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3)
2023(9106)
2022(7624)
2021(6827)
2020(5659)
2019(12288)
2018(12086)
2017(22237)
2016(11372)
2015(12547)
2014(11961)
2013(11804)
2012(11194)
2011(10550)
2010(10814)
2009(10281)
2008(9853)
2007(8984)
2006(8369)
2005(7577)
作者
(33170)
(27802)
(27654)
(26228)
(17903)
(13240)
(12331)
(10613)
(10578)
(9842)
(9658)
(9203)
(9070)
(8987)
(8584)
(8417)
(8234)
(7940)
(7881)
(7616)
(7184)
(6661)
(6464)
(6453)
(6261)
(6230)
(5906)
(5876)
(5546)
(5375)
学科
(68377)
经济(68335)
管理(42576)
(34954)
(30592)
企业(30592)
方法(19432)
地方(19131)
中国(17313)
数学(16130)
数学方法(16015)
技术(15397)
(15015)
环境(14048)
地方经济(13587)
业经(13460)
技术管理(11734)
(11707)
(10280)
(10018)
(9943)
资源(9517)
(9352)
理论(9211)
(8850)
农业(8445)
(8414)
金融(8414)
经济学(8255)
产业(8227)
机构
大学(172356)
学院(171678)
(81773)
经济(80309)
管理(67102)
研究(62525)
理学(57105)
理学院(56449)
管理学(55705)
管理学院(55349)
中国(46479)
科学(35870)
(35728)
(34097)
(31315)
研究所(28184)
中心(27197)
财经(27099)
(26643)
经济学(26222)
(24460)
(23233)
经济学院(23152)
师范(23074)
北京(22791)
(22085)
(21264)
(20742)
业大(20007)
财经大学(19845)
基金
项目(111790)
科学(89996)
研究(84288)
基金(81438)
(70054)
国家(69496)
科学基金(60788)
社会(57774)
社会科(54856)
社会科学(54841)
(44690)
基金项目(42557)
教育(37137)
自然(36249)
(36040)
自然科(35288)
自然科学(35277)
自然科学基金(34682)
编号(32232)
资助(31690)
(28907)
(26385)
成果(26154)
创新(26058)
重点(25190)
国家社会(24819)
(24047)
课题(22934)
发展(21935)
(21612)
期刊
(98727)
经济(98727)
研究(56309)
中国(39023)
管理(29109)
(25526)
科学(23831)
学报(22280)
(18343)
教育(17710)
经济研究(16743)
大学(16680)
技术(16156)
学学(15304)
财经(14326)
(14003)
金融(14003)
业经(13867)
(12646)
农业(12547)
问题(11990)
技术经济(11442)
图书(10506)
科技(9842)
资源(9275)
(9129)
统计(8707)
(8616)
世界(8258)
(8232)
共检索到273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青 王志宝  
为推进我国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探索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作用,2014年9月19-21日,山东省级强化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端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先生和傅伯杰先生出席会议,与来白全国40多所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60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共同围绕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生态环境管治、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人探讨,取得丰富的学术性研究成果。 1 中国发展模式:以转型推动中速持续增长 陆大道从中国长期高速和超高速经济增长及增长的“极限”出发,科学推断白然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空问及潜力等主要增长因素的变化态...
关键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晓飞  张明艳  张蕊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文章认为协同创新的核心目标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作为推动创新的重要途径的协同是随着生产力发展从协作、协调发展而来、符合当代创新需求的要素所有者组织机制。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规定协同创新的概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协同创新的组织运行提出构想: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产权明晰的组织、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创建科技信息中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邬沧萍  穆光宗  
本文构造了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基本框架 ,认为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是新的学术生长点 ,但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方法论上 ,作者强调了系统方法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譬如 ,资源环境的人口承载力问题 ,人口的活动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态意识问题 ,以及小区域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通屏  邵红梅  邓宏兵  
与主流经济学与时俱进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通过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兴起和发展的简单回顾和相关研究成功案例的介绍,分析了经济学帝国主义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启示。提出高举经济学大旗,建立与主流经济学与时俱进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博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全球面临着气候变暖、资源能源枯竭与生态环境破坏等危机,将环境问题纳入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下的环境经济地理学应运而生,将为缓解全球环境危机以及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转型提供新视角。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德国科隆举行的环境经济地理学会议上被首次提出,试图采用演化制度主义理论与绿色技术-经济范式,将环境因素融入经济地理分析之中,旨在修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裂痕,克服环境与经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零和博弈难题,使得探讨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子系统的互动机制和正和博弈成为可能。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经济地理学兴起的背景,进一步对其理论基础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进行总结,然后重点综述了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两大核心主题:环境问题对经济(空间)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空间)活动的环境效应。最后,本文对环境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前沿与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演化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对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活动特别是经济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地域性及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治理等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环境、经济、地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经济活动环境效应内在机制研究和经济活动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演化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对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活动特别是经济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地域性及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治理等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环境、经济、地理三者之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演化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对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活动特别是经济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地域性及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治理等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环境、经济、地理三者之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红辉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在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情况下设置的理论经济学,担负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现实使命。"经济人"假设是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经济人"假设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能否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商榷。文章从"经济人"的基本内涵、"经济人"对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释力来分析"经济人"假设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适用性,最后指出,应该超越"经济人",寻求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适应的基本假设—"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复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克强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目前缺乏相应的理论拓展的基点,为此,本文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基点为研究对象,根据“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性质、特点,提出了本学科构建的理论起点,即“人口资源环境”的稀缺性、外部性、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之冲突以及其经济人假定拓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培丽  
2017年,学者们仍然主要沿着过去的传统分别研究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人口经济学方面,主要集中研究了劳动力流动、人口结构和人口政策;资源经济学方面,从过去以研究能源为主开始向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林业资源等更多资源领域延伸;环境经济学方面,在继续深化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和环境规制研究的同时,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渗透到环境经济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绿色发展路径。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已经设立20周年之际,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未来方向。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永平,男,1965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带头人,贵州财经学院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农经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发展与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了7个省部级课题、4个部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双玉  许英杰  曾群  胡静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下设立的一个二级学科。自1997年设立以来,很多学者对其学科体系进行了探索,出版了一些著作和教材。本文以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观点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教材现状、体系结构、内容、表现形式和手段等方面对国内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材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新教材建设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国内相关教材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这些建议是:统一并完善教材体系;理论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注重学科领域最新成果的运用,增强教材的时代性和科学性;注重表现形式和手段多样性,帮助读者理解抽象的经济理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付宏  刘亚飞  
2014年11月8日,以"十三五时期的民生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全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青年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这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湖北经济学院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安徽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出席并参加了讨论。现将主要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