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5)
- 2023(12813)
- 2022(10446)
- 2021(9532)
- 2020(8071)
- 2019(18275)
- 2018(17737)
- 2017(33861)
- 2016(18076)
- 2015(20389)
- 2014(20056)
- 2013(20111)
- 2012(18420)
- 2011(16662)
- 2010(16718)
- 2009(16058)
- 2008(16189)
- 2007(14640)
- 2006(12926)
- 2005(12301)
- 学科
- 济(86816)
- 经济(86680)
- 业(84588)
- 企(77914)
- 企业(77914)
- 管理(73308)
- 方法(37084)
- 财(32133)
- 业经(29260)
- 数学(28831)
- 数学方法(28679)
- 农(27037)
- 中国(24048)
- 制(22130)
- 务(21677)
- 财务(21658)
- 财务管理(21630)
- 企业财务(20488)
- 贸(19572)
- 贸易(19561)
- 易(19196)
- 农业(18968)
- 技术(17778)
- 体(16678)
- 划(16162)
- 策(16117)
- 和(14841)
- 体制(14625)
- 出(13714)
- 银(13573)
- 机构
- 学院(270796)
- 大学(268117)
- 济(128663)
- 经济(126700)
- 管理(109082)
- 理学(93479)
- 理学院(92614)
- 管理学(91696)
- 管理学院(91172)
- 研究(89457)
- 中国(74013)
- 财(63019)
- 京(55647)
- 财经(49337)
- 科学(47895)
- 经(45027)
- 所(43690)
- 农(41328)
- 经济学(41206)
- 江(40637)
- 中心(39778)
- 研究所(38825)
- 经济学院(37255)
- 财经大学(36606)
- 北京(35195)
- 业大(34349)
- 商学(32327)
- 农业(32239)
- 商学院(32029)
- 院(31956)
- 基金
- 项目(172089)
- 科学(139692)
- 基金(130973)
- 研究(128722)
- 家(112193)
- 国家(111252)
- 科学基金(98036)
- 社会(88455)
- 社会科(84231)
- 社会科学(84213)
- 基金项目(68337)
- 省(63917)
- 自然(60368)
- 自然科(59069)
- 自然科学(59052)
- 自然科学基金(58127)
- 教育(57416)
- 资助(53263)
- 划(52891)
- 编号(48818)
- 部(40590)
- 成果(38995)
- 创(38968)
- 制(38900)
- 国家社会(38630)
- 重点(38206)
- 业(37862)
- 发(36474)
- 教育部(35882)
- 创新(35628)
- 期刊
- 济(145849)
- 经济(145849)
- 研究(86281)
- 中国(53765)
- 财(53172)
- 管理(46806)
- 农(39752)
- 科学(36174)
- 学报(34066)
- 融(27937)
- 金融(27937)
- 大学(27899)
- 农业(27207)
- 学学(26593)
- 财经(26295)
- 经济研究(24218)
- 技术(23823)
- 业经(23523)
- 经(22774)
- 教育(19780)
- 问题(19433)
- 贸(18686)
- 业(17175)
- 世界(16495)
- 技术经济(16162)
- 国际(16083)
- 现代(13823)
- 财会(13496)
- 会计(12489)
- 商业(12468)
共检索到417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亮 李向毅 侯耀辉
针对当前中国各地区企业出口行为差异较大的现实,本文从中国各地区及其相邻地区地理条件的角度出发,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0—2009年的数据,研究了企业出口行为的决定因素。本文重点关注外部因素,也就是地理条件与集聚效应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出口选择与内部因素一样都很重要,地理位置上的天然优势使企业更倾向于发展出口贸易,而跨地区的地理集聚效应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具有复杂性,跨地区的地理集聚效应可以促进企业的出口倾向,但由于企业面临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不同的地理条件通过地区间的集聚作用提高或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强度和出口持续时间,并且这种跨地区的集聚效应主要集中于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有德 宋国豪
在中国人口增长趋势放缓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中国城市人口数据和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的数据探讨了人口集聚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首先,对企业所在城市的人口集聚和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测度,运用计量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人口集聚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其次,在异质性检验中发现中小城市的企业相较于大城市的企业、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未受到人口集聚的显著影响;再次,本文还检验了人口集聚影响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三个渠道:企业创新、企业高技术产品出口目的地多元化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拓展分析中,本文利用人口普查数据验证了人口集聚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人口集聚角度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竹青 周燕
利用2000-2007年我国制造业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地理集聚通过专用性投资对我国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地理集聚程度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的出口决策和出口规模,而且其对高契约密集型行业内企业影响更大,对出口决策的影响超过出口规模。分样本估计的结果还表明:(1)地理集聚显著改善了内资企业的出口决策,但对外资企业的影响较小;(2)与高契约密集型行业相比,地理集聚对低契约密集型行业内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更大;(3)集聚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在契约不完全程度越高的地区表现越突出。
关键词:
地理集聚 契约执行 出口决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叶建亮 方萃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研究企业出口决策中的邻近效应。与已有研究不同,本文同时考虑了邻近企业的出口信号和邻近企业数量两个变量来表征邻近效应,并且探讨了邻近效应的空间衰减和行业衰减特性。结果表明:邻近在位出口企业的出口信号对潜在出口企业具有正向影响,邻近在位出口企业的数量增加则会抑制潜在出口企业的出口意愿;在位企业的出口信号和数量都显著降低了新出口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的表现即更低的初次出口额和更高的退出概率;邻近企业的出口信号存在明显的空间衰减,行业衰减不明显;邻近出口企业的竞争效应在空间衰减上不显著,但是在省级空间尺度上,其行业衰减显著。
关键词:
邻近效应 出口 溢出 集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叶建亮 方萃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研究企业出口决策中的邻近效应。与已有研究不同,本文同时考虑了邻近企业的出口信号和邻近企业数量两个变量来表征邻近效应,并且探讨了邻近效应的空间衰减和行业衰减特性。结果表明:邻近在位出口企业的出口信号对潜在出口企业具有正向影响,邻近在位出口企业的数量增加则会抑制潜在出口企业的出口意愿;在位企业的出口信号和数量都显著降低了新出口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的表现即更低的初次出口额和更高的退出概率;邻近企业的出口信号存在明显的空间衰减,行业衰减不明显;邻近
关键词:
邻近效应 出口 溢出 集聚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培
本文运用2000~2008年我国267个地级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在控制地区和企业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消费性、投资性内需规模及制造业地理集聚对企业出口二元扩张的影响机制。为消除遗漏变量和逆向因果关系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引入两种差异化的工具变量集合,并通过比较不同估计方法的参数结果确保实证结论的稳健性。结果表明我国地级市内外需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联机制,扩大消费性和投资性内需、提高行业地理集聚程度都具有提升企业出口参与度和增强企业出口强度的作用,地级市的内需规模构成企业扩大出口的市场基础。因此,应该通过积极培育内需市场、加快省内地级市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等措施提升企业出口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沈鸿 陈丽娴
