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8)
2023(9582)
2022(8598)
2021(8169)
2020(6849)
2019(15946)
2018(15886)
2017(30835)
2016(16714)
2015(18747)
2014(18566)
2013(18395)
2012(16675)
2011(14898)
2010(14566)
2009(13113)
2008(12508)
2007(10518)
2006(9048)
2005(7618)
作者
(47376)
(39130)
(39011)
(37140)
(24998)
(18852)
(17641)
(15559)
(14917)
(13836)
(13654)
(13072)
(12342)
(12155)
(12141)
(11847)
(11825)
(11748)
(11097)
(10983)
(9773)
(9421)
(9314)
(8880)
(8712)
(8625)
(8592)
(8583)
(7795)
(7778)
学科
(63965)
经济(63894)
管理(47854)
(45050)
(38412)
企业(38412)
方法(32035)
数学(27649)
数学方法(27338)
(16116)
中国(15455)
(15092)
(14829)
业经(14220)
地方(13652)
理论(11329)
(11000)
农业(10887)
(10847)
贸易(10842)
环境(10546)
(10471)
技术(10233)
(10221)
财务(10164)
财务管理(10149)
(9803)
企业财务(9652)
(9459)
教育(9025)
机构
大学(233727)
学院(231102)
管理(97200)
(86455)
理学(85693)
理学院(84686)
经济(84431)
管理学(83202)
管理学院(82803)
研究(73789)
中国(52534)
(49788)
科学(48268)
(37694)
(36126)
业大(35784)
(34616)
研究所(33400)
中心(33269)
(31776)
师范(31515)
财经(31478)
北京(31209)
(31185)
(28705)
(27337)
农业(27187)
(26154)
师范大学(25897)
商学(24872)
基金
项目(168215)
科学(132793)
基金(122868)
研究(121784)
(106971)
国家(106104)
科学基金(92088)
社会(75470)
社会科(71548)
社会科学(71530)
基金项目(67157)
(65294)
自然(62163)
自然科(60730)
自然科学(60718)
自然科学基金(59602)
教育(55610)
(55154)
编号(50035)
资助(49908)
成果(39391)
重点(36752)
(36545)
(34819)
(34605)
课题(33493)
创新(32341)
科研(32255)
教育部(31376)
大学(31259)
期刊
(90538)
经济(90538)
研究(65081)
中国(38042)
学报(36707)
科学(34769)
管理(33992)
(30464)
大学(27472)
(26466)
学学(25773)
教育(25563)
农业(21978)
技术(19233)
业经(15294)
(15116)
金融(15116)
财经(14180)
经济研究(13885)
图书(13846)
理论(12090)
科技(12065)
(11880)
问题(11703)
实践(11404)
(11404)
(10959)
资源(10863)
技术经济(10813)
现代(10749)
共检索到316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本昀  于甦新  陈常优  
地理研究者的地图空间认知过程,经历了地图的感知觉阶段、心象形成阶段、心象记忆对比分析阶段和认知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阶段。其对地图的认知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已有的心象地图(地理空间概念)对地图空间认知有重要的影响。知觉过程经历了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的两个阶段,是两个阶段的有机结合;心象地图的形成过程是概括地物图形特点、抽取地物组成元素及其组织关系的过程;心象地图的记忆则是构成心象的元素和组织这些元素的关系分别编码储存的过程;认知思维是根据地理空间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是地理研究者认知地图空间的核心;心象地图(地理空间概念)则是认知思维的基础。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东波  刘三(女牙)  钟正  陈言言  于杰  
学科知识的线性组织结构以及知识导图类的目录状、网络状平面呈现,将认知的结构信息与知识细节信息同时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认知的负担,同时,无法对知识及其相关性进行定位,知识间的拓扑关系无法较好表达.针对上述问题,该文从认知过程出发,分析了学科知识结构认知过程与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的层次相似性,并依此建立学科知识结构的地理空间化方法,将传统的线性知识组织及线性空间,转化为二维平面化知识组织与二维平面空间,探讨一种新的利用地图空间化的层次认知,形象、直观、快速提高传统课程知识结构认知的方法,为知识导航与智能导学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斐  杨璐嘉  陈韵卿  王正  
网络导航地图在智能终端中应用日趋广泛。为研究锚点设置、参照系等不同交互设计状态对人们空间认知过程的影响,文章选取40名被试,在虚拟导航过程中进行眼动追踪实验。实验在有无设置锚点,相对参照系与绝对参照系的不同导航状态下,获取被试空间认知过程相关数据,并结合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论是两种参照系条件下,有锚点地图被试AOI注视持续时间、注视总次数及对空间信息掌握准确率都显著高于无锚点地图。在有锚点条件下,绝对参照系中AOI注视持续时间显著高于相对参照系。说明包含锚点的导航地图,兴趣区内更能够引起关注,让注意力更集中于路线上,从而能够提高对空间相关信息的记忆和理解。默绘分析结果表明,有锚点条件下绝对参照系中被试默绘得分更高,更有助于被试心理模型的构建。导航地图在满足导航效率的同时应逐步提升使用者空间认知体验,尤其是在旅游地图、服务类App定位等使用场景下,可以通过锚点的合理设计,结合参照系模式的灵活应用逐步优化人们空间认知过程,让导航地图交互设计与体验更趋人性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东山  
商品认知价格是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的关键因素。消费者认知价格的形成是各种因素非线性作用的结果,表现出混沌的特性。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消费者价格认知过程中的混沌特性,通过相空间重构观察到价格认知混沌吸引子的存在。价格认知混沌吸引子为消费者认知价格的收缩区域,是消费者最终购买商品所愿意接受的价格范围。最后归纳实验研究的结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寒  齐永胜  郑春东  
本文基于认知资源观对消费者延伸评价时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结果发现随着认知资源拥有量的增加,态度属性转移度、任务满意度随之增加;任务满意度和态度属性转移度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延伸评价。研究结论从消费者认知过程角度补充了品牌延伸评价的理论框架,对商家推广其延伸产品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毓芬  
