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18)
- 2023(13899)
- 2022(12198)
- 2021(11407)
- 2020(9390)
- 2019(21515)
- 2018(21330)
- 2017(40879)
- 2016(22110)
- 2015(24620)
- 2014(24088)
- 2013(23499)
- 2012(21255)
- 2011(19198)
- 2010(19222)
- 2009(17740)
- 2008(16610)
- 2007(14318)
- 2006(12727)
- 2005(10281)
- 学科
- 济(85274)
- 经济(85183)
- 管理(58013)
- 业(57388)
- 企(43830)
- 企业(43830)
- 方法(38457)
- 农(33046)
- 数学(32737)
- 数学方法(32336)
- 中国(22899)
- 农业(21981)
- 业经(21732)
- 财(20462)
- 地方(19765)
- 学(18325)
- 制(14762)
- 理论(14209)
- 贸(14074)
- 贸易(14066)
- 易(13566)
- 环境(13467)
- 和(13031)
- 技术(12193)
- 务(12086)
- 财务(12019)
- 财务管理(12000)
- 发(11863)
- 银(11507)
- 教育(11491)
- 机构
- 学院(302360)
- 大学(300678)
- 管理(121153)
- 济(113565)
- 经济(110823)
- 理学(105550)
- 理学院(104292)
- 管理学(102329)
- 管理学院(101784)
- 研究(98983)
- 中国(72252)
- 京(65962)
- 科学(63702)
- 农(51194)
- 财(50204)
- 所(48283)
- 业大(46736)
- 中心(45573)
- 研究所(44298)
- 范(43255)
- 江(43074)
- 师范(42910)
- 北京(41669)
- 财经(40780)
- 农业(38816)
- 经(37053)
- 院(36415)
- 州(35467)
- 师范大学(34706)
- 经济学(32951)
- 基金
- 项目(214708)
- 科学(168874)
- 研究(158466)
- 基金(154977)
- 家(134401)
- 国家(133252)
- 科学基金(115088)
- 社会(99641)
- 社会科(94175)
- 社会科学(94153)
- 省(84137)
- 基金项目(83777)
- 自然(74449)
- 自然科(72697)
- 自然科学(72683)
- 教育(71541)
- 自然科学基金(71312)
- 划(70853)
- 编号(66506)
- 资助(62619)
- 成果(52803)
- 重点(47261)
- 发(46339)
- 部(45873)
- 课题(44566)
- 创(44196)
- 创新(41084)
- 科研(40884)
- 国家社会(40483)
- 项目编号(40062)
共检索到429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润 刘家明 张文玲
[目的]随着农业多元化进程,在乡村地带出现的旅游产业空间具有独特的发展特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过程中,城市群建成区之外的乡村地带是协同发展的重要阵地,休闲旅游是其重要的产业抓手。京津冀乡村旅游类型特征和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规律和特征,这种规律和特征对指导乡村地域规划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实践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是大数据与传统旅游地理学方法的结合,利用网络数据采集手段抓取所有乡村旅游数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提取属性信息,依托统计分析工具将乡村旅游点进行聚类划分,并以空间因子解释刻画乡村旅游空间类型。[结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金川 林浩曦 漆潇潇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基于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打破行政区划,在更大区域尺度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整体发展目标。因此,从优化空间规划体系的高度,开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类型区划和类型区管理,实现分区施策的精细化管治极为重要。本文首先立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利用空间属性双聚类的方法将京津冀划分为中部核心功能引领区、东部沿海重点发展区、南部门户功能拓展区、西部和北部生态涵养保护区等四大区域;然后以区县为最小分析单元,从现状开发强度、用地增量预测和生态保护责任等三大维度构建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并利用三维空间坐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金川 林浩曦 漆潇潇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基于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打破行政区划,在更大区域尺度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整体发展目标。因此,从优化空间规划体系的高度,开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类型区划和类型区管理,实现分区施策的精细化管治极为重要。本文首先立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利用空间属性双聚类的方法将京津冀划分为中部核心功能引领区、东部沿海重点发展区、南部门户功能拓展区、西部和北部生态涵养保护区等四大区域;然后以区县为最小分析单元,从现状开发强度、用地增量预测和生态保护责任等三大维度构建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并利用三维空间坐标划分方法将京津冀划分为五大类型区,即:城镇优化发展区、城镇重点拓展区、现代农业发展区、适度建设发展区和严格生态保护区;最后,在空间管治视角下提出京津冀区域分区管治与区域协同管理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伟 张鹏飞 赵丽茹 申明哲 虞虎
[目的]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区域差异,促进乡村旅游业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有效把握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宏观态势。[方法]构建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时空动态差异,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乡村旅游亚系统的权衡协同关系及权衡程度。[结果]2009—2019年京津冀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整体呈趋好性发展态势,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亚系统作用强度不均衡,趋势变动最为明显的是呈上升趋势的资源环境和呈下降趋势的发展成效,区域间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变异系数逐渐缩小,空间格局由四周高中间低向中间高四周低演变;各维度对发展影响力差异显著,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为强等作用维度层,经济环境为中等作用维度层,社会环境为弱等作用强度层。绝大多数双因子的组合结果均优于单因子的作用强度,即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差异是多因子组合作用的结果。[结论]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系统相对协调,但也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成效联系度不强,互动促进作用弱而独立性强的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明勇
随着京津冀都市经济区域的形成,冀乡村旅游业客观地演化为京津冀冀乡村生态功能区域的生态经济增长极。然而,由于该区域交通、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的无规划或滞后性以及该区域政府的财政资金不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制度法治化,不但要运用PPP投融资模式,从自然的生态制度和制度的生态制度进行制度完善,还要从金融系统的生态化出发,构建生态PPP投融资法治制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明勇
随着京津冀都市经济区域的形成,冀乡村旅游业客观地演化为京津冀冀乡村生态功能区域的生态经济增长极。然而,由于该区域交通、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的无规划或滞后性以及该区域政府的财政资金不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制度法治化,不但要运用PPP投融资模式,从自然的生态制度和制度的生态制度进行制度完善,还要从金融系统的生态化出发,构建生态PPP投融资法治制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明勇
