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52)
2023(14954)
2022(12631)
2021(12023)
2020(10255)
2019(24028)
2018(23497)
2017(44974)
2016(24375)
2015(27873)
2014(27770)
2013(27460)
2012(25611)
2011(23176)
2010(22980)
2009(21622)
2008(21495)
2007(18770)
2006(16015)
2005(14426)
作者
(70217)
(58865)
(58636)
(56086)
(37425)
(28361)
(26813)
(22967)
(22486)
(20785)
(20074)
(19983)
(18506)
(18387)
(18316)
(18300)
(17689)
(17342)
(16988)
(16938)
(14429)
(14364)
(14215)
(13427)
(13197)
(13185)
(12970)
(12715)
(11884)
(11708)
学科
(108745)
经济(108635)
管理(69167)
(64983)
方法(53252)
(52539)
企业(52539)
数学(47885)
数学方法(47301)
中国(30308)
(27188)
(26615)
(21684)
(21159)
贸易(21151)
(20599)
业经(20351)
地方(19007)
(18867)
农业(17463)
(17168)
财务(17117)
财务管理(17071)
企业财务(16207)
(15530)
银行(15496)
环境(15317)
(15305)
金融(15302)
(15126)
机构
大学(355957)
学院(351137)
(149989)
经济(147020)
管理(136903)
研究(119728)
理学(118487)
理学院(117148)
管理学(115053)
管理学院(114411)
中国(92556)
(76020)
科学(72684)
(67056)
(59721)
(57527)
中心(56255)
财经(54471)
研究所(54383)
业大(51874)
(50814)
(49744)
北京(47826)
经济学(47404)
农业(45511)
(45113)
师范(44658)
(43204)
经济学院(42889)
财经大学(40706)
基金
项目(237346)
科学(187905)
基金(176374)
研究(169373)
(154270)
国家(153098)
科学基金(131814)
社会(109891)
社会科(104376)
社会科学(104342)
基金项目(92763)
(88971)
自然(85965)
自然科(84078)
自然科学(84054)
自然科学基金(82559)
教育(77796)
(76581)
资助(73528)
编号(66871)
成果(54009)
(53818)
重点(53271)
(49746)
(48405)
国家社会(46898)
教育部(46311)
科研(46081)
创新(45478)
课题(45228)
期刊
(155728)
经济(155728)
研究(100168)
中国(66708)
学报(55433)
(52577)
科学(51909)
(50635)
管理(48013)
大学(42152)
学学(39573)
农业(34616)
教育(31371)
技术(30296)
(30283)
金融(30283)
财经(27166)
经济研究(25846)
(23380)
业经(23260)
问题(22442)
统计(19603)
(19573)
(19540)
技术经济(17693)
图书(17546)
(17226)
世界(16770)
(16718)
国际(16716)
共检索到514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沂  贺灿飞  黄志基  王伟凯  
本文基于2004~2008年的全国土地变更数据以及城市统计面板数据,选取距省会城市、邻近大城市、港口城市以及邻近省域省会城市的距离以及城市地理因素,研究了地理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重点探讨距离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目前我国大城市溢出效应还未完全发挥,距大城市越近土地利用效率反而越低;距省会城市越近,有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距邻近省域省会城市距离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距港口城市越近,较低的交通成本有利于获取国外市场,土地利用效率较高。因此,在经济转型时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城市间沟通,缩短与省会城市、港口城市的距离,将更加有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晓燕  周京奎  
在非传统新古典城市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公共投资、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增长理论模型,利用1999—2006年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共投资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但这种影响没有迅速传导到中西部地区,即东部地区的城市增长与公共投资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更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这说明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要素市场在调节城市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地区城市理性增长的趋势已日益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增长则主要由非市场因素推动,政府主导的、蔓延式增长成为这些地区城市增长的主流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海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土地供给管制行为对城市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土地供应中地方动机、中央规制与市场力量相互动的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9—2015年105个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城市商住用地供应受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的影响,在具备高房价支撑基础的城市,地方采取"饥饿式"供地策略实现其土地财政目标,反之,则通过扩大土地供应量来实现增收目标。(2)在地方差异化供地策略的实施下,偏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配额正向影响城市商住用地出让规模,未考虑城市异质性的住房用地供应调控政策在地方遭遇机会主义执行。研究结论:土地供应错配根源于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基于不同市场条件的差异化供地策略的运用;中央地区偏向的土地配额管理和"一刀切"的土地供应调控亦带来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意外之果。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苏建恺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需求量增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我国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十年为分析周期,采用我国2004-2013年十年间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递增状态,且沿海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普遍高于内陆的城市,经济集聚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劳动力人口密度、政府支出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与土地利用效率并不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城市教育水平是通过影响其它因素,间接地对土地利用造成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梅林  席强敏  
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构建了2006—2015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效率面板数据,并基于钱纳里工业阶段理论对城市发展阶段进行划分,进而从整体、分类型等多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土地出让价格对城市效率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城市效率来源主要是高价供应工业用地带来的选择效应和低价供应商服用地带来的集聚效应;随着城市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效率提升的来源由低价出让土地引致的集聚效应向高价出让土地所引致的选择效应转变,这种机制在时间维度上亦成立。在考虑不同城市效率测度方法和估计模型情况下,上述结论仍然保持稳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弘毅   谢冬水  
文章基于2009—2017年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在中国特有的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策略性的土地供给行为造成的土地供给结构扭曲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土地供给结构扭曲对绿色经济效率存在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在土地供给结构扭曲的一阶和二阶滞后项上表现尤为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地供给结构扭曲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城市区域分布、规模和资源禀赋上的异质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土地供给结构扭曲会通过阻碍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抑制城市技术创新这两个途径降低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祥栋  张亮亮  赵峥  
