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2)
2023(14984)
2022(12431)
2021(11443)
2020(9864)
2019(22691)
2018(21985)
2017(43232)
2016(22610)
2015(25444)
2014(25323)
2013(24930)
2012(22697)
2011(20146)
2010(20160)
2009(19318)
2008(18168)
2007(16016)
2006(13450)
2005(11862)
作者
(62929)
(52696)
(52447)
(50110)
(33362)
(25514)
(24225)
(20437)
(19980)
(18578)
(17991)
(17540)
(16644)
(16305)
(16160)
(16058)
(15858)
(15507)
(15218)
(15059)
(12859)
(12677)
(12673)
(12028)
(11948)
(11861)
(11564)
(11390)
(10536)
(10311)
学科
(97190)
经济(97101)
管理(69775)
(68021)
(57322)
企业(57322)
方法(50673)
数学(45729)
数学方法(45262)
(29186)
(28594)
金融(28591)
中国(27566)
(25925)
银行(25902)
(24871)
(24105)
(20767)
财务(20716)
财务管理(20674)
业经(20159)
企业财务(19747)
地方(19581)
(18983)
(18922)
贸易(18911)
(18390)
(17037)
环境(16825)
农业(16438)
机构
学院(321660)
大学(321332)
(136540)
经济(133873)
管理(129975)
理学(113570)
理学院(112420)
管理学(110591)
管理学院(110009)
研究(98590)
中国(81311)
(64556)
(64105)
科学(57962)
财经(52473)
中心(49821)
(47710)
(47223)
(47196)
(45742)
业大(44853)
经济学(43439)
研究所(42928)
经济学院(39739)
北京(39717)
财经大学(39390)
(39044)
师范(38649)
(37239)
农业(37203)
基金
项目(220617)
科学(176156)
基金(164407)
研究(159799)
(141522)
国家(140422)
科学基金(123476)
社会(104529)
社会科(99576)
社会科学(99548)
基金项目(87798)
(85438)
自然(80448)
自然科(78683)
自然科学(78665)
自然科学基金(77285)
教育(74088)
(71535)
资助(67592)
编号(64025)
成果(50092)
(49768)
重点(49184)
(46610)
(46507)
国家社会(44019)
教育部(43659)
创新(43591)
科研(43322)
人文(42880)
期刊
(136700)
经济(136700)
研究(88198)
中国(52842)
(51671)
学报(45004)
管理(44351)
科学(42747)
(42114)
金融(42114)
(40507)
大学(34950)
学学(33318)
技术(27571)
农业(26669)
财经(25913)
教育(25072)
经济研究(23038)
业经(22327)
(22098)
问题(18336)
统计(17089)
技术经济(16049)
(15825)
理论(15767)
财会(15510)
(15484)
商业(15369)
实践(14318)
(14318)
共检索到454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勇  文仪琳  
全球外国证券投资(FPI)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空间集聚特征,地理禀赋和营商环境制度变迁是驱动这一重要国际金融现象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证券交易的地理根植性逻辑,以空间杜宾模型和2005—2020年全球90个国家(地区)数据,实证检验了地理禀赋对FPI的影响及其营商环境作用渠道。研究发现:(1)FPI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2)各维度地理禀赋对FPI具有不同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促进东道国及其邻国的FPI流入;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东道国吸引FPI,但对邻国具有抑制作用;丰裕的自然资源对东道国及邻国的FPI均产生负向影响,以此反驳了“地理终结”的观点。(3)渠道检验表明,东道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助于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进而吸引FPI,丰裕的自然资源会阻碍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对FPI的吸引力,从而论证了“地理禀赋—营商环境—FPI”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为政府依托地理禀赋优化营商环境,从而吸引长期证券投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佳  金雪军  
本文从金融地理学视角出发,构建了研究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实证结论表明:经济地理因素中地理位置对区域非国有金融发展有显著影响;新经济地理因素中区域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历史经济基础等都对金融发展有显著正影响,而科技水平和交通运输条件影响不显著;经济政策对金融发展有差异化的区域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勇  马雨函  
金融开放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国吸引长期外国证券投资(FPI)、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经济嵌入于制度的视角,选取了2008—2018年全球71个经济体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验证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改变FPI母国偏好现象:无论是东道国营商总环境,还是政务、法律、市场和人文分维度营商环境,均显著促进FPI,存在好国偏好现象,且在离岸金融中心、金融危机以后和债券类投资方面表现更为明显;相比人文营商环境,政务、法律和市场环境发挥了更为重要的驱动作用,且市场营商环境在FPI配置中处于主导地位;东道国营商环境显著且稳健地影响金融发展,发挥金融功能的中介效应,进而削弱了FPI母国偏好。本文的结论对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发挥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促进FPI稳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段荣荣  
本文根据垂直联系模型(CPVL模型),利用2006—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现象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协同集聚现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制造业集聚,制造业集聚亦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关联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宝玉  张博  孙威  
