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78)
- 2023(9251)
- 2022(8308)
- 2021(7964)
- 2020(6587)
- 2019(15427)
- 2018(15297)
- 2017(29858)
- 2016(16136)
- 2015(18124)
- 2014(18025)
- 2013(17818)
- 2012(16114)
- 2011(14382)
- 2010(14097)
- 2009(12750)
- 2008(12056)
- 2007(10154)
- 2006(8751)
- 2005(7270)
- 学科
- 济(62812)
- 经济(62746)
- 管理(44945)
- 业(42394)
- 企(35430)
- 企业(35430)
- 方法(30970)
- 数学(26881)
- 数学方法(26587)
- 农(16175)
- 中国(15516)
- 学(14404)
- 财(14186)
- 地方(13803)
- 业经(13702)
- 农业(10992)
- 理论(10761)
- 和(10616)
- 贸(10409)
- 贸易(10404)
- 环境(10335)
- 易(10047)
- 技术(9919)
- 制(9421)
- 务(9302)
- 财务(9245)
- 财务管理(9231)
- 划(8870)
- 教育(8791)
- 企业财务(8746)
- 机构
- 大学(225977)
- 学院(223302)
- 管理(93360)
- 济(84341)
- 经济(82363)
- 理学(82301)
- 理学院(81334)
- 管理学(79921)
- 管理学院(79534)
- 研究(72309)
- 中国(50906)
- 京(48229)
- 科学(47211)
- 财(36441)
- 所(35410)
- 业大(34603)
- 农(33652)
- 研究所(32779)
- 中心(32369)
- 范(30827)
- 师范(30584)
- 财经(30405)
- 江(30171)
- 北京(30165)
- 经(27712)
- 院(26774)
- 农业(26384)
- 州(25246)
- 师范大学(25135)
- 经济学(24245)
- 基金
- 项目(163006)
- 科学(128496)
- 基金(118820)
- 研究(118615)
- 家(103391)
- 国家(102552)
- 科学基金(88747)
- 社会(73601)
- 社会科(69732)
- 社会科学(69712)
- 基金项目(64957)
- 省(63375)
- 自然(59358)
- 自然科(57964)
- 自然科学(57952)
- 自然科学基金(56883)
- 教育(53866)
- 划(53501)
- 编号(48745)
- 资助(48064)
- 成果(38555)
- 重点(35760)
- 部(35447)
- 发(33997)
- 创(33701)
- 课题(32734)
- 创新(31330)
- 科研(31158)
- 教育部(30383)
- 大学(30264)
共检索到305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军献
在开封自南宋以来的变迁历程中,因中原地区地理空间区位形势所造成的频繁战患直接导致开封城市的破坏与衰落,更重要的是开封在黄河泛滥区中所处的地理中心位置,不仅使开封周边地区土壤严重沙化,而且还在堰塞其水运河道的同时,也使其失去了成为现代铁路交通枢纽的机会。区域环境因素发生的重要改变导致中原地区区域政治中心在建国初从开封迁离,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自由流动程度的加强,更多的发展资源向邻近的郑州集聚,也造成开封经济发展的弱势。但随着国家及河南省政府利用开封地理空间区位形势所实施的"郑汴一体化"等当代发展策略的介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军献
在开封自南宋以来的变迁历程中,因中原地区地理空间区位形势所造成的频繁战患直接导致开封城市的破坏与衰落,更重要的是开封在黄河泛滥区中所处的地理中心位置,不仅使开封周边地区土壤严重沙化,而且还在堰塞其水运河道的同时,也使其失去了成为现代铁路交通枢纽的机会。区域环境因素发生的重要改变导致中原地区区域政治中心在建国初从开封迁离,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自由流动程度的加强,更多的发展资源向邻近的郑州集聚,也造成开封经济发展的弱势。但随着国家及河南省政府利用开封地理空间区位形势所实施的"郑汴一体化"等当代发展策略的介入,开封将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下降趋势而实现复兴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红军 胡玉梅
限于古代中国城市数据的难以获得性,本文基于公元前226—公元1913年14个备选城市成为全国性都城概率影响因素的Probit/Logit面板模型分析发现:经度越靠近东面、纬度越靠近北面、海拔较高地区的备选城市,成为国家都城的概率越高;到全国性经济中心距离更近、到皇帝"龙兴之地"距离更近的备选城市,成为全国性都城的概率也更高;另外,政治统一与否、北宋前后,中国都城布局的规律也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差别。这意味着,中国历代都城地理位置的选择有其不同于西方的独特政治和经济规律。文章对于深化中国历代都城选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都城选址 政治统一假说 龙兴之地假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忠良 殷东星
区位环境的变迁,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区位通常可区分为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一般地说,区域一旦确定之后,其自然地理区位是基本不变的。而经济地理区位则不然,只要与之相关的其它经济事物发生变化。区域的经济地理区位便随之变化,并进而导致区域经济的兴衰。本文所研究的区位,指的是经济地理区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鞍钢 熊义志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re have been three successful examples of the under developed countries' running after and surpassing the forerunning countries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Each successful economic transcendence was followed by the corresponding transcendence of human re...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鞍钢 熊义志
20世纪以来 ,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现代化后进国追赶先行国的三个成功范例 ,每一次成功的经济追赶都同时伴随着人力资本的追赶。人力资本快速积累是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人力资本积累经历过不同的阶段。人力资本的追赶一般先于经济追赶。教育的加速发展来源于教育制度上的创新。两千年来中国经济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最基本经验是 :国运兴衰系于人力资本强弱 ;人力资本兴废取决于国力强弱。中国要最终实现在经济上对发达国家的追赶 ,就必须优先实现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上对发达国家的追赶。 2 0 0 1年至 2 0 2 0年是中国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时期 ,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2 0 2 1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素红 罗宁
