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97)
2023(10340)
2022(9281)
2021(8926)
2020(7523)
2019(17812)
2018(17925)
2017(35072)
2016(19098)
2015(21686)
2014(21756)
2013(21375)
2012(19171)
2011(17104)
2010(17201)
2009(15531)
2008(14859)
2007(12682)
2006(10882)
2005(9259)
作者
(54225)
(44852)
(44636)
(42456)
(28652)
(21594)
(20248)
(17797)
(17104)
(16029)
(15498)
(14909)
(14153)
(14134)
(13847)
(13556)
(13409)
(13392)
(12737)
(12693)
(11188)
(10941)
(10871)
(10252)
(10059)
(9950)
(9940)
(9843)
(9019)
(8874)
学科
(75232)
经济(75155)
管理(54085)
(51113)
(43599)
企业(43599)
方法(39717)
数学(34995)
数学方法(34336)
(18608)
中国(17780)
(16660)
(16549)
业经(16087)
地方(14553)
理论(14400)
(12596)
贸易(12589)
农业(12426)
(12397)
(12219)
技术(12040)
环境(11462)
(11364)
(11059)
财务(10986)
财务管理(10967)
(10523)
企业财务(10343)
教育(10000)
机构
大学(265271)
学院(265087)
管理(110239)
(99490)
经济(97226)
理学(96942)
理学院(95890)
管理学(93826)
管理学院(93368)
研究(83283)
中国(59879)
(56381)
科学(54557)
(43053)
(41452)
业大(41256)
(40794)
研究所(38242)
中心(37656)
(36555)
财经(35559)
北京(35517)
(35000)
师范(34688)
(32327)
农业(32036)
(30532)
(30455)
技术(29134)
经济学(28475)
基金
项目(189108)
科学(148366)
研究(137138)
基金(136319)
(118673)
国家(117705)
科学基金(101784)
社会(83491)
社会科(79087)
社会科学(79062)
(74912)
基金项目(72800)
自然(68690)
自然科(67134)
自然科学(67121)
自然科学基金(65860)
教育(64119)
(62958)
资助(57525)
编号(57009)
成果(45141)
重点(41936)
(40954)
(39463)
(39359)
课题(38916)
创新(36628)
科研(36316)
大学(35292)
项目编号(35211)
期刊
(102656)
经济(102656)
研究(72978)
中国(45405)
学报(41714)
管理(39446)
科学(38940)
(36294)
教育(31913)
大学(31349)
(30802)
学学(29462)
农业(25973)
技术(25045)
(17684)
金融(17684)
业经(17613)
经济研究(16271)
财经(16004)
图书(14992)
科技(13644)
(13452)
(13421)
理论(13273)
技术经济(13238)
问题(13098)
实践(12444)
(12444)
统计(12404)
资源(11744)
共检索到365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成虎  欧阳  马廷  
地理格网系统起源于早期的制图研究,并发展成为表达复杂地理现象、综合分析自然与人文数据、模拟地理系统功能与行为的基本方法。地理格网系统的组成包括格元、格边和格点,格元代表了区域面状特征,格点确定了格元的基本位置和点状特征,格边用于度量格元间的通量关系。在现代地球测量技术驱动下,地理格网系统的功能从传统的地图定位框架与地理现象表达,进一步拓展出多源地理空间数据融合、地理综合分析等新功能。研究椭球空间下的地理格网系统构建模型、误差分布、地学计算等是地理格网系统研究的前沿和基础性科学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书时  朴世龙  于家烁  刘永稳  汪涛  朱高峰  董金玮  缪驰远  
地理系统是多圈层交互的复杂巨系统。地理系统模型是理解和预测不同尺度地理系统格局和过程变化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地理系统模型作为可持续发展科学决策必需的工具,是自然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向。过去几十年来,在全球变化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和人类科学决策需求的推动下,地理系统模型虽然发展迅速,但还不足以准确地模拟和预测复杂人地耦合系统。本文分别从模型原理、框架和尺度等方面回顾与梳理了地理系统模型从单要素到多要素、从统计到过程、从静态到动态、从单点到区域和全球尺度模拟等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地理系统模型对发展人类—自然耦合系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良  金陶陶  文一惠  吴秀芹  刘桂环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定量评估和可持续管理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内外多所研究机构开发了诸如ARIES、SolVES、MIMES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模型,其中由斯坦福大学等研究机构开发的InVEST模型是最为有效的评价工具之一。文章首先对生态模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其次介绍了InVEST模型的评估特点,数据需求,评估范围和分层设计等;再次介绍了InVEST模型在全球范围的应用,相关研究涉及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评估、环境辅助决策范式的创立和研究尺度的推演等多个方面;最后评述InVEST模型的不足并就模型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银辉  
SWAT(SoilandwaterAssessmentTool)模型是近几年发展迅速、影响较大的水文模型,主要用于模拟预测各种管理措施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供给的影响.评价流域非点源污染等。本文通过对SWAT模型的发展历史及该模型在水文、气候变化、非点源污染和输入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等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总结了模型的优势,以及在使用该模型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SWAT模型在国内的应用主要侧重于水文及非点源污染研究.研究多是以模型作为手段,改进工作不多.建议今后根据研究区域的需要.对模型作相应的改进,以更好地服务于研究项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仕军  张琳琳  陈志君  孙娟  
Aqua Crop是FAO于2009年研发的一款新型作物模型,它以输入参数少、界面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论文基于Aqua Crop模型原理和特点,深入探讨了Aqua Crop模型国内外应用研究进展。当前,Aqua Crop模型在灌溉策略、气候变化下的情景模拟以及与其他模型联合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该模型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若干缺陷。一是模型在保守参数缺少验证的情况下,会使得模拟精度不稳定;二是由于土壤空间变异性的客观存在,模型在由点位向面上扩展时应用效果不佳;三是当前对雨养区作物生长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红  杨继平  
绩效评估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问题,它与奖惩、晋升、培训发展以及人员选拔的效度验证等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有直接联系,同时大量的管理研究也都要以绩效作为效标。然而,要提高绩效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就必须了解个体绩效评估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文章在探讨绩效评估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绩效评估的职能及其作用,从而对以往绩效因果模型进行回顾并得出几点启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新军  高峰  官文江  雷林  汪金涛  
