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0)
- 2023(2781)
- 2022(2531)
- 2021(2402)
- 2020(2005)
- 2019(4423)
- 2018(4361)
- 2017(8447)
- 2016(4828)
- 2015(5287)
- 2014(5267)
- 2013(5153)
- 2012(4926)
- 2011(4584)
- 2010(4840)
- 2009(4715)
- 2008(4630)
- 2007(4351)
- 2006(4032)
- 2005(3842)
- 学科
- 济(16914)
- 经济(16884)
- 管理(15925)
- 业(12128)
- 企(10032)
- 企业(10032)
- 环境(9472)
- 税(8308)
- 税收(7761)
- 收(7728)
- 学(5918)
- 财(5853)
- 划(5676)
- 方法(5342)
- 农(5275)
- 中国(4862)
- 和(4564)
- 理论(4435)
- 规划(4345)
- 环境规划(4210)
- 业经(4124)
- 地方(3852)
- 制(3774)
- 教育(3689)
- 农业(3648)
- 数学(3545)
- 数学方法(3467)
- 资源(3414)
- 融(3370)
- 金融(3366)
- 机构
- 大学(75056)
- 学院(72763)
- 济(27022)
- 经济(26377)
- 研究(25333)
- 管理(23766)
- 理学(19756)
- 理学院(19441)
- 管理学(19066)
- 中国(19053)
- 管理学院(18924)
- 财(16382)
- 京(15890)
- 科学(15842)
- 所(13371)
- 范(12710)
- 师范(12646)
- 财经(12372)
- 研究所(11918)
- 江(11693)
- 经(10994)
- 中心(10983)
- 北京(10389)
- 师范大学(10257)
- 农(9908)
- 州(9895)
- 财经大学(8862)
- 经济学(8676)
- 院(8600)
- 业大(8470)
- 基金
- 项目(42818)
- 研究(33468)
- 科学(33228)
- 基金(30359)
- 家(26389)
- 国家(26139)
- 科学基金(21593)
- 社会(21395)
- 社会科(20120)
- 社会科学(20111)
- 省(15878)
- 基金项目(15770)
- 教育(15349)
- 编号(14083)
- 划(13860)
- 成果(13592)
- 自然(12408)
- 自然科(12018)
- 自然科学(12014)
- 资助(11911)
- 自然科学基金(11801)
- 课题(9765)
- 重点(9755)
- 部(9707)
- 发(9500)
- 性(9459)
- 项目编号(9146)
- 国家社会(9034)
- 制(8520)
- 教育部(8374)
共检索到117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晶
梁启超经由明治日本吸收、消化和重铸的地理环境论与文明等级论,一改其东方主义的世界观和知识系统的原初面貌,成为转型时代凝聚民族认同的利器和构建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石。它们不但唤起了中国精英追赶西方"进步"和"文明"的急迫感,而且以文化相对主义的方式极力寻求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对等地位,成为重建民族自尊的重要元素,并为未来中国赶超西方文明开辟了"希望的空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琴
在消费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梁启超的消费思想愈显其合理性:他反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重视精神文化消费;提倡简单、朴素、恬静的生活消费,却又不单调乏味,拥有丰富多彩的闲暇消费;正确地看待节俭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适度消费。
关键词:
精神消费 简单生活 闲暇 趣味 节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Э.А.阿拉波里 馬志瑞
И.И.伊凡诺夫-欧姆斯基的"历史唯物主义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书,论述了一些在理论上很重要而在政治上又具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人类社会与其周围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在近百年来已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这个问题对于地理学、生物学、历史学和哲学等类科学的实际意义是无庸置疑的。同时,在资产阶级社会学中,曾利用对这个问题的某种解释来论证和辩护剥削阶级的政策。关于地理环境的作用问题,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才获得了正确的、科学的解答。斯大林指出:"地理环境当然是社会发展底经常必要的条件之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欣可
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为了"振国民精神",极力宣扬《桃花扇》的民族意识,成为清末民初第一位勾稽史实、探索《桃花扇》创作主旨的学者。与孔尚任自己的评点本《桃花扇》相比,梁启超的《桃花扇注》在批注范围和批注内容上都围绕史实展开,反映了极具梁氏色彩的史剧观。
关键词:
梁启超 云亭山人 《桃花扇注》 史剧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敏
