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6)
2023(5843)
2022(5017)
2021(4632)
2020(3944)
2019(9041)
2018(8890)
2017(17774)
2016(9229)
2015(10655)
2014(10431)
2013(10204)
2012(8884)
2011(8114)
2010(8481)
2009(8019)
2008(7561)
2007(6600)
2006(5690)
2005(5060)
作者
(26425)
(21883)
(21719)
(20636)
(13878)
(10423)
(9815)
(8369)
(8229)
(7833)
(7384)
(7336)
(6970)
(6743)
(6715)
(6657)
(6501)
(6370)
(6105)
(6050)
(5319)
(5303)
(5184)
(4963)
(4946)
(4928)
(4658)
(4609)
(4276)
(4169)
学科
(43864)
经济(43837)
(30265)
管理(29502)
(25302)
企业(25302)
方法(23104)
数学(20814)
数学方法(20327)
(10364)
中国(9479)
业经(9162)
(8200)
(8047)
贸易(8041)
(7854)
理论(7737)
(7457)
供销(7451)
(7048)
农业(6547)
(6180)
(5854)
地方(5842)
(5809)
(5808)
金融(5808)
银行(5804)
技术(5746)
(5530)
机构
学院(134067)
大学(131575)
(57827)
经济(56783)
管理(55292)
理学(48326)
理学院(47837)
管理学(46748)
管理学院(46508)
研究(43285)
中国(33003)
(28148)
科学(25529)
(23182)
(21371)
中心(19735)
(19543)
研究所(19517)
业大(19139)
财经(18947)
(18879)
北京(17726)
经济学(17238)
(17185)
(16624)
师范(16497)
(15880)
经济学院(15426)
农业(15332)
(15158)
基金
项目(91279)
科学(73184)
基金(67552)
研究(65573)
(58987)
国家(58595)
科学基金(51457)
社会(42341)
社会科(40339)
社会科学(40330)
(35488)
自然(34423)
基金项目(34396)
自然科(33733)
自然科学(33728)
自然科学基金(33141)
教育(31247)
(29723)
资助(29263)
编号(26567)
重点(20503)
(20119)
成果(20023)
(19143)
(19046)
课题(18037)
创新(17867)
国家社会(17644)
教育部(17527)
人文(17323)
期刊
(59789)
经济(59789)
研究(36978)
中国(24206)
管理(21809)
科学(17972)
(17627)
学报(17135)
(16960)
技术(15135)
教育(14546)
大学(13801)
学学(12994)
农业(12006)
经济研究(10930)
(10531)
金融(10531)
业经(10192)
统计(9104)
财经(9098)
(8231)
技术经济(8040)
(7905)
(7570)
决策(7471)
问题(7180)
商业(7157)
(6319)
世界(6167)
国际(6095)
共检索到191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子鹏  许培源  朱廷珺  
一国的地理区位与行业生产规模是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重要因素。本文借鉴Baldwin和Venables (2013)的分析思路,构建地理区位与行业生产规模影响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的理论模型,并利用OECD-ICIO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地理区位优势与生产规模扩张能够推动一国在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的提升,且更大的生产规模可以弥补地理区位优势的不足;(2)地理区位优势与生产规模扩张有助于产出供应链和投入需求链拓展,且对产出供应链的促进作用更大,进而促进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3)行业集聚度影响作用效果,集聚度越高的行业,地理区位与生产规模对产出供应链的促进作用越弱,对投入需求链的促进作用越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形成的认识,并有利于推动我国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与全球价值链治理能力的提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翔  刘梦  张为付  
与以往文献所揭示的"本土市场效应"不同,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生产地和消费市场分离会产生特定额外成本的特征事实出发,从全球价值链区位配置的独特视角,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本土市场规模扩大会诱发价值链高端生产环节的梯度转移,从而影响该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新命题。本文以理论刻画为先导,基于WIOD数据库数据,测度了1995-2011年中国13个制造业GVC指数和市场背离度指数,分别作为全球化条件下价值链分工地位和本土市场规模效应的替代变量。在充分考虑和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的半参数核密度估计、系统广义矩估计以及差分广义矩估计等方法,对本文命题假说进行检验,证实本土市场效应新的内涵和作用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翔  刘梦  张为付  
与以往文献所揭示的"本土市场效应"不同,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生产地和消费市场分离会产生特定额外成本的特征事实出发,从全球价值链区位配置的独特视角,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本土市场规模扩大会诱发价值链高端生产环节的梯度转移,从而影响该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新命题。本文以理论刻画为先导,基于WIOD数据库数据,测度了1995-2011年中国13个制造业GVC指数和市场背离度指数,分别作为全球化条件下价值链分工地位和本土市场规模效应的替代变量。在充分考虑和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的半参数核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晓燕  蒋冠  
对外直接投资不但促进母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还直接影响母国的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和结构。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国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的扩张,其中对简单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的促进效应最大,不利于全球价值链生产结构的深化;对外直接投资短期内不利于中国全球价值链生产产业结构的内涵式优化,但有利于后期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短期内有利于中国全球价值链生产产业结构的外延式优化,但长期来看该效用趋于弱化。应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引导,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复杂全球价值链生产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在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进而倒推整体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范红忠   胡杨   王馗  
本文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将国内市场潜力与企业GVC地位置于统一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5年微观企业数据对国内市场潜力与企业GVC地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国内市场潜力能够促进企业向GVC高端环节攀升,证明了大国市场可以作为企业GVC地位提升的动力来源。解构国内大市场优势因素发现,国内超大市场规模引致的虹吸效应、集聚效应、竞争效应通过降低国内中间品相对价格以及提升生产和研发效率的内在渠道促进企业向GVC高端环节攀升。进一步地,本文还发现国内市场潜力优势不仅可以促进本行业企业GVC地位攀升,还可以通过国内价值链的传导途径带动上下游行业企业GVC地位升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沈超  
基于UIBE GVC-ADB MRIO数据库贸易流分解数据,对2007—2020年60个国家(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嵌入位置进行测算,并构建营商环境、要素质量和创新能力3组综合指数,实证检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嵌入位置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较低,但嵌入位置尚可,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营商环境、要素质量能显著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创新能力能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据此,提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策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硕  张耀辉  