本文研究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与地理分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LP法计算企业生产率,构造市场集中度指标和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两个集聚指标,进行了多方位的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的市场集中不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代表专业化水平的地方化经济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度量行业间多样化集聚的城市化经济对企业生产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市场集中对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不明显,控制市场集中和地理集聚后,出口企业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出口的"生产率悖论"并不存在。
关键词:
市场结构 产业集聚 企业绩效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郭娟娟 杨俊
本文基于Heckman模型,采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地区经济数据和高铁开通信息,运用倍差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规模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铁开通对私营企业、生产率水平高的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及沿海地区企业出口概率和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且在2009—2013年高铁开通对企业出口的推动作用更大;高铁开通对经济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促使经济集聚推动企业出口概率和出口规模增加。
关键词:
高铁开通 经济集聚 出口二元边际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文东伟 冼国明
本文运用Ellison和Glaeser(1997)构建的EG指数或γ指数,量化了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并进一步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GMM模型讨论了制造业空间集聚、融资约束、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γ指数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明显在加深,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行业不断向东部沿海有限的几个省份或区县集中,成为了高度集聚或非常集聚的行业。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显著推动了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现象在本文得到了验证,即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出口强度反而更低;但本文并没有发现"融资约束悖论"在中国的存在,本文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越弱的企业,出口强...
关键词:
空间集聚 出口 全要素生产率 融资约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昌平
基于2003-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分层线性模型估计了出口对企业获得的集聚经济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把集聚经济细分为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用来估计出口对地方化和城市化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企业个体特性后,不出口企业获得的集聚经济效应显著强于出口企业,不出口企业获得的地方化和城市化经济效应都显著强于出口企业,它们产生的主要原因均是加工贸易企业的大量存在;相比地方化经济效应,不出口企业获得的城市化经济效应比出口企业更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启明 邱斌 孙少勤
基于对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拓展,文章从信息溢出的视角考察目的国地区出口集聚对融资约束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并通过高度细化的中国微观贸易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区出口集聚程度的上升,企业的出口概率将增大;考虑到地区出口集聚与融资约束的交互效应,发现相比于低融资约束企业,地区出口集聚对高融资约束企业的影响效果更强;在影响渠道方面,相比于低融资约束企业,地区出口集聚对高融资约束企业国外市场进入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于其对出口固定成本的降低。文章的结论对于政府应对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合理引导出口企业的地理分布,从而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光远 曾寅初
基于1998年至2007年中国木制品企业层面数据,本文利用多种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从差异比较和效应验证两个方面对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存在着显著的出口自选择效应,所以不同估计方法的结果都显示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普遍高于非出口企业,在木制品业中不存在所谓的"生产率悖论";木制品业中内销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快于出口企业,出口企业存在的"惰性"和"惯性",而内销企业存在的"竞争效应""老鹰效应"和"干中学"效应,可能是导致了这种生产率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冰 刘福祥 赵洪宝
文章借鉴新新贸易理论相关观点,将产业集聚的生产率效应融入对出口竞争力影响的理论研究中。进一步利用2002-2013年中国制造业24个行业数据并运用系统GMM方法,对比性研究了产业集聚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更能实现要素贸易条件改善、促进出口竞争力提升,产业集聚应该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垂直关联效应、利用国际市场竞争、增加技术研发投入以及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涂远芬
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服务业企业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并与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具备较高生产率的服务业企业会主动选择出口市场(自我选择效应),进入出口市场后又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出口学习效应);而中国制造业企业未出现自我选择效应,仅发现了出口学习效应。这一结论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
出口 自我选择效应 出口学习效应 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保昌 谢建国 孙一菡
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如何影响其污染排放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双层因素。本文在厘清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污染减排效应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对其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显著降低了其污染排放强度,进一步的检验证明本文结论是可靠的。本文研究表明,部分已有研究可能妖魔化了出口企业污染排放的损害,当企业仅仅在国内市场销售,其污染排放可能更为严重。企业出口与环境污染治理并非完全矛盾,不应一味强调企业出口将会导致环境污染,兼顾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污染排放的控制才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和环境污染治理双赢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
企业出口 污染排放强度 制造业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