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1)
- 2023(7074)
- 2022(5844)
- 2021(5315)
- 2020(4504)
- 2019(10105)
- 2018(9614)
- 2017(18361)
- 2016(9992)
- 2015(11199)
- 2014(10975)
- 2013(11012)
- 2012(10599)
- 2011(9649)
- 2010(9670)
- 2009(8931)
- 2008(8515)
- 2007(7740)
- 2006(6919)
- 2005(6467)
- 学科
- 济(46832)
- 经济(46759)
- 管理(23957)
- 业(23476)
- 企(18127)
- 企业(18127)
- 方法(17633)
- 数学(15423)
- 数学方法(15242)
- 贸(13075)
- 贸易(13071)
- 易(12772)
- 农(12466)
- 中国(12234)
- 出(11583)
- 地方(11470)
- 学(11035)
- 业经(10714)
- 财(10225)
- 产业(9854)
- 制(9809)
- 口(8162)
- 出口(8150)
- 出口贸易(8150)
- 农业(7842)
- 体(7090)
- 技术(7085)
- 地方经济(6605)
- 结构(6550)
- 融(6399)
- 机构
- 大学(149410)
- 学院(147346)
- 济(64777)
- 经济(63578)
- 研究(59209)
- 管理(51347)
- 理学(44203)
- 理学院(43514)
- 中国(42998)
- 管理学(42655)
- 管理学院(42392)
- 科学(38061)
- 京(33509)
- 所(31361)
- 农(29724)
- 研究所(28683)
- 财(28605)
- 中心(25646)
- 业大(24280)
- 农业(23725)
- 江(23147)
- 财经(22317)
- 院(22198)
- 经济学(21283)
- 北京(20994)
- 经(20247)
- 范(19855)
- 师范(19562)
- 经济学院(19296)
- 省(18405)
- 基金
- 项目(103565)
- 科学(81813)
- 基金(76820)
- 研究(70145)
- 家(70098)
- 国家(69634)
- 科学基金(58071)
- 社会(46160)
- 社会科(43953)
- 社会科学(43945)
- 基金项目(40795)
- 省(39367)
- 自然(38739)
- 自然科(37816)
- 自然科学(37802)
- 自然科学基金(37152)
- 划(34446)
- 资助(31282)
- 教育(30226)
- 编号(25417)
- 重点(24388)
- 发(23930)
- 部(22716)
- 创(21333)
- 计划(20611)
- 创新(20180)
- 国家社会(20173)
- 科研(19944)
- 成果(19859)
- 发展(18872)
共检索到226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超
文章在出口贸易条件的假定下,构建了一个包含自然地理和劳动力禀赋的基于生产者最优决策的出口产业集聚模型,以解释出口产业率先在中国沿海地区集聚的原因,并通过劳动力流动的"空间溢价"和出口运输距离来界定区位的地理与禀赋的梯度变化,得出劳动力工资与运输成本相互替代且包含集聚效应影响的均衡方程,并以此进一步对中国出口产业在沿海和内地之间的空间调整和空间均衡作深入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斌
本文基于近邻匹配估计模型,实证检验了流通企业溢出效应的引致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群聚、资源禀赋以及集聚效应是流通溢出效应的主要成因;流通企业溢出效应会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升高;其中特大城市在资源禀赋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大城市在企业群聚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大型流通企业更适合布局在特大城市,而中小型企业则适合布局在中小城市。
关键词:
溢出效应 群聚 禀赋 空间集聚 流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江华 黎国林
笔者描述了我国加工贸易地理集聚现象,分析了影响加工贸易地理集聚的因素,然后运用一个外部经济模型对加工贸易地理集聚与梯度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现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思路。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地理集聚 梯度转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李富强
本文从创新行为的前端视角出发,综合创新环境、创新意愿和创新要素吸引力三个维度界定了技术势能集聚的概念;从动态演化的视角理论解析了产业梯度转移促进技术势能集聚的内在机理,并以中国区域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势能集聚为案例,采用一般嵌套模型(GNS)对其空间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区域技术势能集聚水平具有在时间维度上不断增长、在空间维度上从东北往西南方向扩散的"传导式"演化模式。产业梯度转移通过对技术势能三个维度的作用,能显著促进其集聚水平的提升,但在地区技术共享意愿和要素再配置效应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其空间溢出效应的方向也存在不确定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毛艺林
伴随全球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加工贸易成为各国进行国际分工的主要贸易形式,对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技术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本国产品出口等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中国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现状及原因,基于产业集聚视角,提出了中国加工贸易产业实现梯度转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加工贸易 梯度转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邱斌 唐保庆 孙少勤 刘修岩
本文在Eaton & Kortum(2002)的基础上,从理论上研究了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以此来寻求中国新型出口比较优势的来源。研究表明,在一国的制度质量越过"制度门槛"的条件下,该国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有利于该国对外出口并塑造制度比较优势;出口国对贸易伙伴国在制度质量上相对占优时,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能够促进其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随后,本文运用我国20个行业对148个国家或地区时间跨度为20年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金融发展、教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制水平等制度因素与产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建平
平均而言,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和废水轻污染产品出口国,出口结构朝资本密集化和清洁化方向转变。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表明,理论上要素禀赋及价格、技术、环境政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是影响一国出口结构的主因。中国工业制品出口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显示,劳动要素抑制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而促进其他类型行业出口,增加投资和扩大开放抑制各类行业出口,提高劳动报酬促进各类行业出口,环境政策和技术因素影响甚微。最后,相应提出促进出口结构升级和清洁化的就业、收入分配、技术、环境、贸易和投资等组合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制品 出口结构 要素禀赋 排污强度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东北 王珏 唐青青