普惠金融对降低贫困和促进发展成果分享具有重要意义,是国际金融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论文基于2005—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3421篇核心期刊论文,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分析了中国普惠金融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热点演化,结果表明:(1)学术成果经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加速增长3个阶段,研究热点经由金融排斥、普惠金融到数字普惠金融的演化,其中农村、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及发展效应是各阶段的共同关注;(2)国内普惠金融研究具有学科交叉性、包容性、开放性,多学科的参与推动着普惠金融研究的蓬勃发展,在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不同学科又有各自的关注点;(3)基于金融地理学视角,提出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过程、地方普惠金融发展的文化经济因素与关系网络、普惠金融的发展效应、金融科技的空间性及其潜在影响等未来研究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宝  邓伟  彭立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随着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方案的提出并成为国家基本战略之一,多尺度国土空间的格局分析及功能分区、优化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文章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土空间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国土空间形成过程、格局及功能的相关关系。指出国土空间开发失衡的根本原因包括:国土空间初始格局影响、不同限定区域主体在利益最大化追求过程中看似"理性"的资源抢占和策略选择;以美好愿望为出发点形成的国土空间规划欠完善及执行保障不到位等。围绕地理学"格局—过程"的基本研究途径和方法,提出通过对国土空间现状的准确把握、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的梳理融合、系统和解析相结合的方法思路运用,配以规划机制的优化、法律的保障及博弈过程中的科学性趋优等使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失衡到平衡,功能从失调到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基于对国际文献和中国实际的了解和思考,从金融机构的空间结构、空间发展过程以及金融机构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金融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理论问题包括地理存在论、金融变化的区域经济影响观点、区域金融系统演化模式、金融地理的路径依赖、金融全球化与地方关系等;在此基础上,从环境对金融地理影响、全球化与区域金融系统、行政格局与金融体系、金融系统与区域发展、金融企业地理5方面提出中国金融地理研究的切入点。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刘芬  周泽将  
本文基于地理学视角实证检验中国风险投资市场上联合投资网络对风险投资行为的影响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风投机构拥有的良好网络关系不仅有助于拓展其投资的地域范围,而且对远程风险投资的退出绩效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具体来讲,风投机构越是处在网络的中心位置,其投资的地域范围越广,远距离投资成功退出的可能性越大,从投资到成功退出所需的时间越短。进一步研究显示,网络关系的正向影响是"项目选择功能"和"价值增加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联合投资网络类似,本次投资是否采取联合投资策略也会影响风投机构的投资行为和绩效。综合本文研究结果,VC机构可通过加强与同行之间的关系联结、改善在联合投资网络中的位置来降低对地域的敏感程度,增强向外部省份或更远地区拓展自身投资范围的"软实力",从而有效缓解风险投资过于集中、地区竞争压力过大的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庄晋财  敖晓红  
新经济地理理论关于空间非均衡性对区域经济聚集影响的观点,为创业活动空间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的212个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创业者实施创业活动的空间选择,受到区域产业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制约,前者包括市场条件、基础设施、产业关联等因素,后者包括区域政策法规等正式制度和社会风俗、价值观等非正式制度。因此,地方政府制定吸引创业的支持政策,只有考虑了区域空间的非均衡性,才能实现吸引创业聚集的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修华  黄明  
金融地理学的研究角度可以归纳为空间差异、空间过程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三个层次。从这三个层次来看,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态势;金融资源空间分布是一个金融集聚与扩散的过程;金融资源空间分布的相互作用是金融效率的空间调整和提高的过程,也是金融功能的空间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雪军,田霖  
金融地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鉴于国内对该学科研究的薄弱状态,文章对金融地理学的学术渊源、最新研究现状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区域金融学与金融地理学的联系与区别,展望其应用前景,为金融学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全新的方法论和研究视角,并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冯邦彦  谭裕华  
金融中心首先是信息中心,“非标准化信息”的地理分布决定了金融中心的空间布局,实体经济规模、金融制度、地理因素综合地决定了金融中心作为信息中心的竞争力。文章对全球金融中心的布局和我国目前金融中心的空间组织进行了描述,并对我国金融中心未来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层级分工进行了新的预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阳  蒙克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经济体的影响是深远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层面。相关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金融危机的爆发作出了解释。论文尝试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全球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首先,研究考察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国际劳动力分工的形成,指出了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并描绘了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地理塑造的空间差异。对中国来说,全球金融危机是外部性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和消费收缩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出口,但危机并没有动摇中国的金融体系。其次,解释了为什么全球金融危机没有动摇中国的金融体系。制度的空间异质性、市场经济制度的多样性、政府积极的宏观调控和中国以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都是重要因素。第三,金融危机之后中西方金融地理学家对中国问题的兴趣逐渐增加,文章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在西方金融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地理学的学科构建提出了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一洺  柴彦威  王小梅  
从回族居民群体特征出发,基于时间地理学的视角理解其时空间行为,提出少数民族行为的行为选择与制约效应框架,并以西宁市回族居民为例,从微观行为视角解读少数民族的城市时空间行为与特征。结果表明:(1)回族居民受工作活动制约相对较弱,活动时间安排上自主性更强,活动具有丰富性、细碎性的特点;(2)回族居民活动空间范围存在局限性,出行需求相对较低;(3)宗教活动对回族居民时空间行为存在制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一洺  柴彦威  王小梅  
从回族居民群体特征出发,基于时间地理学的视角理解其时空间行为,提出少数民族行为的行为选择与制约效应框架,并以西宁市回族居民为例,从微观行为视角解读少数民族的城市时空间行为与特征。结果表明:(1)回族居民受工作活动制约相对较弱,活动时间安排上自主性更强,活动具有丰富性、细碎性的特点;(2)回族居民活动空间范围存在局限性,出行需求相对较低;(3)宗教活动对回族居民时空间行为存在制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