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0)
- 2023(15555)
- 2022(13274)
- 2021(12337)
- 2020(10341)
- 2019(23346)
- 2018(23125)
- 2017(44766)
- 2016(24031)
- 2015(26730)
- 2014(26075)
- 2013(25908)
- 2012(23392)
- 2011(20546)
- 2010(20490)
- 2009(19294)
- 2008(18682)
- 2007(16191)
- 2006(14204)
- 2005(12417)
- 学科
- 济(96485)
- 经济(96366)
- 业(92949)
- 企(83160)
- 企业(83160)
- 管理(82886)
- 方法(43472)
- 数学(34020)
- 数学方法(33659)
- 业经(31204)
- 农(30797)
- 财(30060)
- 中国(24189)
- 务(22253)
- 财务(22186)
- 财务管理(22162)
- 农业(21801)
- 企业财务(20966)
- 技术(19827)
- 制(19200)
- 理论(18833)
- 地方(18442)
- 和(18263)
- 贸(18070)
- 贸易(18060)
- 易(17490)
- 学(17026)
- 划(16383)
- 策(15565)
- 环境(14580)
- 机构
- 学院(336185)
- 大学(332145)
- 管理(140503)
- 济(133625)
- 经济(130755)
- 理学(121473)
- 理学院(120218)
- 管理学(118457)
- 管理学院(117820)
- 研究(103504)
- 中国(79796)
- 京(69800)
- 科学(63539)
- 财(61772)
- 农(52623)
- 所(50459)
- 财经(49679)
- 江(49145)
- 业大(48718)
- 中心(47553)
- 研究所(45703)
- 经(45229)
- 北京(43445)
- 范(42138)
- 师范(41813)
- 农业(41244)
- 州(40219)
- 经济学(38736)
- 院(38051)
- 商学(37546)
- 基金
- 项目(229083)
- 科学(181553)
- 研究(171944)
- 基金(166260)
- 家(142801)
- 国家(141507)
- 科学基金(123872)
- 社会(108571)
- 社会科(102815)
- 社会科学(102788)
- 省(90375)
- 基金项目(88604)
- 自然(79923)
- 自然科(78101)
- 自然科学(78085)
- 教育(77460)
- 自然科学基金(76703)
- 划(74349)
- 编号(71687)
- 资助(67145)
- 成果(56794)
- 重点(50097)
- 创(50036)
- 部(49717)
- 发(48910)
- 课题(47374)
- 创新(45974)
- 项目编号(45144)
- 国家社会(43962)
- 业(43894)
- 期刊
- 济(150337)
- 经济(150337)
- 研究(96327)
- 中国(59499)
- 管理(54433)
- 财(49252)
- 农(48885)
- 学报(47429)
- 科学(45345)
- 大学(36492)
- 教育(34854)
- 农业(34389)
- 学学(34171)
- 技术(30290)
- 业经(28043)
- 融(27462)
- 金融(27462)
- 财经(23711)
- 经济研究(23066)
- 经(20337)
- 图书(20222)
- 业(19519)
- 问题(19056)
- 技术经济(17838)
- 现代(16895)
- 商业(16309)
- 理论(16099)
- 科技(16077)
- 财会(15360)
- 实践(14682)
共检索到487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士琳 曹有挥
港航服务业的兴起与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港口功能演进,已成为推动港口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以及提升枢纽港口城市全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港航服务业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特殊意义。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地理学视角,从港航服务业内涵、港航服务业的空间组织、港航服务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港航服务供应链等方面对国内外港航服务业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最后,围绕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和服务经济发展,从港航服务业概念内涵与范畴界定、港航服务业空间格局与演化特征研究、港航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效应分析和港航服务业空间组织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灿 曾刚
基于Web of Science中1982—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产业集群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了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脉络、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了学术争议和研究前沿,旨在为国内产业集群理论创新寻求突破口。结果表明:(1)研究热点集中于集群创新和集群网络、集群和区域发展、集群演化;(2)研究内容逐步从关注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转变为多维邻近、路径依赖视角下的集群创新和集群演化,再深化至探究不同空间尺度网络对集群知识流动和集群创新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冬平 柳林 周素红 杜方叶 宋广文 肖露子
