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54)
2023(17827)
2022(15061)
2021(13855)
2020(11829)
2019(26843)
2018(26460)
2017(50452)
2016(27010)
2015(30331)
2014(30130)
2013(29642)
2012(27642)
2011(24902)
2010(24642)
2009(22804)
2008(22598)
2007(20139)
2006(17549)
2005(15927)
作者
(80254)
(67078)
(66938)
(63307)
(42507)
(32454)
(30616)
(26245)
(25525)
(23922)
(22768)
(22558)
(21235)
(21000)
(20854)
(20754)
(20505)
(20030)
(19359)
(19262)
(16733)
(16395)
(16384)
(15265)
(15258)
(15016)
(14916)
(14789)
(13532)
(13315)
学科
(113705)
经济(113586)
管理(78196)
(76169)
(61685)
企业(61685)
方法(50696)
数学(44560)
数学方法(44053)
中国(31598)
(31001)
(30891)
地方(26540)
业经(25642)
(23743)
(23237)
银行(23176)
(22797)
(21923)
(21742)
贸易(21730)
农业(21158)
(21059)
(20005)
金融(20002)
(19826)
财务(19764)
财务管理(19719)
企业财务(18808)
技术(17465)
机构
大学(385982)
学院(385700)
(158123)
经济(154961)
管理(150015)
研究(130514)
理学(129075)
理学院(127612)
管理学(125382)
管理学院(124663)
中国(102780)
科学(81482)
(81154)
(73689)
(71754)
(66514)
中心(62152)
研究所(60475)
业大(60349)
财经(58585)
(58045)
农业(56844)
(53259)
北京(50627)
(49475)
师范(48839)
经济学(48336)
(46871)
(46556)
经济学院(43769)
基金
项目(260920)
科学(205011)
基金(190286)
研究(184598)
(167986)
国家(166583)
科学基金(142771)
社会(118031)
社会科(112030)
社会科学(112001)
(102680)
基金项目(101085)
自然(94475)
自然科(92361)
自然科学(92333)
自然科学基金(90701)
(86840)
教育(84617)
资助(77572)
编号(73952)
(59109)
成果(59037)
重点(58993)
(56955)
(54460)
科研(51043)
创新(50958)
课题(50245)
国家社会(49155)
计划(48988)
期刊
(169783)
经济(169783)
研究(109684)
中国(75236)
学报(65264)
(64710)
(58285)
科学(57689)
管理(53088)
大学(48187)
学学(45565)
(44891)
金融(44891)
农业(42733)
教育(36583)
技术(32884)
业经(28955)
财经(28901)
经济研究(27637)
(24738)
(23040)
问题(22445)
图书(20240)
理论(19199)
技术经济(18864)
(18734)
统计(18205)
商业(18021)
(17917)
科技(17702)
共检索到575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谢菁   邹杨   关伟  
债券发行定价和违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结合信息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以2003—2021年发行的信用债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承销商与发行人之间的地理距离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承销商与发行人之间的地理距离和债券信用利差呈正相关关系,即地理距离越近,债券信用利差越小。机制分析表明,地理距离主要通过信息的类型和成本渠道影响债券发行定价,表现为地理距离对于软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的非上市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影响更大,对信息获取成本更高的非银行承销商所承销债券的信用利差影响更大。此外,地理距离还能够对债券违约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应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推动金融资源服务于本地,以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丛琳洁  米致远  
本文基于软信息不对称视角,以地理距离衡量由“软信息”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利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股价暴涨暴跌的成因。研究发现:地理距离显著增加了股价暴涨暴跌次数,即软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股价暴涨暴跌的可能性越大;投资者调研活动在地理距离影响股价暴涨暴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负向调节作用;对于属于沪(深)港通标的、机构持股比例低和信息披露考核差的上市公司,地理距离显著增加了股价暴涨暴跌的可能性。本文对于拓展软信息不对称相关研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邹冉   郑晓宇   阮琳槟   许庆锋  
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不断推进,绿色信息披露日益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拟从债券发行定价视角探讨债券绿色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以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非绿色信用债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软件对其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的绿色项目文本信息进行识别和分类,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绿色项目信息披露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绿色“机会型”项目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债券发行定价,而绿色“监管型”项目信息披露将提高债券发行定价。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机会型”项目信息披露通过传递企业价值提升的积极信号降低了债券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溢价,导致债券发行定价下降;绿色“监管型”项目信息披露则传递出企业违约风险增加的消极信号而导致债券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进而提高债券发行定价。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机会型”和“监管型”项目信息披露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不同绿色创新能力以及是否属于重污染行业的企业中均存在异质性。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问陶  王松华  
国有银行机构撤并导致的银企距离增大影响城镇及农村地区银行贷款规模,通过建立模型,提出了两个假设。对国有银行乡镇企业的贷款额(衡量贷款区域集中度)和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二者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二者成强正相关,假设得到证明,即:由银行机构撤并导致的银企间地理距离的增大使得信息不对称加重;银行对企业实施地缘信贷配给。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乐峥  蒋晓婉  
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开好地方政府举债的"前门"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关键环节。2017年财政部推行的专项债券创新试点政策本质上是以拆包发行的方式从细分项目类别、明确项目所在地和平衡项目收支三个维度提高专项债券的信息准确度。本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专项债券信息准确度对债券发行利率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非特定品种的专项债券相比,新型专项债券的发行利率提高约11个基点,债券平均交易间隔缩短约23天。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创新试点的政策效果,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提供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菊仙  王玉涛  鲁桂华  
