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52)
2023(10454)
2022(9020)
2021(8237)
2020(6639)
2019(14952)
2018(14746)
2017(27597)
2016(15192)
2015(17070)
2014(16901)
2013(16594)
2012(15969)
2011(14651)
2010(14986)
2009(13740)
2008(13720)
2007(12655)
2006(11688)
2005(10556)
作者
(47594)
(39778)
(39716)
(37182)
(25235)
(19406)
(17951)
(15453)
(15257)
(14385)
(13691)
(13399)
(12795)
(12663)
(12489)
(12139)
(11972)
(11859)
(11436)
(11417)
(10045)
(10022)
(9630)
(9102)
(9087)
(9052)
(8864)
(8777)
(8263)
(8075)
学科
(68469)
经济(68305)
管理(41866)
(40168)
(30701)
企业(30701)
方法(24149)
中国(23297)
(21921)
地方(20430)
数学(18638)
数学方法(18375)
业经(17724)
(15891)
环境(15504)
农业(14838)
(12952)
(12439)
(12153)
理论(11944)
(11830)
(11444)
贸易(11433)
地方经济(11410)
(10984)
(10582)
金融(10581)
(10559)
技术(10552)
银行(10520)
机构
学院(224011)
大学(222598)
(89635)
经济(87644)
研究(85383)
管理(79938)
理学(67853)
理学院(66877)
管理学(65506)
管理学院(65091)
中国(63371)
科学(54874)
(49533)
(46641)
(45897)
研究所(41531)
(39676)
中心(38065)
业大(36544)
农业(36514)
(36117)
(32976)
师范(32589)
北京(31613)
财经(30749)
(29893)
(28939)
(28511)
(27692)
经济学(26658)
基金
项目(146320)
科学(114368)
研究(104392)
基金(103929)
(92943)
国家(92077)
科学基金(77162)
社会(68091)
社会科(63326)
社会科学(63303)
(59051)
基金项目(54831)
(49639)
自然(49273)
自然科(48137)
自然科学(48124)
自然科学基金(47285)
教育(47210)
资助(42056)
编号(41754)
(37427)
成果(34353)
重点(33644)
(31148)
课题(30232)
(29983)
发展(29521)
(29046)
创新(28015)
国家社会(27762)
期刊
(110723)
经济(110723)
研究(69010)
中国(54343)
(44686)
学报(41246)
科学(37936)
管理(30767)
农业(30702)
大学(30700)
(29664)
学学(28875)
教育(28847)
(20385)
金融(20385)
技术(19272)
业经(19228)
经济研究(16965)
(16364)
财经(15592)
问题(14104)
(13590)
(12267)
图书(11837)
科技(11487)
资源(11394)
技术经济(11313)
业大(10966)
(10593)
世界(10571)
共检索到356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就人口对社会制度的作用而言,斯大林有过著名的论断:“人口的增长不是而且不可能是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决定社会面貌的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那末,究竟什么是决定社会面貌、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决定社会从这一制度发展到另一制度的主要力量呢?他的答复是“这种力量就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食品、衣服、鞋子、住房、燃料和生产工具等等物质资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К.В.道勒果波洛夫  李文彥  
1950年底,伊凡诺夫·欧姆斯基著"历史唯物主义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书出版了。这本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的书籍在苏联地理学者中间引起很大的兴趣,不仅从一般哲学的观点和从专门的地理学观点来看都是如此。因此,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就在1951年5月组织了本书的讨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之隽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对于国家的兴衰,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和谐和个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发挥诚信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作用,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利于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敏,安成谋  
地理环境在发展浙江集镇市场中的作用李敏,安成谋(浙江教育学院,杭州)(兰州商学院)1浙江省地理环境的特点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用作场地的地球表层空间以及构成这个空间的全部物质能量和信息要素。它包括自然资源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是人类生产、生活及...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谢琳惠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和谐已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邵氏家谱》中所包含的尊敬先人、谦敬礼让、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等和谐因素,结合社会和谐的内容和要求,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阐述传统家谱中的和谐因素在社会建设中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谨  
在简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先进文化在西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即有利于西部农民解放思想,接受市场经济新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依靠科教振兴西部农村社会;有利于发展西部农村社会的文化产业;有利于西部农村社会的团结稳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剑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这里所说的社会生产方式,其基本含义是什么,人口学界至今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在马恩著作中,生产方式有多种含义,但基本含义是指人和物,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这种结合方式具有下列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的自然形态,人和物、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至少从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以来,诸多学者就围绕教育的成本与效益、公平与效率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进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这一老话题仍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显然不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延伸和叠加,而需要面对新的挑战,面对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DIAN REN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陷入艰难和低迷的发展中,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有形成一种危机、复苏,再危机、复苏的恶性循环趋势,美元和现有货币体系已经走到了崩溃边缘。在这迷茫的发展中,反思历史的发展过程,梳理社会发展的脉络,从历史的发展规律中,探索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对人们解放思想、开拓视野、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经济发展难题和社会冲突,会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步才  
通过劳动而实现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与通过婚姻生育而实现的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合并称为“两种生产”。这“两种生产”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不过,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或极终的决定性因素,在信奉历史唯物主义者之间,从未引起过原则性的争论。只是有些人把“决定性”理解为“唯一”,不承认其他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或反作用,显然这只是个别人的误解,马、恩本人也是不同意的。但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也就是人口的蕃衍这第二种生产,是否也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群生  
两种生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问题是当前人口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此,我也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对两种生产都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目前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看法,分歧是由于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第一版序言中的一段话的不同理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耿修林  
人口素质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这篇文章根据设计的社会发展与人口素质的评价体系,着重从数量分析与实证研究的角度,运用典型相关方法对1990-2007期间社会发展维度和人口素质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有: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与总人口素质整体上保持着较高程度的相关关系;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再生产、人口文化素质产生了正面影响,但与人口素质的体质与健康、社会秩序方面表现呈负相关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喻发美  陈俊华  刘雪莉  孔莉  
伊朗位于"三洲五海"之地,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地域广阔,但地形封闭与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等地理环境因素制约着伊朗农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近年来伊朗政府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工业发展上,缺少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本文从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角度出发,在阐述伊朗农业的现状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伊朗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更好地发展伊朗的农业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