犯罪地理学以社会问题为导向,关注犯罪现象的格局、过程与机理,沿着"揭示问题、服务安全、解决问题"的思路,去破解复杂的社会难题,并在公共安全和犯罪防控领域贡献力量。本文基于地理学视角,从犯罪出行、犯罪空间决策、重复犯罪三大研究主题出发,综述了国内外犯罪者行为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国外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如:(1)犯罪出行方面发现了就近掠夺和外出犯罪的空间模式;不同犯罪类型的出行距离存在显著差异;以及犯罪出行距离受犯罪者个体特征、地理特征、犯罪收益和情感因素的影响。(2)犯罪空间决策受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犯罪者空间意识的影响。(3)重复犯罪存在时空聚集性和时空临近性。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理论与经验引介,犯罪时空分布、形成机理与空间防控,以及犯罪模拟与预测方面,而地理学视角下犯罪者行为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有许多空白亟需填补。总体而言,在犯罪者研究领域,仍存在以下3点不足:(1)在犯罪出行方面,综合的视角不多;(2)在犯罪空间决策方面,尚未涉及犯罪空间决策的时间差异及形成机制;(3)在重复犯罪方面,尚未考虑过去的犯罪活动和经验。最后,论文从视角、内容、方法及应用上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注重综合性视角的实证分析;开展针对犯罪团伙的研究;合理利用大数据分析犯罪者行为的规律、过程和机理,避免导致推理错误;注重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满足国家社会治安的重大需求,并提升犯罪地理学的学科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冬平 柳林 周素红 杜方叶 宋广文 肖露子
犯罪地理学以社会问题为导向,关注犯罪现象的格局、过程与机理,沿着"揭示问题、服务安全、解决问题"的思路,去破解复杂的社会难题,并在公共安全和犯罪防控领域贡献力量。本文基于地理学视角,从犯罪出行、犯罪空间决策、重复犯罪三大研究主题出发,综述了国内外犯罪者行为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国外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如:(1)犯罪出行方面发现了就近掠夺和外出犯罪的空间模式;不同犯罪类型的出行距离存在显著差异;以及犯罪出行距离受犯罪者个体特征、地理特征、犯罪收益和情感因素的影响。(2)犯罪空间决策受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永永 薛东前 马蓓蓓 马艳艳 袁鑫 王怡婕
文化产业是国家社会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1993—2020年3 904篇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地理学视角总结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能量分布、演进脉络、现状特征和重要启示,提出文化产业研究亟待加强的重点领域。结果发现:(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历经四个阶段,高校成为文化产业优势研究团队的主要集中地,经济类和地理类等期刊对文化产业研究传播具有重要贡献;(2)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空间结构、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关系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机制五个方面,总体呈现出研究视角多维、方法多样、数据多源、内容多面和区域多点特征;(3)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多遵循描述现象、总结规律、解释成因、探究路径的逻辑思路,基于学科交叉的理论方法创新、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文化空间塑造与城市更新等关键问题的研究依然薄弱,文化产业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4)从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构建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理论方法体系、揭示文化产业空间生成机理与集群发展路径、探究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机制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文化消费空间生产与重构路径、厘清城市文化空间与城市更新关系、建立文化产业研究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全面深化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是新时代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创新理论研究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领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雅欣 安宁
随着人类基础设施活动越来越频繁,有关基础设施对人地关系和人类社会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引发了人文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广泛讨论。论文系统地讨论了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学的研究脉络及其核心议题。首先,对地理学中有关基础设施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地理学对基础设施的研究呈现出“社会文化转向”的趋势,强调了基础设施在其功能属性之外,同时也兼具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属性。其次,从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出发,强调了以性别为代表的社会核心—边缘视角在基础设施研究中的“社会文化转向”的重要价值,指出女性主义可以为分析基础设施的空间效应提供兼具微观与宏观的绝佳视角。再次,基于女性主义视角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异质性对于其利用基础设施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不同影响和路径,从基础设施生产端的性别差异以及基础设施使用端的性别差异等两个不同场域勾勒出基于性别视角的基础设施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上述文献,论文最后搭建了一个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学的核心概念框架以及分析思路。