梁启超是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校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之一,在北师大的建立和发展的三个关键性节点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但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开辟了思想先路,而且在创立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系的早期代表者——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上功不可没。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高等师范教育面临发展转型的关头,梁氏出任首届董事长,有效地稳定了风雨飘摇的北师大,指明了发展方向。不唯如此,梁氏亲执教鞭,培育人才,提高了北师大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声望。梁启超也因之成为中国师范教育史上至关重要的规划者和保护人。
关键词:
梁启超 北京师范大学 师范教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锋
发轫于20世纪初的"史界革命"是近代中国史学史乃至文化史的一个里程碑。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的史学转型始于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梁启超在著作中号召建立新史学,对中国旧史学大张挞伐,论证史学的重要性,并引入进化论,倡导"史界革命"。但是,两部著作却明显带有较强的政治意味,存在难以逃避的主观性,并陷入社会进化史观的误区,这导致梁启超新史学思想带有缺憾。然而,20年后,当梁启超淡出政界,潜心治学之后,其史学观发生变化,对传统史学评价变得客观,并对早年的新史学思想做了若干反思与修正。这种转变在客观上体现出学者的政治主张对其学术思想与价值取向的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傅荣贤
揭示《西学书目表》学、政、教三分体系视野中的"西学"范围和层次及其与梁启超维新改良思想的内在逻辑联系。以梁启超的学术思想为参考背景,结合与《西学书目表》相关书目之比较,分析学、政、教三分体系的具体内涵、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改良动机。学、政、教的三分体系构拟了"西学"相对完整的图像,"见诸实事"的西政既包括"夷技"(用),也包括庶政(体),而它们皆"出于学"。这就为"一切政"奠定了学理基础,也超越了体用二分话语以及"中体西用"的洋务派文化战略模式,从而最终论证了庶政的合法性,并为制度层面上的变法维新提供了目录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钟祥财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较为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人。他的相关论著以西方经济理论为参照,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他的研究存在着观点跳跃和逻辑矛盾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此后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延续。文章在方法论的层面,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新的解析。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欣可
作为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倡导者,梁启超在积极借鉴传统文学批注模式的同时,充分吸收了西方戏剧的创作体例,于1925年完成了对《桃花扇》的批注工作。这一批注本不仅汇聚了梁启超对戏曲艺术的个人感知,而且对中国近现代戏剧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园
20世纪初期,随着“新史学”浪潮的迭代推进,我国传统史学不断与外国史学理论及方法结合,研究路径由此推陈出新,最能代表20年代史学学科化的新史学“研究法”著作莫过于梁启超编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和何炳松编译的《历史研究法》。系统比较三本史著中蕴藏的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历史价值论,既能窥见20年代新史学史家对文明史学,实证主义史学、历史主义、鲁滨逊“新史学”等史学理念的批判发展,也能察觉出传统史学回归融通的趋势,发现史家在新与旧、中与西,求真与致用,理论与方法中寻找平衡,建立系统完整的史学理论所作的尝试,从而站在史学近代化的整体的发展历程中,加深对20年代这一承前启后时期的认识。
关键词:
梁启超 何炳松 史学研究方法 新史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兵权 陈国庆
梁启超受严复和法国、日本等国启蒙思想家启发,深刻意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意义。他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致力于对国民的思想启蒙,并由此形成以新民说为主体的启蒙思想。他强调发扬民族主义精神,克服民族自卑感,将中国与西方优秀文化相结合,以达到新国民的目的。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不仅具有政治实践意义,而且显示出重要而长久的历史价值。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李伟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在文献辨伪学史上是一部里程碑式著作。该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伪书的成因、种类及辨伪的方法等,一度被学界奉为辨伪圭臬。然而随着学术研究和考古实践不断发展,发现该书在对古书的认识、辨伪方法、古书评价等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在辨伪实践中要客观地看待该书的价值。
关键词: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梁启超 文献辨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