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92)
- 2023(17072)
- 2022(14308)
- 2021(13307)
- 2020(11069)
- 2019(25466)
- 2018(24827)
- 2017(47666)
- 2016(24975)
- 2015(28438)
- 2014(28040)
- 2013(27833)
- 2012(25617)
- 2011(23173)
- 2010(23219)
- 2009(21519)
- 2008(20553)
- 2007(17598)
- 2006(15685)
- 2005(14037)
- 学科
- 济(129919)
- 经济(129808)
- 管理(73054)
- 业(69149)
- 方法(56853)
- 企(55604)
- 企业(55604)
- 数学(51505)
- 数学方法(50820)
- 中国(33302)
- 农(28864)
- 财(27367)
- 地方(26575)
- 贸(24181)
- 贸易(24166)
- 业经(23784)
- 易(23495)
- 学(21622)
- 农业(19945)
- 技术(19517)
- 制(18757)
- 环境(17570)
- 理论(16527)
- 融(16315)
- 金融(16313)
- 和(15825)
- 银(15728)
- 银行(15710)
- 地方经济(15695)
- 务(15375)
- 机构
- 大学(366361)
- 学院(365421)
- 济(167755)
- 经济(164783)
- 管理(143605)
- 研究(125459)
- 理学(124860)
- 理学院(123503)
- 管理学(121236)
- 管理学院(120562)
- 中国(95145)
- 京(76802)
- 科学(72426)
- 财(72398)
- 所(61113)
- 财经(58884)
- 中心(56805)
- 研究所(55442)
- 经济学(54139)
- 经(53867)
- 农(53115)
- 江(52299)
- 业大(50046)
- 经济学院(48794)
- 北京(48237)
- 院(45631)
- 范(45588)
- 师范(45171)
- 财经大学(44042)
- 农业(41386)
- 基金
- 项目(248640)
- 科学(199373)
- 基金(186161)
- 研究(179317)
- 家(162297)
- 国家(161105)
- 科学基金(140395)
- 社会(119651)
- 社会科(113931)
- 社会科学(113904)
- 基金项目(97351)
- 省(93564)
- 自然(90038)
- 自然科(88138)
- 自然科学(88122)
- 自然科学基金(86585)
- 教育(82772)
- 划(79387)
- 资助(77562)
- 编号(68928)
- 部(56428)
- 重点(55939)
- 成果(53961)
- 发(53378)
- 创(51826)
- 国家社会(51688)
- 教育部(49369)
- 创新(48673)
- 课题(47725)
- 人文(47543)
- 期刊
- 济(177467)
- 经济(177467)
- 研究(110006)
- 中国(67555)
- 财(54928)
- 管理(54495)
- 学报(51264)
- 科学(51190)
- 农(46468)
- 大学(40406)
- 学学(38248)
- 技术(35677)
- 农业(32169)
- 教育(31791)
- 融(31182)
- 金融(31182)
- 经济研究(31124)
- 财经(29965)
- 经(25860)
- 业经(25228)
- 问题(24479)
- 统计(22269)
- 贸(21515)
- 技术经济(21028)
- 策(19978)
- 业(18558)
- 世界(18415)
- 国际(18166)
- 决策(17890)
- 现代(16148)
共检索到539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创练 张帆 张年华
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地理距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因素,本文引入地理距离和技术进步等变量拓展了传统索洛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方效应,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了1997—2013年间中国280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增长收敛特征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储蓄率、外商直接投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均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与该区初期产出负相关,即初期产出较低的地区经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条件收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创练 张帆 张年华
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地理距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因素,本文引入地理距离和技术进步等变量拓展了传统索洛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方效应,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了1997—2013年间中国280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增长收敛特征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储蓄率、外商直接投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均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与该区初期产出负相关,即初期产出较低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说明经济落后的地区比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更快,可见在全国范围内各大城市经济增长满足条件收敛规律。研究还表明,地理距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因素,区域内宏观变量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溢出效应,即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第三方效应。分地区研究还表明,东部及中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但后者较前两者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相对更快。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促进城市经济互动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条件收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浩然 衣保中
本文基于中国268个城市2003-2008年的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地理距离因素对城市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间溢出效应随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形曲线过程,最优的溢出距离出现在50公里左右;城市间的外溢效应在180公里范围内表现得最为显著,200公里以外明显减弱。这一结论为我国当前经济圈域的划分提供了依据。研究还证实了科技投入、公共服务水平、金融条件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推动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的关键因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雪辉 谷国锋
本文将人均GDP和市场潜能作为表征经济增长及其溢出效应的指标,基于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了我国285个地级市2004-2013年经济增长溢出效应随时间和地理距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一方面随时间推移整体增强,另一方面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其中300公里内为密集溢出区,800公里以内为有效溢出区、以外为间接溢出区,说明经济增长最有效的空间溢出范围在一到两个省的范围内,与地级市的行政界线相比,省级行政界线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的阻碍作用更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俏茹 刘金全 刘达禹
本文首先将技术溢出效应加入MRW模型中,得到了带有空间相关性的经济收敛方程,随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省际间的收敛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省际间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整体满足条件收敛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双区制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省际空间溢出效应的非对称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空间溢出效应在体量和方向上均存在非对称性特征,且这两大非对称性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不尽相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崔忠平 王浩名