以制度质量为视角,构建产业集聚对中国企业出口决策影响的理论机制。同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针对理论机制的三个研究假说进行验证。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方法以及Heckman选择模型对理论机制进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产业集聚通过教育发展和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通过对不同行业类型、不同窗口期样本以及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的计量检验发现,三种研究假说依然稳健。同时,对知识产权保护和法治建设的制度质量视角的进一步讨论,再次验证了产业集聚通过制度质量对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有重要影响。在对渠道进一步识别时发现,金融制度通过融资成本影响企业出口决策,教育制度通过企业的创新活动影响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因此,产业集聚通过金融制度与教育制度促进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微观渠道是企业融资成本与企业创新活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竹青 佟家栋 许家云
利用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从产品技术复杂度出发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考察了地理集聚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微观影响。结果显示,集聚程度的提高改善了企业的出口决策,显著提高了技术复杂度较高企业的出口倾向和出口量,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二元边际"。分组样本的估计还表明:(1)集聚程度的提高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最大,资本密集型企业次之,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小,甚至不能显著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量;(2)集聚程度的提高既能促进民营企业的出口概率,又能提高他们的出口量,但是却只能扩大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出口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闫志俊 于津平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企业的空间集聚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加中国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其影响效应大小与企业参与贸易的方式、所有制性质、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以及出口目的地密切相关。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显著受到空间集聚的影响,但对一般贸易企业这一影响并不显著。产品技术复杂度越高,空间集聚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效应越大。本文研究表明空间集聚产生的中间品替代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是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的重要渠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晓娣 石磊
文章根据中国1998-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区域聚类基础上的梯度求解法,对中国经济增长率最大化下的"最优公共支出结构调整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最优调整,全国经济平均增速上升0.5个百分点,但是国防支出作为纯消耗性花费占公共支出比重需要适当削减。区域层面,在相同政策成本限制下,各地的最优公共支出结构调整存在一定差异——发达地区需要下调经济建设类、生产性支出比重,而欠发达地区则仍存在经济建设投资比重上升的空间。相较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更需要大幅提高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尤其是医疗、养老,这显示了该地区居民对健康等保障的强烈需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亮 李向毅 侯耀辉
针对当前中国各地区企业出口行为差异较大的现实,本文从中国各地区及其相邻地区地理条件的角度出发,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0—2009年的数据,研究了企业出口行为的决定因素。本文重点关注外部因素,也就是地理条件与集聚效应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出口选择与内部因素一样都很重要,地理位置上的天然优势使企业更倾向于发展出口贸易,而跨地区的地理集聚效应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具有复杂性,跨地区的地理集聚效应可以促进企业的出口倾向,但由于企业面临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不同的地理条件通过地区间的集聚作用提高或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强度和出口持续时间,并且这种跨地区的集聚效应主要集中于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包群 邵敏 Ligang Song
基于2000~2006年间持续经营的47000多家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经验考察了外资参与、地理集聚与出口外溢对我国企业出口模式选择的影响。将全部企业划分为非出口、持续出口、新增出口以及间断出口四种不同类型,本文借鉴显性比较优势(RCA)思想构造了区域内与区域间、产业内与产业间外溢指标。多项式分布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外资进入不仅显著地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出口可能性,而且还通过对内资企业的出口外溢效应形成了企业出口的地理扩散与行业集聚效果。但与盛行的"本地化外溢"假说相反,我们发现出口外溢效果并未表现出随地理距离缩小而更为强烈的本地化现象,即局部地区的大量同质性出口企业过度集聚导致了我国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翠锦 荆逢春
本文从商业信用视角,基于中国分省分行业数据,考察了地理集聚对地区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理集聚程度高的地区,商业信用依赖度高的行业有更大的出口比较优势,这一结论不受内生性、不同度量指标及其它地区因素作用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地理集聚在出口比较优势作用上的地区差异性,发现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高地理集聚程度显著促进了商业信用依赖度高的行业出口,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小。
关键词:
地理集聚 商业信用 出口 比较优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建明
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不仅指生产环节的节约,即节约型生产行为,而且还包括消费环节的节约,即节约型消费行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城市居民的节约型消费行为(包括节约型购买行为和节约型使用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主要考察了节约型消费者与非节约型消费者在哪些因素上差异较大,并探讨能否用这些因素来预测居民的节约型消费行为倾向。最后,提出了公共政策创新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节约型消费行为 判别分析 公共政策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