随着京津冀都市经济区域的形成,冀乡村旅游业客观地演化为京津冀冀乡村生态功能区域的生态经济增长极。然而,由于该区域交通、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的无规划或滞后性以及该区域政府的财政资金不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制度法治化,不但要运用PPP投融资模式,从自然的生态制度和制度的生态制度进行制度完善,还要从金融系统的生态化出发,构建生态PPP投融资法治制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程瑾 钟章奇 王铮
采用面向对象的资源分类系统模型(WWTLM)对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及其所属的83个4A级和13个5A级旅游景区进行了分类,并以旅游圈理论和旅游域模型为基础,通过Visual Basic 6.0开发平台,利用专业GIS控件,采用集成二次开发的方式,对构建京津冀核心旅游圈进行研究。京津冀地区可成为旅游中心的城市有6个,分别为北京、天津、承德、廊坊、秦皇岛和石家庄,从旅游圈的级别和空间位置上看,北京旅游圈为一级旅游圈,承德,石家庄和秦皇岛为二级旅游圈,廊坊和天津为三级旅游圈,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核心旅游圈,以此带动其他旅游圈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治伟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需要对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时空变化的研究。本文运用区位熵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京津冀20042014年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部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不均衡。京津冀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的集聚程度除北京外处于较低水平,且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文章还分析了京津冀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时空变化的原因,并为京津冀旅游产业集聚的深入发展提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区位熵 京津冀 旅游产业集聚 时空变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治伟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需要对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时空变化的研究。本文运用区位熵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京津冀2004~2014年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部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不均衡。京津冀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的集聚程度除北京外处于较低水平,且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文章还分析了京津冀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时空变化的原因,并为京津冀旅游产业集聚的深入发展提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区位熵 京津冀 旅游产业集聚 时空变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治伟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泰尔指数等综合方法,以2006~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人均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以及旅游总收入为分析对象,揭示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减少;京津冀城市群国际旅游差异大于国内旅游和旅游总收入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差异较省际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四大旅游分区组内差异增大,组间差异减少,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整体趋于均衡。
关键词:
旅游经济差异 空间特征 京津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陶静
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对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进行研究。结论表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未能形成整体布局,各旅游要素亟需整合重构;强弱屏蔽效应明显,新兴因素不断出现;系统内部发展极不均衡,空间结构演变充满变数。文章认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需破解整体与部分的关联、强势与弱势的均衡、新兴与传统的融合三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治伟 王崇文
随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旅游公共服务的全域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域,从"全域旅游"的视角,综合分析京津冀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发展的困境,提出了实现京津冀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发展的建议:全面构建开放共享的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发展环境;构建京津冀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发展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促进京津冀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全域发展;提升京津冀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水平。
关键词:
全域旅游 京津冀 旅游公共服务 全域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治伟 王崇文
随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旅游公共服务的全域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域,从"全域旅游"的视角,综合分析京津冀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发展的困境,提出了实现京津冀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发展的建议:全面构建开放共享的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发展环境;构建京津冀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发展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促进京津冀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全域发展;提升京津冀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水平。
关键词:
全域旅游 京津冀 旅游公共服务 全域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威 李佳洺 李洪省
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采用人口密度和交通可达性两个指标,基于10 km格网数据将京津冀地区的空间结构划分为内层中心空间、外层中心空间、人口稠密的过渡空间、人口稀薄的过渡空间、人口增长的边缘空间、人口稀薄的边缘空间六种类型,结果表明:1中心空间以占9.87%的土地面积集聚了31.39%的人口,边缘空间以占75.42%的土地面积集聚了47.95%的人口,中心空间的人口密度是边缘空间的4.97倍。2中心空间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天津的市辖区以及保定和廊坊的部分市辖区内。边缘空间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的北部、西部和南部,这些地区以山区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该格局反映了这一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相耦合的基本特点。3比照主体功能区划方案,中心空间和过渡空间与开发类地区的拟合度达61.6%,边缘空间与保护类地区的拟合度达72.1%,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