电子地图的空间认知研究是地图空间认知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地图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了电子地图空间认知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电子地图空间认知研究的特点及主要内容。认为电子地图的空间认知研究具有内容更广泛、形式更复杂、实验难度更大等特点,电子地图空间认知的核心内容是从不同的电子地图上建立心象地图的过程及不同空间认知能力的用户在使用电子地图时的思维过程、认知策略的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电芝  王秀丽  
群体水平认知过程的研究,为理解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首先介绍合作学习认知过程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精制理论;然后介绍合作性知识建构过程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进展;最后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杨建林  王丽雅  
文章试图从微观角度探讨用户社会化信息搜寻过程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首先评述国内外社会化信息搜寻理论的相关研究;然后,从认知角度出发,结合已有的信息搜寻行为模型,提出基于认知角度的社会化信息搜寻过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解释;接着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设置情境来获得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所得数据验证社会化信息搜寻认知过程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构建的社会化信息搜寻认知过程模型符合用户使用社会化信息搜寻平台的真实情况,可接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诗  阴劼  
认知地图作为人对人地关系复杂系统进行抽象化和秩序化的内在表征,是个体空间行为决策、空间认知与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也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论文通过CiteSpace文献学分析方法并结合经典文献回顾,从多学科视角系统梳理认知地图1948—2020年共70余年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研究认为,认知地图在地理学的学科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在认知空间与城市意象、空间扭曲与空间偏好、空间知识与决策行为等方面丰富了地理学内涵。近期与地理学有关的认知地图跨学科研究出现3大转向:大数据时代重新定义认知空间与城市意象的数字转向,以特定群体或事件的空间偏好为切入点的情感转向,以第一人称视角解译空间知识与决策行为的神经转向。最后指出认知地图空间分析的地理学在跨学科融合发展中的角色与应用前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  
当代流行文化已构成青少年自我认同发展的重要外部情境。文章对流行文化影响下青少年自我认同认知过程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媒介流行文化和群体流行文化构成青少年自我认同的重要信息源,经过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青少年完成自我认同的感知觉过程,自我认同也在此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强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聪  顾芹  周言  
自我一致理论对企业影响消费者行为有着重要意义,而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自我一致认知结果,却鲜少关注认知过程。本研究采用2×2组间设计,检测消费者自我一致认知过程中巴纳姆效应的存在,以及自我尊崇、品牌个性和消费者品牌渗入程度对巴纳姆效应出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自我一致认知过程中存在巴纳姆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慧军  杨建君  
提出一个环境敌意下的组织认知过程模型:组织根据其认知惯性、自反性等认知特征对环境进行机会与威胁框定,并表现出行为侵略性与行为合法性,制度多元化在其间起到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宝建  张晓空  裴博  孙国强  
本研究旨在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慕课(MOOC)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为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提高学习体验、改善学习效果提供对策建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BP)与技术接受模型(TAM),本研究构建了感知价值、认知过程和行为意向的关系模型,进而从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方面考察学习动机的形成机理。采用质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对变量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提升学习动机的路径构型,并进一步明确关键要素。研究发现,学习行为的形成存在六条构型路径,验证了学习行为形成的殊途同归现象,其中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自我管理和学习资源作为关键要素对MOOC学习动机的产生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结论对于强化MOOC学习者学习动机以及MOOC平台的构建与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明  
智力的理论与测量研究是心理发展与教育中一项经久不衰的议题。认知心理学的蓬勃发展为智力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计划 -注意 -同时性加工 -继时性加工”PASS模型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Luria关于大脑机能分区的神经心理学观点为基石 ,强调智力由多种相互独立的认知过程构成 ,而不是一般因素的观点。以PASS为基础编制的实践工具———认知评估系统CAS和PASS补救方案PREP克服了传统智力测量工具的不足 ,为全面了解儿童的认知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文章将就此加以介绍和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