中之重的要求。对此 ,基层人民银行必须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更新监管理念 ,履行监管职责。本文将实施“零距离”监管作为一种新的监管理念作了一些理论上的诠释和探讨 ,同时结合实际工作 ,提出具体实施“零距离”监管的工作措施和工作载体。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监管理念 “零距离”监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培 刘叶
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FDI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FDI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中国的环境污染成为学界激烈论争的问题。笔者通过构建城市距其最近港口地理距离作为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工具变量,并利用2003—2013年中国28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就FDI对中国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笔者指出,采用地级以上城市距其最近港口的地理距离作为工具变量,能够有效地解决实证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FDI对中国的污染排放水平,特别是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产生了抑制作用,即FDI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并且,相比于中部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的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更强。基...
关键词:
FDI 环境污染 影响效应 地理距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