以20052015年全国和各省的人口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技术进步溢出和经济增长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各研究变量的空间影响程度较大;从各省的研究来看,人口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技术进步和溢出等变量的提高能够对全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三个变量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效用、间接效用和总效用也非常明显,在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效用影响排名也非常靠前。区分省级区域后发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从东、中、西部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崔忠平 王浩名
以2005~2015年全国和各省的人口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技术进步溢出和经济增长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各研究变量的空间影响程度较大;从各省的研究来看,人口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技术进步和溢出等变量的提高能够对全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三个变量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效用、间接效用和总效用也非常明显,在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效用影响排名也非常靠前。区分省级区域后发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从东、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结果来看,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哲 魏修建
绿色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使用我国30个省份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SDM模型、交互项模型和偏微分方法,探究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调节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经济增长均存在着明显的正向空间关联性;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具有促进本地绿色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还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考虑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人工智能与环境规制在这一空间溢出效应中均发挥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顾芸 董亚宁
通过包含创新部门的新经济地理增长模型,分析发现知识溢出和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选取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在结构视角下考察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效应;空间维度上,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具有外部性特征,高校基础研究经费内部支出、高校应用研究经费内部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且知识溢出和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昭 欧阳秋珍
本文选取了1990~2007年间中国进口和对中国FDI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扩展了CH模型,建立了包含进口和FDI两个物化型技术溢出指标的面板模型,利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技术,得到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溢出国对华出口和FDI对溢出国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溢出国角度看,对外投资比对外贸易更有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溢出国更倾向于对华FDI,我国招商引资政策需要做出调整。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杨骞
利用中国2000~2011年分省面板数据,采用LeSage and Pace(2009)提出的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衡量了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区域内溢出、区域间溢出及总体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均存在正向的区域内溢出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在邻接和经济空间权重下其显著性并不高,且在地理距离权重下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区域内溢出效应远大于区域间溢出效应。控制变量中,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爱兰 王智烜
考虑"第三方效应"是目前FDI研究的新趋势。非洲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是否存在"第三方效应"?本文以20052014年中国对非洲26个国家的投资数据进行空间效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对非洲各国的投资存在空间互补效应,并且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还受东道国周边国家经济和社会等因素以及各种观测不到的地区相关性因素的影响。对非洲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分类研究表明,中国对前一类国家投资的"第三方效应"更为显著。通过引入"第三方效应",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分布特征,这对中国企业走进非
关键词: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 第三方效应 一带一路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爱兰 王智烜
考虑"第三方效应"是目前FDI研究的新趋势。非洲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是否存在"第三方效应"?本文以2005~2014年中国对非洲26个国家的投资数据进行空间效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对非洲各国的投资存在空间互补效应,并且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还受东道国周边国家经济和社会等因素以及各种观测不到的地区相关性因素的影响。对非洲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分类研究表明,中国对前一类国家投资的"第三方效应"更为显著。通过引入"第三方效应",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分布特征,这对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更具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 第三方效应 一带一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金刚 沈坤荣 胡汉辉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31个省域统计数据,基于地理距离视角实证研究了中国省际外显、内隐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边界。本文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外显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大于内隐知识空间溢出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外显、内隐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外显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在1 000千米范围外快速下降,而内隐知识在1 100千米范围外已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简单增加研发人员和资本相比,促进研发人员交流互动及优化资本结构更能促进地区知识增长。
关键词:
外显知识 内隐知识 空间溢出 地理距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肖光恩 金圣华
用工业企业数据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从中国地级城市的层面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和空间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中国地级城市工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和空间溢出效应,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收敛作用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