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
2023(1266)
2022(1079)
2021(1030)
2020(786)
2019(1747)
2018(1617)
2017(3005)
2016(1796)
2015(2321)
2014(2514)
2013(2237)
2012(2098)
2011(1759)
2010(1762)
2009(1490)
2008(1480)
2007(1317)
2006(1043)
2005(996)
作者
(4486)
(3588)
(3507)
(3361)
(2345)
(1745)
(1743)
(1412)
(1392)
(1362)
(1296)
(1238)
(1216)
(1147)
(1133)
(1086)
(1086)
(1076)
(1064)
(1008)
(986)
(933)
(896)
(894)
(883)
(839)
(829)
(798)
(777)
(773)
学科
(4055)
经济(4050)
理论(3808)
文化(3690)
教育(3208)
教学(3173)
(2717)
企业(2717)
方法(2406)
管理(2386)
市场(2023)
(1974)
产业(1943)
学法(1914)
教学法(1914)
业经(1904)
(1796)
文化产业(1771)
文化市场(1771)
政治(1745)
中国(1741)
思想(1731)
思想政治(1653)
政治教育(1653)
治教(1653)
德育(1632)
学理(1614)
学理论(1614)
研究(1578)
经济理论(1518)
机构
学院(24506)
大学(23378)
研究(7602)
(6785)
师范(6753)
管理(6289)
师范大学(5500)
理学(5355)
(5292)
(5284)
教育(5251)
理学院(5198)
经济(5047)
管理学(4987)
管理学院(4923)
科学(4809)
职业(4722)
技术(4393)
中国(4146)
(4139)
(3809)
(3489)
研究所(3446)
北京(3400)
职业技术(3373)
技术学院(3356)
中心(3314)
(2599)
(2562)
业大(2257)
基金
项目(15193)
研究(13549)
科学(11261)
基金(8830)
教育(8005)
(7348)
国家(7219)
社会(7138)
编号(6950)
社会科(6660)
社会科学(6659)
(6570)
成果(6480)
科学基金(5871)
(5484)
课题(5399)
(5158)
基金项目(4436)
项目编号(4203)
规划(3896)
重点(3663)
(3598)
资助(3479)
研究成果(3458)
(3424)
(3335)
大学(3321)
(3257)
文化(3223)
(3210)
期刊
教育(11621)
研究(7883)
(7337)
经济(7337)
中国(6652)
学报(3525)
职业(3449)
技术(3395)
科学(3316)
大学(2974)
管理(2760)
学学(2529)
技术教育(2402)
职业技术(2402)
职业技术教育(2402)
(2350)
图书(2336)
(2096)
(1977)
论坛(1977)
书馆(1906)
图书馆(1906)
(1675)
(1543)
农业(1519)
高等(1395)
财经(1295)
社会(1251)
(1192)
社会科(1167)
共检索到38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孔云  夏志芳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针对当前存在的对地理课程的偏见进行批判与反思,审视了地理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而后分析阐释了地理课程的地域性与传承性、社会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的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地理课程文化进行了三方面的建构:建构生活化的地理课程文化,让地理课程"回归生活世界",逐渐让社会认识到地理课程的真正价值;建构生态性的地理课程文化,让地理课程走向民主、自由、开放与和谐;建构反思性的地理课程文化,使地理课程在反思中走向超越与创新。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云峰  
以唯物史观的发现为标识,哲学的主体革命实现了人的主体身份的本质复归。在对人的主体身份解构中,人的自然存在身份、社会存在身份、活动存在身份科学定位了人的主体身份存在,将“现实的人”从抽象的世界中解放出来。人作为一种对象性存在物,其主体身份的建构过程往往易受到现实规训的影响而趋向“异化”,人的主体身份批判的关键是“异化”身份批判。社会交往和话语交往是人的主体身份建构的重要途径,规定了主体身份的最终交往样态和价值形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傅歆  
空间批判理论者对资本的空间化发展和空间的生产进行了研究,指出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空间生产,不仅是资本实现自身增殖的新路径,也同时生产和再生产资本主义不平等的生产关系,权力和政治也因此渗入空间领域,形成资本主义空间政治。对于中国城市基层治理及其城镇化发展而言,要汲取空间批判理论的理论精髓,开辟社会主义的城市空间生产,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空间政治,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中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探索新的城市秩序,打造城市共同体,推动城市正义的实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龚倩  段玉山  蒋连飞  姚泽阳  
"地理知识"在英国地理课程中的角色以及在英国学校教育中的位置几经变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课程改革造成了地理课程中知识匮乏的问题,于是近期的英国教育白皮书提出"知识回归到课程中"的要求.通过分析英国新版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知识转向"带给英国地理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核心知识和强有力的知识在地理课程实施中的作用,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提出地理可行能力是应对上述挑战的可能方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良宏  李雁冰  
本文在分析教师课程批判力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课程批判力的意义和价值,并从使课程"超越实施"、革新传统理论研究和教师教育课程、尊重教师实践立场、构建生成性教学文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培育与生成教师课程批判力的可能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生尧  
