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07)
- 2023(17349)
- 2022(14690)
- 2021(13448)
- 2020(11182)
- 2019(25055)
- 2018(24918)
- 2017(48518)
- 2016(26075)
- 2015(28939)
- 2014(28363)
- 2013(28202)
- 2012(25511)
- 2011(22932)
- 2010(22787)
- 2009(21294)
- 2008(20542)
- 2007(18275)
- 2006(16150)
- 2005(13958)
- 学科
- 济(107795)
- 经济(107660)
- 业(102336)
- 管理(86909)
- 企(84275)
- 企业(84275)
- 农(48542)
- 方法(47501)
- 数学(37975)
- 数学方法(37607)
- 业经(34468)
- 农业(32402)
- 财(31753)
- 中国(26508)
- 务(22717)
- 财务(22653)
- 财务管理(22626)
- 企业财务(21419)
- 制(21151)
- 技术(20651)
- 学(19818)
- 地方(19688)
- 和(19394)
- 贸(19310)
- 贸易(19301)
- 理论(19151)
- 环境(18938)
- 易(18767)
- 划(18386)
- 策(17714)
- 机构
- 学院(372335)
- 大学(365001)
- 管理(154202)
- 济(152332)
- 经济(149323)
- 理学(134101)
- 理学院(132776)
- 管理学(130812)
- 管理学院(130149)
- 研究(115848)
- 中国(89383)
- 京(75558)
- 科学(71014)
- 农(70426)
- 财(68280)
- 业大(58523)
- 所(56561)
- 财经(55296)
- 江(54662)
- 农业(54014)
- 中心(53877)
- 研究所(51397)
- 经(50392)
- 北京(46430)
- 范(46038)
- 师范(45682)
- 经济学(44831)
- 州(43727)
- 经济管理(42023)
- 院(41774)
- 基金
- 项目(255325)
- 科学(203051)
- 研究(190469)
- 基金(186704)
- 家(160883)
- 国家(159408)
- 科学基金(139354)
- 社会(122369)
- 社会科(115741)
- 社会科学(115713)
- 省(101182)
- 基金项目(99853)
- 自然(89478)
- 自然科(87428)
- 自然科学(87411)
- 自然科学基金(85853)
- 教育(85481)
- 划(82803)
- 编号(79022)
- 资助(74695)
- 成果(61652)
- 部(56152)
- 重点(55996)
- 发(55273)
- 创(55221)
- 课题(52029)
- 创新(50937)
- 国家社会(50182)
- 制(48655)
- 人文(48605)
- 期刊
- 济(172077)
- 经济(172077)
- 研究(104534)
- 农(69983)
- 中国(65633)
- 管理(56713)
- 学报(54515)
- 财(53037)
- 科学(52763)
- 农业(47509)
- 大学(42398)
- 学学(40502)
- 教育(35240)
- 业经(34957)
- 融(32374)
- 金融(32374)
- 技术(32271)
- 财经(26327)
- 经济研究(25344)
- 业(24403)
- 问题(22875)
- 经(22586)
- 技术经济(19768)
- 现代(18192)
- 版(17999)
- 科技(17990)
- 商业(17887)
- 理论(16895)
- 世界(16330)
- 资源(15850)
共检索到533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云 张君
在科学评估我国七大区域农业碳效应的同时对其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模型剖析了各地区农业碳效应的驱动机理。研究表明:①七大区域均表现出了农业净碳汇特征,其中以华东地区净碳汇量最大,西北地区最少;所有区域相比2000年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且以东北地区增幅最大,西南地区增幅最小。②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能力居于全国第一位,高达1.680,而华南地区农业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最高,为1.241;各区域所呈现的演变轨迹集中表现为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先升后降、轻微下降等几类形态;根据各自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能力与经济贡献能力的数值差异可将七大区域划分为"高-高""高-低""低-高""低-低"等四种类型。③经济因素、效率因素以及劳动力因素在影响农业净碳汇量变化方面发挥了更为显著的作用,且经济因素为驱动因素,效率因素、劳动力因素为抑制因素;而结构因素具有两面性特征且作用力度较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桂河 李静 尚梦媛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更应重视农业领域的碳排放问题。基于农地利用、农田土壤、水稻种植和畜牧养殖四大类农业碳排放源,测算分析了宁夏2000—2019年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运用Kaya恒等式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驱动机理,并进一步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表明:1)2000—2019年宁夏农业碳排放量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但增速逐渐趋缓;2)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劳动力因素对碳排放具有负向驱动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因素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其中,农业生产效率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最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最强;3)2000—2019年宁夏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特征以负脱钩为主,增长连接和强脱钩的脱钩特性次之。总体来看,宁夏农业经济增速保持持续增长的同时,农业碳减排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桂河 李静 尚梦媛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更应重视农业领域的碳排放问题。基于农地利用、农田土壤、水稻种植和畜牧养殖四大类农业碳排放源,测算分析了宁夏2000—2019年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运用Kaya恒等式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驱动机理,并进一步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表明:1)2000—2019年宁夏农业碳排放量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但增速逐渐趋缓;2)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劳动力因素对碳排放具有负向驱动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因素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其中,农业生产效率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最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最强;3)2000—2019年宁夏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特征以负脱钩为主,增长连接和强脱钩的脱钩特性次之。总体来看,宁夏农业经济增速保持持续增长的同时,农业碳减排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蝶君 赖作卿 李桦
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农业污染的产生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农业及农村污染治理的重要力量,但只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创新模式才能促使农业企业主动实施和推广。这种被称为生态创新(eco-innovation)的双元创新模式近年来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得到重视并获得了实践验证。文章在综述生态创新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运用共生理论和双元理论来分析农业企业生态创新的双元内涵、结构机理及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农业企业 生态创新 共生理论 双元理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齐振宏 王培成
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载体,如何使农业产业链与生态链进行共生耦合,使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统一,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与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建立有效的共生耦合机制以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成为关键。本文基于微观视角,采用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主体间的互动机理,研究了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共生耦合机制,即资源循环利用机制、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和利益合作与风险分享机制;最后以武汉市东西湖发展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银香 洪兴建