文章应用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展示了中国城市产业结构专业化与多样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基于集聚经济的视角探讨了城市产业结构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同于马歇尔和雅各布斯的基本观点,本文认为,专业化、多样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非是线性的。多样化与城市人均产出之间呈现出"U"型特征,专业化与城市人均产出之间呈现出"倒U"型特征。这两类曲线的拐点与城市规模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来说,城市规模越大,产业结构的高度专业化对城市经济增长越不利,而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对城市经济增长越有利。政策上,为了维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小城市或镇应充分发挥产业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注重结构调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梁朝晖  
城市电力消费受工业规模、城市化程度、建成区规模、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区域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利用2001-2007年中国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建模,工业产值、城市化率以及城区面积对城市电力消费都有显著影响。对城市化程度、城市人口规模和区域特征等因素进行分组,在分别控制住工业产值、城市化率以及城区面积后,模型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电力消费与中西部地区有显著差异,大型、中型城市的节电效果较特大城市明显,城市化率高、中、低的城市在电力消费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其静  彭艳琼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2007—2011年中国土地市场网上公示的每宗工业用地出让结果信息而获得了城市政府出让工业用地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工具,笔者发现省内经济实力相近的城市,尤其是经济强市之间存在着土地引资的恶性竞争,即竞相扩大工业用地的出让规模和协议出让比例。同时还发现,市委书记的个人禀赋特征也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工业用地出让行为。这些实证结果都暗示辖区间土地引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领导晋升竞争的产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京奎  
文章构建城市舒适性与住宅价格、工资理论关系模型,利用1999-2006年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城市舒适性对住宅价格和工资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要高于西部地区。由于住宅价格和工资之间不会因城市舒适性的差异而相互进行补偿,表明我国住宅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溢价发现与调整机制还不健全,这两个市场尚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为实现本地区住宅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发展和城市居民福利水平的最优化,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城市发展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流涛  赵庆良  陈聪  
研究目的:揭示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探寻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优化路径。研究方法:DEA模型,分组比较法。研究结果:测度了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将之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了效率变化的源泉。研究结论:(1)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在空间分布上,各城市效率值大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对应关系。(2)纯技术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及制约能力强于规模效率。(3)大部分城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不同等级和不同区域的城市所处的规模报酬阶段存在明显的差异。(4)城市土地利用中要素投入冗余现象严重,可以通过合理配置投入要素方式优化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秦敬云  
以1998~2010年间我国226个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人口、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度及城市土地各项用途所占比例对城市市区人均GDP进行回归分析以探讨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我国,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没有显著提高,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度则不断上升,居住和绿地广场用地所占比例趋于升高,而工业和交通仓储用地所占比例趋于下降,其他用途所占比例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笔者认为,我国快速城市化带来城市非农就业的增加需要在保证城市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合理加强城市土地的经济用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洋  
资源型城市存在严重的"黑色"产业路径依赖,以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依赖,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必然选择。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过程中,影响产业绿色转型效率的因素很多,本文利用2007年~2016年我国102个地级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主要对资源依赖指数、新兴产业培育、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资源利用率、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增长率等因素影响产业绿色转型效率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是,新兴产业培育程度、资源利用率等因素对提高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转型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资源依赖程度、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等因素具有负向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绅峰  潘爽  吴文洋  
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推手,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2011—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经济集聚水平、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加剧银行业竞争以及推动市场化进程等渠道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这种作用具有异质性,表现在失信环境越好、教育水平越高及城市规模越小的地区作用越大。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的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中数字经济的应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小靓  田相辉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有效处理集聚经济识别与估计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检验集聚经济与工资溢价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证结果发现,核心变量市场潜能与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显著正相关,表明劳动力在市场潜能更高的城市会获得更高的能力,或者说市场潜能更高的城市有能力支付给劳动力更高的工资,从而揭示了生产要素纷纷流向大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