笔者考察了券商机构距离上市公司注册地的远近对证券分析师行为的影响。地理距离的远近决定了分析师获取私有信息的难易程度和成本,从而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笔者的研究发现:地理距离越远,证券分析师更新盈余预测的频率越低,预测准确度越低;当市场化程度较高时,地理距离对证券分析师的负向影响减弱。这说明,私有信息是影响分析师预测行为的重要信息来源,当距离远时,分析师获取私有信息的难度加大,不利于他们做出有效预测,而市场化程度较高时,公开信息可靠性的增强减弱了地理距离对分析师行为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参与者、监管层、学术界理解地理位置与证券分析师行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江会  朱敏  
本文发现,我国企业的IPO成本在地区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从东部沿海地区到西部内陆地区,我国企业的IPO成本呈逐步上升趋势,并且在地理距离上越是远离中心城市(尤其是金融中心)的企业,其IPO成本越高。基于"软信息不对称"的视角,本文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发行企业与A股市场多数投资者集聚地的远近以及市场化进程的地区差异是导致我国企业IPO成本呈现上述地域特征的重要原因,并且它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何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企业IPO成本普遍较高的现象,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优化我国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推进内陆地区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形成,以及加快内陆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对于降低该地区企业上市融资成本,吸引更多企业上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康霖  徐子尧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分析了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模型分析表明,可转债作为一种混合证券,由于内嵌转换期权,在初始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条件下,随着信息的逐步公开化,投资者可以据此选择转股或继续持有以保证其获得预期收益;发行公司通过对可转债赎回条款的良好设计,可以免于承受信息不对称下股权再融资的逆向选择成本。文章进一步以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6年可转债和增发的拟发行公告和正式发行公告作为研究事件,发现发行可转债对上市公司股价的负效应小于增发,这支持了本文的理论模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李羽翔  张搏  
本文以2015—2017年公开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为研究样本,探索地方债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影响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定价,地方政府在进行国库现金管理过程中,地方债发行定价受到影响。借助逐步开放的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招标试点提供的自然实验平台,通过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试点的开通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地方债的利差,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对地方债定价影响并不显著,地方债发行定价并未充分体现出发行主体的信用资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承诺渠道影响地方债市场化发行。本文根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落实严禁财政承诺、完善地方债发行机制以及引入更多投资主体等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振龙  莫天瑜  
基于对经济正常波动时期与金融危机时期央票发行对央票交易成本的影响分析,结论表明央票交易成本中流动性成本显著高于信息不对称成本。在经济正常波动时期,央票发行顺应市场预期,央票发行并未引起流动性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成本的显著变化;在金融危机时期,央票发行出乎市场预期,央票发行引起信息不对称成本显著增加,指令流自相关系数显著降低。而央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成本,主要来源于机构投资者对公开信息的解读不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志刚  
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影响公司的融资决策。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公司债券融资发展的负面影响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司债券融资的成本增加 ,从而使公司的债务融资结构倾向于银行融资 ,故欲加强公司债券融资的发展 ,就必须有效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公司债券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来源于金融基础设施的落后以及体制问题。因而解决公司债券融资发展障碍的根本措施在于大力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进程并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宏  林晚发  李国平  
在将债券市场中的信息问题区分为一级市场上发债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确定与二级市场上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基础上,本文以中国企业债券为样本,实证检验信息不确定、信息不对称与债券信用利差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债券以及企业层面相关控制变量情况下,投资者在信息不确定与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况下能获得显著的风险溢价。在控制了信用等级与事件日时长的情况下,该结果是稳健的。最后,信息不确定与信息不对称能够帮助信用风险结构模型解释债券信用利差。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监管部门在加强企业债券信息披露监管的同时,也应该强化对投资者信息披露的监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蔚然  钟茂初  
本文主要探讨地理区位与工业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刻画中国工业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中国工业污染排放表现出向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大核心城市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局部区域范围内,工业污染排放同样向区域核心城市集聚。在不同核心城市的地区中,以上海为核心的地区出现了工业污染排放再次集聚的次级高地;而以香港为核心的地区中,区域核心城市则表现出更强的工业污染排放集聚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蔺庆校  朱连才  
地方政府债券(Local Treasury Bonds,简称LTB)是地方政府或其授权代理机构发行,为筹集资金用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的有价证券。LTB一般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本付息的担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采用这种方式为地方政府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