渔情预报是渔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渔业科学生产和渔业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现代统计理论、数值计算方法、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使渔情预报技术和模型的发展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为此本文对渔情预报技术及模型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展望。本文简要概述了渔情预报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渔情预报相关的渔场学基础、数据模型和预报模型,重点介绍了基于统计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方法的渔情预报模型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对各种模型在渔情预报应用中的优势与缺陷进行了综合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主要建议包括:建立专为渔业服务的海洋环境预报系统;进行长期系统的渔业资源调查,针对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灿  王德  朱玮  宋姗  
本文从离散选择模型(discrete choice model,DCM)体系的一般原理和应用价值出发,总结了各经典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典型应用,并概括了近来年一些重要的研究新动向。多项Logit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MNL)是离散选择模型体系的基础,具有简洁、可靠、易实现等优点,但也存在固有的理论缺陷,由此产生了对更加精细化模型的需求。替代的精细化模型中,嵌套Logit模型(nested logit model,NL)常用于处理备选项相关、"都不选"备选项、数据合并等问题,一般极值模型(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model,GEV)体系是其更一般的形式;混合Logit模型(mixed logit model,MXL)可用于解决随机偏好问题和多种相关问题,包括备选项相关、面版数据相关、随机系数相关、数据合并等,与之类似的潜在类别模型也有着广泛应用;多项Probit模型(multinomial probit model,MNP)具有极高的灵活性,但其复杂的模型设定与庞大的运算量大大制约了其应用范围。本文在研究新动向上介绍了4个重要的研究关注点:由多种经典模型形式相结合而成的复杂模型;面向RP/SP数据、定序、排序、多选等不同数据类型的适宜模型;基于各种受限理性选择策略的更为真实的模型;以及考虑选择的时空背景的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金保  李媛媛  
湖泊是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保护和改善湖泊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湖泊水质模型是一种利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湖泊污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生态各方面之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手段。作为湖泊水环境污染治理、规划决策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可以为湖泊的综合整治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别介绍了湖泊水质模型国内外研究动态、类型、常用软件(WASP、EFDC、CE-QUAL-W2、CE-QUAL-R1、CE-QUAL-ICM、MIKE、SMS等)和应用实例,并综观湖泊水质模型的研究历史和应用前景,系统分析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腊娇  朱阿兴  秦承志  李润奎  刘京  刘军志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是全球变化下流域生态水文响应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定量刻画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全球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的影响机制,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支撑,是生态水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基于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规律,流域生态水文模型一方面要充分描述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和互为反馈机制,另一方面要精确刻画流域的空间异质性。本文在分析流域尺度陆地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特点的基础上,将现有流域生态水文模型进行归纳和分类,剖析不同类型模型的优缺点,并总结现有模型应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最后,对流域生态水文模型存在的关键问题(如植被与水文相互作用机制的描述、模型参数的估计、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等)进行讨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昆  蔡青  刘家勇  毛钧  范源洪  
作物生长模型在农业生态研究、作物管理、产量预测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甘蔗作物生长模型的研究与发展进行综述和回顾,对应用最广泛的2个主要模型(澳大利亚APSIM–Sugarcane和南非CANEGRO)的优势及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AUSCANE和QCANE等其他甘蔗模型作了介绍。对甘蔗模型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春勇  
本文简要介绍了口吃的几种理论模型,包括言语错误侦察模型和内隐修复假设、要求和能力模型、口吃的神经心理语言学功能理论、言语运动控制失调假设和口吃的时间压力假设,并综述了口吃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是脑功能成像研究、口吃的基因研究和对儿童口吃者的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溪  郑馨  张建琦  
绩效反馈模型是组织决策和组织学习的经典模型。本文探析和述评了近十年来绩效反馈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过往绩效反馈如何对管理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和权变影响,多维度绩效反馈如何影响管理决策,以及未来绩效预期如何影响管理决策。本文还对未来研究机会进行了展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枫  杨付敏  徐金发  
组织绩效是管理学领域中最重要的构念之一。本文通过对组织绩效测量文献的系统梳理,探讨了组织绩效测量的内涵及演化,并重点对国外有关组织绩效测量模型的发展进行分析,期望从这些模型中找出绩效测量的本质及规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建春  袁文华  
为探索市域范围内土地生态安全的粒度特性及其空间效应,论文结合PSR理论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采用熵权法计算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银川市的实证分析表明,2014年整个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为0.488 2,市域范围内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和结构功能分化的双重特征。从宏观行政区划层面来看,3个中心辖区表现相对较为均衡,2个郊区县差异性较大,仅有贺兰县(0.557 7)高于全市均值;从微观格网尺度来看,北部和城市中心的综合指数较高且呈离散分布,城市边缘区较低且呈集聚分布;从土地利用功能区的角度来看,农业区、城市建城区、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综合指数较高,而功能边缘区与交叉区较低,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利用方式存在耦合关系。通过ESDA空间分析表明,格网尺度下土地生态安全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80 4,生态安全的空间格局表现出空间连续性和聚集效应。因此,从空间建构的视角来看,应充分利用"高高聚集"区的空间扩散和溢出效益,并通过逐步改善影响"低低聚集"区的限制性因子,实现区域内部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