论文所提出的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研究的核心框架也可为其他广泛关注女性主义话题的学者提供在更大、更宽和更广范围内进行跨学科对话的机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远平 张峰 阮爱婷 毕斗斗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作为提供知识和技术服务的产业,被视为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KIBS的空间分布与知识扩散过程,以及在促进产业融合、区域创新、经济转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推动了KIBS在国家及区域创新、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等地理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然而,在当前全球化新形势和经济地理学新研究范式下,学术界对KIBS与经济地理学各研究范式的融合、KIBS对新信息技术革命及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KIBS对全球—地方互动视角下产业升级与区域转型、全球—地方生产网络、多尺度创新空间重构等的影响机制等研究相对不足。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梳理了国内外KIBS在地理学领域的关键研究文献,概括KIBS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 6.2.R6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总结KIBS的研究热点内容与研究动态趋势。结合全球化新形势及中国经济地理的现实问题,提出未来KIBS地理学研究应关注全球化新趋势下KIBS与区域发展转型、KIBS与新质生产力及国际—区域科创中心、全球—地方互动视角下KIBS与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研究、KIBS与多尺度创新空间耦合研究的展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我国服务业工资差异研究"课题组 张军
利用200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服务业的汇总数据和2007年的城市数据,我们对影响服务业产业集聚及工资差异的因素作了初步考察,特别关注代表地区市场容量以及与市场接近程度的城市市场潜能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其服务业集聚程度高0.2%左右,且市场潜能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不显著。而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中,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平均高0.181%,且这种影响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不明显。市场潜能对服务业影响在地区间的差异可能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城市体系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有关。本文还分析了城市层面的其他特征对服务业的影响。
关键词:
市场潜能 产业集聚 工资水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姣娥 莫辉辉
航空地理学是交通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其最年轻的学科分支。本文以中国和欧美主流航空地理学研究为考察对象,从历史演进、技术变革和制度变迁的综合视角将近百年航空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的学科起步发展阶段、50-70年代的基础体系建构阶段、80-90年代的理论框架完善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的理论与实践繁荣阶段。航空地理学传统研究主题包括史志与区域地理总图、机场格局与城镇关联体系、网络结构与组织效应及优化、航空布局与区域发展互动关系、机场布局规划及其影响因素、政策对航空业发展的影响等。近年来,国内外对航空运输地位与作用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加之航空数据可获得性不断提升,航空网络结构的复杂性、世界(中心)城市、机场体系与航空网络的演化规律与机理、航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成为国际研究热点领域。早期,中国航空地理学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同步,但中期受历史原因的制约而大为滞后;近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研究任务与日俱增。国内学界不仅需要完成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航空地理学基础理论的引入及实证研究,同时须建立航空地理学学科体系,并积极加入国际前沿性课题研究行列。
关键词:
航空运输地理学 研究进展 国际动态 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宗会明 周素红 闫小培
随着全球生产网络和现代物流研究的兴起,物流对于提升地区和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现阶段的物流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学和交通地理学2个学科。管理学侧重于研究物流组织和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缺乏整体和空间的视角,而交通地理学则侧重于以货物流通为代表的传统物流研究,对于现代供应链及物流组织研究不够,二者各有研究优势和不足。经济地理学对物流活动的研究经历了传统物流活动研究、物流活动被遗忘、物流研究的被重新认识和发现3个阶段。在当今经济地理学"社会、制度、文化转向"背景下,经济地理学将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物流网络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活动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由交通地理学者借鉴经济地理学理论对物流活动进行的研究,及经济地理学者对生产领域研究时对物流活动不经意的涉及,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全球生产网络下现代物流的性质和作用,现代物流组织结构研究,现代物流活动的空间表现及发展动力机制4个领域,总体而言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最后,文章提出了对当代中国经济地理学对物流活动研究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物流活动 经济地理学 全球生产网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薛倩 谢苗苗 郭强 王亚男 武蓉蓉 刘琦