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运用基于松弛变量的DEA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3-2015年中国交通业的碳排放效率,并进一步构建IGVAR模型分析了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内部驱动和外部冲击效应,以探究交通业碳排放效率的驱动因子及其动态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交通业碳排放效率略高于采掘业、制造业及水电燃气热力生产供应业,但显著低于农林渔牧业和建筑业;从行业内部的驱动因素看,交通业经济规模和技术进步对于自身碳排放效率的正向效应较为显著,但能源结构效应不显著;从行业间的关联效应来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经济规模、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对交通业碳排放效率的冲击效应均较为显著,其他行业的影响效应则相对较小;在对交通业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方向上,各行业的技术进步效应均为正向,建筑业的经济规模与能源结构效应为正,制造业则表现出负向效应。为了提升交通业碳排放效率,应建立行业内节能减排与行业间共同而有区别的碳减排责任分摊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虞洪
在气候问题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由于农业既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又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使低碳农业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低碳农业的推动主体主要是政府,而作为微观利益主体的企业和居民积极性不高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一大制约因素。低碳农业存在极大的外部性,由政府作为主要推动者是无可争议的,但如若不能形成企业和居民发展低碳农业的内在动力,那么低碳农业的发展必将缺乏持续的发展动力。因此,如何构筑低碳农业的利益驱动机制,将政策、制度、产品市场等外部因素转化为内在的利益激励因素,增强企业和居民发展低碳农业的内在动力,就成为促进低碳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低碳农业 发展动力 利益驱动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艳秋 成雪莹 王芳
农业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减排的重要途经,如何通过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带动全国整体农业减排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中国2009-2017年省域数据,分别从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和潜力两方面测度农业技术进步,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区域溢出的影响和技术溢出的可能渠道。结论显示,“同群效应”引起各省份农业碳减排的直接互动;“学习效应”和“涓滴效应”带来区域间农业技术扩散,引起农业碳减排的间接互动;农业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更可能在农业经济发展相近的地区间发生。最后,从制定区域协同减排政策、增强农业技术溢出、加强地区经济联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科学引导区域间农业技术溢出、实现农业合作减排奠定基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艳秋 成雪莹 王芳
农业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减排的重要途经,如何通过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带动全国整体农业减排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中国2009-2017年省域数据,分别从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和潜力两方面测度农业技术进步,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区域溢出的影响和技术溢出的可能渠道。结论显示,“同群效应”引起各省份农业碳减排的直接互动;“学习效应”和“涓滴效应”带来区域间农业技术扩散,引起农业碳减排的间接互动;农业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更可能在农业经济发展相近的地区间发生。最后,从制定区域协同减排政策、增强农业技术溢出、加强地区经济联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科学引导区域间农业技术溢出、实现农业合作减排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邓椿 蒋晓辉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基于EBM模型,测度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采用Tobit模型,探究其驱动机理。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低于长江流域,但效率差距呈收敛态势;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历年均值下游最高、上游最低;研究期内,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山东的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显著提高,山西持续低下,但四川、内蒙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人均水资源量、节水农业发展水平、水库总库容量、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效率的影响程度最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解春艳 丰景春 张可 薛松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将传统农业面源污染模型作为基准组,与引入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农业面源污染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互联网发展水平是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显著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改善农业环境效果明显。
关键词:
“互联网+” 农业面源污染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解春艳 丰景春 张可 薛松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将传统农业面源污染模型作为基准组,与引入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农业面源污染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互联网发展水平是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显著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改善农业环境效果明显。
关键词:
“互联网+” 农业面源污染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琳琳 张俊飚 何可
为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对碳效率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基于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利用1997—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省域农业碳效率进行考察,并借助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农业碳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及其与农业产业集聚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效率稳步增长,但受"梯度"发展模式的影响,农业碳效率具有以东部为高值"极核"区和以西部为低值"外围"区的分布结构特征。同时,区域内省份间农业碳效率的依赖性明显。而对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效率关系初探后,发现二者之间整体上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特征,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度的提高,农业碳效率呈现出先得到改善后不断恶化的变化趋势。同时,处于不同集聚度下的群组情况各异,其中农业高集聚度区(中西部农业主产区)的农业碳效率随农业产业集聚度提高表现出"先升后降"的曲线特征,而在农业低集聚度区(东部经济发达区),农业产业集聚提高对农业碳效率的改善作用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艳 漆雁斌 贾阳
低碳农业内涵的碳汇效应使低碳农业不仅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粮食和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基本功能,而且具有对接碳金融市场的潜在物质基础。本文重点分析了低碳农业—碳金融良性互动,并得出了构建低碳农业碳金融市场体系、低碳农业碳金融组织体系、低碳农业碳金融产品体系和低碳农业碳金融政策体系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低碳农业 碳金融 制度 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世杰
运用文献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得出政策、组织、资金、技术、人才是智慧农业主要驱动因素。在公共治理理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构建智慧农业发展驱动模型,剖析其发展驱动的机理,进而提出构建政府和市场的双向驱动机制,即规划引导机制、平台汇集机制、利益分享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智慧农业发展双向驱动机制就是要建立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机制,资源共享,利益分享,共同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智慧农业 农业现代化 驱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