课程评价定义的批判分析冯生尧对于课程评价(或评鉴,evaluation)的定义,不同的理论流派有着不同的诠释。定义就如路标,它往往充当相应理论体系的起点和核心,理论体系反过来又是对定义的具体化。因此,批判分析历史上各种课程评价的定义,不但令我们对概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定荣  
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兴起和发展于20世纪70—80年代,反映了西方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教育民主与公正的危机与要求,在理论来源上受到了威廉斯的文化选择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论的影响。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主张把课程改革作为文化再生产的政治斗争实践;课程改革的动力来自对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抵抗;课程改革权力主体应从统治者转移到被压迫者;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应揭露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对课程改革实践者进行启蒙;课程改革活动应通过批判性实践来对不舍理的社会结构进行颠覆或重组。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对课程现代化改革实践具有警示和启示作用,理论上有创新,但是,其对课程改革实践和理论的性质作...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肖磊  徐学福  
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史的本源价值是其元认知价值——展现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辉格式科学史给学生呈现出一副歪曲的科学发展图景,不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者价值观的错位,即教育哲学中的知识中心主义、科学哲学中的素朴经验论和历史哲学中的移时史观;直接原因在于科学家的一些"不当行为"与科学教育工作者对科学、科学家所持的刻板印象相冲突,他们按自己的刻板印象去重塑科学史。科学课程应变辉格式科学史为真实的科学发展历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加仙  
本文解析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分析了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特征,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一种体现这些特征的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模式及实施案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陶阳  张文军  
针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有价值的知识体现在何处"、"知识是如何具有价值的"这三个不同的问题,西方世界主义课程研究主要遵循价值建构、意义解释与文化批判的路径。作为文化批判路径的代表人物,波克维茨的方法论"社会认识论"包括为对研究对象的再认识和方法体系的发展。在对研究对象的理论预设上,世界主义是具有"生命权力"的社会建构,而学校教育则被视为政治干预实践。以此为出发点,去常规化的"碎片式"思维方式和"关于现在的历史"的研究范式构成"社会认识论"的方法体系。从思维特征来看,突破二元对立的现代思维,显现教育文化社会语境中的潜在联系是波氏带给教育和课程研究的独特启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  
跨文化视角作为比较教育学科的理念无意识,是历史和现实因素叠加博弈的产物。浪漫主义思潮和民族国家兴起助推人们以文化划分边界,也迫使比较教育服从于构建国民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需要。跨文化视角的确立导致文化偏见与国家主义大行其道,也使比较教育陷入创新乏力的困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到来推动各国从竞争走向依存,比较教育在"无疆界世界"中面临着从跨越边界到超越边界的文化视角转型。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郝瑞娟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老舍以自己的方式坚持对中国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在老舍的众多作品中,《猫城记》的批判意识最为显著。作者在科学幻想的基础上讲述了猫国社会和猫国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状态,以此来揭示当时病入膏肓的中国现实社会。文章在文化批判的背景下,从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社会制度和外来文化的接受等方面对小说作了全面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思想心态和文化体制。这一主题对发掘《猫城记》在老舍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反思当下的社会现实具有极大的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蒋建国  
广告符号是建构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它不仅进行商品推销,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创造出虚假需求。广告的符号化,直接导致了消费异化,进而对消费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广告符号及其消费主义文化进行理性批判,是深刻认识消费社会的重要方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殷勤凡  
本文以“抠概念”(探究会计文化内涵)为逻辑起点,在对属概念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汲取国内外文献中的不同观点,形成对会计文化这个种概念的新的理性认识。然后,分析会计文化与国别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先进会计文化的作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