2013年以来,EUA和CER价格持续下挫,全球碳交易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当前的不确定性对我国意义重大:一方面造成我国基于CDM项目的传统绝对优势缺失,另一方面为我国从市场化角度实现国家低碳优势重构带来机遇。不确定性下会产生市场细分效应和市场均衡效应,通过基于价值链的迂回攀升可以重构国家低碳优势。将此不确定性周期作为低碳战略机遇期,从顶层设计出发确立市场偏向型低碳发展战略,在市场层面构建国内碳交易市场并完善碳金融体系,有助于我国摆脱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低端锁定,重构国家低碳优势。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慧瀛  杨宏举  符建华  
在数字贸易“井喷式”发展的今天,深入探析其对一国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基于RCEP框架内国家2011—2020年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贸易对一国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与一国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数字贸易发展在初期会降低一国的全球价值链位置,但达到某一阈值后,则会提高价值链位置;数字贸易对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的促进作用受到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正向调节效应影响;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尚处于数字贸易前期积累阶段,对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的抑制作用相对明显。研究结果为发展中国家制定数字贸易政策以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柏喆  汪行东  
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攀升是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经济利益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产业上游度,实证考察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表明:虽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呈现攀升趋势,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制造业全样本以及区分行业异质性的实证研究均显示技术进步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有助于促使中国制造业由价值链上游向价值链下游移动,实现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由中低端向高端攀升;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技术进步依然是促使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技术进步是当前实现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的最根本路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梓梅   李宏  
文章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低碳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从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全球价值链位置双重视角考察了低碳建设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碳建设能够助力中国城市全球价值链攀升,即城市低碳试点的设立显著促进了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在经过平行趋势、安慰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低碳建设会通过推动出口贸易方式转型和促进国内中间品对进口中间品的替代来提升中国城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通过降低全球价值链下游度而非提升全球价值链上游度来提升中国城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进一步研究发现,低碳建设存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正向溢出效应,但并未表现出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的溢出效应。以上结论能为我国利用低碳建设契机加速全球价值链攀升并实现区域间协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明福  李树民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趋势。由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涉及中间品的进口,又涉及最终产品的出口,就产生了“分工利益”和“贸易利益”。分工后的比较优势、规模优势属于“分工利益,”而“价格倾斜”优势属于“贸易利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最发达国家能从分工中获取“分工利益”和“贸易利益,”而落后国家在获取“分工利益”的同时“贸易利益”可能受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宏  董梓梅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利用市场规模优势提高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是促进一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利用2005-2015年的国际面板数据,构建市场规模指标反映各国不同时期的需求侧市场规模变化,分析市场规模优势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规模的扩大能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并且受到国家发展水平及收入水平的异质性影响;市场规模通过研发水平的中介效应来影响价值链地位;市场规模的扩大会通过降低价值链上游依赖度以及提高价值链下游影响度来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且前者作用相对更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汪泽   李荣林  
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探究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代表的国内大循环能否为我国参与国际循环提供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系统考察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我国出口企业全球价值链国内链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出口企业国内链长的扩张,拓展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长度;传导机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主要通过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创新从而促进了出口企业生产链长的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外资企业的增多、数字经济的发展及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均有助于放大统一大市场对企业生产链长的扩张作用;基于链长的分解发现企业链长的扩张主要是通过供给端出口上游度的下降实现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原小能  
探讨全球服务价值链的内涵,构建了全球服务价值链基本模型,并利用91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出口数据,对中国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的位置进行了测度,发现中国服务业在参与全球服务价值链的过程中,价值链位置不断攀升。从结构上看,中国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原小能  
探讨全球服务价值链的内涵,构建了全球服务价值链基本模型,并利用91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出口数据,对中国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的位置进行了测度,发现中国服务业在参与全球服务价值链的过程中,价值链位置不断攀升。从结构上看,中国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