本文通过梳理国际大型银行过去20年的排名变化,特别是日本、法国一些大型银行发展进程中的失败教训,探讨总结了国际大型银行由盛转衰的原因:一是宏观环境变化直接影响银行起落,泡沫经济破灭带来多重负面冲击;二是盲目扩张规模导致风险过度累积,使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十分脆弱;三是过度倚赖总量扩张规模效应,发展战略调整滞后,导致银行缺乏有效的应变能力。国际大型银行发展经验与教训表明,规模扩张不应当成为金融机构追求的主要目标。要保持长远发展,就必须摒弃总量扩张的思维,提高发展的内涵和品质,由做大转而谋求做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孙程九 张勤勤
本文利用长时段历史数据,构建了一个包括中国古代17个王朝的数据集来研究气候变迁与政府能力对王朝兴衰的影响。实证结果验证了"王朝周期律"假说:王朝年龄与内乱发生率之间存在U形关系,与经济繁荣程度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温度与降水变化均对王朝兴衰有显著影响,气候冲击主要通过影响粮食丰歉而作用于国家财政能力,进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此外,在考虑中原王朝政府能力的情况下,外患的发生主要和王朝的个体异质性有关。
关键词:
气候变迁 政府能力 王朝兴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赵琳 冯蔚星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容易与市场机制相联系的教育种类,但中国的职业教育却在市场化的道路上经历了先盛后衰的过程。本文作者力图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对我国职业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市场化”的制度变迁过程予以考察。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兴衰 制度分析 市场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建波 孙圣民 张博 周建涛
中古时期的寺院金融通过传播佛教信仰来建立商业信用,依靠宗教信仰聚集社会财富并约束借款人,有效节约了组织运作的交易成本。这是寺院金融超越本土金融之处,并使得寺院金融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依靠社会财富而不是自有财富放贷的金融组织。之后寺院金融在唐中叶后随佛教热降温而迅速衰落。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佛教信仰作为非正式制度,如何影响交易成本并导致经济组织的制度变迁;揭示中古时期佛教信仰的兴衰影响寺院金融发展的具体机制,并得到了模型分析的支持。研究发现,佛教信仰可以有效节约交易成本,但长期看单靠宗教信仰建立商业信用是不够的,还要实现非正式制度和法律等正式制度的良性互动,才能进一步提高商业信用的能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胜洲
本文通过提出产业相对兴衰的概念,探索性地对产业经济学中经常出现的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以及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等进行了定量描述。首先,本文提出应该将产业兴衰区分为自然兴衰和相对兴衰两个方面,然后分别采用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和产业相对兴衰曲线来对其进行描述。最后,将上述两条曲线结合在一起,比较了产业自然兴衰与相对兴衰的不同特征和相互关系。
关键词:
产业兴衰 自然兴衰 相对兴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继敏
分析了圆明园画家村、宋庄艺术区和"798"艺术区的发展变迁历史,认为这些艺术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的变迁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地方的集聚经济观象所能解释的,而是中国从封闭的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国际、国家、城市和社区四个空间尺度中的社会文化因素重组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社会文化空间 艺术区 空间尺度 区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晓文
在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中,植根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福建商业经济一直不断加强着与海内外的联系。宋元以后随着人口和经济的繁荣,福建的对外贸易更是发展迅猛,随之出现了大量的海商乃至海商集团,成为海洋商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福建海商逐渐步入衰弱,但其海洋人文影响却至今犹存。
关键词:
福建 海商 兴衰 历史地理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里 刘岚 陈军
本文从旅游需求市场的区位特征与旅游产业集聚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个用于解释入境旅游产业集聚原因及机制的分析框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宏观角度构建入境客流整体网模型,揭示入境客流空间分布整体情况;从中观视角将整体网划分为四个局域网,分析入境客流境内扩散的区域偏好。最后从微观视角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门槛模型,解释需求区位变化驱动入境旅游产业聚集和扩散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入境客流网络结构差异是驱动我国入境旅游产业集聚或扩散的重要力量,即入境旅客流动扩散的区域化差异导致入境客流网络结构发生改变,入境客流网络结构变化反映入境旅游需求市场变化,这种变化将导致入境旅游产业在区域间聚集或扩散。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钱晓菲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构空间的尝试,开放式学校是20世纪60—70年代风靡一时的建筑设计,一度被视为教育变革的催化剂。重新考察开放式学校的兴衰历程,聚焦空间实践,研究发现,开放式学校宽松的空间结构在破除物理障碍的同时,塑造出普遍喧嚣的新声景,提升教学能见度,给教师带来诸多新挑战。由于缺乏前期培训、系统评估与后续支持,未能适应新空间的多数教师为应对声音和视觉干扰,纷纷选择重塑物理与规则屏障,最终导致开放式学校名存实亡。学校空间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性过程,单方面地革新学校建筑设计,最终只能实现某种形式化的学校空间革新,且隐含着僵化学校时间、限制教学体验的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