全球气候变化及快速城市化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高温热浪作为其中的典型效应,增加了与热相关的健康风险,越来越受到气象学、医学与地理学学者的关注。论文系统梳理了高温热浪的定义,从地理学视角,以空间评估作为切入点,总结分析了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中的空间指标、空间制图方法与空间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明该领域已从单一视角逐步深入到气象学、医学、地理学等复合学科的交叉研究,地理学作为桥梁将气象学与医学有机结合,为脆弱性评估提供空间指标参数、为制图提供思路与方法,并提供空间对策连接规划和风险预警等实践工作。未来的研究展望包括:空间指标综合各学科研究需要、集成各学科优势进行构建,空间制图在社区小尺度到区域大尺度的耦合机理分析基础上探讨跨区域研究表达方式,空间对策针对不同风险人群采取差异化研究,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灿 曾刚 尚勇敏
"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地方空间"向"流动空间"转变的背景下,多主体、多尺度的网络化模式成为创新导向,动态性、路径依赖性与邻近性等演化经济地理学分析思维有助于理解创新网络演化规律和机制。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1991—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创新网络演化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创新网络演化研究的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核心研究内容和学术争议。结果表明:①创新网络结构演化、演化路径与演化机理是国外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借鉴西方演化理论和研究范式,企业、产业和区域等创新网络演化实证探讨受到国内研究重视;②多维邻近性机制下的创新网络形成与演化、全球—地方多空间尺度耦合的创新结网以及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成为研究的知识基础;③创新网络演化是否呈现路径依赖有待解答,不同维度邻近性对创新网络演化影响的重要程度存在争议,着眼于多集群的创新网络演化则是新近的前沿领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天宝 柴彦威
单位制是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和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国家逐渐在城市构建的以实现共产主义和现代化为目标的基本工具,其最基本的特征表现为"城市基本单元"。单位制的基本工具本质和作为城市单元的特征表现为在空间性、时间性和社会性三方面。单位制研究可以帮助理解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通过评析明确如何扬弃单位制的各种因素。同时,单位制研究是解读中国城市转型的独特和重要视角,不仅可以明晰转型的机理,还可以透视转型中的各种问题。在规划未来方面,单位制研究可以促进经历过转型洗礼的单位制下一步的保护、利用和发展,还可以将单位制中的积极因素以新的方式应用到城市新的增量中去。地理学视角下的单位制研究将从相互联系的单位制第一、第二和第三空间3个方面展开。第一空间解读单位制物质空间的结构、功能和形变;第二空间解读单位制的政治组织、专业职能和社会文化的空间表征;第三空间的研究从多视角和多方法展开,解构单位制中的空间冲突,构建面向未来的和谐城市空间。从尺度来讲,单位制空间的研究在空间、时间和社会3个方面可以进一步展开,形成多种尺度。已有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今后的研究还需要在广度、理论深度和跨学科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单位制 地理学 意义 空间 尺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定惠 朱超洪 杨永春
城市通勤是城市交通、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地理学者对于城市通勤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对居住郊区化的关注。作为理解城市空间重构和制度转型的重要视角,地理学领域的城市通勤研究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从研究内容、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城市通勤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认为应该拓展城市通勤研究区域范围、加强研究内容的深度,提升理论化成果、注重多学科方法的交叉应用,在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人本主义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
地理学 城市通勤 研究进展 制度转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申晓艳 丁疆辉
城乡统筹是中国当前针对城乡问题提出的美好愿景,其实现过程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地理学因其区域研究方面独特优势成为城乡统筹研究的重要学科。总结了国外城乡关系的发展过程、经典理论、研究特点和新趋向,国内城乡统筹研究现状、发展目标及主要研究特点;评析了国内外地理学有关城乡统筹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城乡关系 理论研究 地理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